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聆聽孩子的想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一天,我對孩子們說:「平常都是老師告訴你們現在要做什麼,老師叫你們去做什麼,今天請你們想一想,說說看你們想要做什麼~喜歡玩什麼~」孩子們說~想去戶外溜滑梯、騎腳踏車、玩踩高蹺~我說好啊!沒問題!那我們待會就出去玩!我告訴他們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就這樣,沒有任何限制、沒有遊戲規則,只是單純的玩。我認為鼓勵孩子分享自己想做的事,並尊重、聆聽他們的想法與感受,那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raw-image

拍下這張照片時的我是非常興奮、喜悅的!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或許有,或許沒有。我在後面靜靜跟著、看著、享受著這個時刻。

走到第三階時我發現她很快就抓到技巧且平穩的踏上每一階,看了我也心癢癢~想跟著嘗試呢!當她走到第五階時轉頭發現我在看著她,她露出微妙的笑容~似乎在評估這個大人是否允許這樣的行為,是否能這樣玩呢? 我笑著告訴她:「妳繼續呀!」
她聽了後繼續走,走到最上面時她發現沒辦法踩著高蹺溜滑梯,於是轉身開始沿著剛剛的階梯走下來。下來時就沒這麼順利了,開始左晃右晃,一隻腳從高蹺上離開踏在階梯上,一隻手扶著旁邊的石頭牆面,重新找回平衡感踏上高蹺並開始往下走。
但我依然沒有制止、沒有伸手協助、沒有說任何話,只是在一旁看著。走第三階時依然不穩,雙腳從高蹺上下來了,她雙手拉起繩子,帶著開心的笑容走下階梯邊看著我說:「這樣不好走!」我大笑了~~~~但依然沒多說什麼,心理覺得滿足。

從這遊戲探索裡看見孩子在沒有大人的「立即制止、規定」下是多麼美~多麼開心與自在!我信任她,我知道她會想辦法,我知道她會從這經驗中發現些什麼,或許是危險、或許是刺激好玩、或許是勇敢、或許是視野不同...不論是什麼,這是她自己經歷的、印象深刻的。原來這就是尊重,這就是愛。

