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E時代—數位世界的99則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圖片摘自簡遙的掃描器~XD)


  這本書可有趣了,我在二手書以極低價購入此書,原以為賺到了,想不到收到書之後,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這本書原來是當年不知道和哪一本雜誌搭在一起販售的“贈品書“!


  不過雖然是本“非賣品“的贈品書,裏頭的內容也著實令人懷念。為什麼會用“懷念“這個詞呢?因為這本書是在民國八十八年出版的,距今已十年有餘,也是我剛唸完書出社會工作的時候。


  那時網路才剛興起不久,不消說,有許多人都是為了上網才開始學電腦。也因此許多舊有的閱讀、休閒習慣,因為網路的加入,開始產生了不少問題以及衝突。


  這本書便是作者談論關於數位化的未來,在人們面對電腦種種地新科技紛紛的面世,在不斷地驚嘆之餘,許多的問號也油然而生。


  當然啦,這本書是十多年前所著,裏頭提到的一些電腦設備也時過境遷,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可說是古董級的規格呢!不過作者所提出的見解及觀點,讓我不得不佩服,因為有不少網路行為,作者在當年已經充分利用過了。


  像網購這部份,現在已經是很多人不能沒有的購物管道了。


  不過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部分,便是作者“詹宏志“,其大量閱讀的能力,可說是超乎我的想像了。有誰會在大學剛畢業,初入社會領到的第一筆像樣的薪水之後,馬上就訂了一套昂貴的“大英百科全書“呢?而且這還要分期四年,吃掉每個月四分之一的薪水。


  這便是對知識的渴求,完全明白智慧的力量之人,才有可能做出的事情。


  幸好,我們現在有維基百科了。

avatar-img
62會員
298內容數
講述一個從職場小白,成長到資深工程師的故事,歷時二十年工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簡遙莨盛的世界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在網路書店上看到時,起先看到作者的名字是“李時炯“,本以為是台灣作者,但看到怎麼還有“譯者“,也就是翻譯此書的人,便好奇地往下一看,想不到是韓國人寫的書。
  這本書在網路書店上看到時,起先看到作者的名字是“李時炯“,本以為是台灣作者,但看到怎麼還有“譯者“,也就是翻譯此書的人,便好奇地往下一看,想不到是韓國人寫的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來自2019年購入電子書閱讀器,我總共讀了60本實作類電子書。真的意想不到。 自小一直讀文學類書籍,到2019年起,便投進實作書懷抱,補足生活的其他面向。 總結這5年的實作書,對我的生活起了重大助益: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Thumbnail
這本書……這樣說好了,這本書實在太有名,有時候反倒不知從何介紹起,不過朋友馬力編輯的新版要出了,還是稍微提一下湊個熱鬧。 我是1991年讀這本書的,距今二十多年,因為是學校上課用書,因此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乖乖買回來讀,讀了之後下一跳,想說怎麼會有這種故事⋯⋯ 對,要先承認我其實是上大學才比較有機
「讀“新聞”來獲得最新的情報。」 「“網際網路”對我而言,是字典與百科全書的替代。」 「當想知道情報的全局,就要活用“書”。」 這3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出口治明[1]的著書, 《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 》[2]的第134頁。 我一直不知道新聞該怎麼讀,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這本書出版前跟幾家電商聯繫過,出版日期和上市日期整整差了11天,以前還真沒這麼關注過一本書出版的狀況。確實如新書發表會所說,是一本小書,也在到手後一天內就讀完,文筆、翻譯都流暢沒什麼大問題,也值得每一個在數位時代生活的人跟著作者一起思索自由與大數據的關係。 數位生活實在方便,透過資料探勘,廣告更為
Thumbnail
嗨,過年期間都還好嗎? 今天想聊聊,關於書的話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來自2019年購入電子書閱讀器,我總共讀了60本實作類電子書。真的意想不到。 自小一直讀文學類書籍,到2019年起,便投進實作書懷抱,補足生活的其他面向。 總結這5年的實作書,對我的生活起了重大助益: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Thumbnail
這本書……這樣說好了,這本書實在太有名,有時候反倒不知從何介紹起,不過朋友馬力編輯的新版要出了,還是稍微提一下湊個熱鬧。 我是1991年讀這本書的,距今二十多年,因為是學校上課用書,因此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乖乖買回來讀,讀了之後下一跳,想說怎麼會有這種故事⋯⋯ 對,要先承認我其實是上大學才比較有機
「讀“新聞”來獲得最新的情報。」 「“網際網路”對我而言,是字典與百科全書的替代。」 「當想知道情報的全局,就要活用“書”。」 這3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出口治明[1]的著書, 《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 》[2]的第134頁。 我一直不知道新聞該怎麼讀,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這本書出版前跟幾家電商聯繫過,出版日期和上市日期整整差了11天,以前還真沒這麼關注過一本書出版的狀況。確實如新書發表會所說,是一本小書,也在到手後一天內就讀完,文筆、翻譯都流暢沒什麼大問題,也值得每一個在數位時代生活的人跟著作者一起思索自由與大數據的關係。 數位生活實在方便,透過資料探勘,廣告更為
Thumbnail
嗨,過年期間都還好嗎? 今天想聊聊,關於書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