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走杖的三大好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 平衡穩定,預防跌倒
  2. 保護關節,減輕疼痛
  3. 增強肌力,輔助運動



raw-image





1.平衡穩定,預防跌倒:

用兩根健走杖支撐,雙手雙腳共有四個著地點,擴大支撐面積,增加穩定平衡。

因為虛弱無力、關節疼痛、視力退化、暈眩、糖尿病或中風後平衡感覺異常,長者容易跌倒。

銀髮族跌倒後,一年內再次跌倒的機率有 60%。亦即五位銀髮族跌倒,其中有3位一年內會再次跌倒。

老年人跌倒,發生髖關節骨折之後,約有50%病人因此行動不便,需要長期看護。平均每個病患家屬與社會支出的花費新台幣一百萬元。

超過七成的事故是可經預防而避免發生,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照護者應積極預防跌倒。

曾經跌倒過的長者有心理障礙,會降低行走的意願,甚至太早依賴輪椅,越不起身行走運動,退化衰弱的越快,運動不足,肌肉萎縮更容易跌倒,成為惡性循環。

高齡長者害怕跌倒是很普遍的心理恐懼,走路速度變慢,從椅子站起坐下的動作遲緩,都是明顯的危險指標。

使用健走杖感到平穩安全,高齡長者才會安心願意起身行走運動,打敗肌少症。


2. 保護關節,減輕疼痛:

藉由健走杖支撐,可以減輕下肢關節和腰椎的壓力,保護膝關節和腰椎。

對於已經磨損或受傷復健中的關節疼痛患者,除了嚴重的患者必須使用輪椅,助行器之外,對於大多數關節有問題,但尚能行動的患者,健走杖是很方便攜帶與使用的行走輔助工具。

許多長輩仍停留在大晴天使用雨傘當作拐杖的窘境,因為沒有新觀念,不了解使用健走杖可以預防跌倒,明明有需要,卻不好意思持用健走杖。

比起使用單手拐杖,雙手持用健走杖更能保持左右平衡。

健走杖可以調整高度至胸口,可以得到更多垂直方向的支撐力,有助於行走時抬頭挺胸,矯正駝背,減輕膝腰背部行走時的疼痛。

上肢擺動,鍛鍊上背肌群,改善肩頸痠痛。


3. 增強肌力,輔助運動:

