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癡限定|蘇聯消失了嗎?──《DAU》無解的爭議及語境隔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對「史達林式」的不同解讀
由俄國媒體及俄國文化部的作為中可以發現,同樣是抵制這個作品,俄羅斯與西歐國家顯然出於不太一樣的原因。西歐國家關注演員的人權問題,甚至思考這是否可以被稱之為藝術,還是只是一項巨大的真人實驗?然而對俄羅斯來說,《DAU》作為「藝術」的一種呈現方式似乎毋庸置疑,它違反的是俄國政府與民間可以承受的裸露尺度。從這點來看就可以發現,為什麼歐俄的爭議總是沒有結果,因為兩者的著眼點甚至有根本上的不同。
許多文章在評論或報導《DAU》時會用「史達林式」來形容,不只是因為其重現的年代橫跨史達林與赫魯雪夫執政時期,更是因為在片中無處不見的威權闇影。一個名詞不一定有優劣的意涵,但人們的價值觀與既定印象將影響我們看到該名詞的觀感。台灣觀眾看到「史達林式」應多會出現負面的想法,伴隨的可能是「極權」、「殺人魔」、「勞改營」等辭彙,但對於俄國觀眾來說,當西方媒體批評任何事物有「史達林」的影子時,或許並沒有真正擊中俄國民眾的內心。
一如歷史上許多獨裁者一般,在那個最為禁錮的年代,蘇聯卻憑著計劃經濟安然度過全球經濟大恐慌,許多俄國人民也因此對於史達林有著不同於他國人民的評價。根據俄羅斯民間獨立運作的民意調查和社會學研究組織「列瓦達中心」長年以來的調查,俄羅斯人對史達林態度的變化有三個不同的時期:消極看法(2001 - 2006 年),態度淡漠(2008 - 2012 年),與積極看法(2014 - 2018 年),到了 2019 年對史達林態度為「完全正面」與「大部分正面」的人則高達 70%。然而在問及史達林在短時間內達成的目標是否可以合理化蘇聯人民的痛苦時,也有 45% 的人認為那些痛苦是無法以任何理由合理化的。
對於史達林的功過有許多細項的調查可以評估,不論是他為蘇聯帶來的飛速成長或對於人民的恐怖迫害等等,因此對於史達林的觀感除了心理上好/壞的二分法之外,公眾對史達林形象的認識也需要更複雜的歷史文化和意識形態描摹,俄國人民認同他是有效率的管理者,也承認他是個暴君。
從未消失的蘇聯與歐俄對壘
當我們聽聞一個俄羅斯導演在重建蘇聯時期的一切景象時,或許會感到毛骨悚然,但對於俄國人民來說勢必帶來更複雜的情感與思考。列瓦達中心的民調也顯示了俄國人民的世代差異,此一差異並非極端的「積極」或「消極」觀感,而是「正面意見」或「根本沒有意見」:年老的人們對於蘇聯時期依舊帶著懷舊心態,而年輕人則較沒有這個傾向。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80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DAU. Natasha》中人們愛,也探討愛,人們爭吵與狂歡,在極權主義之下剩餘的是扭曲的人性還是「無人性」?《DAU》計畫如同一場悖論,關於主導與介入的矛盾,關於壓抑與失控的反差。
「以前去出租店就很快樂啊,租到DVD後走回家的那段路會有一種,哇~很開心很期待的感覺,回家放在播放器旁邊就會很開心。現在就是,最新上線,然後一排,少了一段走回家的過程,這件事情讓我很煩躁,沒有一種去西天取經的感覺,現在就是經書大全,看著覺得何必呢?我還要讀嗎?要不要去找一點什麼可以讓我取經的東西⋯」
這一篇篇的故事,就像是一則則的謊言,為他不受控制的愛情與慾望提供另一個宣洩出口。故事中的人物有些擁有更圓滿的人生來彌補遺憾,有些則迎向更糟糕的人生來推卸責任。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虛構想像、真實視野與生活經驗缺一不可,縱使電影可以逃過最直接的倫理及道德問題,他卻始終難以參透自行美化過頭的人生盲點⋯⋯
從去年秋天到今年初冬,我挑選了三部劇集:重新擦亮犬齒展現迷人笑容的《德古拉》、守候暖男底下是跟蹤癖控制狂的《安眠書店》、紅樓一夢的紅是槍砲刀械和肉身輾轉的《罪夢者》。迎接春天的此時,讓我們多抓取幾絲這個暖冬所缺乏的,凜冽而黑暗的甜美吧。
如果我們真的先放下甚麼意識型態的討論、甚麼對 70 年代電影的美學吸收,甚麼超越漫畫電影的力道,就先回到漫畫裡頭那場從來不曾止息的對立與爭論,那這就還是有點打動人。布魯斯.韋恩,他在千萬人之中找到了你,他其實深愛著你,你是一個他錯過的機會,你是一個他沒做出的抉擇,你也是他未來的精神解藥。
如果以「不虧本」為考量,日本電影依舊會持續打著安全牌,而資金不足、補助金制度不完備的環環相扣,也一如是枝裕和所說:「日本沒有危機感,現狀是日本獨立電影幾乎難以跟其他國家匹敵,甚至連出場的機會都沒有。」
在《DAU. Natasha》中人們愛,也探討愛,人們爭吵與狂歡,在極權主義之下剩餘的是扭曲的人性還是「無人性」?《DAU》計畫如同一場悖論,關於主導與介入的矛盾,關於壓抑與失控的反差。
