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專題|與電影一起沉沉睡去──《末代皇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小時候的戲院跟長大後的不一樣。小時候看電影的感覺也與現在不同。那時候我的選片指南是爸媽,其實那樣的年紀看什麼也不太重要。對我來說,只要能走進那個黑漆漆的空間,然後坐在椅子上,左手可樂右手爆米花地渡過兩小時,就足以夢幻。

什麼都不太懂的年齡,新鮮的感覺永遠大於酸甜苦辣。

或許更小的時候也看過電影,但我有記憶以來,第一部在戲院看的電影是《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當年戲院的櫥窗還會貼著海報與沖洗出來的劇照,我喜歡在爸媽到售票口買票時,在櫥窗看那些電影的照片,充滿期待想著等等就可以看到這些明星了。那時候六度空間理論還不風行,他們大多只出現在銀幕上。這是我們與他們最近的距離。而當年進場前,影廳外頭還會放著 A4 的印刷紙叫本事,寫著這部電影的介紹文字提供觀眾參考。我總喜歡跟大人一樣拿。不過我並不會看,畢竟當時電影演什麼對我來說並不重要,只要銀幕上有畫面就夠好玩了。

當然更多時候,我進戲院沒多久便會自動沉沉睡去。

raw-image

對《末代皇帝》的電影記憶,如果不是多年後在電影台與它相遇,我大概不會想起這段童年往事。當年在長大後才認識的坂本龍一大師的音樂中,看著大銀幕上的那個孩子,在大大的宮廷內嬉戲了不知多久後我就睡著了,醒來後看見一個戴著帽子的孩子手上拿著鐵罐。當時我還以為自己只睡了一下子而已,殊不知我竟睡去了溥儀的一生。

《末代皇帝》片長近三小時,講述的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故事。我喜歡《末代皇帝》,雖然整部電影都是用英文發音很奇怪,但並不影響這部電影用溥儀與其周遭的人所帶出的時代滄桑。小小年紀看不懂的恩怨興衰,若干年後也懂了。《末代皇帝》是一齣悲劇,電影從年幼的溥儀開始娓娓道來。溥儀三歲登基,別人都還在當小屁孩的時候,他已經成為皇帝。當然,當時的他並不知道自己手中握有萬人之上的權力,他一心只想在額娘懷中喝奶。他不知道對一般人而言這個如此簡單的心願已無法實現,他也不知道自己會在多年後發現偌大的紫禁城外原來還有更遼闊的世界。他不知道的事情很多,就跟當年進戲院的我一樣。

記得當時年紀小。

《末代皇帝》是由中國、美國與義大利三個國家所共同製作,是首部也是最後一部中國開放紫禁城入內拍攝的作品,當年更一舉拿下了 1987 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電影配樂⋯⋯等九項殊榮。許多人或許會質疑,這樣一部用英文當對話的「中國電影」怎可能拍出精隨?不過我覺得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在這部電影中真的有抓到情感。《末代皇帝》不單是部歷史電影,在事件的鋪陳下,也等比放大了主角溥儀的心境與性格轉變。

raw-image

對我而言,《末代皇帝》並不是那種用誇張手法來拍人物傳記的電影,反倒將重點回到溥儀「身而為人」的部分。溥儀人生多次遭逢變遷甚至流離失所,從高高在上的皇帝,到「僞滿洲國」的傀儡,再到接受勞改成為一芥平民。這些經歷在《末代皇帝》中成為了命運。成長對溥儀而言則是階段任務,從好奇變叛逆,到長大學鬥爭,最後不知是看盡還是放棄,終究接受每個人都只是一副皮囊,生死有命。

身份高低永遠都有單位可循,這是身為人無法拋去的共同語言;只是這些興盛衰敗,總在歷史的洪流中隨之起伏。沒有永遠的恆定,成就了所謂的公平。

《末代皇帝》另一個深刻的點則來自演員。飾演成年溥儀的尊龍,恐怕再沒有人比他更適合詮釋這個角色。不僅外貌神似,神情更是精準。特別是從成年到老年的眼神舉止,尊龍在舉手投足間用一點小動作就能讓觀眾感受到他的轉變。這絕對是尊龍從影以來的最佳演出。此外,飾演幼年溥儀的小演員 Richard Vuu,長大後在美國成為了一名執業醫師。而在片中飾演青春期溥儀的演員吳濤,如今也成了一名電影導演。在這些電影幕後的資料中,我最難忘的就是當年劇組拍攝時找來溥儀年邁的弟弟溥傑擔任歷史顧問,當溥傑看到拍攝紫禁城登基的畫面時竟激動不已,他告訴劇組說,這跟他腦海中的畫面幾乎一模一樣。

raw-image

電影可以讓人穿越未來,電影也可以帶人回到過去。溥傑在電影畫面中看見了自己的回憶,而演員們則把某一段時期的自己封存在電影裡。誰說電影全部都是假的呢?

