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教育本質的模型產業

2020/03/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到一篇介紹日本模型廠商「富士美」(Fujimi)推出螯蝦模型的新聞,標題中還特別寫「軍武模型廠……這樣真的沒問題嗎?」;身為一個老玩家,就來探討一下螯蝦對模型產業的意義好了。

誰還在做模型?

「大家都在做模型」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
從前,模型產品最大的靈感來源是二次大戰的戰車、飛機、軍艦等等;光是這些「大型機器」,再加上小兵,就給了模型廠商似乎用不完的題材;再加上廠商鼓勵大家玩改造、情景(diorama),除了讓玩家一款模型可能不只得買一盒之外,還帶動了塗料、工具、改裝套件等周邊生意。
不過隨著電子娛樂普及、二次大戰遠去、現代軍武模型的市場也不算大,模型市場似乎在逐年縮水之中。
過去模型無論是素材或市場,規模都大到幾家廠商要談判分配(引文中提到的「四家品牌皆有推出過僅有該品牌才有的題材」,其實是「同業公會」分配的結果)。
舉例來說,整個二戰「日本聯合艦隊」的模型因為數量眾多,所以經由協調分配給田宮、長谷川、富士美、青島四家來做(但後面兩家小廠就會分到較多人氣稍遜的小船),統稱為「吃水線系列」(Waterline Series);如果有人要做齊整個艦隊,就得四家產品都買。現在想起來,會做整個艦隊的人實在有點神經,但那個時代還真是不少。

老問題,新題材

在軍武模型開始走下坡之後,廠商從1980年代就開始跟著影視節目做機器人模型(例如「鋼彈」);雖然跟著爆紅節目可以搭上大賣風潮(而且某些節目和造型根本就是為了開發玩具而設計的),但在節目下檔之後,這些產品就可能都變成庫存,只剩下少數死忠模型迷會買。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過去因為模型貴(我還在玩的時代,是將外盒側面的日幣標價除以二當台幣賣),小朋友要存很久才能買一盒;但小朋友玩久了也好、大朋友口袋鬆買多了也好,最後都會碰到需要適當空間存放的問題。
戰車模型放到碰壞積灰塵還可以說「有味道」,鋼彈或噴射機模型髒掉就醜了;最後玩也不是、丟也不是,不丟還得找地方放,碰壞了一角還得修,麻煩死了。

模型的教育本質

其實,無論是軍事或其他類型的模型,最起初的源頭除了娛樂、練手藝的目的之外,最大的用途就是「教育」,讓玩家透過組裝的過程,瞭解平常不會知道的內部構造、以及各種機制的運作方式。
所以像引文中提到的甲蟲、螯蝦等模型,其實就是模型廠商在軍武、影視相關模型市場衰退之後,回到模型最早的教育本質所推出的產品。
你不需要是軍武迷或鋼彈迷才能買模型,而這類教育模型因為設計開模、製造、對精密度的要求、甚至造型授權成本都比較低,所以價格應該比較親民,而不那麼「嬌貴」的成品更可以當玩具或擺設來玩,存放起來也不像細緻的軍事模型那麼傷腦筋。
因為有教育目的,所以學校和家長(還可能是老一輩的模型迷)也相對比較容易鼓勵小朋友買(從前有些家長是不鼓勵買軍武模型的);而廠商的「多色」設計除了「說明生物型態變化」之外,當然也有「讓你多買幾隻收集齊全」的用意在。

意外的競爭與新的出路

模型業歷經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在觀念、作法、材質、技術、類型方面都經過許多轉變,但近年碰到的挑戰特別多;除了先前提到的電子娛樂等原因之外,甚至連到處可見的「扭蛋」玩具,都因為價格便宜、不必組裝、工廠上色(相對)專業、體積小、變化多、玩壞也不可惜等優點,成為傳統模型業的強大市場對手。
所以,現存的模型公司除了高階、高精密度、高花費的玩家市場之外,確實需要另闢蹊徑,找到不間斷的產品靈感來源、以及能夠長銷的產品。
過去,日本的田宮模型曾經以「軌道賽車」開拓出一個全新市場,以會跑的動態產品結合活動推廣,讓模型套件、改裝零件、週邊產品(工具箱之類)整個大賣,就是個很好的市場開發案例。
像螯蝦這類的動物模型、或是類似的教育導向產品,不一定會明顯大賣,但有機會成為維繫模型廠商基本生存的長銷產品;而這樣的喘息空間,或許能有機會讓廠商繼續探索,找到下一波熱賣產品的方向。

問我為什麼知道這些?因為我就是上上上代的模型迷,從1970年代開始做了20年。 🙂
另外,這本(應該是)唯一講模型產業的中文書是我翻譯的。這本書中有很多關於日本模型產業的歷史、內部、以及產業知識;剛出版時雖然賣得不算太多,但絕版十多年來一直有很多人在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傅瑞德
傅瑞德
行銷與媒體經營管理顧問、科技產業觀察者、寫作者、翻譯者;煙斗、雪茄、艾雷島威士忌愛好者。重機騎士,插畫家、數位書法、木工師父,能做的鄙事比你想像的多更多。過去的文章在 http://fredjame.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