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疫情之中沒日沒夜的工作之外 - 瑞士醫護人員的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疫情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經濟活動停擺,學校教育回歸家庭,人際關係網路大考驗。完全無法放下工作的的瑞士醫護人員,沒有辦法在民眾大搶購時湊上一腳,也有家庭必須兼顧,如何在此時守護國人的健康也觀照自己的變化。瑞士的四個真實醫護案例。

蘇黎世兒童醫院急診室。    方常均攝

蘇黎世兒童醫院急診室。 方常均攝

上場照顧確診病患只是時間的問題

Nina是一個私人醫院的內科醫師,她說:「第一時間能夠在家工作的人基本上是白領階級。醫生雖然是白領,但是我們是此時完全不能休假的人。我看著一般在超市收銀台的員工,每一秒都在拿起別人觸碰過的物品,他們不可能時時消毒手部。同時,他們也不會有在家工作的可能,社會上就是有些職業必須暴露在危險之中。」

筆者問:在全國停課,關閉學校之時,醫護人員的孩子該怎麼辦?

她說:「我孩子的學校提供緊急托育,凡軍警消、大眾交通運輸業和醫護人員等特殊與社會強烈連結的行業,這些職業別的子女需要緊急托育,但是必須個別寫信給學校。因為一般來說,老師們並不知道父母的職業。但後來我並沒有申請,而採取和鄰居合作的方式。因為孩子年紀還小,若不是和她原本熟識的人在一起,她會非常害怕。此外,我在醫院工作是高感染源。若是我帶著病毒讓孩子和她的同學、老師們感染,後果不堪設想。縮小人際網路,是當務之急。

在進入緊急狀態的第3天,Nina收到了醫院內部的消息。她並未被排入第一批照顧確診病患的團隊之中,但是已經被告知,這是時間的問題。當瑞士進入病患高峰期,她將會成為核心醫生之一,於是她開始做準備,在醫院和家裡路途的中間很幸運地找到了一家民宿,願意讓她短期租賃到疫情結束。

她說:「我的家人和鄰居都在共同抗疫,分工合作,有人採買,有人照顧孩子。大家合力,減少外出的時間,同時也能分頭安靜在家工作。而我是進出醫院最頻繁的人,要是我造成其他人的感染,我會良心不安一輩子。我主動把我自己和大家分開,比較安全。我們的上下樓的兩戶鄰居,孩子們都是玩伴,互相照應。接下來這段日子我先生是單親爸爸,但是有一個小小的社會系統在支持我們。」

目前Nina和鄰居把生活的實際社交圈縮小,只限定在固定的人數內,盡量網路購物,外出時不坐電車,改騎單車,一次由一個大人帶四個孩子達到政府規定的五人為限守則。孩子們也有社交的機會,滿足成長的社會化需求。在團體互助中,每個家庭的父母都能有安靜休息的機會。

Nina從醫學數據做了最壞的打算,預計這樣的生活將會持續到六月底。她說:「這場傳染病必須把人與人的距離拉開得以求生,我們也在新的生活中重塑自己的社會秩序。我們和鄰居們形成了像是家人一樣緊密的社會,團結這個詞一直被提起。」

由於物流的速度減慢,網上購物的送達日期都拉長,Nina建議所有的鄰居現在以14天做一個週期,儲糧和其他物資。就在截稿的今天(3月24日),她正在打包行李。

放棄不遠飛的白衣天使

「瑞士的私人醫院和大型診所也有隔離病房,但在疫情爆發初期並未使用。最早疑似案例與確診案例都由州政府管轄下的公立醫院負責,以蘇黎世為例,確診病例都在蘇黎世大學醫院和Triemli市立醫院。公立的小型醫院和私人醫院仍只是負責平時約診的病患。」Luisa是心臟科的護士,在第一例確診病患出現時,她向筆者說明蘇黎世州如何統整醫院的上述做法。

她並說:「我們一般醫護人員在醫院沒有戴口罩,只有重症和開刀房使用,這個情況沒有改變。就是勤洗手和不要摸臉部,要加強提醒。我個人擔心的是,我的父母平日照顧我的孩子,孩子上學同學間互相傳染是常態。但是這一陣子,我會多送孩子去安親班(Hort)或是自己帶孩子。要是我的孩子感染了病毒,他們會康復痊癒的。但是我父母因為孩子而染病,卻是死亡的高危險群。要是他們老人家因為我們發生什麼事,我會非常自責。」

年初她已經為她、母親以及兩個孩子訂好了復活節假期,前往西班牙大西洋邊的探親度假機票。當時並樂觀地認為,那個地方並不是觀光勝地,就算疫情加重,應該還不足以影響旅遊計畫。就在3月13日,中央政府宣布禁止100人以上的活動時,醫院為Luisa所安排的班表裡也有兩天必須加入照顧確診病患的團隊。疫情來得太快,她立刻取消了假期,必須為工作調整原有的計畫..........