《末代皇帝》對我來說,悲劇的部分來自時空背景,但同時間電影也保留住了許多歲月的曾經美好,仍有些微小的幸福存放在記憶。這幾年陸陸續續在電影台看了幾次,2018 年在台北電影節看了大銀幕,每次看心境都不太相同。但這電影總像是我的時空膠囊,每次看見就會想起一些什麼。

從高二開始書寫電影,但直到很多年後我才寫下《末代皇帝》。在我逐漸感受到生活變成牢籠的困頓,在我也萌生不如離開台北的念頭,在那些曾想拋下一切重新來過的衝動日子,這些都成了我在戲院中與劇情的共鳴。易碎的感官隨著銀幕畫面被放大,彷彿每場電影都可以投射出一部分的自己,於是成了部落格上的千言萬語。

人世間所有的不得不,其實不過都是換個時代換個說法換個人。

raw-image

我一直忘不了《末代皇帝》的結局。

被共產黨統治後的紫禁城成為了觀光景點。當年邁的溥儀翻過太和殿前的圍欄,一旁管理員的小孩對著他喊著你不能進去時,溥儀笑笑地說,我以前住在這個地方喔。小孩說他不相信,於是溥儀走向龍椅,把手伸到了椅子後方拿出一個鐵罐。那個鐵罐是當年他被送進宮時,宦官們哄他開心的禮物,也是當年讓小溥儀一下子就笑開的玩具。管理員小孩好奇地把鐵罐打開,裡面爬出了一支活生生的蟋蟀。終於,蟋蟀爬出鐵罐,獲得自由;而溥儀也終於放下一切紛擾,與世長辭。

「這裡所有的離開你都趕不上。所有的門你都打不開。」一《末代皇帝》

後來的日子再看《末代皇帝》,我總會想起那個在戲院沉睡的自己。儘管當時對電影懂得不多,卻總是很開心的模樣。相信電影是一種魔法,大銀幕上有變不完的絕招。當年的我在電影院裡遇見了長大後的喜好,找到了可以抒發情感的方式。而在更久之後我才明白,最好的電影就是看完後心滿意足,而不是急著說點什麼。

