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的哭鬧談起(0928)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會隨著孩子生氣而生氣起來,會出言威脅恐嚇,事後又放不下面子,都是讓我們知道並學習如何應對孩子生氣的教材

前言

昨天(2021.9.27)聯合報的副刊有一林杰兒所寫名為<面對情緒的二三事)的文章,內容大概是:平常很乖巧的小二生,突然失控,哭鬧、吼叫、甚至打人,怎麼說都沒用,因此作者火了「以後不准再叫我媽媽!」第二天孩子已恢復正常,可是作者還在氣頭上,孩子怎麼賣乖弄巧都沒用,因為她等著孩子跟她道歉。後來孩子只有乾脆叫她名字,她想起之前讀過的類似情節,竟然就地發生,不由爆笑;最後是打勾勾,作者要孩子生氣時先深呼吸冷靜一下,可是孩子又怕氣起來會忘記…最後只好自寬自勉:一起努力。
生氣,生氣,氣死我了。(取自方格子)
這文章之所以有意思,乃因:不管你再怎麼良善、關懷,教導有方,孩子就是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此時應該就是孩子學習,父母修行的契機,講是這樣沒錯,但氣頭是會傳染的,父母生氣,孩子一定受影響;孩子生氣,父母想不被影響也很困難。我們期盼孩子能順風順水,但總有不如意的時候,小時候沒教導他如何因應,長大後他很可能就不知如何因應較好。

誰的修為差?

從上面的描述也可看到孩子是脾氣來了,發洩一下,過去了就過去了,不再受影響,他的境界已達「本來無一物」的階段;媽媽是被孩子惹來脾氣了,過去了還沒過去,還在受影響,然後呢?還在想方設法…她的境界是在「時時勤拂拭」的階段。媽媽的反應很正常,我們大半都是如此的。但從媽媽的反應我們也可大概知道一點「情緒」,事情已經過去了,所以情緒應該也要過去了,可是實際上卻不是這樣,事情已經過去了,情緒卻還過不去,為什麼?應該過去卻過不去,或不過去,卻還在為那件事牽腸掛肚,情緒之所以難搞,其因在此。不甘,不願,不服,不忍,不要,不捨,不屑,不想,都是過不去的原因。以此案為例,媽媽不想就這樣算了,希望孩子從中學到東西,獲得教訓,所以才過不去。媽媽在當時的恐嚇,事後的撤嬌式的反應,還要孩子察顏觀色,還要孩子幫她找台階下,使媽媽看來更像是沒長大的孩子。

最後一定要溝通,要講清楚

  會隨著孩子生氣而生氣起來,會出言威脅恐嚇,事後又放不下面子,都是讓我們知道並學習如何應對孩子生氣的教材。作者在處理時主要是用堵障的方式,告誡,說理,威脅等,但似乎沒有什麼功效(事實上,不止是小孩,即使是大人,這個方法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功效。)堵障是鯀治水時所用的方法,此法沒效,所以呢?似乎可以嘗試一下大禹的疏導法了,這部份我們下面再談。但作者最後面的溝通極為難得,也是這案例最重要的部份。有了溝通,可以了解原因,可以共同解決,可以練習因應,所以最為重要。
我不知道下次她的孩子在氣頭上,作者又會如何處理?強忍著?壓抑?逃避?不理?情緒不發洩出來,那是會傷身的,那怎麼辦呢?因為她教孩子的還是要忍耐,要設法冷靜下來,由此概推她的成長家庭應該是正常的,但也沒教她如何處理怒氣,因此她用的還是大家認為合理的方式:冷靜下來,我請教各位:氣不可遏制之時,你能冷靜嗎?她的方法有用嗎?
我們怕孩子生氣,怕因此給我們難堪,怕他因此受傷,但孩子有可能都不生氣嗎?

華人父母不讓孩子獨立

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感覺到台灣或者是華人父母很少把孩子當做是獨立的個體,印象深刻的是有次看龍應台的文章,他的孩子是中德混血,有次突然問她說,「我就在旁邊,為什麼你的朋友談到我時,不直接問我,而要透過你?」(大意如此)後來我就留意是否有這麼回事?吔,還真的有吔。你可以試試看,你和帶孩子的朋友碰面了,你會問孩子近況呢?還是你會問朋友她孩子的近況?有次帶孩子出去,就碰到這樣的情形,朋友見到後「喔?這是你兒子喔?現在在那裡深造…」最有意思的是看病,孩子有病,一定是她娘跟著進疹間,醫生問:「怎麼了?」回答的是誰給你猜?孩子根本沒有開口的機會,話都被講完了…

