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考》 簡易版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呃,因為答應某人要講,所以只好很痛苦的把以前看過的書再翻出來,不然真的會講錯。今天講的這一篇,是屬於批判性思考的基礎,既然是基礎,就是省略很多,儘量以例子來說明,範例多半是媒體上常見的,所以請讀者就別追究了。
當然,要先說明,批判性思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台灣尤其是這樣。這問題就是,批判性的思考,會引導出批判性的問題,在講求讀經與提倡要多念古文,還要背弟子規甚至是多看靜思語的台灣,使用這種方法會被人當成自大狂妄的無禮狂徒。
不過,若是在理工研究所,又假若老師真的很認真的在電你,又假設老師沒打算讓你混畢業…理論上、應該是會、在你畢業前,被指導教授或是其他教授,在Seminar的時候,清楚的體驗這種批判式提問到底對當事人有多痛苦。(註:但只要你真的看開了,其實也沒什麼。)
好了,廢話不多說。基本上批判式思考,有解析文章假設,還有邏輯推演的部分,簡單說就是要知道前提、再用方法去批判。不分析文章的假設,只做邏輯推導的拆解與批判,這不是在討論事情,這是在吵架,吵架是不值得你花時間去爭的,若是對方看不出自己不是在找真理,純粹是想吵架,辯個輸贏而已,那你不該繼續花時間跟他糾纏。(註:網路上一堆這種人,不相信的可以去政黑版,邏輯不差但前提全錯的很多。)
第一步,要先理解一件事,所有的論述,都是由結論與支持結論的理由所組成,純粹只有結論,或是用結論支持結論的,這種論述沒有多大價值,例如:【在各方面都顯示,支持恢復死刑是世界的潮流,台灣沒有道理支持廢死,因為真正的趨勢是恢復執行死刑,完成正義。】
讀者應該可以在很多新聞的留言上,看到類似這種句法的宣稱,前段指出恢復死刑是潮流,後面的又說要趨勢是恢復死刑,這可不是前後呼應法,這純粹是陳述立場,讓大家知道你個人很喜歡執行死刑這檔事。但如果論述改成以下這句:【在台灣我們不可以廢除死刑,我相信,只有確實執行死刑,才能有效遏止重大犯罪,還給被害者家屬一個公道。】
這句話跟上句不同,這就不能說是無價值的論述,因為他的理由是【我相信】,換言之這是【信念】,前一句話純粹是陳述自己現有立場,至於【理由】則沒說。如果讀者想要跟這種人討論問題,不是拿證據或是各國趨勢去談,因為這是一種信念,信念要以面對信念的方法去討論,不然只是想跟人吵架而已。(註:信念只是一種品質不好的理由,不是錯的。)
第二步,找到論述中的情感因素,就是那種理由大多有強烈性情感衝擊,用以不怎麼可靠的結論。這種論述也不見得是錯的,例如:【支持核電的人,為什麼不乾脆每人拿桶核廢料放客廳,只會叫人去犧牲,自己從不肯付出!】
這句話,情感性很強烈,而且現實上也不可能真的人人分桶核廢料,但絕對不是錯誤的。NIBMY效應是很切實存在的,若是一種東西實在是那麼的好,何不身體力行去擁有,而老是叫別人去擁抱?這句話只是一種【理由】不強的反對論述,而且其實是一種價值觀的表達。反對這種論述者,用嗤之以鼻的態度回應,完全不能證明什麼,同樣的直接回嗆願意接受一桶,也無助反對此論述的強度。
因為,這種論述是一種價值表述,目的是要表達支持核電者,也應該要把負面影響,例如核廢料一同支持,這其實是一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古老概念。反對者必須找到可以合理反對此點的價值,例如國家進步必須要有人犧牲這種集體主義。不過,集體主義的特點是,要怎樣補償被犧牲者,若沒補償,那就是極權主義了。被人罵是法西斯可別惱怒,集體跟極權,台灣人常常分不清楚。(註:這種論述不可以與核四廠安全與否一同討論,因為是不同層次的論述。)
第三步,找出價值觀衝突,以及隱藏的假設。例如下面這句:【教改亂象叢生,一綱多本造成學童要念太多課本而增加負擔,不同版本的意識形態造成的混亂,戕害了我們下一代的思考,我們不應該繼續支持錯誤的政策,應該要回歸到一綱一本的架構下。】這句話是沒有錯的,有理由也有結論,但有一句話他沒講,那就是【單一價值觀比較不會混亂學童思考】,只是這種話他絕對不會承認,他會拿【學童學習負擔增加】來迴避。
這還算容易判斷,因為此價值觀可以從話語中找出反面的意思,有些則比較困難,例如【我們絕對不可以讓毒品合法化,有些人認為三級毒品只要控制得宜,是不會造成個人健康危害的,但事實上毒品已確定會增加暴力與性侵害行為,因此我們絕不可以因為玩樂的需求而讓三級毒品合法化。】這段話,他的隱含價值觀,存在他的敘述中,只是不容易看出。
