先講個人的例子,筆者每次拿先父的照片給人看,通常人家對先父的印象會有兩種:
- 政府官員、軍官
- 外省人
而且分類很清楚,支持國民黨的,幾乎第一印象就是官員,支持民進黨的朋友,一半會直接說外省人。但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答案很簡單,歷史感。不可諱言的,在1949年、國民黨掌控台灣後,對於軍官與公教人員的篩選,一定是忠誠度優先考量,在此狀況下,先父自然會成為體制內的中高級官僚首選。當整個體制內的中高級軍官、文官,幾乎都是外省人為主⋯⋯
這時候,如果是對這段歷史有很清楚印象的人,或是原生家庭有此印象的子女們,他們對於高官的第一印象,一定是用省籍做區分,因為他們看到的是不公平的現象。但對於包括筆者在內,受過義務教育訓練出來的人,我們看到的印象,就是「官員就是長那個樣子、氣質就是這個樣子。」
換言之,我們現在對於官員的「品味」,基本上是經過整個教育系統灌輸,加上各式媒體長期影響出來的結果。當然,你我都知道,一個好官跟他的外貌與氣質無關,但我們對於「品味」的認知就是這樣被型塑出。不管我們同不同意,這就是台灣現在中產階級對官員要求的品味,現實就是如此。
什麼是品味?
在這裡要繼續講古,什麼是品味?品味絕對不是那些藝人講的,穿戴名牌、談吐優雅,就是好品味,這是他X的鬼扯。品味就是「貴族的風格」,我們認知的品味,是從幾百年前的貴族生活習慣演化來的。
如果讀者你認為,悠閒的喝著下午茶,談論著財經消息,休閒娛樂是高爾夫、輕艇,每年都出國去名勝玩兩圈,這就是所謂的品味,那麼可是大錯特錯。以上所說的,是「中產階級風」,跟上流社會那些豪門大族的完全沒關係。豪門的娛樂是打獵、遊艇,談論的是國家大勢跟他們的支持對象,每年都要到自己家的避暑別莊去住幾個月。這才是豪門,事實上現在我們稱的豪門,就是「前貴族」。
真正的貴族,他們欣賞LV包,是因為其皇室工匠的手藝,是因為其手工的精細,是因為其歷史的傳承,買LV包並不是買牌子,買下的是文化。中產階級買LV包,是因為他們看不懂真正的價值、不識貨,買LV包只是要透過買名牌,來保證自己沒買錯。
真正的品味,來自於歷史的傳承,因為貴族的生活不虞匱乏,所以對日常用品的使用很講究,衣服看織工匠法、家具看手藝工法,投資有潛力的藝術家,資助有才華的科學家。讀者別以為貴族都像電影裡的有錢草包,要投資在一個人身上20年,可是要獨具慧眼,要學會分辨各種藝術品的好壞,也是要學習與累積經驗。(註:一切都是經驗,沒有就是沒有。)
一個貴族家牆上價值數億元的肖像畫,是他的祖父征戰歐洲獲得勝利,找最有名的畫匠來紀錄下這光榮時刻。一個暴發戶可以花數億元買下這副畫,但是他買不下歷史、買不了畫作背後的家族光榮。沒有的東西就是沒有,暴發戶想要讓自己的後人有品味,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念書,光是有錢是尊貴不了的。
同樣的,貴族的家臣跟侍衛,之所以願意忠心保護主人,並不純粹是因為貴族保障他們生活無虞,另一方面也要這個貴族有「值得保護」的地方。偉大的衛國將軍的孫子平庸無能,但仍然有侍衛忠心耿耿,只因為這家族對國家的功績「值得」他們保護。一個一代致富的企業家,有什麼東西是除了金錢外,值得保全為他出生入死?
