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小孩讓我們學習當父母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arent
女兒開學一個多月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階段,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小學開始有考試吧!這也是她最無法適應的事情。有時早上叫她起床,她總說著:「她不想去學校,好想回幼兒園...」,女兒的個性比較好勝,考試希望自己都沒有錯誤,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回家後看到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嘴巴說:「沒關係,下次再努力一點就好」,還是無法將她心中失落、傷心的情緒排除掉,所以漸漸的脾氣起伏很大,我和妻子一不小心說到他不喜歡聽的就開始大哭大鬧。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需要翻閱有關教養的書籍。」
有天我下班回家,妻子和我說女兒脾氣越來越容易生氣、暴躁,我們兩老就像在服侍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小心翼翼地說每句話、深怕一個錯誤的詞語會讓女兒暴跳如雷,搞得每天在家心力交瘁、精疲力竭。
「小學的教養不再和幼兒園一樣了。」
我當下想到的是,在他幼兒園教育他的方式搬到小學後似乎不再管用了,以前的我只要聲音大一點、動作大一點女兒兒子都很吃這一套,接下來的幾天幾乎老婆不會和我說小孩調皮搗蛋的事情。但讀小學後女兒脾氣就像一顆皮球一樣,大人越用力壓它,它彈的就越高,舉一個例子;我放假時天氣涼爽時,喜歡帶家人到河堤運動踏青,我慢跑小孩則是在橋下騎單車,妻子幫我照顧兩隻。當我慢跑跑回橋下與老婆小孩會合時,三歲的兒子很開心的大力與我揮手,急著與我分享他騎單車的樂趣,但女兒只是冷冷的看我跑回來,那當下的感受,就像一道閃電打下來,似乎我的教養方式不對了。
「試著改看看,也許能找到辦法。」

我翻閱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書,找尋有關親子教養的書籍,並從中筆記出自己在教育小孩時能夠改善的地方。除了發現不只是我使用錯誤的教育方式教導小孩,作者也是從不對的方式、再從小孩的反饋發現錯誤,慢慢修正到小孩子能認同、理解的方法,一步一步來,這也增加了我信心,也許照著書上方式我也能好好的與小孩溝通,我在腦裡不斷複習下次如果遇到女兒發脾氣時,該如何應對。
以下是我整理出,大人應該改變的5個地方:
1.接納有情緒的自己:
與小孩有爭執時,大人脾氣也許會因為小孩的無理取鬧而有所波動,當下其實無法再與小孩好好溝通。我們需先接納有情緒的自己,當下與小孩的對話先暫停,問問自己:
我:你現在的情緒是?「察覺」
心靈:我很生氣。「承認」
我:我瞭解了,你現在很生氣,生氣是正確的,我願意等你。「允許」
心靈:謝謝你願意等我,我也願意與生氣和平相處。「接受」
心靈:好像沒這麼生氣了,也許剛剛的口氣不好,我願意重新再來。「轉化」
我:嗯嗯,你沒有把生氣出在小朋友身上,很棒我們再來一次。「欣賞」
2.與小孩說出你的感受、小孩的感受:
告訴小孩你對這事情的感受,「爸爸看到你這樣亂踢桌子把東西打翻不是很開心」,「爸爸知道你在學校可能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所以心中悶悶的」,「也許等我們兩個都冷靜下來,再聊一聊好嗎?」
3.和解:
平時與小孩多聊聊天,在有小孩的地方,手機就暫時收起來吧!觀察自己小孩的行為,學校發生的事情,與家人互動等,日常生活中有很棒的對話,當有衝突時也比較暸解小孩的個性,從中找出應對方法。
4.小孩與你分享心中想法,通常是安心的時候:
小孩願意分享心中的想法,都是在他覺得很安心的時候,他們絕不會想要與家人分享心裡想法後,得到的是大人的說教、或是大人好像沒有在聽的樣子。請將小孩當成自己朋友,好奇、關心、不說教的角度交談,小孩會感受到安心,自然會將遇到的事情與你分享。
5.對話姿態:
在小孩的視角,我們大人是巨大魁武的,當我們遇到比自己還要大的生物時,會有防禦的本能,無法擺脫心中的害怕。現在我和女兒說話時,為了讓他們感到安全,我會: 1.彎下膝蓋、與他平視 2.已調適自己的心情 3.語調安穩且溫和 4.放慢說話速度 5.叫小孩子小名 6.過程停頓 ,可以從中發現小孩呼吸速度會被我們的節奏所影響,交談下來她也比較不會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在教養方面,作為父母的我們還有許多地方要UPDATE,就像現在的教養方式,或許到他國中、高中後又不管用了,時時觀察小孩、並吸收新的知識,在教養中遇到困難時,與另一半想辦法修正對小孩的相處,相信之中會學習到很多很棒知識,親子對話也會越來越好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303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上班時所需要使用的工具箱壞掉了,無論我多使勁的把箱子又拉又扯,它還是無動於衷,所以我無奈的提著它上班。 我比較惜物,應該是說希望東西可以用到真的破爛不堪無法使用的地步,我才想要換新的,公司每年都會詢問員工衣服、褲子、工具箱是否損壞無法使用,會讓員工換新的,我抱持著能自己修好就繼續用,所以這工具箱
開始準備馬拉松的日期是6/20,截止到今天已經跑了3個月,很開心這期間沒有放棄練習,剩下不到1個月的時間,就要真正上跑場了! 每天規律跑步除了身形有明顯瘦以外,連帶作息也因為運動而有所調整,最最意外的是家人也因為我的作息調整而早睡早起,所以如果馬拉松最後無法挑戰成功的話,我還是得到很多吧,哈哈。 這
順著臺階而上,代價是低頭 上面這句話是引用陳奕迅歌曲「孤勇者」其中一句台詞。現在的我遇到日常生活中需要抉擇的事情時,原先總是「好好先生」的我,開始會停一下稍微想想,自己內心是不是真的想要這麼做。 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與出社會10年以上的心態上一定有所不同。剛進公司的我力求表現,公司有的活動、企劃、比賽等
大家還有寫日記的習慣嗎?我在小學的時候,老師規定大家回家都要寫日記,隔天再帶去學校給老師批改。 小時候寫日記原因比較單純,就是因為這是功課。日記內容也很單純,把一天發生的事情流水帳方式寫下來,練習寫學過的國字,避免依賴注音符號等等... 就像手帕衛生紙一樣,攜帶的原因是學校會「檢查」;寫日記的原因是
活到一定歲數後,有家庭、有小孩、有穩定的工作後、一切平順度過每一天,開始想著人類到這地球上還有什麼事情要做,還有什麼使用要完成?
大家現在每天使用「筆」的次數有多少呢?自從離開學校後,每天用筆的次數越來越少,公司的文件由公文夾到無紙化的電子文件傳遞,感覺之後使用電腦作業只會多不會少。
今天上班時所需要使用的工具箱壞掉了,無論我多使勁的把箱子又拉又扯,它還是無動於衷,所以我無奈的提著它上班。 我比較惜物,應該是說希望東西可以用到真的破爛不堪無法使用的地步,我才想要換新的,公司每年都會詢問員工衣服、褲子、工具箱是否損壞無法使用,會讓員工換新的,我抱持著能自己修好就繼續用,所以這工具箱
開始準備馬拉松的日期是6/20,截止到今天已經跑了3個月,很開心這期間沒有放棄練習,剩下不到1個月的時間,就要真正上跑場了! 每天規律跑步除了身形有明顯瘦以外,連帶作息也因為運動而有所調整,最最意外的是家人也因為我的作息調整而早睡早起,所以如果馬拉松最後無法挑戰成功的話,我還是得到很多吧,哈哈。 這
順著臺階而上,代價是低頭 上面這句話是引用陳奕迅歌曲「孤勇者」其中一句台詞。現在的我遇到日常生活中需要抉擇的事情時,原先總是「好好先生」的我,開始會停一下稍微想想,自己內心是不是真的想要這麼做。 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與出社會10年以上的心態上一定有所不同。剛進公司的我力求表現,公司有的活動、企劃、比賽等
大家還有寫日記的習慣嗎?我在小學的時候,老師規定大家回家都要寫日記,隔天再帶去學校給老師批改。 小時候寫日記原因比較單純,就是因為這是功課。日記內容也很單純,把一天發生的事情流水帳方式寫下來,練習寫學過的國字,避免依賴注音符號等等... 就像手帕衛生紙一樣,攜帶的原因是學校會「檢查」;寫日記的原因是
活到一定歲數後,有家庭、有小孩、有穩定的工作後、一切平順度過每一天,開始想著人類到這地球上還有什麼事情要做,還有什麼使用要完成?
大家現在每天使用「筆」的次數有多少呢?自從離開學校後,每天用筆的次數越來越少,公司的文件由公文夾到無紙化的電子文件傳遞,感覺之後使用電腦作業只會多不會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