讓孩子獨立才是真的愛他

我們愛孩子,沒錯,替他們做什麼我們都願意,所以呢?我們的孩子飯來張口,茶來伸手就可以了,可是這樣是"愛"嗎?我們好像是從第一次離家才開始長大的,我還記得第一次離家去花蓮考師專,第一次搭公車上蘇花公路,我還以為自己不會暈車,結果還沒到東澳就已經全身酥軟了……到師專後,我發現自己不會買東西,因為以前在家時好像沒買過東西,要什麼,跟父母說他們就幫你買好了…大女兒第一次到英國留學時,事後回述說:到英國已是深夜,自己拖著大行李,抬著上下階梯,語言不太通,好不容易擠上公車…聽得心裡都在抽痛,還好,因為大學四年離家生活,所以有了一點獨立的能力;小兒研究所時,有機會去美國,我們叮嚀他到達後要回報,結果一整天都等不到訊息,後來才知道,在美國國內轉機時,班機誤點,只好在機場過夜,手機因為剛到無法聯絡……我心想:此狀況能夠處理,大概就不必我們再擔心了。也幸好四年大學是獨立在外的。

你讓他負責。他就能負責了

孩子總有離家的時候,所以我們在教養時就必須以:他在外面獨立生活時需要什麼?做為教養的依據,不要太過照顧,不要太過保護,不要愛之適足以害之,食衣住行育樂,在家時都應該讓他有學習的機會,有動手的機會,有負責的機會…該他會的就該讓他會,不要把他的生活排滿,要讓他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和空間。有次看雜誌,裡面提到有位年薪千萬的父親,兒子要上大學了,他算了算,大學四年大概需一百萬,所以呢?他在兒子上大學時,直接匯一百萬進兒子的帳戶,並告知兒子這四年間錢自理,但不能再跟家裡拿錢,結果,兒子大學畢業時,存款還有八十多萬元。我回去後算了算,是,大學四年大概要一百萬,所以回去後直接告訴兒女,上大學四年約需花費一百萬,上大學那天,我就直接滙入你的帳戶,這四年的費用請自理(大女兒已到加拿大上研究所,大學四年陸續按時匯給所需費用,大概也是百萬,但不是一次給,因此畢業時剩不到十萬;),二女兒,和小兒子畢業時各自剩下八十多萬,可是二人的用錢方式大不同,二女兒是開源,活動啦,獎學金啦;小兒子是節流,省吃儉用。但自己的錢,看起來用起來就是不一樣。有時,你讓他自己負責,他就真的會負責了。

情緒可以學習

而且我也發現情緒反應是可以學習的。中和回宜蘭的路標不是很清楚,而且有些路段還需交叉行駛-這邊的車轉到那邊車道,那邊的車轉到這邊車道-,再加上路多且雜間隔又小,一不小心就調不回來,需前進數公里才能轉回正確車道,因此每次都很緊張。有次搭大女兒的車,一不留神彎不回來了,可是她竟然是淡定如常的前駛,我問她怎麼不動氣,她問說:「動氣就能改回來了嗎?聽聽音樂吧!」從此,彎錯路我也比較能釋懷,不會那麼慌張和焦躁了。孩子應該也一樣吧?大人如何處理情緒,正是她們觀摩和學習的對象。

孩子哭鬧怎麼辦

那孩子生氣時,怎麼辦呢?
取自google圖片
因應四個原則:
  • 不要制止;
  • 不要說理;
  • 不要隔離;
  • 不要威脅;(更不能處罰)
禁止一原則:
  • 不可以傷人,傷已,傷物。
我雖然小,但我也會生氣(取自方格子)
孩子為何生氣?人在遭遇到威脅或不快時,會有備戰,逃避,或凍結的自然反應。生氣是備戰的一種。生氣無法解決問題,卻可展現堅強並暫時忘卻或麻痺痛苦。因此在處理時,處理者本身必須先保持冷靜,不要孩子生氣,你處理不了結果自己也生氣了,請問如此一來,孩子學到了什麼?

