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難以計算的觸及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Instagram ,IG。 唸起來多繞口呀,
昨天在同事車上,聊到李靚蕾在IG上發公開信。
因為腦袋還在暖機,還沒開始閱讀新聞報章。
才知道離婚這麼大條,暖男變渣男。
同事不解,為何大家這麼愛用ig。
隨口回了,界面直覺,
內建濾鏡及攝影演算軟體優秀,
社群數據演算法強大,視覺主導使用。
我卻忘了提各種成功社媒都擁有的特質。
『虛榮心』。
使自己變得讓人崇拜高捧,
灌溉自己的驕傲虛榮。
Instagram ,IG。
唸起來多繞口呀,
你看看我的follow數多高呀!
每個人都是網紅,活在粉紅泡泡的世界裡。
隨手用的東西都是名牌,
每個人都長得跟名模一樣。
每個人都努力堆積一個假面的生活,
把眼淚跟痛苦藏起來,
打開補光燈,厚厚的妝美肌軟體,
買或煮一堆自己根本不愛的食物。
只為了多一個愛心,多幾個粉絲。
其實好辛苦,好累。
之前也跟朋友聊到,XYZ世代的差異。
我想再加個註解。
『這也是一個講究觸及率的時代。』
光有實力,是不夠的。
你要自己發光發熱到路人都灼傷才行。

要精密計算,哪一個項目主題能吸引眼球?
年齡層,教育程度,職業範圍,性別性向。
你的言行你的外在形象甚至負面消息,
時時刻刻都要精準投射在朝向成為偶像的道路上。
你要掌握住那片看似海量其實刁鑽難馴的受眾,
聽起來,其實好像抓住人心炒作風向跟掌握流量密碼。
根本是一門高深的行銷詐騙。
人設對了,
渣男都可以橫走江湖數十年,
神棍變大師,流氓成議員。
人們風靡崇拜,全都瞎眼成了迷粉。

但你和我,
藏在假象之內自己那一顆傷痕累累的心,
何時才能被人真正觸及呢?
恐怕,沒有人可以回答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65內容數
給我那些出現過在我生命裡的男孩或者男人們。 或許沒有你,我會活的更好。但肯定枯燥乏味許多。 沒有那些眼淚,憤怒哭啞,意亂情迷,千頭萬緒。 我不足以我,是你們讓我開了眼界,有了足夠雅量去計較絲毫。 我的愛,不該浪費在不愛我的人身上。 還有那些錯過的,路過的,被搶走的, 謝謝,光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未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換了心臟就能換一個人生嗎? 答案是不一定。 心臟不過是一個器官, 而心靈才是我們的基本。
那是個讓人心疼的故事。 我們在渡輪上遇見了他,那個男孩。 往腐劇著名景點的路上, 看見他捧著木箱賣著彩卷。 原本,我還貪圖沿岸的水色風光。 看見他,笨拙的移動位置, 只用著左手護著他的寶貝木箱。 毫不在意,應該伸出另一支手, 在這小有波浪的渡輪上維持平衡。 才看到了他的殘缺。
這個世界有太多有趣的問題了!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是不是像個討厭的妙麗, 在現實裡劈哩啪啦的分享自己的所知所聞。 雖然知道自己有一點資訊焦慮症。 (會將自己平常大量收集的知識,主動告知他人, 不管對方是否有興趣或與對話有關。又稱學者病,算是一種社交障礙。)
『當初你跟我分手,我以為你真的喜歡上了別人。』 『原來,甲基安非他命才是我們之間最大的情敵。』 Juicy苦笑,戴上安全帽騎上機車飛馳而去。 那是他最後一次看見Juicy的笑容。
洗完了澡,四處溜達。本來就沒啥特別期望,但這也太冷清,小貓兩三隻。 Joe正想找個地方窩一下,卻發覺後頭有人默默跟著。 雖然燈光昏暗,看來是個粗獷man貨,希望不是表面假象進房他自己騎上來就搞笑。 拐彎進了隔間,發現對方還在房門口張望,索性主動開口。 「你要不要進來?」 來這種地方,還裝純情給誰看?
