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生《尋琴者》讀後感

2020/05/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引言

《尋琴者》是郭強生所著的中篇純文學小說,於今年四月出版成書。他以一名擁有過人音樂天分的調音師為第一人稱,用一段踏向破敗的尋琴之旅,闡釋靈魂的孤寂。這部小說中有大量和音樂、樂器相關的敘述,與主角的心思、生命經驗時時相互呼應,宛若一份用文字譜寫的旋律,演奏一場關於愛慕與寂寞的悲傷樂章。
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
神用音樂 將靈魂騙進肉體,
  靈魂從此 失去自由。

尋琴之旅

鋼琴這項元素貫串整部小說,鋼琴隱含了不容質疑的神性,紐約象徵了一名鋼琴家的夢想,同時預示了整部小說將走向破敗:如果每一架鋼琴都是在希望當中被迎入家庭,那麼這些鋼琴之後又將何去何從?鋼琴家的世界尤其如此,每年有無數的鋼琴天才被「製造」出來,但是所謂的天才是有時效性的,一名天才必須在某個年齡內做到超乎水準的發揮,如果過了某個年紀而再沒有任何過人之處,那麼就無異於走下坡。
主角作為一名曾經的鋼琴天才,見識到了鋼琴家世界的虛偽與殘酷,同時明白了自己並不屬於那個世界,於是他寄情於琴,做起了調音師的工作。而他在少年時期與一位鋼琴家相處之下,一段無果的愛慕,成了他靈魂的孤寂枷鎖。多年後,一架藏有故事的鋼琴帶他遇見了一名六十歲的生意人。這架鋼琴原屬於生意人剛過世不久的少妻,調音師跟著這架鋼琴已有一段歲月,也因此知曉許多關於少妻的秘密。調音師與生意人,懷著不可說破的默契,踏上前往紐約的尋琴之旅。
然而被荒廢的命運只是遲早的事情。調音師來到紐約,鋼琴家的夢想之地時,已然年過四十,早年禿頭、一對招風耳、加上滿臉痘疤的他,將靈魂投注於鋼琴之中,欲取消自身的肉體。音樂於靈魂是他的驕傲,卻也成為他痛苦的根源。在與生意人相處之下,欲尋求靈魂共鳴的調音師,日益感到自己的卑賤。處處為人調整音律的他,自己卻像是一台壞掉的鋼琴雜亂不堪。故事的尾聲,兩人來到一處二手鋼琴處理工廠,裡面掛滿了鋼琴的不同部件,宛若一座墳場,調音師看見這些鋼琴的屍骸,有種相見恨晚的心情,他明白無論為人類的虛榮貢獻多少心血,自身終究只有敗壞一途。

結語

這是一部非常哀傷的小說,文中琴字雙關情字,角色越是專注於琴,就越是突顯寂寞。故事裡提到歷史上多位鋼琴家,藉由致力於音樂,欲達到藝術中的無我境界,無我同時也是取消肉體的累贅,文中提到舒伯特個子矮小、其貌不揚,並且還在僅有的幾次中染上了梅毒,無我的境界也許只是一種愛欲的轉嫁,代表放棄了期待。調音師宛若舒伯特的翻版,他的靈魂同樣為肉體所困,敗壞的身軀無法為他博得任何景仰或尊重,愛慕成了他的枷鎖,箝制了自由的靈魂,讓他只能孤獨徘徊於鋼琴之間。
也許按照現今流行的說法,調音師可以是一名灰色無性戀者;或者相反,柏拉圖式的愛只是一種不得已的開脫。這部小說所描繪的愛慕之情幽微而細膩,寂寞隨之排山倒海而來。讀完最後一個字,像是敲下琴鍵的最後一個音,迴盪在心中久久不能散去。我喜歡作者描寫愛慕的方式,愛慕之情讓人充滿期待,即便自己早已心知肚明,期待只會落空。性別、年齡、外貌都是肉體的因素,如果說情感是靈魂上的結合,那麼肉體豈不就是阻卻共鳴的枷鎖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布朗尼
布朗尼
我是布朗尼,主要發表各類書籍、動漫、影視、音樂、戲劇等觀後感。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讚或愛心,謝謝你的支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