更多故事,請點入原出處瑞士資訊 瑞士疫情: 第一線醫護人員的疫情生活

蘇黎世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生練習如何跟小病人溝通。  方常均攝。

蘇黎世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生練習如何跟小病人溝通。 方常均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方常均的沙龍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方常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2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Thumbnail
2024/06/12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Thumbnail
2023/11/08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Thumbnail
2023/11/08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Thumbnail
2022/10/05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
Thumbnail
2022/10/05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去年離開職場後,萬萬沒想到,除了找到了個WFH可以在家工作之外 “看看《生活 .聊聊》 在家工作”,我還有幸參加了疫苗快打站的團隊。 是啊,一直害怕針藥血液的我,竟也因為這次疫情,跟醫護界沾上了邊。 疫苗快打站? 好啊,我去。
Thumbnail
去年離開職場後,萬萬沒想到,除了找到了個WFH可以在家工作之外 “看看《生活 .聊聊》 在家工作”,我還有幸參加了疫苗快打站的團隊。 是啊,一直害怕針藥血液的我,竟也因為這次疫情,跟醫護界沾上了邊。 疫苗快打站? 好啊,我去。
Thumbnail
2022年疫情大爆發,在職婦女如何度過政策下的居家隔離 看著疫情越來越嚴重,心想家中小孩大的疫苗打了3劑,小的也打了2劑,至於我個人因職場要求也打了3劑,有打有保佑平常也有注意衛生,確診這2個字找上門機率不大。 就在5月3號大的PCR檢驗為陽性,報告主管後要我【馬上】回家隔離。
Thumbnail
2022年疫情大爆發,在職婦女如何度過政策下的居家隔離 看著疫情越來越嚴重,心想家中小孩大的疫苗打了3劑,小的也打了2劑,至於我個人因職場要求也打了3劑,有打有保佑平常也有注意衛生,確診這2個字找上門機率不大。 就在5月3號大的PCR檢驗為陽性,報告主管後要我【馬上】回家隔離。
Thumbnail
可怕的從來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性。
Thumbnail
可怕的從來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性。
Thumbnail
疫情當下,最辛苦的一定是醫護和警消人員,臉書上一張張拿下防護時,勒痕滿布的臉,汗濕的醫院制服,不用動用任何文字和言語,就可以明瞭他們今天過得有多辛苦:那些時不時就傳來的救護車或警車的鳴笛聲,又要出動一批人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出勤了;那些工作地點不在冷氣房,而是一個又一個臨時快篩站,他們努力檢測,和時間賽
Thumbnail
疫情當下,最辛苦的一定是醫護和警消人員,臉書上一張張拿下防護時,勒痕滿布的臉,汗濕的醫院制服,不用動用任何文字和言語,就可以明瞭他們今天過得有多辛苦:那些時不時就傳來的救護車或警車的鳴笛聲,又要出動一批人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出勤了;那些工作地點不在冷氣房,而是一個又一個臨時快篩站,他們努力檢測,和時間賽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的疫情爆發,新聞裡每日破百例的確診數、醫療量能的不足、醫病關係的緊張、防疫物資的搶購…...等,實實在在顯示壓抑不住內心的焦慮。 突然增加的確診數,衝擊了醫療體系量能。 這些是一年前的我們未曾想像過的畫面,正赤裸裸地在醫院上演著。 醫療防疫人員 帶著密不通風的N95口罩、著全身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的疫情爆發,新聞裡每日破百例的確診數、醫療量能的不足、醫病關係的緊張、防疫物資的搶購…...等,實實在在顯示壓抑不住內心的焦慮。 突然增加的確診數,衝擊了醫療體系量能。 這些是一年前的我們未曾想像過的畫面,正赤裸裸地在醫院上演著。 醫療防疫人員 帶著密不通風的N95口罩、著全身