請讀者注意,他所謂的危害,都是群體的,而他句中所提的支持者理由,則是個人的。換句話說,他認為公共安全,比個人選擇自由要重要。讀者若想要與此人討論,要切入的地方是在價值觀的部分,因為他個人的認知已經是群體安全比個人自由重要。倘若遇到台灣遭到恐怖攻擊,他大概也會支持極大化國家權力,寧可犧牲個人自由也要保障安全。在這討論中,真正該說服的,是讓他了解國家權力增加,不必然等於個人安全可以得到保障,光是拿數據證明開放毒品跟犯罪率增減的數據,是沒有用的。(註:要是筆者,可能連談都不談,要說服台灣接受威權教育的人,相信政府更可能造成個人安全損害,實在是他媽的困難。)
價值觀假設的理解是很重要的,這代表雙方討論的框架是否在同一層次上,若不同的話,變成對極拳是很正常的。接著我們要談兩大敘述的假設,描述性假設(descriptive assmuption)與指示性假設(prescriptive assmuption)。
這兩個假設有點小複雜,所以用例子來說明:【我們是否可以放棄核能發電這個選項?在台灣當然是沒辦法。】這種說法,通常代表他有一個【既定的假設】,他沒有描述的就是他的假設部分,例如【因為台灣沒有能源自主能力】、【台灣環境無法支撐再生能源】、【反核其實是政治目的】…等等。
簡單說,就是因為提問者自己有一套對【現今世界運轉邏輯的假設】,他認為這個世界過去、現在乃至未來,都應該有一套既有的方案。若讀者你要與之辯論,光是提出有其他選項是不行的,因為他早有一些假設存在,例如【這個方案根據某某資料是不可行的】、【風力發電連在苗栗都被反對了】等等的敘述的回應。(註:但這跟價值觀假設是不同的,兩回事。)
描述性假設常用在課本上,例如國中課本裡的提問,都隱含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因為是對既有世界的認知,所以回答都是描述性的。例如【清末列強接連入侵的理由是什麼?】在以前的課本上,最簡單的是寫【滿清腐敗】,課本用這種問句,並不是老師不懂,而是希望你走向腐敗這個結論。(註:現在的課本是條列幾項主要原因,並不絕對導向腐敗的結論。從這點看,我們也可以發現整套價值觀的假設也有點變化,從單一走向多元。)
而指示性假設,常用在【認為這世界應該如何】的問題。例如:【我們應該要支持發展核能發電。】這句話並不是肯定句,因為他表達了應該之意,表示他認為應該要如此,而不是必須要如此,換言之他並不把發展核電當成絕對的信念,而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註:理論上是要深思熟慮啦)
這意即,他對核能發電有一套想法,他有一些假設但沒說,例如【火力發電增加碳排放】、【水力發電破壞環境更劇烈】、【世界尚無有效的替代能源】。這最常見到政論節目或是社會性議題如此,名嘴或是作者,往往試圖說服你,未來應該是要如此,或是現狀不該如此,我們應該怎麼做。
例如【廢死是人權價值,我們也應該朝向文明國家邁進】、【014的判決極大程度的傷害司法威信,法官怎可成為法匠,完全不管社會大眾的觀感】。前者是指出人權價值應該是要文明國家的價值,所以我們應該朝這目標努力。後者是指作者認為司法判決不可違反社會大眾期待,應該要對類似的案例重懲重罰。(註:以上例子純粹就說者的邏輯論,無涉對錯判斷。)
在這些假設過後,讀者你大概已經可以拆解到說者、作者等的想法。其實,還要配合環境因素,例如這作者背景與他的經歷。例如某人宣稱【左派都是蠢蛋,才會建議提高社福,只想讓台灣變成懶人社會。】若作者本身的家庭背景優渥,根本沒有經歷過貧窮,則在我們認同此類說法前,最好多看看此人是否有提出夠多的證據,可以佐證社會福利會讓社會整體變懶惰,同時還要注意他是否根本上沒去看,或是否定任何與他相左的證據。(註:因人廢言這句話不見得是錯的,因為真的是有人吃米不知米價。覺得你窮就該努力,努力沒結果一定是你不夠努力,這種結論支持結論的敘述根本沒價值)
最後,才是去看推理謬誤,這在許多網站跟部落格都有介紹(筆者好像也OP過),以下會舉例一些常見的例子說明。先將謬誤分成幾大類,第一大類是錯誤的假設,第二大類是與結論相關性不大的理由,第三大類是先射箭再畫靶的討論。
人身攻擊的謬誤:【我們不該支持邱姓立委的提案,因為他之前用踹門來證明了他是個不合格的立委。】很顯然的,一個人會不會踹門是修養問題,跟他的提案是否值得支持是兩碼子事。當然,如果這提案是要將踹門除罪化,是另當別論。
