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網路閱讀成癮者的古典求生(開放免費試閱)

2021/08/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打開機器,滑動左右解鎖,消費,注視,上下滑動閱讀新聞,永無止盡⋯⋯非常單一的動作,卻是一般人的日常,也是網路閱讀成癮者的煉獄,把網路上的文字、圖片和影音都當作文本,現代人的閱讀量早已遠遠超過紙本時代,但你的理解力突飛猛進嗎?還是更迷惘更焦慮呢?身為大量閱讀的文字工作者,分享一點在閱讀煉獄求生的個人經驗。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1940年出版的書,我在2007年看的,這本書-翻轉了我的人生。
會接觸到這本書非常偶然,那一年,騎協力車環中國海,從台灣、日本、韓國一路到上海,上海朋友帶我們去鋼鐵廠改裝的紅坊創意園區,比北京的798規模小一點,以雕塑為主,逛累了,走進一間很有味道的雕刻時光咖啡館,在紅磚廠房改裝的閣樓,看到一本封面類似小學課本的書,隨手拿起來,看完譯序就放不下了─
譯序是郝明義寫的,令人敬重的出版前輩,他介紹作者,第一版作者莫提默.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 1902-2001)是《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赫赫有名。修訂版聯名作者則是查理.范多倫(Charles Van Doren, 1926~2019),他是電影《益智遊戲》的主角,年輕有為的學者連續拿下美國益智節目十四周的冠軍後,不敵良知煎熬,坦承主辦單位事先提供若干答案,經此風波,他被學校解聘,斷送學術生涯,自此跟隨莫提默.艾德勒,低調勤勉,人生峰迴路轉,在編輯領域卓然有成。
郝先生談到他初看《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反應,他一開始覺得羞愧,說他這個每日與書為伍的人,竟然44歲才看到這本書,走了很多冤枉路,第二個感觸是,他是在出版業工作二十多年才讀到這本書,一路上跌跌撞撞,已經累積很多迷惘的經驗,看到這本書,感受才會這麼深刻,最後他說「不論就讀者還是出版者的身份,我相信這本書都深遠影響我的未來」。
當時很想一睹為快,但旅途中諸多不便,請朋友代訂,等到真正翻開書,已經在上海到廈門的火車臥鋪上了,平常對書有潔癖,從不在書上作記號,竟然在書上密密麻麻劃重點,太多令人拍案叫絕的觀點了。
簡而言之,書中提到閱讀有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基礎閱讀是識字程度的瀏覽,檢視閱讀是在有限時間內略讀,分析閱讀則是充分精讀,把書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主題閱讀則是就一個主題閱讀相關的書,獨立研究,針對不同深度的問題提供簡單易行的方法。
我的收穫主要在後兩個層次,尤其是最後一個主題閱讀,等於隨時可以請古今中外的作家當指導老師,效果明顯,旅程結束後書寫的《亞洲慢慢來》,活潑有趣的遊記內容包羅萬象,涵蓋歷史戰爭生態陶瓷音樂,書出版後,「西日本新聞」駐台特派員小山田先生專文報導,「沖繩朝日新聞台」也派記者採訪(新聞在下方,已加了中文字幕),在熱門新聞時段播出,記者特別強調書中列了琳瑯滿目的參考資料,可見用功之深。
另外一本《走入韓國之心》受到韓國學者李奎泰大力推崇,因此獲邀到韓國關東大學「東亞的變化和亞洲共同體」講座演講,2015年出版的《永不停歇的旅人》從旅行文學跨界藝術,獲得出版人吳繼文和師大美術系劉國松教授、羅芳教授寫序推薦。
回想那本書就像一把鑰匙,讓我懂得透過閱讀主動學習的方法,書中說「太多的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換句話說,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氾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如果不懂得閱讀主動學習的方法,我常常花好整天,只得到痠痛的眼睛和焦慮感,辛苦搜集的有用資料只有一點點,大海撈針。
為網路資訊太多所苦嗎?你需要這本筆者親身印證過的古典求生指南,打好閱讀的基本功,啊,還有一本書「回家吧!迷失在數位閱讀裡的你:認知神經學家寫給螢幕時代讀者的九封信」,作者專門研究科技對大腦和智力的影響,提供數位時代的思考和閱讀法,像是避免網路閱讀成癮的獨家解毒祕笈,看了這兩本,保證百毒不侵,避開網路海量訊息的吞噬,專注,放鬆,享受網路閱讀的效率和無限延伸。祝福你!
叛逆少女,不良文青,無法無天的藝術家。 叛逆,騎單車跑了全世界。文青,出了17本書。藝術,辦了11次個展。 當代藝術沙龍的關鍵字 #旅行 #文學 #藝術 #讓天賦自由 #夢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