在書上看到,當花朵在就要凋謝前那一刻,才是最燦爛美麗的時期。食物也一樣,腐敗前的美味才是極致,雖然接下來將慘不忍睹。婉轉點他是熟成完畢,必須即期享用。 又或者說,他清清楚楚地聽見自己的免疫系統一分一秒的瓦解中, 在那崩壞中他嗅到了芬芳誘人的香氣,和一絲不明顯的屍臭蛆味夾在其中。 霎那,美哉。
換了心臟就能換一個人生嗎? 答案是不一定。 心臟不過是一個器官, 而心靈才是我們的基本。
那是個讓人心疼的故事。 我們在渡輪上遇見了他,那個男孩。 往腐劇著名景點的路上, 看見他捧著木箱賣著彩卷。 原本,我還貪圖沿岸的水色風光。 看見他,笨拙的移動位置, 只用著左手護著他的寶貝木箱。 毫不在意,應該伸出另一支手, 在這小有波浪的渡輪上維持平衡。 才看到了他的殘缺。
這個世界有太多有趣的問題了!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是不是像個討厭的妙麗, 在現實裡劈哩啪啦的分享自己的所知所聞。 雖然知道自己有一點資訊焦慮症。 (會將自己平常大量收集的知識,主動告知他人, 不管對方是否有興趣或與對話有關。又稱學者病,算是一種社交障礙。)
『當初你跟我分手,我以為你真的喜歡上了別人。』 『原來,甲基安非他命才是我們之間最大的情敵。』 Juicy苦笑,戴上安全帽騎上機車飛馳而去。 那是他最後一次看見Juicy的笑容。
洗完了澡,四處溜達。本來就沒啥特別期望,但這也太冷清,小貓兩三隻。 Joe正想找個地方窩一下,卻發覺後頭有人默默跟著。 雖然燈光昏暗,看來是個粗獷man貨,希望不是表面假象進房他自己騎上來就搞笑。 拐彎進了隔間,發現對方還在房門口張望,索性主動開口。 「你要不要進來?」 來這種地方,還裝純情給誰看?
在書上看到,當花朵在就要凋謝前那一刻,才是最燦爛美麗的時期。食物也一樣,腐敗前的美味才是極致,雖然接下來將慘不忍睹。婉轉點他是熟成完畢,必須即期享用。 又或者說,他清清楚楚地聽見自己的免疫系統一分一秒的瓦解中, 在那崩壞中他嗅到了芬芳誘人的香氣,和一絲不明顯的屍臭蛆味夾在其中。 霎那,美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字以電影《阿甘正傳》中的一片羽毛為起點,闡述了作者在異鄉求學過程中,從最初的夢想與憧憬到經歷困境、迷失,最終在信仰中找到內心平靜與輕盈的過程。文章以温暖的文字和深刻的體悟,探討了生命、自由、信仰和放下等主題。
Thumbnail
人物性格的塑造,一直是我寫小說的弱項,可是既然要寫小說,我就必須乘坐寫作的小舟,劃過波浪的小說巨浪,直到我的目標,寫出人物栩栩如生,衝突不斷的扣人心弦的小說故事° 最近看到人物的塑造,當然是我的溫柔母親送我的小說寫作教學書的一段想法,摘錄如下:“被高爾基稱為現實主義小說創始人的十八
Thumbnail
十一年前, 那一年,十歲,我突然覺醒了,我開始覺察到周遭的人似乎具有更多的其他身分,不是表面上我聽到的那些、不是我一直相信的那些。 我的世界變得不一樣了。 在我認知到後,某種東西開始在我的身體裡誕生。 我不知道它在哪裡,但我確定:「它可以去到任何地方。」 我只知道,那是個很小很小的
Thumbnail
這幾日的台北,悶熱潮濕,天空下著濛濛細雨,彷彿連雨也陷入了拖泥帶水的情緒。心中不禁期望來場大雨,痛快地洗刷這無處逃避的黏膩感。 紅燈亮起,我站在騎樓躲雨等待;電光石火間,一抹黑影俯衝而下,卻在我面前優雅地迴旋,精準避開與我的親密接觸。 那是一隻燕子,彷彿一架小型戰機,在空中翻雲覆雨,
Thumbnail
我看了罪與罰,更準確來說,我在秋天看了罪與罰—— 坦白說,這真的不是個適合閱讀這本書的季節。 我把映著文字的手機螢幕關掉,隨手塞進背包裡面,在風中跨上摩托車,朝遠方騎去。 初秋的涼風鑽入安全帽的縫隙之中,給昏熱的腦袋帶來少許慰藉,一時間我彷彿成了那名戴著彆扭帽子的年輕人。 那
Thumbnail
近來IG以及微信加了不少網友,想說來認識新朋友拓展一下各種機會,找愛還是討拍我也還在思考我這行為背後的需求,總之,近來跟很多網友有相當多的互動,這一來一往之間許多的對話,都千篇一律的讓我感受是非常煩,但是我的情緒又讓我不死心的一直加新的好友,思考這件事我的反應像是一直想要跟外界有連結,但是之後發現那
Thumbnail
在流量為王的網路時代,有多少網路工作者被瀏覽數及追蹤數等數據所掌控? 又有多少人會以網路流量為評斷依據,判斷究竟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有沒有價值」? 在面對一項人事物時,不少人都容易簡單粗略地以「外在價值」來做評斷, 但價值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外在、可量化的,更多的是隱藏在內、難以量化的深度價值。