健走杖除了幫助行走,還有輔助運動的效果。

使用健走杖行走,藉助手臂向下施力支撐身體,會活動到全身90%的肌肉,增加運動強度,運動量相當於慢跑。

尤其是向後施力撐地推進,可以訓練核心肌群。

藉由健走杖的支撐,增加穩定性不怕跌倒,高齡長者可以跟上運動節奏,提升有氧運動的強度。

有健走杖的輔助,許多困難的徒手肌力訓練動作,可以降低困難度,深蹲與跨步等動作便可以做到較完整的關節活動範圍。

健走杖也有助於執行單腳平衡訓練的安全性,處於不害怕跌倒的環境,消除長者參與平衡訓練的心理障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郭健中的沙龍
53會員
72內容數
我的經歷很不一樣,但怎麼個不一樣,沒有好好說明白,沒有人會知道,連自己都搞不清楚。 這段旅程的起始點並不順利,在焦慮,徬徨,動機受到質疑的狀況下,任性而為地打開柵門衝出。 回頭來看這段旅程,好險我有及時出發。 人到中年,千絲萬縷的牽絆纏身,破繭的時候到了,如果不奮力一搏,怎能化身為美麗的蝴蝶
郭健中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22
奉耶稣基督的名, 叫瘸腿的人站起来,他就可以行走。 祕訣在哪裡? 給他信心,營造一個不怕跌倒的環境,學會一點起立坐下的技巧,誰都願意站起來。 分享我陪97歲重度失智的岳父運動的經驗。運動訓練像遊戲。
Thumbnail
2021/03/22
奉耶稣基督的名, 叫瘸腿的人站起来,他就可以行走。 祕訣在哪裡? 給他信心,營造一個不怕跌倒的環境,學會一點起立坐下的技巧,誰都願意站起來。 分享我陪97歲重度失智的岳父運動的經驗。運動訓練像遊戲。
Thumbnail
2021/01/26
一個主題,一個副標。三個W 不倒翁電台於2021年1月24日開播,感謝許多校友躍躍欲試,願意來電台接受訪問,跟郭醫師談談專業的觀點,或分享健身旅遊的心得。在此分享一點準備我準備訪問稿的心得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減輕來賓上電台受訪的心理焦慮。
Thumbnail
2021/01/26
一個主題,一個副標。三個W 不倒翁電台於2021年1月24日開播,感謝許多校友躍躍欲試,願意來電台接受訪問,跟郭醫師談談專業的觀點,或分享健身旅遊的心得。在此分享一點準備我準備訪問稿的心得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減輕來賓上電台受訪的心理焦慮。
Thumbnail
2020/12/20
「先生緣,主人福」,「先生」指的是醫師,「主人」指的是來院看病的民眾。 意思是,醫師如果跟病患有緣份,彼此都能在施醫與被治的過程中順利。 醫者渡人,自然應該盡力,然後才說隨緣。 我們真的盡力了嗎?
Thumbnail
2020/12/20
「先生緣,主人福」,「先生」指的是醫師,「主人」指的是來院看病的民眾。 意思是,醫師如果跟病患有緣份,彼此都能在施醫與被治的過程中順利。 醫者渡人,自然應該盡力,然後才說隨緣。 我們真的盡力了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正確且合理設計的阻力訓練,高齡者也能安心執行。
Thumbnail
正確且合理設計的阻力訓練,高齡者也能安心執行。
Thumbnail
老人跌倒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同時也是經濟與醫療上的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過去一年 65 歲以上老人曾跌倒比例為 1/6,而嚴重跌倒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的風險大增,隨著社會高齡化,預防跌倒會是迫切面臨的狀況。
Thumbnail
老人跌倒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同時也是經濟與醫療上的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過去一年 65 歲以上老人曾跌倒比例為 1/6,而嚴重跌倒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的風險大增,隨著社會高齡化,預防跌倒會是迫切面臨的狀況。
Thumbnail
平常認為自己「有在」運動的那些運動,像:走路、游泳、走郊山、瑜珈、氣功、甩手功……都太輕了,要加重一點才行,而且使用的肌肉部位也不夠,還有像: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是有氧運動,缺少的是重力(阻力)訓練,重訓才會增加肌肉,增強肌力,肌力夠,才能支撐我們身體的重量,跟一般的活動。
Thumbnail
平常認為自己「有在」運動的那些運動,像:走路、游泳、走郊山、瑜珈、氣功、甩手功……都太輕了,要加重一點才行,而且使用的肌肉部位也不夠,還有像: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是有氧運動,缺少的是重力(阻力)訓練,重訓才會增加肌肉,增強肌力,肌力夠,才能支撐我們身體的重量,跟一般的活動。
Thumbnail
年長者體適能促進的主要目標為強調功能性移動力,正是不倒翁健走杖運動的設計初衷。銀髮體適能測驗又稱為功能性體適能測驗,是行動能力的指標,也就是當年長者需要並且想要完成日常生活的活動的時候,有能力且獨立完成,例如旅行或是出外購物等等。
Thumbnail
年長者體適能促進的主要目標為強調功能性移動力,正是不倒翁健走杖運動的設計初衷。銀髮體適能測驗又稱為功能性體適能測驗,是行動能力的指標,也就是當年長者需要並且想要完成日常生活的活動的時候,有能力且獨立完成,例如旅行或是出外購物等等。
Thumbnail
步態不穩和平衡感問題是最常見的跌倒原因,想要預防跌倒,身體平衡感是否夠靈敏,快要跌倒時是否能快速反應,對老人防跌非常重要。維持平衡主要仰賴三個重要的感知器官,接收外在的感覺回饋:包括眼睛、內耳前庭和半規管,以及本體的感覺。雙眼的立體視覺判斷方向、深度、距離;內耳前庭及半規管感覺旋轉及加速度;
Thumbnail
步態不穩和平衡感問題是最常見的跌倒原因,想要預防跌倒,身體平衡感是否夠靈敏,快要跌倒時是否能快速反應,對老人防跌非常重要。維持平衡主要仰賴三個重要的感知器官,接收外在的感覺回饋:包括眼睛、內耳前庭和半規管,以及本體的感覺。雙眼的立體視覺判斷方向、深度、距離;內耳前庭及半規管感覺旋轉及加速度;
Thumbnail
多一點自由,可以做很多 三點著地減少支撐的底面積,對於能夠扶杖站立的長者,並不困難,設計這個很容易的動作是為了增加學員的信心,消弭對運動的抗拒。教練可以提醒學員:「從四點到三點著地,已經是很重要的進步。多了一個可以自由移動的肢體,可以做很多事情。」
Thumbnail
多一點自由,可以做很多 三點著地減少支撐的底面積,對於能夠扶杖站立的長者,並不困難,設計這個很容易的動作是為了增加學員的信心,消弭對運動的抗拒。教練可以提醒學員:「從四點到三點著地,已經是很重要的進步。多了一個可以自由移動的肢體,可以做很多事情。」
Thumbnail
擴大底面積支持。腳踝與髖關節活動 走不穩、怕跌倒的長輩,除了輪椅,還有許多階段性輔具可以選擇。包括單手杖、雙手杖、腋下拐杖、前臂拐杖、四腳助行器、有輪子的助行車等等,共同的特徵就是擴大底面積支持,增加平衡,減少跌倒的風險。
Thumbnail
擴大底面積支持。腳踝與髖關節活動 走不穩、怕跌倒的長輩,除了輪椅,還有許多階段性輔具可以選擇。包括單手杖、雙手杖、腋下拐杖、前臂拐杖、四腳助行器、有輪子的助行車等等,共同的特徵就是擴大底面積支持,增加平衡,減少跌倒的風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