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被小看的憂鬱症原因 《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

2024/03/25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膩了,所以今天就借著《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這本書,直搗黃龍的來說說造成憂鬱症的9個原因...的其中前4個原因。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每周二的說書時間,嗚喵!
《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這本書總共分成三大章節,第一章借著幾個採訪故事說明了抗憂鬱藥劑和憂鬱症之間的關係,第二章直接點明9個作者認為的憂鬱症成因,第三章則是作者自己的親身故事,他如何依賴藥物,到最後不靠藥物與憂鬱共處。因為他自己是英國記者,所以整本書都是用採訪的方式撰寫完畢,我自己覺得像是在讀故事一樣,不知不覺就把一些很難的硬科學唸完了,就算沒有憂鬱症,也能輕鬆了解這是個什麼樣的症狀、患者到底會經歷什麼樣的心路歷程。
我最喜歡這種薄薄一本、故事濃厚,又能得到夠多的知識內容的書了,可遇不可求啊!2019年必讀推薦!謝謝。
其實我在這幾個月休息的日子裡,感受到現代社會很多荒謬的事情,每個人的壓力都在日漸增大,我覺得或多或少大家都會有些許的憂鬱,只是嚴重程度多寡罷了。考量影片長度,今天我只會針對第二章簡單分享前四個重點,剩下的五個重點,會在星期四晚上八點的直播再分享給大家,到時候記得回來找我聊聊天喔。
作者有強調,憂鬱和焦慮不只有這9個重點,還有很多尚未發掘的,或者是他還沒接觸到的,想要看到詳細的內容,真心推薦還是可以看看這本書,真的是我目前看過最親民,談論憂鬱症的書籍了!OK!書籍簡介自己到影片下方關於去看,我們廢話不多說,馬上進入第一點!

原因1:和有意義的工作脫節

你厭倦了日復一日的工作嗎?這聽起來就像是要安麗的開頭,但我沒有要試圖推銷什麼,當年我娘極力鼓吹我去考公務員,我大力抗拒的原因就是因為我不想做重複的動作,我如果想機械性的重複同一件事情,我去玩手遊就好了啊!但不少工作,尤其是服務業,很容易陷入找不到工作意義、和重複性高的迴圈裡,每天早上7點出門、晚上7點到家,薪水可能還可以過活,但就是找不到希望也沒有挑戰,更沒有辦法學習到什麼。
在2011年和2012年的全世界調查人們對於工作的感覺,142個國家、數百萬的勞工接受訪問,有13%的人認為自己「投入」在工作中,相比之下有63%的人認為
「上班時間像夢遊,對工作投注的只有時間,沒有活力和熱情」
嘿!這邊有一個可以+1嘛?更有23%的人表示
「不只在工作中不開心,也忙著表現自己不開心」
這類「積極不參與」的員工,或多或少對公司是有害的,詳情可以去看我之前做過的《職場冷暴力》。為了更了解重複性工作會不會造成憂鬱,他們直接去找了英國公務員調查,不選擇其他職業是因為公務員的工作相對單純,而且有穩定的收入,也不需要面對生老病死等等的外在因素,變數較少是很棒的採訪對象。我一定要這樣消毒一下,我家公務員太多了。
在我公布實驗結果之前,想要問問大家,是位高權重的上司比較憂鬱、還是負責打字建檔的歸檔人員呢?
實驗團隊持續研究了好幾年,並且將八千位公務員分成兩大類,高階主管級的公務員vs低階一般薪的公務員。他們很快發現不同位階的差異是,主管級的人談話時身體會往後仰,主導對話內容;反之,一般公務員則是會把身體往前,等著對方告訴他們要做什麼。
而且實驗結果也跌破大家眼鏡,以為位高權重的人壓力應該會比較大,但其實是反過來,權力越大,憂鬱指數越低,這項結果導致了職場壓力的另類觀念改革,真正有害的壓力應該是

「單調無趣、侵蝕靈魂的工作,每天上班都會讓人更委靡一些」

我在書中看到一句話超恐怖,但也解釋了過去幾年我的工作狀況
「如果每天都在麻痺自己,虛度光陰,回家後很難直接關掉那個部分,導致無法跟心愛的人互動」
一份侵蝕靈魂的工作就是:盡心負責,不被注意;做得不好,不會有人察覺,這才是我離職的真正原因。