過度延伸的謬誤:【董事基金會基於個人健康理由,又提議要政府在菸品上課更高的稅,政府竟然還認同了。若愚蠢有分等級,提高菸品捐無疑是最蠢的。今天若我們認同政府可以應該健康理由加稅,那麼日後就可能在可樂上加稅、糖果上加稅、買肥肉也要課補充保費。況且人們總是可以找到其他方法買菸,提高菸品捐是沒有用的做法。】
看起來提出論述的人,是想要用你無法找到方法去阻止人們消費菸品,所以提高菸品捐是沒有意義的,但他有一個假設存在,也就是認為此例一開、後患無窮,政府會對所有東西加稅。這並不是說他的假設不正確,而是過度延伸了推理,更好的論述是,【提高菸品捐不如增加健保個人負擔費率,健康是自己要負責的,自己愛抽就要自己負擔醫療帳單,而不是收稅進行健保補貼。】若反對者以影響他人健康的角度出發,那麼要討論的是公衛或是菸害防制法這些,這與命題的個人健康論述無關。
完美方案的謬誤:【反對核四的人往往提不出替代方案,像是風力發電跟太陽能,想要替代核能就要在台灣全島插滿風扇與鋪滿太陽能板,簡直是荒謬。替代能源在台灣根本就不可行,不需要去討論。】純粹就理由與推論是沒錯,但謬誤在於提出此論述者,他的假設是建立在完美替代上,若是不能完全替代,則就沒有討論的價值。為了等待完美的解決方案,所以必須什麼事也不做,這不見得比邊做邊修正來的好。
含糊其辭的謬誤:【支持廢死者似乎有一種認知,認為人權是一種進步的價值,結果往往是保障了殺人犯的人權,卻無視殺人犯侵害被害者的人權。死刑作為懲罰窮凶惡極犯人的最終手段是有其必要與價值的,支持廢死者一定不曾與被害者家屬面對面相處幾小時過,孤兒寡母的哭喊聲,沒有什麼比這更有說服力。】
這是典型的含糊其辭,人權並沒有分殺人犯與被害者,是一體適用的價值,殺人犯的人權並沒有因為他侵害了受害者的人權而消失。而後的論述,則是企圖以情緒干擾讀者,從討論廢死、人權,用移花接木的方式,轉移到情感認同上。將法律問題、人權問題轉化成情感問題,是徹底的模糊焦點。(註:但在台灣這招很好用。)
訴諸衷群眾的謬誤:【看看被害者家屬的哭喊,想一想被害者死刑受到的折磨與恐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對此惡貫滿盈的兇手處以極刑?】典型的轉化情緒,試圖讓大眾擁有共同情緒,訴諸公意,這句話的理由品質很差,純粹是以牙還牙的古老觀念。
訴諸權威的謬誤:【我們不應該反對核能,更不該懷疑核四的安全性,根據核能專家的研究,核四廠的安全係數遠遠高過世界標準,事實上從衛生專家與專業醫生的研究,都指出核能災害根本就沒有那麼大的影響,純粹是心理因素。有這麼多專家背書還反對,根本就是不可理喻,或是含有特殊的政治目的。】
簡單說,專家的意見可以當參考,但跟你個人的意見無關,論述者企圖用權威的意見要說服你,但是這忽略掉很多面向。例如台灣的核工專家,生計飯碗與核能廠的興建與核能發展密不可分,專家是否會因為出自個人利益,選擇隱藏證據、挑選數據以做成合乎預期的結論?紮稻草人的謬誤:【我反對法院是國民黨開的這種指控。首先,國民黨籍遭判刑的的數量極高,充分說明這種指控是無稽的。其次,民進黨支持者都試圖用這種論點,模糊民進黨重大貪污的事證,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撕裂我們國家的團結,將族群扯碎的支離破碎。】
當然,讀者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指控法院是否為國民黨開的這件事,跟後面他的民進黨支持者意圖模糊貪汙事證,根本就是兩回事。論述者紮了一個稻草人,指控會提出法院是國民黨開的,一定都是民進黨支持者,並由此切斷前後的論述,順便把問題【移花接木】到民進黨貪汙上。實際上,抨擊法院是國民黨開的,與抨擊者必然是民進黨支持者,沒有必然的關係,這純粹是紮稻草人打。
非A即B的謬誤:【甲:我個人認為,支持核四廠是錯誤的,這麼多的爆料都指出,核四工程品質不良,會造成日後運轉的危害。乙:你為什麼這麼支持替代能源?】這讀者一看就知道,甲提出的論點是A不好,乙則說你為何支持B,顯然乙的論述是非A即B,把事情簡化成只有兩種選擇。這種論述在社會性議題上常常出現,反對者往往簡化問題,讓參與討論者注意力移轉到另一個問題上,忽略了這問題根本上是多重選擇題,並非是非題如此單純。
一廂情願的謬誤:【為了維持課堂秩序,而花太多時間跟學生溝通是沒有意義的,這只會增加你的麻煩,而且學生還會覺得你很煩,直接教鞭擺在桌上,不需要囉嗦也可以有同樣效果。】假設學生秩序應該要靠體罰維持,跟實際上秩序是否可以靠體罰維持,作者不加思索就劃上等號,就是一廂情願。