所以,貴族的行頭是隨從與家臣,這是歷史堆出來的。中產階級的行頭是滿身名牌,因為他沒有歷史,只好花錢買點歷史裝飾上去。
從歷史來看,中產階級的品味,是跟隨貴族的生活習慣來的。光是談吐優雅跟打扮時尚,再怎麼樣雍容華貴,也不過是中產階級的頂端而已,終究不是豪門貴族。因為真正的品味,是從歷史來的,歷史需要時間去堆,中產階級沒有就是沒有。(註:真正的豪門代表是英國王室,尤金尼公主頭上頂個怪帽,他一樣是公主。一個號稱嫁入豪門的女藝人,再怎麼炫耀他身上的行頭多高級,一樣是死老百姓一個。)
教育作為中產階級的生產基地
最初,只是因為需要人才,進行現代化的管理。國家膨脹了需要官僚,軍隊膨脹了需要軍官,而貴族沒有那麼多的子女可以擔任,這勢必要從平民中提拔人才。但這要怎麼培養人才,提拔可以受到信賴的平民呢?答案很清楚 - 辦學校。
最早的階級只有貴族與平民,教育是貴族在玩的,死百姓去種你的田就好,囉嗦什麼。但為了實際需要,平民中資質優異者,可以進入學校,去學習「通曉萬物之理」。換言之,教育是貴族們有系統的,挑選符合資格的平民,進入貴族體系中的一套辦法。所以講白了,貴族的貴氣就是書卷氣,透過學習知識,讓自己充滿內涵。(註:沒人會去問伯爵將軍怎麼判斷花瓶的真偽,那不是他的專業。跑去嘲笑踢足球到封爵的足球員不會打仗,那是白目。人家獲得地位的方法並不一樣。)
讀者有興趣,可以去查歐洲古老學校的早期重要人士,校長、教務長、系主任這些重要職缺,幾乎都是貴族、或是與貴族有密切關係的知識分子。他們把知識有系統的整理成教材,教給這些被選篩選過的學生。學生包括貴族與平民,平民可以藉由考試入學,貴族們則多了捐獻的管道。(註:這是互惠,貴族把子女送去當學生,來日貴族子弟立下功勳,老師也會以學生為榮。)
但平民百姓做為貴族的同學,不可能只學習工程跟數學等知識,舉凡貴族的日常生活習慣、休閒興趣等等都會,我們現在有同學會跟聯誼,古代人也是有。在這裡,學校的師長們,將貴族的價值思想透過教育傳給學生,貴族的學生透過生活將他們的喜好與習慣影響平民同學,這些平民畢業後進入官僚系統,成為中階官員,他們所有的生活習慣將會與原生家庭完全切割,徹徹底底的「貴族化」。
不過貴族化不代表就一定成為貴族,除了極少數人成就不凡者以外,大多數的平民依然是平民,只是他們對於生活的習慣與態度,舉凡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大大的不同一般平民。這批介於貴族與平民之間的新興階級,就是我們所稱的「中產階級」。
所以透過歷史,讀者可以了解到,中產階級的品味就是學校教育出的品味,中產階級使用的語言就是學校使用的語言。不管你喜不喜歡,在台灣中產階級喜歡聽的、看的,就是受到黨國體系教育下,所灌輸的那一套。換言之:
「學校創造了『權威』與『正確』的語言圖騰。」
在此圖騰下,使用台語是「沒品味」、使用國語才是「有品味」;本土化論述都是「沒品味」、中國化才是「有品味」的正統。如果民進黨的支持者,還想要「邏輯正確」、「證據明確」這種東西去打動中產階級,那是緣木求魚,一點屁用都沒的事。
民進黨在中產階級戰的失敗與檢討
絕對不要認為,中產階級會因為政策的論述,例如提出錯誤的社會住宅政策,就會因此棄投或轉投馬英九。各位會來看本小格的讀者們,大多數都是念過大學以上的知識分子,依照定義來說,差別是在中產階級的上層與下層而已。真的窮個半死的工農百姓,沒幾個會來看的。
各位自己摸著良心說,你們會不會因為看到民進黨提出「一條」左派政策,就絕對換投國民黨,只因為國民黨是「假右派」?不可能嘛!既然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就不要在幻想這種中產階級因政策轉向的論述。事實上,中產階級在短期內改變投票傾向的可能性,遠遠低於勞工農民。在中產階級這塊領域,勝負完全取決於「意識形態」。(註:意即前段所說的品味。)
中產階級的品味戰,民進黨在現在幾乎是沒有獲勝的可能,原因很簡單,教育系統跟媒體所塑造的品味,完完全全是過去數十年黨國教育培養出的結果。不相信的請去看一下,我國高階財經官員,穿的西裝是不是幾乎都亞曼尼的?休閒娛樂是不是打小白球?