「以前去出租店就很快樂啊,租到DVD後走回家的那段路會有一種,哇~很開心很期待的感覺,回家放在播放器旁邊就會很開心。現在就是,最新上線,然後一排,少了一段走回家的過程,這件事情讓我很煩躁,沒有一種去西天取經的感覺,現在就是經書大全,看著覺得何必呢?我還要讀嗎?要不要去找一點什麼可以讓我取經的東西⋯」
這一篇篇的故事,就像是一則則的謊言,為他不受控制的愛情與慾望提供另一個宣洩出口。故事中的人物有些擁有更圓滿的人生來彌補遺憾,有些則迎向更糟糕的人生來推卸責任。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虛構想像、真實視野與生活經驗缺一不可,縱使電影可以逃過最直接的倫理及道德問題,他卻始終難以參透自行美化過頭的人生盲點⋯⋯
從去年秋天到今年初冬,我挑選了三部劇集:重新擦亮犬齒展現迷人笑容的《德古拉》、守候暖男底下是跟蹤癖控制狂的《安眠書店》、紅樓一夢的紅是槍砲刀械和肉身輾轉的《罪夢者》。迎接春天的此時,讓我們多抓取幾絲這個暖冬所缺乏的,凜冽而黑暗的甜美吧。
如果我們真的先放下甚麼意識型態的討論、甚麼對 70 年代電影的美學吸收,甚麼超越漫畫電影的力道,就先回到漫畫裡頭那場從來不曾止息的對立與爭論,那這就還是有點打動人。布魯斯.韋恩,他在千萬人之中找到了你,他其實深愛著你,你是一個他錯過的機會,你是一個他沒做出的抉擇,你也是他未來的精神解藥。
如果以「不虧本」為考量,日本電影依舊會持續打著安全牌,而資金不足、補助金制度不完備的環環相扣,也一如是枝裕和所說:「日本沒有危機感,現狀是日本獨立電影幾乎難以跟其他國家匹敵,甚至連出場的機會都沒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實主義 Aleksandr Dugin杜金:我既不樂觀,也不悲觀,更多地是現實主義。全球化和單極世界的終結是一件好事,它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加平衡的世界秩序,在這個秩序中不同文明都可以保持各自的獨立,不用受制於西方的世界霸權。因此單極世界的終結即是殖民主義的終結,這是一個好消息。
Thumbnail
這張照片是蘇聯時代史達林最有名的照片之一。這張照片拍攝於史達林與布里亞特共和國(蘇聯組成國之一)領導人夫婦會面之時。當時,布里亞特夫婦的女兒潔莉雅(Энгельси́на Серге́евна Маркизова,綽號Геля(潔莉雅))帶著鮮花,跌跌撞撞地走向史達林先生,打斷了正在進行的會談。
大民族主義者,總有自己看不見的矛盾。在他說「西方對俄烏戰爭的影響,只會造成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同時,輕輕放過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責任,也忽略1991年蘇聯解體後,被蘇聯承認也被蘇聯各成員國承認的烏克蘭國家主權。
Thumbnail
《沒有煙硝的愛情》展現冷戰時代下的愛情與政治的糾葛,政治冷漠和冰硬的遙遠距離,以黑白鏡頭表達時代的荒謬與悲哀。文章藉由電影再現冷戰時代下的愛情與政治遙遠的距離,讓人有所思。透過專輯的搞關係與政治相似之處,探索愛情與政治的相似性。最終,主角維特與蘇拉交流後體認到彼此的擁有,表達電影中悲哀的結局。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超過2年了,戰事也陷入了膠著。台派同溫層普遍都能透過媒體,接觸到關於烏克蘭人的觀點,這點筆者自己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個人其實對於俄羅斯人在想什麼,其實也感到好奇。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人受到了苏联人什么样的对待呢?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苏联控制了德国的东部地区,也就是东德。虽然说战争已经停止了,但是苏联人并未因此就对德国人手下留情。苏联将数百万的德国人赶出了东欧,并严格控
Thumbnail
2024/2/15 對葉爾欽與普京深有影響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金(Solzhenitsyn)堅持俄羅斯受蘇聯體制所害,應解散蘇聯、保留「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為歷史核心」的主張。英國前首相強生批判普京只是維基百科水準,大概不知維基多數陳述偏袒西方,難以達到古拉格群島鑄造的深度。
Thumbnail
