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使用72小時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了好好研究自己在「真實基督徒日常」IG粉絲團上的協力成果,以便完成〈老亞參與秘辛〉一文,老亞在幾天前終於註冊了IG帳號。滑了三天,滿腹牢騷,不吐不快,於是成文,以饗讀者。

萬物之靈?在哪?

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有能力進行深度、抽象的思考,應該是區別之一。但是在IG上的所有體驗,都是在想方設法讓使用者停止思考,只要接受視覺刺激就可以了。

  發圖不發文以外,君不見連說明文字都捨棄了,用emoji就好;告訴你「連結在下」已經落伍了,非得用個手指往下比的圖,才能表達意思。

  悲夫!這跟看到紅屁股就想要交配的猴子有什麼兩樣?

raw-image

意淫才是最好的用途

追蹤IG上的賣肉網美而意淫之,固然無益於健全人格之發展,但至少可以說是物盡其用,得其所哉;反之,如果審美觀受到汙染,以至於開始對自己的外表產生自卑和不滿意,甚至想要讓自己更像網美的樣子,這就是反客為主、太阿倒持、授人以柄了,

  想要把人家的虛假變成自己的真實,徒增痛苦而已。而IG上充斥的就是各種虛假。

裝假海嘯

現在擠眉弄眼已經不夠,把脊椎扭轉到怪異的角度是必須。化妝、濾鏡、修圖是拋頭露面前的標準作業程序,缺一不可,好像沒有這些,便不堪入目。費盡心思的擺出看來輕鬆寫意的姿勢之後,最後還得配上看來深奧的文字,好像自己已經把人生都看透了。

哀哉,為何活著的每個時刻都得拍照上傳?為何無時無刻都要預設自己處在他人的目光下,非得裝模作樣、矯揉造作不可?在日常生活中充斥的虛情假意還不夠嗎,到社群媒體上還要繼續浸淫其中?

raw-image

數字會說話,殘酷的實話

同一個人的貼文,有露奶和沒露奶,讚數就是差一個級距。內涵?早就被一目了然又無可推諉的數字粉碎了。腹有詩書氣自華?整形比較快吧!練屁股才是正途吧!

台灣的義務教育讓人詬病之處在於僅只用智育分數,便把一個個生命的價值論定、次序排定,使得有多元才華的孩子往往被壓抑,甚至自我懷疑。於此,IG顯得等而下之:一個人是否值得被愛、被關注,唯獨繫於外表。

智識的表現還可以因各人的努力而有所進步,對於健全生命的發展也還可能有益,鼻子的形狀呢?當然也可以努力畫出來、修出來、整出來,但是除了更多稍縱即逝的人氣之外,對於生命有何益處?

義務教育是被強迫的,IG卻是自願加入的,悲哀的程度也就更為深沉。

自欺欺人的真實

除了尋求刺激、排解無聊,使用社群媒體的另一大原因在於躲避寂寞的感覺,追求和其他人連結。難怪許多「社群經營秘訣」之類的資訊都會強調:經營者要呈現一種親密感,不管是貼文、文案或是小編的私訊,這些互動都務必要讓使用者感到好像真的被理解、被傾聽、被關切。

最讓老亞驚駭的,就是這套我怎麼想怎麼低能的把戲,真的有用。

  嗚呼!朝夕相處之人,竟然比不上網路上幾句話、幾個笑臉貼圖和紅色愛心可以讓人覺得可愛可信。這跟網路愛情詐騙有什麼不同?它才不在意你的感受勒,它只想要把你的一廂情願變現而已。想從IG上尋找真實,與虎謀皮也!愚不可及!

raw-image

唉!罷了罷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夫復何求?為何一定要斷定虛情假意不能提供一方慰藉呢?小朋友玩得高興就好。老傢伙不懂,還斷定其他人也不應該玩得高興,這正是老人討厭的地方。

