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疫情之中沒日沒夜的工作之外 - 瑞士醫護人員的生活

更新於 2020/04/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疫情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經濟活動停擺,學校教育回歸家庭,人際關係網路大考驗。完全無法放下工作的的瑞士醫護人員,沒有辦法在民眾大搶購時湊上一腳,也有家庭必須兼顧,如何在此時守護國人的健康也觀照自己的變化。瑞士的四個真實醫護案例。
蘇黎世兒童醫院急診室。 方常均攝

上場照顧確診病患只是時間的問題

Nina是一個私人醫院的內科醫師,她說:「第一時間能夠在家工作的人基本上是白領階級。醫生雖然是白領,但是我們是此時完全不能休假的人。我看著一般在超市收銀台的員工,每一秒都在拿起別人觸碰過的物品,他們不可能時時消毒手部。同時,他們也不會有在家工作的可能,社會上就是有些職業必須暴露在危險之中。」
筆者問:在全國停課,關閉學校之時,醫護人員的孩子該怎麼辦?
她說:「我孩子的學校提供緊急托育,凡軍警消、大眾交通運輸業和醫護人員等特殊與社會強烈連結的行業,這些職業別的子女需要緊急托育,但是必須個別寫信給學校。因為一般來說,老師們並不知道父母的職業。但後來我並沒有申請,而採取和鄰居合作的方式。因為孩子年紀還小,若不是和她原本熟識的人在一起,她會非常害怕。此外,我在醫院工作是高感染源。若是我帶著病毒讓孩子和她的同學、老師們感染,後果不堪設想。縮小人際網路,是當務之急。
在進入緊急狀態的第3天,Nina收到了醫院內部的消息。她並未被排入第一批照顧確診病患的團隊之中,但是已經被告知,這是時間的問題。當瑞士進入病患高峰期,她將會成為核心醫生之一,於是她開始做準備,在醫院和家裡路途的中間很幸運地找到了一家民宿,願意讓她短期租賃到疫情結束。
她說:「我的家人和鄰居都在共同抗疫,分工合作,有人採買,有人照顧孩子。大家合力,減少外出的時間,同時也能分頭安靜在家工作。而我是進出醫院最頻繁的人,要是我造成其他人的感染,我會良心不安一輩子。我主動把我自己和大家分開,比較安全。我們的上下樓的兩戶鄰居,孩子們都是玩伴,互相照應。接下來這段日子我先生是單親爸爸,但是有一個小小的社會系統在支持我們。」
目前Nina和鄰居把生活的實際社交圈縮小,只限定在固定的人數內,盡量網路購物,外出時不坐電車,改騎單車,一次由一個大人帶四個孩子達到政府規定的五人為限守則。孩子們也有社交的機會,滿足成長的社會化需求。在團體互助中,每個家庭的父母都能有安靜休息的機會。
Nina從醫學數據做了最壞的打算,預計這樣的生活將會持續到六月底。她說:「這場傳染病必須把人與人的距離拉開得以求生,我們也在新的生活中重塑自己的社會秩序。我們和鄰居們形成了像是家人一樣緊密的社會,團結這個詞一直被提起。」
由於物流的速度減慢,網上購物的送達日期都拉長,Nina建議所有的鄰居現在以14天做一個週期,儲糧和其他物資。就在截稿的今天(3月24日),她正在打包行李。

