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吳宗憲必需道歉

更新於 2020/03/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吳宗憲先生日前在「綜藝大熱門」節目上,稱「憂鬱症患者都是因為不知足」,後在12日為事件開直播,表明自己沒有說錯,並拒絕為言論道歉,他說:「大家要我為了口誤道歉,但我沒有口誤,何來道歉?」
以下就是吳宗憲先生必需道歉的原因。
第一,用「不知足」去定義憂鬱症,這是疾病污名化,也是一種歧視。憂鬱症的成因是目前科學都沒辦法完全了解的,而正因為你向大眾傳播了這些,觀眾接收了這樣的訊息,相信了,然後大家就覺得「憂鬱症=不知足」。當你不是當事人或精神科醫生的時候,你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去向大眾傳播一種你認定的定義,你憑甚麼?這讓我想到「愛滋病=不自愛」,這些年有多少人、多少團體想去污名化,努力傳播真實知識給大眾,但有多少人的心中其實還是有着這樣的認知?而有多少人仍然歧視着這些患者?
你直播說這只是想為安慰的話下了這個「結論式的引言」,那我只能說你有很大程度的職業病。綜藝節目需要有爆點,但安慰別人真的不需要。
「不知足」是一個負面用詞,你用它不就是在指責患者嗎?你不就是在說「你會得憂鬱症就是你不知足」嗎?不就是把發病的原因歸咎於患者本人身上嗎?「你會這樣就是你不知足、不夠樂觀,看開點吧」和「雖然你這樣那樣了,但沒有關係,你還有我們,還有甚麼甚麼啊」那一個更好?那一個更像在安慰別人?安慰別人請使用正面的,不帶貶義的詞彙,「不」、「不要」都不應該出現在安慰的字句中。這才叫安慰,才能讓患者感受到你的愛與支持。
至於大道理,憂鬱症患者懂不懂大道理,懂不懂有些事情只要自己看開想開,正面面對就好了?我相信所有患者都懂,因為全世界聽到你患了憂鬱症後,第一反應都是在說這一大堆「大道理」。
如果患者有選擇,我想沒有一個人會想要成為憂鬱症患者。對,是憂鬱症找上門,不是患者不好、不對,只是很無奈的被選中了,就像癌症一樣,被選上了,所以病了。如果患者能控制自己,那憂鬱症患者不會這麼難痊癒,也不會這麼容易復發。為甚麼精神疾病這麼難痊癒?因為患者的心理出了問題,但卻找不到原因,只能用藥抑制,盡量不要惡化,用陪伴陪他渡過。而一昧的說教不會讓患者想開,只會讓他們陷入更低谷,自我厭惡。患者會想到「為甚麼我做不到」、「為甚麼你要讓大家失望」、「你真的不配活着」,導致患者更加的討厭自己,甚至會用死亡去結束一切。
我真心的希望,所有的人都不要以吳宗憲先生的話去了解憂鬱症,或去安慰患者。這真的不是憂鬱症的成因,也不是一個合適的安慰,而是對患者的兩度傷害。你是在催化患者心中的負面情緒,加重他的病情。而且如果因此讓大眾對憂鬱症不理解、不諒解,只會加大了患者與社會的距離,催化了社會對憂鬱症的歧視。
個人覺得吳宗憲先生本人一次一次的發言,都像一些頑固的長輩。仗着自己的年紀、閱歷,為小輩發生的事情隨意的發表自以為是的見解,「你就是怎麼樣了」的去輕視一個別人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認為自己無所不知,認為事情能用他們的方式解決,認為一切都是小輩自己自身的問題。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你的關懷和同理,而不是一堆自以為是的「大道理」。
avatar-img
2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喜歡工作,如果可以,不上班的工作更好:以舒服生活為宗旨,在變動的世界,奪回自己的工作選擇權! 作者: 劉揚銘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2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5101336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
Thumbnail
理性一鬆懈,迷信就捲土重來;即使科學早已十分昌明,宗教的害處仍然既廣且深。不同宗教有戰爭,不同宗派有戰爭。恐怖攻擊的關鍵是宗教,不是政治。許多孩子因大人的宗教而無法接受疫苗,得病;生病得不到治療,慘死。許多可以救人醫學研究被信徒阻撓。無數女性、同性戀者,因為宗教而飽受歧視不公,十分悲慘。
Thumbnail
科學是一套工具。科學不是知識的集合,而是一套了解宇宙萬物運作的方法、程序。科學知識是暫定的,科學有可否證性、懷疑和批判精神、重複和品質控制、理論簡約、不確定性、集體性。
Thumbnail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信仰是證據的免疫力,再確鑿的證據都可以忽視、否定。宗教以感情的交托代替證據的需求。要叫人相信科學,不但要有「事實」上的教育,而且要有「信仰」上的反教育。從民意調查可見,科學家、無神論者批評的是主流教義,打的不是稻草人。科學家信徒少,是研究科學叫人不信,而不是不信的人做了科學家。
Thumbnail
介紹社會學家朱克曼的《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朱克曼以離教或不信宗教的尋常人的尋常生活,介紹有正面意義的真正的世俗人生觀。鼓勵形形色色不信宗教的人,也給他們一些指引。糾正一般人錯誤的刻板觀念。事實證明,不信宗教的人生一樣可以有意義,有道德;不信的社會可以一樣和諧,甚至更和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喜歡工作,如果可以,不上班的工作更好:以舒服生活為宗旨,在變動的世界,奪回自己的工作選擇權! 作者: 劉揚銘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2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5101336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
Thumbnail
理性一鬆懈,迷信就捲土重來;即使科學早已十分昌明,宗教的害處仍然既廣且深。不同宗教有戰爭,不同宗派有戰爭。恐怖攻擊的關鍵是宗教,不是政治。許多孩子因大人的宗教而無法接受疫苗,得病;生病得不到治療,慘死。許多可以救人醫學研究被信徒阻撓。無數女性、同性戀者,因為宗教而飽受歧視不公,十分悲慘。
Thumbnail
科學是一套工具。科學不是知識的集合,而是一套了解宇宙萬物運作的方法、程序。科學知識是暫定的,科學有可否證性、懷疑和批判精神、重複和品質控制、理論簡約、不確定性、集體性。
Thumbnail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信仰是證據的免疫力,再確鑿的證據都可以忽視、否定。宗教以感情的交托代替證據的需求。要叫人相信科學,不但要有「事實」上的教育,而且要有「信仰」上的反教育。從民意調查可見,科學家、無神論者批評的是主流教義,打的不是稻草人。科學家信徒少,是研究科學叫人不信,而不是不信的人做了科學家。
Thumbnail
介紹社會學家朱克曼的《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朱克曼以離教或不信宗教的尋常人的尋常生活,介紹有正面意義的真正的世俗人生觀。鼓勵形形色色不信宗教的人,也給他們一些指引。糾正一般人錯誤的刻板觀念。事實證明,不信宗教的人生一樣可以有意義,有道德;不信的社會可以一樣和諧,甚至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