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母吐血修煉路:該吵架就吵啊,不然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欸!你有沒有覺得你女兒最近變欠扁了?』我問太太。
『蛤?(沈默三秒)他不是一直都這樣(欠扁)嗎?(哈哈哈哈)...還是你意思是什麼,可以具體一點嗎?』太太回。

『呃....就是...他小事不如意的脾氣強度變大也更久啦、該自己完成的事會耍賴請大人幫忙、大人幫忙的時候很不上心在旁邊胡搞瞎搞的玩呀、我對他的耐心可以非常短的時間飛快用完...』我一時詞窮,但還是認真擠了答案回應太太。

太太歪了歪頭,想了會兒回答我:『我是沒特別感覺啦~』
你知道,家長生活就常常是如此的平淡枯燥且乏味、雙方認知不同的表達XXD。

結果當天晚餐時間,女兒請我幫忙餵飯,餵兩口後花蝴蝶般飛去遙遠的(客廳)彼方遊玩;我提醒(回來用餐)與告知結果(時間到會收飯、沒吃完的人無法吃點心)多次,吸吸吐調整多次呼吸後,決定把碗跟叨念放下,自顧自的滑起我的手機,反正吃不飽肚子餓的也不是我、反正等等時間到沒辦法吃點心的人不是我,我可以繼續在意到炸開的把吃飯議題轉換為母女衝突;或是把責任還原給我的孩子,讓他獲得最末家庭規則的自然結果。

自然結果是他應得的;也會是他得到的。

我必須提醒與克制、消化自己的是:好好的將責任還原給孩子。

在責任還原孩子的過程,不在他得到壞結果的時候火上加油(例如:在旁邊表達『早就跟你說』等一點幫助都沒有的話)、也不反覆規則(例如:在他最末大哭的時候拖來餵食然後叮囑下次不要這樣)、或是心軟放他一馬。

比起看好戲,我更需要提前自主預備、保持情緒空白迎接的將是:孩子在他不喜歡結果降臨時,可能的大發脾氣、胡亂怪罪、苦苦哀求與拜託;如何在孩子這些情緒冒出來的當下,我維持我的平靜,同時也讓孩子理解他不合理。

待最末時間結束,女兒果不其然大發脾氣,哭著大罵『不可以!!!!!』(翻譯:壞結果都不應該發生)

於是,我也跟著(保有高度理智且非常知道自己在生氣的事情是啥、說啥的)發脾氣了。


吵完隔日,太太跟我說:『欸!你女兒好像變正常了欸。看來本來真的有欠扁喔~』
我忍不住翻了太太一個白眼。


『情緒勒索』一詞高度流行的現在,許多家長對『孩子情緒反應』更焦慮(無奈笑)
一部分的焦慮是源自於發現自己生活、生命當中有這麼多情緒勒索場景不斷不斷在發生,原本自己無所覺察(這超煩的。有時候甚至還會有點想責怪與抱怨其他人為何要勒索跟霸凌自己);
一部分焦慮源自覺察後想改變狀況的自己,瞬間發現『不知怎麼改變起』。像是可能知道自己需要勇敢拒絕,但到最後一秒鐘不知道自己在幹麻總是鬼迷心竅地又點頭給他點下去、或是明明疲倦不堪還是不忍心傷心欲絕朋友的哭泣,最末自己不堪負荷;又或是知道自己的爸媽用情緒在操控但他們終究是爸媽,不知道還能怎麼辦的無助...這些明明知道此狀態不喜歡與想改變,但自己又不斷原地打轉。
還有一部分身為父母的焦慮是,對應孩子情緒表現與自己跟孩子互動時候自然發生的情緒,既不希望自己情緒勒索他、也不希望孩子情緒壓抑,在雙方高張情緒下自己很容易有衝出去的情緒反應,光是抑制自己的情緒衝動就費力到不行了,更遑論照顧到孩子情緒或協助孩子提升情緒控管能力。
我相信許多人對負向情緒的感覺都是焦慮且讓人不安的。
我也相信在諸多焦慮背後,一定有something,是身為父母對孩子的期許(或不允許)。

但是我認真想提醒各位的是:太輕率地運用『情緒勒索』概念,多半不會讓人更舒緩,反而會讓人更痛苦。(請不要誤會,這本書在甫出版我閱讀完已成功推薦數十人購買。我不是要反對大家認識情緒勒索,我是在談此概念不宜貿然置入親子關係)

原因是:此概念在你本身情緒覺察、因應能力絕佳前,對你面臨的親職教養現場幾乎提供不了任何幫助。

『情緒勒索』於維基百科的定義是:在關係中不願意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並企圖以威脅利誘控制他人的行為模式。

而親子關係,本質上就是從『一體』前往『分化』進而彼此『獨立/能自主』過程。
也就是說,若我們要在親子關係裡談情緒勒索,等同於在一個原本要界定『你』與『我』彼此責任歸屬都困難的關係中,試圖定義與詮釋、評價自己或對方行為。

從另一個層面來看,親子關係非常必要需存在讓愛流動的空間;當要用情緒勒索去看待,很容易會有加害者v.s受害者;勒索者v.s被勒索者;欺壓者v.s委屈者的角色模式跳出,試問誰能夠在這些角色模式裡還能談情說愛呢?