放棄不遠飛的白衣天使

「瑞士的私人醫院和大型診所也有隔離病房,但在疫情爆發初期並未使用。最早疑似案例與確診案例都由州政府管轄下的公立醫院負責,以蘇黎世為例,確診病例都在蘇黎世大學醫院和Triemli市立醫院。公立的小型醫院和私人醫院仍只是負責平時約診的病患。」Luisa是心臟科的護士,在第一例確診病患出現時,她向筆者說明蘇黎世州如何統整醫院的上述做法。
她並說:「我們一般醫護人員在醫院沒有戴口罩,只有重症和開刀房使用,這個情況沒有改變。就是勤洗手和不要摸臉部,要加強提醒。我個人擔心的是,我的父母平日照顧我的孩子,孩子上學同學間互相傳染是常態。但是這一陣子,我會多送孩子去安親班(Hort)或是自己帶孩子。要是我的孩子感染了病毒,他們會康復痊癒的。但是我父母因為孩子而染病,卻是死亡的高危險群。要是他們老人家因為我們發生什麼事,我會非常自責。」
年初她已經為她、母親以及兩個孩子訂好了復活節假期,前往西班牙大西洋邊的探親度假機票。當時並樂觀地認為,那個地方並不是觀光勝地,就算疫情加重,應該還不足以影響旅遊計畫。就在3月13日,中央政府宣布禁止100人以上的活動時,醫院為Luisa所安排的班表裡也有兩天必須加入照顧確診病患的團隊。疫情來得太快,她立刻取消了假期,必須為工作調整原有的計畫..........
更多故事,請點入原出處瑞士資訊 瑞士疫情: 第一線醫護人員的疫情生活
蘇黎世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生練習如何跟小病人溝通。 方常均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常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全球疫情中,瑞士曾有疑似病例,但已被排除。儘管如此,瑞士還是趕上了口罩之亂,全國缺貨。而在路上或是大眾交通工具上戴口罩的人鮮少。人們不禁發問:瑞士發生口罩之亂,有理嗎? 由此文來看疫情在瑞士如何發展?戴口罩有無文化差異? 衛教如何形成文化? 還有台灣人在旅遊業第一線員工,如何看待疫情發展。
瑞士2020第一輪公投 - 蘇黎世決定Uber司機的雇傭關係 美國公司Uber以電商平台形式在瑞士開始了共享經濟模式,新商業型態創造的新經濟,從一開始就讓人眼睛一亮,也得到以商業自由化為標竿的政黨支持。然而,誰獲利、誰又該負起對消費者的責任、打破傳統雇傭關係等問題,近年引起瑞士社會關心。
即使到了國外,作為瑞士人的事實也不會改變,國家的內政發展也會影響國際形象,不管遊子走得多遠,總盼著母國在國際間形象正面。海外國民也時常在自己的生活圈裡成為母國的代言人,在說出自己的國籍時,國家形象和己身的存在緊緊相連。海外公民參與,凸顯內政與外交的雙面性。
德語說Man ist, was man isst. 也就是你吃什麼,你就成了那個樣子。 根據記載,從前瑞士人在聖誕節之前有齋戒的習慣,因此聖誕大餐必定要有肉類,身體的飽足感是農業時代心靈滿足的來源,大塊的肉也成了年節的必要。今日瑞士衣食無虞,在桌上談些什麼成了家人團聚更重要的話題。
秋冬進入年節慶典,聖誕小餅乾、年節巧克力紛紛出籠,但這些誘人的點心都暗藏著魔鬼,長期食用對孩子的口腔與健康的影響甚鉅。巧克力大國瑞士,對孩子的糖分控管是嚴格的,從嬰幼時期開始父母就收到不少官方訊息,當父母跟著孩子成長而學習。 在台灣呢?孩子是否常喝手搖飲料?這當中又有多少糖?
走到秋冬,又是換季的時刻。衣櫥裡裝滿了過多的衣服,卻又總是少一件衣服,這是現代人常有的困擾。要穿得體面,有時代風格,又不與人撞衫,快速時尚是21世紀的大眾生活習慣。習慣購衣的生活,是否也同時顯現了現代社會對衣物的過度著迷。 來看瑞士首富之都蘇黎世的二手衣市場如和做到環保、公益,又堅持自我品味的潮流。
全球疫情中,瑞士曾有疑似病例,但已被排除。儘管如此,瑞士還是趕上了口罩之亂,全國缺貨。而在路上或是大眾交通工具上戴口罩的人鮮少。人們不禁發問:瑞士發生口罩之亂,有理嗎? 由此文來看疫情在瑞士如何發展?戴口罩有無文化差異? 衛教如何形成文化? 還有台灣人在旅遊業第一線員工,如何看待疫情發展。
