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與布里亞特女孩潔莉雅】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Erbanov Markizova.JPG

圖片來源:Erbanov Markizova.JPG


這張照片是蘇聯時代史達林最有名的照片之一。這張照片拍攝於史達林與布里亞特共和國(蘇聯組成國之一)領導人夫婦會面之時。當時,布里亞特夫婦的女兒潔莉雅(Энгельси́на Серге́евна Маркизова,綽號Геля(潔莉雅))帶著鮮花,跌跌撞撞地走向史達林先生,打斷了正在進行的會談。這個八歲不到的小女孩,說要獻花給蘇聯的鐵腕領導人,感謝史達林為布里亞特人帶來快樂的童年。於是,蘇聯的官方報紙真理報,就捕捉到了大概是大獨裁者最親民的一張照片:笑容可掬的史達林抱著布里亞特的女孩,一副慈父的樣子,接受了這位東方女孩的獻花。

實際上這大概是史達林與布里亞特領導人喬好的情節。史達林和其宣傳機構要藉由這樣的一個場面,讓蘇聯人和外界相信,蘇聯的各個民族一團和氣。而且在「俄羅斯人」的帶領下,蘇聯正逐漸走向富強、自足的社會主義國度。

「俄羅斯人」是有必要強調的。因為史達林,儘管是個喬治亞人,正在把蘇聯帶得離國際主義越來越遠。在列寧的時代與史達林時代早期,蘇聯各個加盟國的獨立發展是受到承認、甚至鼓勵的。意識型態的原因當然很重要。在共產主義的思想下,帝國時代的俄羅斯是壓迫人的霸權。在帝俄受迫的民族都有資格與俄羅斯人平起平坐(儘管不能自由脫離蘇聯)。政治因素也不能忽略。在列寧的時代,「世界革命」仍然是蘇聯領袖們相信的革命道路。要世界革命,自然不能讓人覺得這場革命只是俄羅斯人的霸權。所以蘇聯政府允許各民族自行的發展。

但史達林來了。這個比俄羅斯人還俄羅斯人的喬治亞人,相信世界革命的時代已經過去。在漫長的時間內,蘇聯僅能依靠現有的資源來防衛資本主義世界的入侵。他要中央集權。他還要防止各民族過於獨立、導致脫離莫斯科的控制。於是史達林方向盤一轉,將國際主義的路線帶往了俄國共產主義原先最抨擊的路線「大俄羅斯化」。

在這張照片拍下來的時刻,大俄羅斯化正逐漸走向高峰,甚至往迫害各地非俄羅斯人的方向發展。同年德國與日本簽訂防共協定。這使史達林的蘇聯政權對「外來入侵、兩線作戰」的恐懼達到最高點。那些在蘇聯內部位於東、西線的非俄羅斯民族,於是又一轉成為了「第五縱隊」的懷疑對象。在西線,受迫害的人包括波蘭、德國、猶太、烏克蘭、白俄羅斯等裔人民。在東線,則是各個不同的亞裔民族,包含朝鮮人,還有布里亞特人。

於是,在潔莉雅的照片火紅的一年以後,潔莉雅的父親遭捕,指控是「意圖與外國勾結,組建大蒙古勢力,使布里亞特脫離蘇聯」。布里亞特人是蒙古人的一支,加上日本人正在不斷鼓吹日、朝、滿、蒙合作的計畫,蘇聯祕密警察以此為口實。這個布里亞特的領導人一年之內就從遠東的忠實蘇聯領導人,一轉成為遭到槍決的處刑犯,也是不勝唏噓。潔莉雅母女不願意相信親愛的史達林同志竟然如此背信忘義,於是以潔莉雅的名義寫了封信,寄給史達林,打算申冤。史達林的回應簡單粗暴:潔莉雅的母親被逮進集中營。不久在謎團重重的背景下自殺,死時三十二歲。

潔莉雅一家成為了反革命人物。但史達林和宣傳機構仍然覺得這張照片拍得挺好看、挺有用。於是他們剝奪了潔莉雅被拍攝者的身分,指稱這個照片裡的女孩是一個塔吉克斯坦的女孩子。潔莉雅一家可說被利用殆盡。

這個悲慘的故事唯一可以告慰的是,潔莉雅最終還是活了下來。她成為一名東方學學者,一直到2004年才過世。

( Serhii Plokhy, Lost Kingdom: The Quest for Empire and the Making of the Russian Na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2017)