我常用的的SNS: Threads脆 Facebook 臉書 Instagram IG X(元Twitter 推特) 去年得知脆,我就立刻開通了,直接使用IG帳號設定很方便快速,這裡說的都是本帳,因此我的本帳編號很前面,脆一開始雷聲大雨點小,看來除了請名人、藝人先用外,大多人似乎沒有想用,我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會新聞上看到許多網紅自導自演的荒謬事件,一切都只為了「流量」,因為在社群軟體當道的現在,「流量」成為了許多人追求的目標,因為不僅可以變現,還能獲得廣大網友的關注,讓成名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然而,我們若是覺得自導自演的手段已經很令人難以想像,在《底層網紅》這本書所描述的各種因應網路
Thumbnail
我們時常在網路上看到充斥各論壇的爆料,許多網友泣訴自己遇到渣男渣女的慘痛經歷,不時搭配上加害者打碼的照片或對話紀錄,瞬間就能引發眾網友的熱烈議論。除了這些勇於在網路上揭發自身經歷的網友,有更多的受害者其實害怕被熟識的親友指認,於是只能跟親近的友人傾吐,或是獨自舔拭傷口暗自療傷。 有沒有可能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字以電影《阿甘正傳》中的一片羽毛為起點,闡述了作者在異鄉求學過程中,從最初的夢想與憧憬到經歷困境、迷失,最終在信仰中找到內心平靜與輕盈的過程。文章以温暖的文字和深刻的體悟,探討了生命、自由、信仰和放下等主題。
Thumbnail
人物性格的塑造,一直是我寫小說的弱項,可是既然要寫小說,我就必須乘坐寫作的小舟,劃過波浪的小說巨浪,直到我的目標,寫出人物栩栩如生,衝突不斷的扣人心弦的小說故事° 最近看到人物的塑造,當然是我的溫柔母親送我的小說寫作教學書的一段想法,摘錄如下:“被高爾基稱為現實主義小說創始人的十八
Thumbnail
十一年前, 那一年,十歲,我突然覺醒了,我開始覺察到周遭的人似乎具有更多的其他身分,不是表面上我聽到的那些、不是我一直相信的那些。 我的世界變得不一樣了。 在我認知到後,某種東西開始在我的身體裡誕生。 我不知道它在哪裡,但我確定:「它可以去到任何地方。」 我只知道,那是個很小很小的
Thumbnail
這幾日的台北,悶熱潮濕,天空下著濛濛細雨,彷彿連雨也陷入了拖泥帶水的情緒。心中不禁期望來場大雨,痛快地洗刷這無處逃避的黏膩感。 紅燈亮起,我站在騎樓躲雨等待;電光石火間,一抹黑影俯衝而下,卻在我面前優雅地迴旋,精準避開與我的親密接觸。 那是一隻燕子,彷彿一架小型戰機,在空中翻雲覆雨,
Thumbnail
我看了罪與罰,更準確來說,我在秋天看了罪與罰—— 坦白說,這真的不是個適合閱讀這本書的季節。 我把映著文字的手機螢幕關掉,隨手塞進背包裡面,在風中跨上摩托車,朝遠方騎去。 初秋的涼風鑽入安全帽的縫隙之中,給昏熱的腦袋帶來少許慰藉,一時間我彷彿成了那名戴著彆扭帽子的年輕人。 那
Thumbnail
近來IG以及微信加了不少網友,想說來認識新朋友拓展一下各種機會,找愛還是討拍我也還在思考我這行為背後的需求,總之,近來跟很多網友有相當多的互動,這一來一往之間許多的對話,都千篇一律的讓我感受是非常煩,但是我的情緒又讓我不死心的一直加新的好友,思考這件事我的反應像是一直想要跟外界有連結,但是之後發現那
Thumbnail
在流量為王的網路時代,有多少網路工作者被瀏覽數及追蹤數等數據所掌控? 又有多少人會以網路流量為評斷依據,判斷究竟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有沒有價值」? 在面對一項人事物時,不少人都容易簡單粗略地以「外在價值」來做評斷, 但價值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外在、可量化的,更多的是隱藏在內、難以量化的深度價值。
我常用的的SNS: Threads脆 Facebook 臉書 Instagram IG X(元Twitter 推特) 去年得知脆,我就立刻開通了,直接使用IG帳號設定很方便快速,這裡說的都是本帳,因此我的本帳編號很前面,脆一開始雷聲大雨點小,看來除了請名人、藝人先用外,大多人似乎沒有想用,我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會新聞上看到許多網紅自導自演的荒謬事件,一切都只為了「流量」,因為在社群軟體當道的現在,「流量」成為了許多人追求的目標,因為不僅可以變現,還能獲得廣大網友的關注,讓成名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然而,我們若是覺得自導自演的手段已經很令人難以想像,在《底層網紅》這本書所描述的各種因應網路
Thumbnail
我們時常在網路上看到充斥各論壇的爆料,許多網友泣訴自己遇到渣男渣女的慘痛經歷,不時搭配上加害者打碼的照片或對話紀錄,瞬間就能引發眾網友的熱烈議論。除了這些勇於在網路上揭發自身經歷的網友,有更多的受害者其實害怕被熟識的親友指認,於是只能跟親近的友人傾吐,或是獨自舔拭傷口暗自療傷。 有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