當國家不分藍綠,普遍都認為這種穿著商務西服是正式的打扮,打高爾夫是一種有品味的休閒活動,民進黨是不可能在這一個區塊內,試圖用本土化論述去打動他們。這跟你提出多少「牛肉」政策無關,這跟你符不符合「中產階級價值觀」有關。
我們會在基層選舉中,選出一個利益最符合我們的人,這是因為基層的政策都很直接,例如造橋鋪路等。但在高層的選舉,利益跟我們都是間接且影響不大的,我們會去挑選的候選人,是「最像我們」的那一個。(註:請問亞太營運中心、ECFA這些政策,讓你家的生意變好了嗎?)
這就是為什麼當蔡英文宣布參選總統時,馬英九陣營會大為震動的理由,因為蔡英文跟他們的同質性極高,而且無論學識、經歷都更勝一籌,更重要的是,蔡英文是徹徹底底的中產階級出身,他的出頭沒有經過黨國體制的栽培。如果放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中,台灣沒有幾個人可以在中產階級這個階層中勝過他。(註:別再說蔡家是財團了,蔡英文充其量是「小資產階級」出身,算是中產階級的上層。)
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把蔡英文跟陳水扁連接成「扁朝回魂」、跟街頭時代的民進黨連接成「暴力小英」,目地只有一個:「切斷蔡英文與中產階級的連繫」。要改變這一切,只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引入歐美更上層的文化勢力,徹底殲滅台灣黨國體制下的文化結構。第二,進入教育體系,從體制內改變下一代對於文化的想法。
關於第一點,讀者如果很多反論的話,我們只要看看實例就好。台灣的「高級天龍人」們,在台灣的品味說有多高就多高,但他們定居歐美後呢?還不是就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而已,有哪一個人成為「豪門貴族」?歐美的中產階級文化,由上而下再影響台灣,與其讓這些「文化買辦」中間上下其手,還不如讓外國的勢力直接殺進來。
各位用不著擔心本土文化會消亡,現在這世界講求的是發揚多元文化價值,只有國民黨死抓著中國價值不放,才會想要貶低與消滅本土文化。這些資本主義的前輩,比我們懂行銷在地文化的多,要是本土文化真的沒自己講的那麼好,被消滅也不過是剛好而已。
至於第二點,這就要靠長期經營了,教育沒有十年八年絕對看不出成果。我們也不想要灌輸完全相反國民黨的黨國觀點,事實上也用不著。筆者是科學家,在乎的是真實與有效,這套黨國教育體制數十年來到底「多有用」,各位讀者心知肚明,至於真實就更不用說了,連個歷史教綱都要大中國史觀化才可以,這有何真實可言?
我們只要抱持著教育下一代正確的科學知識,傳授下一代多元史觀與尊重文化差異的觀念就好,這套黨國體系訓練的中產階級觀,就會被徹底擊潰的煙消雲散。別忘了前面一段提到的,品味是依靠歷史傳承堆積出來的,中國的貴族階層已經在百年戰亂中被徹底消滅,不管怎麼去擁抱古老的中國,終究不會與現代中國扯上關係。正如同埃及怎麼辦古埃及展覽,也不會重現拉姆西斯二世的榮華。
笨蛋!問題在教育
筆者並不是討厭泛藍,而是討厭沒有任何根基的文化想像。品味來自於歷史的傳承,貴族看到一幅畫,會看到畫的背後是澎湃的歷史,古代人物栩栩如生在前。中產階級看到一幅畫,若沒有附上解說,在打上個幾億元的標籤,看到眼睛穿了都還不知道這在畫什麼。
古老的中國,早就在戰亂中被消滅了,我們講的文化傳承,又到底有幾成屬於數千年的中國文化?連近代史的反省都做不到,談什麼文化傳承,我們學的不過是幻覺而已。如果幻覺被消除,我們的下一代可以真正的檢視數百年來的近代中國史,可以用不同的史觀跟資料檢視過去,那我們才是真正學到歷史、傳承過去。到那時候就算課本的中國史要上十年,筆者也不會反對。但就現在而言,這套虛假的幻覺嘛…還是算了。
各位讀者別傻了,別繼續幻想靠著選戰技巧,不需要經營下一代的教育,就可以改變一切。立委刊登一次廣告的錢,可以讓一間補習班經營一年,區域立委選一次的宣傳花費,足夠一間學校一年的開支。效果如何?選了那麼多次,也該醒過來了吧。把這些錢一點一滴投入到下一代身上,十年後我們會看到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