Thumbnail
台灣疫情爆發邁入第三週了,看著每天的染疫人數以百來計算,還有著死亡案例,更能體會全球籠罩在病毒風暴中的氛圍與生活轉變,也考驗著每個人用甚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個關卡。 我的外展工作得要暫停,回到辦公室以電話關懷中追蹤個案;同時,我的孩子停止上課,兩個孩子在家需要有人照顧,在居家辦公的規定下來之前,我也面
Thumbnail
台灣疫情爆發邁入第三週了,看著每天的染疫人數以百來計算,還有著死亡案例,更能體會全球籠罩在病毒風暴中的氛圍與生活轉變,也考驗著每個人用甚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個關卡。 我的外展工作得要暫停,回到辦公室以電話關懷中追蹤個案;同時,我的孩子停止上課,兩個孩子在家需要有人照顧,在居家辦公的規定下來之前,我也面
Thumbnail
昨天在得知服務於一線戰區ICU的學妹居然在沒有注射疫苗的情況下照護疑似案例,竟然讓我心驚膽戰一整天,甚至晚上還作起噩夢。我夢到年輕時工作的ICU,與開刀房相連的玻璃門甫開啟,長期工作培養出團隊默契的姊妹們都放下手邊的事,齊心進入病房內幫忙。正當在移床、確認管路位置、約束、調整監視器時,突然走出全身穿
Thumbnail
昨天在得知服務於一線戰區ICU的學妹居然在沒有注射疫苗的情況下照護疑似案例,竟然讓我心驚膽戰一整天,甚至晚上還作起噩夢。我夢到年輕時工作的ICU,與開刀房相連的玻璃門甫開啟,長期工作培養出團隊默契的姊妹們都放下手邊的事,齊心進入病房內幫忙。正當在移床、確認管路位置、約束、調整監視器時,突然走出全身穿
Thumbnail
4月10日週五,在瑞士醫院工作的內科醫生Nina收到了陰性的病毒檢測報告,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那天是一個幸運的日子,院長也批准她可以休假一週。這表示,她可以健康無毒的回去家裡與家人團聚,共度復活節假期。她說:「我能休假就是疫情趨緩的好兆頭,這表示醫院的人手足夠,未達到負荷飽和。」
Thumbnail
4月10日週五,在瑞士醫院工作的內科醫生Nina收到了陰性的病毒檢測報告,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那天是一個幸運的日子,院長也批准她可以休假一週。這表示,她可以健康無毒的回去家裡與家人團聚,共度復活節假期。她說:「我能休假就是疫情趨緩的好兆頭,這表示醫院的人手足夠,未達到負荷飽和。」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經濟活動停擺,學校教育回歸家庭,人際關係網路大考驗。完全無法放下工作的的瑞士醫護人員,沒有辦法在民眾大搶購時湊上一腳,也有家庭要兼顧,如何在此時守護國人的健康也觀照自己的變化。瑞士的四個真實醫護案例來告訴你,第一線戰士的故事。 待在家裡,就是給醫護加油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經濟活動停擺,學校教育回歸家庭,人際關係網路大考驗。完全無法放下工作的的瑞士醫護人員,沒有辦法在民眾大搶購時湊上一腳,也有家庭要兼顧,如何在此時守護國人的健康也觀照自己的變化。瑞士的四個真實醫護案例來告訴你,第一線戰士的故事。 待在家裡,就是給醫護加油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我向先生透露老大去醫院當志工的意向,或許無意識地希望他能跟老大討論一下,沒想到先生聽完,直說:It is noble to do that. 先生覺得目前第一線醫療人員,不僅僅只是貢獻自己的專業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高貴的靈魂,放下自私人性的考量,選擇繼續以自己生命與病毒搏鬥,只會了搶救更多性命
Thumbnail
我向先生透露老大去醫院當志工的意向,或許無意識地希望他能跟老大討論一下,沒想到先生聽完,直說:It is noble to do that. 先生覺得目前第一線醫療人員,不僅僅只是貢獻自己的專業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高貴的靈魂,放下自私人性的考量,選擇繼續以自己生命與病毒搏鬥,只會了搶救更多性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