那時候的電影就只是電影而已。

而那樣的我,也與電影一起沉沉睡去了。

全文《末代皇帝》劇照:IMDb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這個月選擇的人物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我看了關於他的電影<末代皇帝>和看了他一點的自傳<我的上半生> 1.選擇他的原因 末代皇帝溥儀一直是中國歷史人物中我最感興趣幾個,開國將近三百多年的大清,在那時已經是遙遙欲墜的帝國,內有共和的潮流試圖將帝國拉近歷史的墳墓,外有西洋的強槍利砲虎視眈眈,想在這塊
Thumbnail
我這個月選擇的人物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我看了關於他的電影<末代皇帝>和看了他一點的自傳<我的上半生> 1.選擇他的原因 末代皇帝溥儀一直是中國歷史人物中我最感興趣幾個,開國將近三百多年的大清,在那時已經是遙遙欲墜的帝國,內有共和的潮流試圖將帝國拉近歷史的墳墓,外有西洋的強槍利砲虎視眈眈,想在這塊
Thumbnail
溥儀在先後在1934與1936年,兩度成為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在外媒的眼中,曾經三度即位為帝的溥儀,不但是當時各方勢力用以競逐權力與遂行侵略的有用工具,也在二戰一觸即發之際,被認為是解決遠東危機的關鍵人物。
Thumbnail
溥儀在先後在1934與1936年,兩度成為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在外媒的眼中,曾經三度即位為帝的溥儀,不但是當時各方勢力用以競逐權力與遂行侵略的有用工具,也在二戰一觸即發之際,被認為是解決遠東危機的關鍵人物。
Thumbnail
終究是文化、地域的差異,也必然是因為選取了過長的歷史跨度,以致於只能流於敘事,而無法靠近那最龐大、令人震撼的殘酷─那還並不在於從極權的帝王淪落成被批鬥的階下囚,而是就連帝王都無能為力的命運,在那樣的大時代裡牆外的人民或是如今對於生存毫無特權的你我又該如何面對世事的無情?
Thumbnail
終究是文化、地域的差異,也必然是因為選取了過長的歷史跨度,以致於只能流於敘事,而無法靠近那最龐大、令人震撼的殘酷─那還並不在於從極權的帝王淪落成被批鬥的階下囚,而是就連帝王都無能為力的命運,在那樣的大時代裡牆外的人民或是如今對於生存毫無特權的你我又該如何面對世事的無情?
Thumbnail
經典為何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抵抗時代變遷的恆久性,在當時立下里程碑,打破語言、打破種族,並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眼光的檢視,流傳千古。而今天我們要回顧的作品是橫掃奧斯卡的《末代皇帝》。
Thumbnail
經典為何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抵抗時代變遷的恆久性,在當時立下里程碑,打破語言、打破種族,並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眼光的檢視,流傳千古。而今天我們要回顧的作品是橫掃奧斯卡的《末代皇帝》。
Thumbnail
溥儀一生遭逢了無數場巨變,三歲時被迫入宮,六歲時被迫退位,整個青少年時期都被迫關在紫禁城裡。被趕出紫禁城後投靠了日政權的滿州國,結果卻因此成為了中共政權下其中一名政治犯,在牢裡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思想改造。但出乎意料的,《末代皇帝》裡讓我落淚的畫面,居然是有關於一個配角小人物……
Thumbnail
溥儀一生遭逢了無數場巨變,三歲時被迫入宮,六歲時被迫退位,整個青少年時期都被迫關在紫禁城裡。被趕出紫禁城後投靠了日政權的滿州國,結果卻因此成為了中共政權下其中一名政治犯,在牢裡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思想改造。但出乎意料的,《末代皇帝》裡讓我落淚的畫面,居然是有關於一個配角小人物……
Thumbnail
他的一生實在倉促的太讓人疲憊了。 溥儀總是來不及,來不及做天之驕子,來不及阻止重要的女人離開,在時代的門前,他也總是來不及在閉門前闖過去看一看。
Thumbnail
他的一生實在倉促的太讓人疲憊了。 溥儀總是來不及,來不及做天之驕子,來不及阻止重要的女人離開,在時代的門前,他也總是來不及在閉門前闖過去看一看。
Thumbnail
文中有雷,但應該沒差,因為是歷史片。此篇不討論美學純分享時代的悲劇與人設。 用現代的觀點來拆解溥儀的生長環境,我覺得他長大後其實沒有精神病已經是奇蹟,他真的擁有很高層次情緒管理能力,或說他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樂觀單純的人。 溥儀,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出生帝王命的他,睜開眼睛萬人寵倖,三歲上位,六歲退位
Thumbnail
文中有雷,但應該沒差,因為是歷史片。此篇不討論美學純分享時代的悲劇與人設。 用現代的觀點來拆解溥儀的生長環境,我覺得他長大後其實沒有精神病已經是奇蹟,他真的擁有很高層次情緒管理能力,或說他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樂觀單純的人。 溥儀,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出生帝王命的他,睜開眼睛萬人寵倖,三歲上位,六歲退位
Thumbnail
電影中有一幕是三歲的溥儀想抓飛揚的黃布,從宮內跑到宮外,隨著視野的推進,我們能看到數千名官員浩浩蕩蕩地跪在紫禁城廣場對一個小孩三跪九叩,其畫面之壯觀浩大,前所未有,似乎也預告了往後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電影中有一幕是三歲的溥儀想抓飛揚的黃布,從宮內跑到宮外,隨著視野的推進,我們能看到數千名官員浩浩蕩蕩地跪在紫禁城廣場對一個小孩三跪九叩,其畫面之壯觀浩大,前所未有,似乎也預告了往後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看本片的時候,我想到高中讀過的黃宗羲〈原君〉:「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第一次看到這段歷史是在《碧血劍》,而溥儀的生平又讓我再次想起崇禎皇帝和長平公主之間,那生不逢時的悲涼與無奈。
Thumbnail
看本片的時候,我想到高中讀過的黃宗羲〈原君〉:「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第一次看到這段歷史是在《碧血劍》,而溥儀的生平又讓我再次想起崇禎皇帝和長平公主之間,那生不逢時的悲涼與無奈。
Thumbnail
不論是1954年的七武士,還是1972年的教父都是劇情片的顛峰之作。這些作品所闡述的故事都超越了時代的限制,他們留下的影像彌足珍貴,訴說的故事震撼著幾十年後的我們。 這部1987年的《末代皇帝》也達到了同樣的巔峰。不論過了多久,這部電影的精神和力道都是十足強烈,幾乎讓人忘記自己身處在哪個時空。
Thumbnail
不論是1954年的七武士,還是1972年的教父都是劇情片的顛峰之作。這些作品所闡述的故事都超越了時代的限制,他們留下的影像彌足珍貴,訴說的故事震撼著幾十年後的我們。 這部1987年的《末代皇帝》也達到了同樣的巔峰。不論過了多久,這部電影的精神和力道都是十足強烈,幾乎讓人忘記自己身處在哪個時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