好啦,不談情緒勒索,那遇到孩子起番顛倒底怎麼辦咧?!

我給女兒的情緒教育大致上從這裡開始:
1. 發脾氣不等於有道理(每個人都會發脾氣。我們只能夠說情緒是自然的產物,不等同於我們認同情緒能夠拿來攻擊、傷害或當做一個要脅的武器)。
2. 生氣不等於壞孩子,當然也不等於壞媽媽。

但因為敝人近期感覺自身情緒管理能力有待加強,故我在跟女兒的互動上,放比較多比重在家長(我)的自主練習:
1. 我練習給自己的情緒一段時間,就是觀看它。
2. 我也練習給女兒的情緒一段時間與空間,觀看它;若行有餘力我會平淡(用Rogers的人本行為處理技巧執行反應女兒狀態與行為、情緒)回饋他。

我試著不在女兒有情緒的時候對他(說出來很多北七或要脅似的話)較真;
我試著不在女兒被責備轉成生氣奔回房間找安慰時把他拉出房間逼他面對與承認剛剛犯的錯;
我試著不過度泛化孩子單一事件的連帶責任,讓事情一碼歸一碼而不是無限滾雪球。

這是我認為我身為母親的職責:盡力區分出哪些是我的職責、哪些是他的。
像是搞清楚哪些是我的情緒與連帶想要報復給別人/對方的毀滅或懲罰,然後,看清楚這是我的孩子,我是否真的要因為自己的情緒去傷害與報復、懲罰他XD

令人沮喪/欣喜/驚訝的是:練習迄今,我發現我能做的,永遠只能是跟『我』相關的一切。
例如:『搞清楚我自己的狀態』、『搞清楚我對孩子的期待』、『搞清楚很想對兩三歲孩子發飆的我,到底哪個價值觀被踩到』、『搞清楚我認為兩三歲孩子會犯下哪些合理的蠢事、與能承擔哪些代價』...

孩子的反應不在我的控制範圍(其實這件事本來也就不該在我控制範圍,他又不是機器人,我是要怎麼『控制』他呢?)

不過除卻我個人內心戲糾葛與逐步探索嘗試跟成長個人EQ能力的這一part,我發現挺有意思的是:當逐漸能夠區分我自己的情緒與行為反應,跟孩子吵架過程我能夠越發平靜;孩子也能在我主軸明確的態度下,練習收斂過度放大做戲張揚的情緒,回歸他能做自己也兼顧不讓媽媽不舒服的共處平衡。很神奇吧~