原因2:與他人脫節

我們大多把重點放在憂鬱上,不過「寂寞」其實比憂鬱更可怕,因為壓力無法量化,可是當人感受到壓力的時候,心跳會加速,唾液中會充滿一種叫做「皮質醇」(cortisol)的賀爾蒙;當寂寞感產生,皮質醇的濃度也會隨之飆高。
研究指出,嚴重的寂寞感造成的壓力就跟受到肢體攻擊時一樣嚴重,更恐怖的是,他們發現,如果是憂鬱造成的寂寞,更寂寞的狀態卻不會更憂鬱;但如果反過來,是寂寞造成的憂鬱,會因為狀況加劇變得更嚴重。這其實跟人天生是群居生物的特性有關係,我們迫切的希望跟人產生連結,不然為什麼我們會有社群網站?手機網路電玩等等的成癮,都是科技消除寂寞的方式。
拿一個大家都知道的fgo為例,在那個會場我們彼此不認識,但我們可以因為一個喜歡角色,從設定開始天南地北的聊起來。也許有人會說:這就是共通話題而已啊!看電影不是也一樣嘛?
不!不一樣!
遊戲成癮帶來的是成就感和被看見的感覺,而且它的緊密程度遠比一個小時或者20個小時就結束的劇,來的更加深刻!要知道,玩家們不只是花了時間,花了錢,對遊戲玩家來說,說是信仰都不誇張了,它讓我們有個歸屬感,一個虛擬的大家庭,宗教、政治也許能達到同樣效果,但他們造成的對立感更強烈一些。有些人不玩遊戲,沉迷在社交媒體或者YOUTUBE上,一樣意思。
我承認我這些年在網路上打滾,已經慢慢不太會跟真人說話了,但就像是電子書和實體書的差距,能面對面看到的感受還是不一樣。在網路上擁有越多朋友,實際上就越疏離和孤獨,畢竟虛擬沒有傷害、現實太多令人難過的事情了。我透過螢幕保護著我的世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每次更新都只是為了讓別人注意到自己,這還關乎觸及率啊!我的天!

社群媒體似乎是寂寞的安慰劑,但它就像毒品一樣,暫時感的快感,麻痺神經而已。

原因3:與有意義的價值觀脫節

簡單說,又是物質主義的鍋。
從1960年代以來,心理學家就知道驅動行為的動機有兩種:「內在動機」vs「外在動機」,前者講的是純粹出於對事物本身的重視程度,發自內心的渴望,並非想要從中獲得什麼;後者講的是為了某種目的和回報去從事的行為,不見得甘願,通稱:上班。像是我分享我的讀書心得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就是內在價值驅使,但我實在痛恨錄影和剪片,不過為了要賺廣告(夠誠實了吧),這就是外在價值的驅使。
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只有人類知道怎麼寵壞人類,吃東西的本質是為了填飽肚子,但我們還是會渴望垃圾食物;穿衣服的本質是為了禦寒遮陽,但時尚產業卻弄出了一套高低制度。越重視物質生活的人,會不斷檢視自己,也想知道別人是怎麼看自己的,活得很表面,相對的也活得很辛苦,為了這些物質生活的享受,很可能會跟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妥協。
當一個人的自尊、自我價值完全取決於:他有多少財富、服裝有多體面、房子有多大的時候,就會不斷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的比較迴圈,在KOL獨領風騷的時代,所有的廣告都是在創造需求。去問任何一個廣告人,他們會承認他們就是在製造匱乏感,但是很無奈的,我們的經濟體就是基於這樣的概念建立的。
我不是要大家開始過極簡生活!而是應該認真思考,什麼東西是我們必須?什麼東西又只是空洞荒謬的?如果人人練就一雙看破紅塵的雙眼,也許幸福感就會提升一些些了吧。