奧修說:「有誰想過要尊重一個孩子嗎?根本沒有人想過要尊重孩子,孩子被視為是個麻煩。如果他安靜,他是好孩子;如果他不大吵大鬧、不調皮搗蛋,那他很乖;如果他不忤逆父母,他就太完美了。那就是孩子應該要有的樣子。但這其中沒有尊重也沒有愛可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eresa Wang的沙龍
1會員
8內容數
Teresa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27
《泰崗溪篇》加油站加完油時拿出現金付錢 女孩「妳怎麼不用信用卡付就好了?」 莎莎「因為我沒有信用卡呀 !」 女孩「為什麼沒有?」 莎莎「因為覺得辦那個很麻煩,而且有了卡就會一直想刷~」 女孩「就像我媽媽那樣~」 莎莎「這段話可以分享在FB嗎?」 女孩「可以啊~」經過油羅山的相處感覺更親密了,車內充斥
Thumbnail
2020/07/27
《泰崗溪篇》加油站加完油時拿出現金付錢 女孩「妳怎麼不用信用卡付就好了?」 莎莎「因為我沒有信用卡呀 !」 女孩「為什麼沒有?」 莎莎「因為覺得辦那個很麻煩,而且有了卡就會一直想刷~」 女孩「就像我媽媽那樣~」 莎莎「這段話可以分享在FB嗎?」 女孩「可以啊~」經過油羅山的相處感覺更親密了,車內充斥
Thumbnail
2020/07/27
三天一夜竹林四賢記:油羅山&泰崗溪 《油羅山篇》 第一次見面,女孩一踏上車還沒坐穩就說「咦?怎麼是妳開車不是綠綠?」這樣可愛又真實的問題讓我這慢熱的人瞬間自在許多,開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看見有趣的事就盡情大笑,想睡覺就張大嘴打呵欠,遇見害怕的事就大聲尖叫~ 前往油羅山前我們先到早餐店裡填飽肚子,
Thumbnail
2020/07/27
三天一夜竹林四賢記:油羅山&泰崗溪 《油羅山篇》 第一次見面,女孩一踏上車還沒坐穩就說「咦?怎麼是妳開車不是綠綠?」這樣可愛又真實的問題讓我這慢熱的人瞬間自在許多,開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看見有趣的事就盡情大笑,想睡覺就張大嘴打呵欠,遇見害怕的事就大聲尖叫~ 前往油羅山前我們先到早餐店裡填飽肚子,
Thumbnail
2020/07/27
試辦活動回來四天了,仍不斷浮現美好的畫面… 孩子們的歡笑聲、孩子們滿足的神情、孩子們在大自然裡溜達的過程、孩子們發現與探究新事物的模樣、孩子們真實地分享感受與想法,家長們的支持與陪伴、家長們的關愛與付出,每個片刻都深深烙印在心裏。 戲水活動時有一位媽咪問我,現在還有在幼兒園工作嗎?我回應,沒有耶,因
Thumbnail
2020/07/27
試辦活動回來四天了,仍不斷浮現美好的畫面… 孩子們的歡笑聲、孩子們滿足的神情、孩子們在大自然裡溜達的過程、孩子們發現與探究新事物的模樣、孩子們真實地分享感受與想法,家長們的支持與陪伴、家長們的關愛與付出,每個片刻都深深烙印在心裏。 戲水活動時有一位媽咪問我,現在還有在幼兒園工作嗎?我回應,沒有耶,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常常陷入一個難解的迷思:是該給予孩子更多自主空間,還是堅持紀律與規範?這似乎是一場無法避免的挑戰。「教育子女,猶如種植花木,需要耐心灌溉,亦須及時修剪。」當我們一味尊重孩子,是否有可能造就不受約束、放任自流的結果?究竟如何在尊重與紀律之間取得平衡,讓孩子成為自律且有創造力的個體?
Thumbnail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常常陷入一個難解的迷思:是該給予孩子更多自主空間,還是堅持紀律與規範?這似乎是一場無法避免的挑戰。「教育子女,猶如種植花木,需要耐心灌溉,亦須及時修剪。」當我們一味尊重孩子,是否有可能造就不受約束、放任自流的結果?究竟如何在尊重與紀律之間取得平衡,讓孩子成為自律且有創造力的個體?
Thumbnail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Thumbnail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Thumbnail
爬樹 每個星期,我們都會安排一次到戶外健走,或是社區踏查,這天,是開學後的第一次到戶外健走。(昨天學期最後一天,帶著小朋友去戶外走走) 山區沒有紅綠燈,沒有斑馬線,但是,我們的孩子在戶外走動扔然必須遵守交通規則,一則安全,另一則規範。 在山區的道路上,總會有兩條的白色當作界線,孩子們將白線當成斑馬線
Thumbnail
爬樹 每個星期,我們都會安排一次到戶外健走,或是社區踏查,這天,是開學後的第一次到戶外健走。(昨天學期最後一天,帶著小朋友去戶外走走) 山區沒有紅綠燈,沒有斑馬線,但是,我們的孩子在戶外走動扔然必須遵守交通規則,一則安全,另一則規範。 在山區的道路上,總會有兩條的白色當作界線,孩子們將白線當成斑馬線
Thumbnail
編按:教養難題是現代很多夫妻不敢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其實教養不難。只要父母懂得怎麼教,那麼你會發現你給孩子搭的鷹架,即使他成年了,還可以繼續幫助他登峰造極,支持他發展出他的天賦。
Thumbnail
編按:教養難題是現代很多夫妻不敢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其實教養不難。只要父母懂得怎麼教,那麼你會發現你給孩子搭的鷹架,即使他成年了,還可以繼續幫助他登峰造極,支持他發展出他的天賦。
Thumbnail
有個孩子,和母親關係緊張衝突,他的衝動性高,控制力較低,案母習慣用高壓方式去處理孩子的很多狀況,孩子雖努力配合案母的要求,但仍會因太想去做想做的事情,而觸犯到媽媽的規定,也會受到更嚴厲的處罰。 孩子到學校,常會帶著刺來保護自己,當覺得別人侵犯他,或不照著他想要的方式互動時,就會出現高漲的情緒和攻擊行
Thumbnail
有個孩子,和母親關係緊張衝突,他的衝動性高,控制力較低,案母習慣用高壓方式去處理孩子的很多狀況,孩子雖努力配合案母的要求,但仍會因太想去做想做的事情,而觸犯到媽媽的規定,也會受到更嚴厲的處罰。 孩子到學校,常會帶著刺來保護自己,當覺得別人侵犯他,或不照著他想要的方式互動時,就會出現高漲的情緒和攻擊行
Thumbnail
女兒上學不跟我揮手再見,不給我抱;兒子忽然要理光頭,吃飯吃很慢,又不打招呼。怎麼「不生氣」的處理這些事和教他們尊重呢?聽聽看我的做法吧!
Thumbnail
女兒上學不跟我揮手再見,不給我抱;兒子忽然要理光頭,吃飯吃很慢,又不打招呼。怎麼「不生氣」的處理這些事和教他們尊重呢?聽聽看我的做法吧!
Thumbnail
這兩天把它看完了,超級推薦,身為父母沒有拜讀過將會是一大遺憾,讓人相見恨晚。
Thumbnail
這兩天把它看完了,超級推薦,身為父母沒有拜讀過將會是一大遺憾,讓人相見恨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