瑞士2020第一輪公投 - 蘇黎世決定Uber司機的雇傭關係 美國公司Uber以電商平台形式在瑞士開始了共享經濟模式,新商業型態創造的新經濟,從一開始就讓人眼睛一亮,也得到以商業自由化為標竿的政黨支持。然而,誰獲利、誰又該負起對消費者的責任、打破傳統雇傭關係等問題,近年引起瑞士社會關心。
即使到了國外,作為瑞士人的事實也不會改變,國家的內政發展也會影響國際形象,不管遊子走得多遠,總盼著母國在國際間形象正面。海外國民也時常在自己的生活圈裡成為母國的代言人,在說出自己的國籍時,國家形象和己身的存在緊緊相連。海外公民參與,凸顯內政與外交的雙面性。
德語說Man ist, was man isst. 也就是你吃什麼,你就成了那個樣子。 根據記載,從前瑞士人在聖誕節之前有齋戒的習慣,因此聖誕大餐必定要有肉類,身體的飽足感是農業時代心靈滿足的來源,大塊的肉也成了年節的必要。今日瑞士衣食無虞,在桌上談些什麼成了家人團聚更重要的話題。
秋冬進入年節慶典,聖誕小餅乾、年節巧克力紛紛出籠,但這些誘人的點心都暗藏著魔鬼,長期食用對孩子的口腔與健康的影響甚鉅。巧克力大國瑞士,對孩子的糖分控管是嚴格的,從嬰幼時期開始父母就收到不少官方訊息,當父母跟著孩子成長而學習。 在台灣呢?孩子是否常喝手搖飲料?這當中又有多少糖?
走到秋冬,又是換季的時刻。衣櫥裡裝滿了過多的衣服,卻又總是少一件衣服,這是現代人常有的困擾。要穿得體面,有時代風格,又不與人撞衫,快速時尚是21世紀的大眾生活習慣。習慣購衣的生活,是否也同時顯現了現代社會對衣物的過度著迷。 來看瑞士首富之都蘇黎世的二手衣市場如和做到環保、公益,又堅持自我品味的潮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精神專科病房不同於普通科病房,除了室內設計盡量讓病人感到有在家的感覺之外,醫護也不用穿傳統的制服上班,希望帶給病人有更多的親切感。 為了安全保障,男醫護不能打領帶,女醫護若是長頭髮的,一定要紥起來並盤成髮髻,並禁止穿戴有吊墮的耳環和頸鍊⋯⋯
大家好,我是以晴,在新加坡東部某公立醫院的加護病房擔任高級女傭(護理師)已經不知不覺邁入第四個年頭。兩年前在平台上發表了新加坡菜鳥護理師的一些想法,中間也有收到一些學弟妹的來信希望能多了解新加坡的護理師機制。雖然自從COVID後, 目前問過幾家醫院人事部是否有招收台灣人的計畫,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Thumbnail
近日的上班壓力過大,其實都會湧上心頭一些前塵往事,我覺得護理工作裡面,真的很留不住人的第二大主因因,除了太過廉價以外,就是護理師會為難護理師,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兩難的職業。就讓我回憶一下這些年我們做了甚麼樣的人生吧!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精神專科病房不同於普通科病房,除了室內設計盡量讓病人感到有在家的感覺之外,醫護也不用穿傳統的制服上班,希望帶給病人有更多的親切感。 為了安全保障,男醫護不能打領帶,女醫護若是長頭髮的,一定要紥起來並盤成髮髻,並禁止穿戴有吊墮的耳環和頸鍊⋯⋯
大家好,我是以晴,在新加坡東部某公立醫院的加護病房擔任高級女傭(護理師)已經不知不覺邁入第四個年頭。兩年前在平台上發表了新加坡菜鳥護理師的一些想法,中間也有收到一些學弟妹的來信希望能多了解新加坡的護理師機制。雖然自從COVID後, 目前問過幾家醫院人事部是否有招收台灣人的計畫,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Thumbnail
近日的上班壓力過大,其實都會湧上心頭一些前塵往事,我覺得護理工作裡面,真的很留不住人的第二大主因因,除了太過廉價以外,就是護理師會為難護理師,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兩難的職業。就讓我回憶一下這些年我們做了甚麼樣的人生吧!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