原發於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DYhqTFRAdgdKdhvgim8WqC3UdS9YCdKDDF5edBGZSPwp8nELq1qfUhaFbyhJ2eyil&id=100082884805027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擁抱生命之美:對死亡與存在的反思。 產品設計(史達林69)。生命中的每一種情感都需要精心灌溉,沒有一成不變的成功。 我們要享受每個瞬間的美好,因為生命中的美妙之處就在於此。當我們欣賞萬物的壯麗時,會發現人類的渺小,如同螞蟻一般匆忙奔波。 俗語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句話看似合適,但卻不盡然。 我們應該被激勵去不斷創新,才能實現進步。因為在進步的過
Thumbnail
avatar
愛愛.愛迪生
2024-05-22
極權不但矯情,還喜歡用別人的血來暖自己:我讀《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猶太大屠殺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公眾對此事件的認識可能存在誤解。《血色大地》的作者史奈德,透過跨國視角的,揭示出殺戮悲劇真正的根源和原委,引領讀者重新認識曾經被德蘇極權生殺予奪的東歐,與複雜的受難者群像。
Thumbnail
avatar
Cathy Tsai │ 蔡凱西
2024-02-21
史達林死了沒 (2017)我好喜歡這部電影!一部精彩絕倫的黑色喜劇,讓觀眾能以輕鬆逗趣的方式,認識曾經在歷史的舞台上刮起一陣腥風血雨的蘇聯。  《史達林死了沒》改編自法國漫畫,故事描述1953年蘇聯著名的獨裁者史達林(Josef Stalin)驟逝後,蘇聯領導階層們的明爭暗鬥。電影的對白幽默搞笑,甚至有種孩子氣的胡鬧
Thumbnail
avatar
瑟西
2022-11-14
史達林死了沒? The Death of Stalin – 傑出的諷刺喜劇作為一部政治諷刺喜劇,The Death of Stalin絕對會讓人捧腹大笑,但在歡笑之間又有著了許多令人不寒而慄的政治現實與人性恐怖,令觀眾有著奇特的觀影體驗,是一部十足傑出的電影。
Thumbnail
avatar
Andrew.Tomoe
2022-03-17
史達林死了沒?人死愈多、戲就得愈鬧不管是史達林的種族清洗、消滅異己,或是電影中出現的各種大量人命消亡情節,都是個數字。因為歷史實在慘酷,只有面對數字時,戲才不用被打斷。這齣出色的黑色幽默喜劇,就在今天也死了好多人的基調中前進,各方人馬機關盡出、生存策略瞬息萬變。誰都可能被肅清、誰也都可能被視為政治手段而撿回一條命。
Thumbnail
avatar
麟左馬
2020-11-12
劉仲敬訪談 051 @ 20190821 論袁世凱與諸夏在1915年錯過的歷史機遇,兼論史達林掌握布爾什維克黨的過程在蘇聯顧問滾蛋、美國顧問還沒有來之前,國民黨表現出一種快要完蛋的樣子;然後遠征軍出現了,美國人又來了,駝峰航線和美國顧問又到昆明了,於是國民黨又開始搞桂柳反攻、滇緬反攻了。你也可以看出,國民黨起的作用,乃至於整個中國起的作用,當然毛澤東也不例外,就是印第安人在美洲起的那些作用
Thumbnail
avatar
陳易宏
2019-08-29
希特勒、習近平、史達林與威廉二世:讀《大外交》季辛吉在他的《大外交》中不僅重視重大國際事務和國家關係的梳理與分析,也很重視對那些決定著全球命運的大國領導人在國際關係中的決定性作用。這讓這本書讀起來頗有歷史傳記的味道,而他對一些歷史任務的剖析堪稱鞭辟入裡,令人回味無窮。
Thumbnail
avatar
王丹
2018-06-11
《史達林死了沒?》 The Death of Stalin - 英式幽默玩轉嚴肅歷史以史達林死後的蘇聯高層政爭作為故事發想的《史達林死了沒?》,個人覺得可能會是四月底台灣院線檔期中,在娛樂大片環伺的情況下非常容易被忽略的戲劇佳作。
Thumbnail
avatar
XXY
2018-05-14
《史達林死了沒?》:用幽默懷念殘忍的輝煌時代《史達林死了沒?》富有大量令人猝不及防的幽默橋段,許多部份用上了日常生活般的酸言酸語反映著當代社會的恐怖氛圍,而對於整體的蘇聯歷史而言,卻只有短短的二、三年罷了;不過僅僅是短暫的描述蘇聯歷史,也足夠表現出當時代下的無奈了,若再從本片的世界跳脫出來,看看現在它國的共產黨發展,實在不知道哪個更加殘忍了。
Thumbnail
avatar
嚴非
2018-04-29
《史達林死了沒》領導人之戰鳴槍開跑阿曼多伊安努奇(Armando Iannucci)編導的政治諷刺喜劇,史蒂夫布希密、西蒙羅素畢爾、傑夫泰爾等人主演。 劇情描述史達林在私人別墅猝死,揭開派系鬥爭的序幕。大權在握的內務部長貝利亞與野心勃勃的赫魯雪夫相抗衡,各自使出渾身解數拉攏政要,卻在政治清算中鬧出一連串荒謬情節。
Thumbnail
avatar
圓點點
201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