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使用72小時心得

2020/04/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了好好研究自己在「真實基督徒日常」IG粉絲團上的協力成果,以便完成〈老亞參與秘辛〉一文,老亞在幾天前終於註冊了IG帳號。滑了三天,滿腹牢騷,不吐不快,於是成文,以饗讀者。

萬物之靈?在哪?

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有能力進行深度、抽象的思考,應該是區別之一。但是在IG上的所有體驗,都是在想方設法讓使用者停止思考,只要接受視覺刺激就可以了。
  發圖不發文以外,君不見連說明文字都捨棄了,用emoji就好;告訴你「連結在下」已經落伍了,非得用個手指往下比的圖,才能表達意思。
  悲夫!這跟看到紅屁股就想要交配的猴子有什麼兩樣?

意淫才是最好的用途

追蹤IG上的賣肉網美而意淫之,固然無益於健全人格之發展,但至少可以說是物盡其用,得其所哉;反之,如果審美觀受到汙染,以至於開始對自己的外表產生自卑和不滿意,甚至想要讓自己更像網美的樣子,這就是反客為主、太阿倒持、授人以柄了,
  想要把人家的虛假變成自己的真實,徒增痛苦而已。而IG上充斥的就是各種虛假。

裝假海嘯

現在擠眉弄眼已經不夠,把脊椎扭轉到怪異的角度是必須。化妝、濾鏡、修圖是拋頭露面前的標準作業程序,缺一不可,好像沒有這些,便不堪入目。費盡心思的擺出看來輕鬆寫意的姿勢之後,最後還得配上看來深奧的文字,好像自己已經把人生都看透了。
哀哉,為何活著的每個時刻都得拍照上傳?為何無時無刻都要預設自己處在他人的目光下,非得裝模作樣、矯揉造作不可?在日常生活中充斥的虛情假意還不夠嗎,到社群媒體上還要繼續浸淫其中?

數字會說話,殘酷的實話

同一個人的貼文,有露奶和沒露奶,讚數就是差一個級距。內涵?早就被一目了然又無可推諉的數字粉碎了。腹有詩書氣自華?整形比較快吧!練屁股才是正途吧!
台灣的義務教育讓人詬病之處在於僅只用智育分數,便把一個個生命的價值論定、次序排定,使得有多元才華的孩子往往被壓抑,甚至自我懷疑。於此,IG顯得等而下之:一個人是否值得被愛、被關注,唯獨繫於外表。
智識的表現還可以因各人的努力而有所進步,對於健全生命的發展也還可能有益,鼻子的形狀呢?當然也可以努力畫出來、修出來、整出來,但是除了更多稍縱即逝的人氣之外,對於生命有何益處?
義務教育是被強迫的,IG卻是自願加入的,悲哀的程度也就更為深沉。

自欺欺人的真實

除了尋求刺激、排解無聊,使用社群媒體的另一大原因在於躲避寂寞的感覺,追求和其他人連結。難怪許多「社群經營秘訣」之類的資訊都會強調:經營者要呈現一種親密感,不管是貼文、文案或是小編的私訊,這些互動都務必要讓使用者感到好像真的被理解、被傾聽、被關切。
最讓老亞驚駭的,就是這套我怎麼想怎麼低能的把戲,真的有用。
  嗚呼!朝夕相處之人,竟然比不上網路上幾句話、幾個笑臉貼圖和紅色愛心可以讓人覺得可愛可信。這跟網路愛情詐騙有什麼不同?它才不在意你的感受勒,它只想要把你的一廂情願變現而已。想從IG上尋找真實,與虎謀皮也!愚不可及!
唉!罷了罷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夫復何求?為何一定要斷定虛情假意不能提供一方慰藉呢?小朋友玩得高興就好。老傢伙不懂,還斷定其他人也不應該玩得高興,這正是老人討厭的地方。
或許每個世代總是對下一個世代的玩意感到困惑與排斥,但人類的歷史其實依然不斷向前。雖然未來一定和往日不同,卻也未必比較壞。有失,但也有得。
不過我們也不能忘記:一個文明在毀滅之前是沒有毀滅過的。後之視今的時候,會感慨我們竟然不知道沉溺於社群媒體上是最終衰頹的原因之一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61內容數
基本一周一篇,我個人對於基督宗教、聖經、台灣教會文化等等議題的個人心得,文責自負。如標題所示,有些內容對於傳統好基督徒來說可能太過辛辣,請自行斟酌服用。若你不是基督徒,也可以把這系列文當作逛動物園,體會一下這些人在想什麼、經歷些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