這在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例如批評政府不該限制節目在下午五點到晚上九點出現色情內容,因為管制小孩的責任是父母的,父母可以選擇轉台或是關掉。這時段節目該不該有色情內容是一回事,就算有好了,也是一堆家長上晚班,家裡根本沒大人,這同時犯了完美方案的謬誤,因為只有完美的世界,才會有家長可以無時無刻盯著家中兒童是否觀賞到色情內容。
光彩空泛言詞的謬誤:【這次選舉,是民主與貪腐的選擇,是開放與鎖國的選擇,是傾聽民意與專斷獨行的選擇。你有機會做出正確的決定,選擇一個願意捍衛民主的舵手,讓台灣走向世界的領袖,願意傾聽民眾心聲的總統。如果你願意支持這些原則,就請再次支持曾協助台灣走向偉大,擺脫過去經濟困境,邁向兩岸和平的X先生。選擇X,就是選擇真理。】
這段政治廣告,用了一大堆光彩絢爛,看來超級漂亮的願景,但卻沒有任何一點提到政策可以支持,更遑論分析政策到底有無效果。若一個人開始跟你大談一堆美好的未來,卻對現狀的痛苦隻字不提,那就表示他在轉移你的焦點,畫大餅往往是好方法。
顧左右而言他的謬誤:【我不懂為什麼人們總是宣稱A黨比B黨比較會拚經濟,你去看東區SOGO百貨,又有貴婦團封館掃貨。連五年都有龐大商機出現,而你卻只會唱衰。】談論總體經濟,跟談論貴婦團封館讓SOGO賺大錢,很明顯的是不一樣的。但讀者在網路上總是可以看到這種理論,因為某家店超賺錢,所以這產業欣欣向榮,或是某產業上一季成長200%,所以經濟成長了。
會說這種話的人大多不是蠢蛋,只是要轉移你的焦點,從討論政策問題轉移到討論個別產業或是店家是否賺錢,又是否只是個案。然後經濟問題呢?三天後早忘了。
迴避主要問題的謬誤:【教改顯然是一點用都沒有的,聯考已經證明公平性最佳,因為每個人都必須參加聯考,所以聯考顯然優點較多。】簡單說就是要刻意誤導你,把教改這一個很大的項目,導引到次要的問題,例如上段的公平性。
教改有無用處,要看教改的目的、手段與其想要達成的效果來判斷,論述者表示他認為教改無效,旋即轉移焦點到聯考有較佳的公平性,而結論是因為聯考比較好?結論去支持理由,然後主要問題完全避而不談,這就是迴避主要問題的謬誤,試圖要讓你把焦點放在細節上,忽略掉主要問題其實要討論的更多。
以上,大概是批判性思考的前提與手段,分析邏輯謬誤的同時,往往可以讓我們發現論述者的價值觀與其假設。有假設並非不對,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假設的世界內,並認為世界的價值觀應當要如何。
最糟糕的論述法,是徹底否認對方的價值觀,又不准人家來討論你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比較優秀,然後僅僅在邏輯上打轉,試圖用你的論證失誤,不停地攻擊你的價值觀。這其實是指示性假設,試圖要人接受他的價值觀才是唯一且正確的,若是你打擊他的價值觀本身也有問題,通常這類人會開始人身攻擊,或是用邏輯謬誤中的移花接木、紮稻草人、轉移焦點等作法,讓焦點變成是你個人的問題。
讀者要注意,找人吵架跟找人討論事情,是兩碼子事,也許你對跟人鬼打牆很不耐,但討論畢竟不是吵架,網路討論更不是法庭攻防,一字一句都要小心注意。凡事都有先後順序,並不是只有在邏輯上辯贏就是贏了,就好比菁英教育與普羅教育哪一個好,比較基準有很多。這問題在根本上,是我們認為教育應該是怎樣子,而不是哪一種的效率比較好。(註:當你談到效率,就代表你認為效率是衡量教育的標準,這是你的價值觀,否認自己沒有意識形態,然後狂講效率才是王道,就別怪被人比中指。)
邏輯謬誤還有很多種,筆者就不多談。批判性思考重要的是常常使用,更重要的是大前提 - 【你是去討論還是去吵架的,是去凝聚共識還是表達立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6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批判性思考是什麼?6 步掌握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能力! — ProjectManager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考是什麼?怎麼做?一文帶你掌握提高工作學習必備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教你學會8 種關鍵的批判性思考技能,學會用專業工具輔助進行批判性思考,強化個人思維能力,全面看待各類事情!