所以,我想說的是:該跟孩子(或任何人)吵架,就去吵啊!不吵你永遠不會知道結局如何,也少了一次很寶貴可以認識自己與對方的機會唷~

為人母吐血修煉之路啊~越走越發現,真正需要陪伴與長大的,竟然是自己一直未曾正視、滋養與允許存在的那些自己呢!彎~彎~繞~繞~人~生~路~該來的就是躲不掉XXD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養小孩前,我非常討厭巧虎、珮珮豬(純粹個人喜好) 討厭的點大致上就是他們長得醜、會置入性行銷、巧虎倡導高規矩與服從&劇情太教科書(脫離真實太多)、珮珮豬沒禮貌到我常想翻白眼、滿街幼兒商品幾乎都有他們的肖像導致我反骨的想抵制...大概是這樣。
上週家裡奶粉快沒了,二老一個推一個裝死賴皮遺忘的遲遲不添購。 懶散二老稍稍對話討論了一下得出結論:老天爺應該希望我們戒奶(放屁) 於是我們開始在泡睡前奶給小鯨魚喝的時候,跟無辜突然被決定要戒奶的小鯨魚倒數計時:『奶奶要沒了喔~剩最後三/二/一次。』每天遞減一個數字。
這棵婆婆送的琴葉榕,歷經我們數度搬家仍屹立不搖的活著。 一度它被害蟲侵擾,我把它的葉子剪光光,太太氣的一個禮拜不跟我說話; 一度它擺在陽台,被冷氣室外機不斷用熱風襲擊,葉子枯黃大半; 一度由於新家坪數太小,我企圖在搬家時將它斷捨離,太太還是默默顧了小貨卡,將它運進搬家第一時間連走動都有困難的客廳。
『小鯨魚,不要把鞋子拿到餐桌上。』另一半說。 『我說了!不!要!把鞋子放餐桌。』看著沒動作的兩歲幼童,另一半放慢與加強語調繼續說。 『小!鯨!魚!』噢喔~另一半下通牒了。 我看著這位不斷耳提面命提醒與瘋狂限制孩子的另一半,心想...”疑?之前讓我怦然心動、很富童趣的可愛人兒去哪了??”
最近在追『in treatment』。一部心理醫師&患者對話/很片段描繪各自人生卡點的劇。 追劇過程,我一方面讚嘆諮商師好強;一方面又為諮商過程的劍拔弩張氣氛覺得緊張萬分;再者也為許多停頓未探詢有非常多自己腦補的想像;偶爾再因為一些劇情而糾結與內心吶喊咆哮不斷。尬的我內在是有沒有這麼忙XXD 追
那天我搭著從北極返程的火車,基於個人三八想豐富體驗的因素,我訂了個男女混合臥鋪包廂。跟去程自己整趟沒遇到人不一樣的事,回程路上我跟一位瑞典大叔同車廂。 這一趟車程大概10hrs,哈哈哈哈,這訂位方式我想大概就是我逼自己必須社交的手段了。 下定決心要開啟社交後,我對大叔笑了笑,開始試著跟大叔攀談。
生養小孩前,我非常討厭巧虎、珮珮豬(純粹個人喜好) 討厭的點大致上就是他們長得醜、會置入性行銷、巧虎倡導高規矩與服從&劇情太教科書(脫離真實太多)、珮珮豬沒禮貌到我常想翻白眼、滿街幼兒商品幾乎都有他們的肖像導致我反骨的想抵制...大概是這樣。
上週家裡奶粉快沒了,二老一個推一個裝死賴皮遺忘的遲遲不添購。 懶散二老稍稍對話討論了一下得出結論:老天爺應該希望我們戒奶(放屁) 於是我們開始在泡睡前奶給小鯨魚喝的時候,跟無辜突然被決定要戒奶的小鯨魚倒數計時:『奶奶要沒了喔~剩最後三/二/一次。』每天遞減一個數字。
這棵婆婆送的琴葉榕,歷經我們數度搬家仍屹立不搖的活著。 一度它被害蟲侵擾,我把它的葉子剪光光,太太氣的一個禮拜不跟我說話; 一度它擺在陽台,被冷氣室外機不斷用熱風襲擊,葉子枯黃大半; 一度由於新家坪數太小,我企圖在搬家時將它斷捨離,太太還是默默顧了小貨卡,將它運進搬家第一時間連走動都有困難的客廳。
『小鯨魚,不要把鞋子拿到餐桌上。』另一半說。 『我說了!不!要!把鞋子放餐桌。』看著沒動作的兩歲幼童,另一半放慢與加強語調繼續說。 『小!鯨!魚!』噢喔~另一半下通牒了。 我看著這位不斷耳提面命提醒與瘋狂限制孩子的另一半,心想...”疑?之前讓我怦然心動、很富童趣的可愛人兒去哪了??”
最近在追『in treatment』。一部心理醫師&患者對話/很片段描繪各自人生卡點的劇。 追劇過程,我一方面讚嘆諮商師好強;一方面又為諮商過程的劍拔弩張氣氛覺得緊張萬分;再者也為許多停頓未探詢有非常多自己腦補的想像;偶爾再因為一些劇情而糾結與內心吶喊咆哮不斷。尬的我內在是有沒有這麼忙XXD 追
那天我搭著從北極返程的火車,基於個人三八想豐富體驗的因素,我訂了個男女混合臥鋪包廂。跟去程自己整趟沒遇到人不一樣的事,回程路上我跟一位瑞典大叔同車廂。 這一趟車程大概10hrs,哈哈哈哈,這訂位方式我想大概就是我逼自己必須社交的手段了。 下定決心要開啟社交後,我對大叔笑了笑,開始試著跟大叔攀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這是一位母親在母親節當天的真實故事,她描述了自己對孩子行為所感到的挫敗與憤怒。這篇文章提到了母親節當天的情景,以及母親對孩子行為的反應。文章主要描述了母親對孩子無禮的行為所產生的情緒,以及她在當天對孩子的反應和行為。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這是一位母親在母親節當天的真實故事,她描述了自己對孩子行為所感到的挫敗與憤怒。這篇文章提到了母親節當天的情景,以及母親對孩子行為的反應。文章主要描述了母親對孩子無禮的行為所產生的情緒,以及她在當天對孩子的反應和行為。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