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談一個在台灣常常被誤用的名詞:現實主義。
很多自認對國關與戰略有了解的人,都會說自己是現實主義者,但這有很大的一個盲點。那就是,現實主義不是短視主義,更不是投降主張,尤其是把個人的選擇當成國家選擇,這就是徹頭徹尾的笨蛋,或根本是混蛋。
如果鄰國強大,所以我們就該決定早點合併跟統一,這其實是把你自己的主張,強加在鄰居跟同胞身上,美其名是為了國家,說白一點就是懶惰。因為你真的覺得強大的鄰國超棒的,自己應該移民過去才對,哪有坐在家裡出張嘴,就說被合併超棒的道理。難道領了人家的錢嗎?
現實主義的判斷,是指當你發現鄰國強大又有併吞我國的意圖時,該怎樣找尋適合的外援,或是盡速建立讓人家強攻不合算的防禦力量。在中長程的目標,是要利用鄰國的力量為自己所用,同時削弱對方,厚植我國國力。若真的對方勢力強大,又意志堅定,短期內我們既然抵抗不了,那麼虛與尾蛇,假意依附,在一定程度的合作下保有自己的主權,以待時機來臨。
但若鄰國就是要滅掉你呢,毀掉我們的家園,消滅我們的歷史,以稀釋人口的方式消滅掉所有的可能?那麼,若不是焦土政策全民皆兵,徹底抵抗到底,讓對方怎樣都吞不下去,不然就是想辦法化整為零,保有國民的國家意識,等待未來改變。
而國際關係中的現實主義,也絕對不是眼中只有大國沒有小國,更不是死守固定的教條當作世界不變。例如兩千年陳水扁上台後,跟美國有一段熱戀期,但隨著許多事件的發生,加上九一一後美國把重心放在中東,很明顯的可以看出美國國策已經改變。但現在已經快二零一六年,美國總統都要換第二個了,含在那邊說陳水扁跟民進黨讓美國不放心,這就是徹底的理盲。
美國是一個複雜的群體,每個總統都有他的團隊跟方向,就算總統也不能徹底控制國務院與五角大廈等各政府機關,所謂的美國利益並不是一個不變的教條,在大方向上會沒有變動,細節與手段是年年變化的。現實主義,就是要去理解每個國家內部的這種變化,然後適時地做出調整,以獲取台灣最大的利益。
為了這個台灣長期的利益,必要之時配合各大國的國策,高喊維持現狀五十年不變,甚至看狀況宣稱台灣應該獨立,都只是一種手段,只要現實上台灣獲得更多利益,主權得到更大的保障,其他的表面名譽其實都還好。
同樣的道理,中國也不是鐵板一塊,習近平上台後對外國策明顯轉變,不論是因為內憂問題所致,還是真的自認為中國崛起應該要強力對外,總之是變了。日本的安倍政權也變了,自衛權解禁,逐步放寬海外用兵限制,公開宣布艦隊有可能進入南海,到此為止還看不出這背後有美國放鬆控制日本的意圖,以及美國調整了西太平洋國策,那就真的是不需要在對話了。
現實主義不是在那邊高喊台灣很弱,中國很強大,美國很遠,所以台灣要投降。現實主義不是笑罵人家皇民日奴,美帝走狗,然後自認為是大中華的一分子,可以跟北京政權同享光榮。現實主義不是拿著十年前的台灣環境,直到今天還在重複一樣的喃喃自語,什麼美國不放心某黨,日本不放心某政權,兩岸關係誰才能處理。
這些都只是顯示出你的意識形態是什麼,然後讓真的想談現實主義下怎麼運作國際關係的人,徹底放棄與你對談而已。
筆者講過很多次,戰略分析要去看各國的政治脈絡,不同年代與不同的思維,都會產生相對應的國策。而更重要的是,參與這些其中的都是人,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的利益,跟他認定的國家利益,如何從各種外在的跡象,判斷出各國的國策變化,才能找出應對的手段。
現實主義是一面很好的照妖鏡,在台灣尤其是這樣,太多人根本就把現實主義跟投降主張混為一談,更把個人投降與移民的選擇,套在其他同胞的身上。
這種因為贏不了所以主張投降的看法,好聽叫做投降主義,難聽就叫賣國求榮,跟現實主義完全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