或許每個世代總是對下一個世代的玩意感到困惑與排斥,但人類的歷史其實依然不斷向前。雖然未來一定和往日不同,卻也未必比較壞。有失,但也有得。

不過我們也不能忘記:一個文明在毀滅之前是沒有毀滅過的。後之視今的時候,會感慨我們竟然不知道沉溺於社群媒體上是最終衰頹的原因之一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老亞的沙龍
78會員
61內容數
基本一周一篇,我個人對於基督宗教、聖經、台灣教會文化等等議題的個人心得,文責自負。如標題所示,有些內容對於傳統好基督徒來說可能太過辛辣,請自行斟酌服用。若你不是基督徒,也可以把這系列文當作逛動物園,體會一下這些人在想什麼、經歷些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一個禮拜有更多時間可以去處理其他事,於是秉著和交友圈重新連線上的想法,又下載了IG;久違地和舊友再聚,看見了不同的可能性,也清楚世界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樣子,而又思考自己身在何方。
Thumbnail
最近一個禮拜有更多時間可以去處理其他事,於是秉著和交友圈重新連線上的想法,又下載了IG;久違地和舊友再聚,看見了不同的可能性,也清楚世界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樣子,而又思考自己身在何方。
Thumbnail
IG是一個以照片和圖片為主要內容的社群平台,這篇來討論以IG為主要內容經營平台的圖文內容方向設定。
Thumbnail
IG是一個以照片和圖片為主要內容的社群平台,這篇來討論以IG為主要內容經營平台的圖文內容方向設定。
Thumbnail
我記得最早期的IG,彷彿是一本精選過的唯美相簿,上面的每張照片都是精心調整過光影色相才發表在平台上給世人看的,當然,現在的IG網美照依存在,但是開始多了許多「知識型」的貼文。
Thumbnail
我記得最早期的IG,彷彿是一本精選過的唯美相簿,上面的每張照片都是精心調整過光影色相才發表在平台上給世人看的,當然,現在的IG網美照依存在,但是開始多了許多「知識型」的貼文。
Thumbnail
信仰小嚀:網路文化影響,基督徒群體不能倖免 社科小常識:社會心理學家發現,人以群分,在人際關係當中,人喜歡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 應用小撇步: 衡量科技的影響,究竟是放大人類的德性,抑或放大了劣根性
Thumbnail
信仰小嚀:網路文化影響,基督徒群體不能倖免 社科小常識:社會心理學家發現,人以群分,在人際關係當中,人喜歡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 應用小撇步: 衡量科技的影響,究竟是放大人類的德性,抑或放大了劣根性
Thumbnail
經過了121天,第三次恢復使用社群軟體。 IG登出,臉書限制一天使用3分鐘的時間(因為偶爾想寫寫東西) 理由是,擔心自己用不好的方式攝取多巴胺,反而產生更多的焦慮。 看著一篇篇的網路貼文,我沒有在理解文字,也沒有想要社交。 我只是享受著,指尖滑過螢幕的快感,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制約。
Thumbnail
經過了121天,第三次恢復使用社群軟體。 IG登出,臉書限制一天使用3分鐘的時間(因為偶爾想寫寫東西) 理由是,擔心自己用不好的方式攝取多巴胺,反而產生更多的焦慮。 看著一篇篇的網路貼文,我沒有在理解文字,也沒有想要社交。 我只是享受著,指尖滑過螢幕的快感,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制約。
Thumbnail
昨天在同事車上,聊到李靚蕾在IG上發公開信。 因為腦袋還在暖機,還沒開始閱讀新聞報章。 才知道離婚這麼大條,暖男變渣男。 同事不解,為何大家這麼愛用ig。 隨口回了,界面直覺, 內建濾鏡及攝影演算軟體優秀, 社群數據演算法強大,視覺主導使用。 我卻忘了提各種成功社媒都擁有的特質。
Thumbnail
昨天在同事車上,聊到李靚蕾在IG上發公開信。 因為腦袋還在暖機,還沒開始閱讀新聞報章。 才知道離婚這麼大條,暖男變渣男。 同事不解,為何大家這麼愛用ig。 隨口回了,界面直覺, 內建濾鏡及攝影演算軟體優秀, 社群數據演算法強大,視覺主導使用。 我卻忘了提各種成功社媒都擁有的特質。
Thumbnail
我對「人脈」這種現象很不以為然;不是因為不稀罕這件事,是我不認為「人脈」的經營會優先於自然發展「人際關係」。就好像我今天跟一個人相處不是因為這個人身上有什麼樣的利益可以「交換」,就是別人並不是一個有什麼樣價值的物品。
Thumbnail
我對「人脈」這種現象很不以為然;不是因為不稀罕這件事,是我不認為「人脈」的經營會優先於自然發展「人際關係」。就好像我今天跟一個人相處不是因為這個人身上有什麼樣的利益可以「交換」,就是別人並不是一個有什麼樣價值的物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