近期北韓舉辦電影觀影會,播放了1944年的蘇聯紀錄片《列寧格勒的偉大勝利》,藉以加強北韓和俄羅斯的友誼。這裡指出兩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孤立,以列寧格勒戰役為例,探討了兩國可能透過相互支援來渡過難關。最後,兩國在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的緊密合作,俄羅斯也可能再次訪問北韓,也強調了北韓對俄羅斯的戰略價值。
Thumbnail
平反史達林 普丁上台二十餘年,長期精心營造「大俄羅斯主義」,所有俄羅斯人都心知肚明,普丁表面上漂亮平反沙皇,宣揚彼得大帝的豐功偉業,實際上卻是秘密平反史達林,意圖為其恐怖專制背書,尤其在烏俄戰爭爆發之後,更嚴本加厲。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實主義 Aleksandr Dugin杜金:我既不樂觀,也不悲觀,更多地是現實主義。全球化和單極世界的終結是一件好事,它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加平衡的世界秩序,在這個秩序中不同文明都可以保持各自的獨立,不用受制於西方的世界霸權。因此單極世界的終結即是殖民主義的終結,這是一個好消息。
Thumbnail
這張照片是蘇聯時代史達林最有名的照片之一。這張照片拍攝於史達林與布里亞特共和國(蘇聯組成國之一)領導人夫婦會面之時。當時,布里亞特夫婦的女兒潔莉雅(Энгельси́на Серге́евна Маркизова,綽號Геля(潔莉雅))帶著鮮花,跌跌撞撞地走向史達林先生,打斷了正在進行的會談。
大民族主義者,總有自己看不見的矛盾。在他說「西方對俄烏戰爭的影響,只會造成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同時,輕輕放過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責任,也忽略1991年蘇聯解體後,被蘇聯承認也被蘇聯各成員國承認的烏克蘭國家主權。
Thumbnail
《沒有煙硝的愛情》展現冷戰時代下的愛情與政治的糾葛,政治冷漠和冰硬的遙遠距離,以黑白鏡頭表達時代的荒謬與悲哀。文章藉由電影再現冷戰時代下的愛情與政治遙遠的距離,讓人有所思。透過專輯的搞關係與政治相似之處,探索愛情與政治的相似性。最終,主角維特與蘇拉交流後體認到彼此的擁有,表達電影中悲哀的結局。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超過2年了,戰事也陷入了膠著。台派同溫層普遍都能透過媒體,接觸到關於烏克蘭人的觀點,這點筆者自己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個人其實對於俄羅斯人在想什麼,其實也感到好奇。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人受到了苏联人什么样的对待呢?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苏联控制了德国的东部地区,也就是东德。虽然说战争已经停止了,但是苏联人并未因此就对德国人手下留情。苏联将数百万的德国人赶出了东欧,并严格控
Thumbnail
2024/2/15 對葉爾欽與普京深有影響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金(Solzhenitsyn)堅持俄羅斯受蘇聯體制所害,應解散蘇聯、保留「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為歷史核心」的主張。英國前首相強生批判普京只是維基百科水準,大概不知維基多數陳述偏袒西方,難以達到古拉格群島鑄造的深度。
Thumbnail
近期北韓舉辦電影觀影會,播放了1944年的蘇聯紀錄片《列寧格勒的偉大勝利》,藉以加強北韓和俄羅斯的友誼。這裡指出兩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孤立,以列寧格勒戰役為例,探討了兩國可能透過相互支援來渡過難關。最後,兩國在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的緊密合作,俄羅斯也可能再次訪問北韓,也強調了北韓對俄羅斯的戰略價值。
Thumbnail
平反史達林 普丁上台二十餘年,長期精心營造「大俄羅斯主義」,所有俄羅斯人都心知肚明,普丁表面上漂亮平反沙皇,宣揚彼得大帝的豐功偉業,實際上卻是秘密平反史達林,意圖為其恐怖專制背書,尤其在烏俄戰爭爆發之後,更嚴本加厲。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