原因4:與童年創傷脫節

我們都知道肥胖很可怕,但有些人的肥胖不只是胖,是一種病態的肥胖,連起身都很有困難,甚至無法穿過門,而且肥胖導致的各種疾病,也再一點一點的侵蝕身體,但他們依然無法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慾。
所以有些比較激進的營養學家,直接補充人體需要的最基本營養素,在理論上,只靠著水和基本的維生素礦物質,人體可以消耗自己的脂肪和肌肉來維持生命,一年最多可以減重130幾公斤,所以理論上,這些病態超級肥胖者也能在合理的時間瘦到正常體重,但是要做到這種事情,必須要有醫生和營養師監控。
拜託大家不要看到這一段就發誓從此不吃飯
不過,有個成功瘦下60公斤的女孩在短短1個星期又把自己吃胖回去,瘦身成功讓她覺得恐懼、沒有安全感,這件事情引起了實驗團隊的注意,醫師近一步的跟這個女孩聊,想知道她是什麼時候開始變胖的。原來這個女孩從小就受到父親的長期性侵,所以她把自己吃胖,藉由脂肪來保護自己,肥胖是一個外在藉口,真正的原因是心中有個坎過不去。
胖不只是在性方面的保護色,面對比較大隻的對手,感覺威脅性比較高,另外胖給人的感覺會跟遲鈍畫上等號,降低別人的期待感,因此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得到比較多的掌聲,反之表現不好也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多少都會受到一些指責和責罰,父母拿捏不好輕重,甚至有些是打上癮的,社會新聞也不是沒見過,受到創傷的孩子,只能有兩個選擇

1. 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

雖然我沒錯但我隨時都有可能被傷害

2. 認為錯在自己

只要我努力一點改變,下次就不會受傷了
多數人會選擇第二點,畢竟主宰權在自己身上,不會看見自己的脆弱,瞬間變成有力的一方,事情其實在掌握之中。創傷越重,越可能出現劑量反應效應(dose-response-effect),也就是採取保護自己的手段會越激進,但是長年這樣想的代價是:承認自己罪有應得,長大也不會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對待,困在受害者心態裡走不出來最直接的反應。
作者表示,除了從小受到的創傷以外,突如其來遭受的鉅變也有可能帶來這樣的效應,譬如躲過恐攻的人,長達10年都活在焦慮中;發現自己的太太跟好友長年劈腿的先生,女強人媽媽雖然不曾對女兒施暴,但總是教女兒看人最差的一面,並且要她跟人保持距離等等...
以上四點多數跟環境和心理狀態有關,後面五點的原因就跟環境和生理狀態有關了,請讓我留在星期四的直播分享吧,不然看看這進度條真的是天理不容,還有多少人看到這裡我都不敢想像了。憂鬱症不是每個人都會遭遇的疾病,但現代社會確實憂鬱指數偏高,事實上我覺得憂鬱和焦慮的感覺也應該用亞斯伯格光譜那招來評分才對,濃度多寡真的是最完美形容憂鬱指數的一種量表。
《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用各種科學和報導解釋了現代人憂鬱的來源,如果找不到現在不開心的原因是什麼,也許書裡整理的幾項重點能有醍醐灌頂的作用,當然我也要再次強調,引發憂鬱和焦慮的原因不止這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但書裡有句話我覺得寫得很棒:
「在這個有病的社會裡游刃有餘的人,是真的健康嘛?」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請用訂閱和小鈴鐺代替掌聲,或者在下方幫我按個喜歡,每個星期二晚八點我會在這裡與你分享這個星期我又看了什麼書,期待與你們一起共同成長。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到IG的小盒子裡問我,或者直接在下方留言我都會回復喔!那就先這樣,大家掰掰
光是一本書的一個章節的一半,我就可以講這麼久了,真的不知道你們還在等什麼,這本真的可以收啦!真心推薦!
📚書籍資訊📚
解開憂鬱症之謎,找到了不需用藥的社會處方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6會員
63內容數
NeKo嗚喵,youtube上的說書人 喜歡看書,喜歡聽故事 覺得文字很有趣,書評不應該硬梆梆 善用活潑肢體和誇張的口氣 拉近不愛閱讀的人與文字之間的距離 不暴雷的引發閱讀興趣,就是我的超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