avatar
ProjectManager
2024-01-04
講座記錄-如何設計一堂批判性思考課程今天來到新北板橋放送局參與2023年臺灣放伴教育協會的展覽與講座課程。主題是如何設計一堂批判性思考的課程。以下是今日講座中的重點,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avatar
袋鼠
2023-12-03
幫助孩子培養批判性思考的6個方法批判性思考是一種深思熟慮、分析和評估信息的過程,以做出明智、明確和合理的決策。這種思考方式不僅包括了理解和記憶信息,還包括了提出問題、懷疑、挑戰現有觀點,並最終形成獨立見解的能力。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考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生活和職業技能,有助於解決複雜的問題,做出明智的選擇,以及不斷學習和成長。
Thumbnail
avatar
閱心
2023-09-26
關於護理工作的批判性思考隔了很久 最近工作上遇到一些狀況 突然讓我在想批判性思考的重要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 “批判性思考”
avatar
ivana chen
2023-09-12
如何有效運用批判性思考,提升職場競爭力 ?批判性思考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態度。
Thumbnail
avatar
哈利哥
2023-07-25
《首爾大學ㄧ開課就秒殺的邏輯寫作課》掌握四個要點,寫出批判性文章寫作就像任何一項技能一樣,需要不斷刻意練習。有邏輯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並寫下成為文章,是現在人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相信大家都聽過批評性思考,首爾大學朴注勇教授即時將這套方式運用在寫作上。能夠讓大家,邏輯正確,有憑有據,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發表個人主張之前,應該先參考前人思考的脈絡 教授說:在開始
Thumbnail
avatar
駱和煦
2023-01-11
閱讀筆記《批判性寫作》★不只是一本教寫作的書,也是一本教閱讀的書。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3-01-08
《看穿假象、理智發聲,從問對問題開始》你覺得什麼是批判性思考?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應該像木匠一樣,而各種說法就是木材,可由我們切割組裝,做出我們獨立思考後的決定。 世界上太多人想牽著你的鼻子走,一則晚間頭條新聞標題、一個稀鬆平常的廣告台詞、一篇洋洋灑灑的網路文章、甚至是熱門候選人的政見表。 該相信什麼?什麼是內容中沒有透露的訊息?拆解內容,深入何謂結論、議題與理由,幫助自己釐
Thumbnail
avatar
駱和煦
2022-12-14
《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吃一口書本餅乾/簡易版讀書心得時間管理真正有效的辦法是建立一整套不論什麼情境都適用的「系統」,而非仰賴大腦、或是一連串無法完成的待辦清單。 當一項任務或是你想養成的習慣出現,他並不是單純一件事,而是關聯到你一整天的行程。
Thumbnail
avatar
路里閻
2021-05-29
《生活的藝術:52 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書評《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 #房間物品可以斷捨離,那人生如何加減法呢? 利用下午時光讀一本生活的藝術,讓享受升等。 雖說如何過上一個完美的人生,根本沒有萬無一失的解答,但魯爾夫・杜伯里認為只要盡量避免掉那些不幸的因素,相對就有較高的機會獲得美好的人生。
Thumbnail
avatar
舒琳Sulin就這樣過一天
20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