孩子生氣的處理

孩子生氣時需要知道你能瞭解他們,也會在他們身邊幫助他們,所以呢?如果你知道孩子生氣的原因,你就直接描述:
「你的玩具被弄壞了,所以你很生氣。」
如果你不知道他為什麼生氣,你就直接說出你所見的:
「我看得出來,你現在很生氣。」
然後明確告知:「沒關係,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我會在這裡,等你氣消一點了,再告訴我你為什麼生氣?」如果孩子還小可以觸摸他,你就摸摸他:「我摸摸你,沒關係的,你很安全的,我就在這裡陪你。」
如果他大叫著要你走,你可以說:「你不要我在這兒,所以我會離開一點,如果你需要我,我會馬上回來,我不會讓你自己一個人在這裡生悶氣。」
如果孩子打人,傷已,或傷物,你都要立即制止,設立界線,「你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打人。」拉著他的手,或環抱他,口裡告訴他「等你冷靜下來,我就放手。」
這些都是告訴孩子,你瞭解他們,所以會在旁邊幫助他們。也讓孩子知道,有情緒是可以的,但有些行為則是不允許的。
孩子冷靜下來後,你可以了解原因,也可以協商幾種孩子覺得自己要發作時可以使用的活動,並且要加以練習,以便到時使用。

結語

從小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碰到友人時他能回答的都讓他自己答;平日的生活作息有規範,有情緒也知道會被看到被瞭解,而且身邊會有人幫助自己;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感受得到,自然也較能尊重自己從而尊重別人,有了情緒父母已教導如何減溫,如何因應,那麼獨立後,有了情緒,其因應也就不會太離譜了。
情緒管理是一生的課題,人生的起伏波折,人生的浪漫多采,人生的快意江湖,人生的沮喪失意,人生的樂趣,人生的棈彩都來自人有情緒。可是情緒來來去去,也讓人飽嘗喜怒哀樂的浮沈,情緒管理是一生的課題,讓我們學習孩子的「本來無一物」,但這境界不易達到,那麼就把「時時勤拂拭」也納入努力的標的中吧!
蘿拉‧馬克罕(2019) 「我的小孩脾氣不太好…」別擔心!讓專家告訴你10招調節情緒小秘訣,輕鬆面對親子教養問題。https://love-parenting.com/what-to-do-when-kids-get-mad-10-tips-to-manage-the-anger/
後記:看我寫的多麼的輕鬆,孩子哭鬧時,四個原則:不要制止;不要說理;不要隔離;不要威脅;(更不能處罰)。可是,你看過孩子哭鬧嗎?哭鬧的當下,對,你會希望孩子冷靜,可是說著說著。你自己的火氣卻是愈來愈大,愈來愈火大,制止不行,說理不通,隔離不當,威脅不可、然後你還要提醒自己不要發飆,抑制自己不要馬上發飆…所以我才會說,孩子生氣,對他來說是學習的機會,而對大人來說則是一種修行,平常要你修行,你根據什麼?為了什麼?可是,處此當下,你不修也不行。不修對孩子可能就是不良示範,或是一種傷害…我說得輕鬆,你做得辛苦,你看看人生多好玩。別擔心,修了,對你又是一大成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鬱孤台下清江水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再談偏遠教育(0922)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再談酸民(0923)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神經大條點(0924)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故事原來是有"公式"的(0925)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從魔術方塊談孩子的教養教養,看似一個很虛渺的議題,但他卻是無時無刻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影響我們的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也考驗著我們的EQ跟IQ。 一、故事的起因。我一再地容忍孩子及壓抑先生的生氣,以致最後我也暴走了。           昨天我們一家很開心地台北遊玩。在火車上,爸爸依舊用火車上的時間細心地教導阿瓜5階的魔
    Thumbnail
    avatar
    Lily Shi
    2020-10-21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讀書心得(一):神奇睡過夜的法式停頓【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這本書,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從這本書裡,我發現台灣有很多教養的想法、和卡關的點,或許來自於太受美國的影響。 或許或許,如果我們法國一點,會不會在這條媽媽之路,走得比較自在一點?!
    Thumbnail
    avatar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
    2020-08-28
    孩子在飛機哭鬧,不是誰的錯讓我覺得困惑的是,紙條裡隱約透露出的歉疚感。為何人們應該要覺得未滿一歲的嬰兒,需要「控制好自己並維持理智」?甚至,要為他不能達到控制自己而感到抱歉? 「誰該體諒誰多一些」的糾結,真的有解嗎?
    Thumbnail
    avatar
    半路,媽媽
    2020-05-16
    顏色不分性別|孩子的生活教育,從選物做起 昨日,疫情中心組成了粉紅國家官員隊,一字排開滿滿的粉紅口罩,為大家示範了正確的性別教育。  陳時中部長說:口罩不分顏色,安全最重要。 將重點擺在口罩的功能性,同時也以身作則讓孩子了解顏色不分性別。 顏色不分性別,粉紅色口罩男生也能戴 提醒身為家長的我們,思考日常生活的小事,是否會不自覺產生的性別刻
    Thumbnail
    avatar
    理家小姐Ashlee
    2020-04-14
    自己孩子的法律常識自己教,不然以後給法官教:就從《7歲開始打造法律素養》教起從事教學工作多年下來,我發現:我們的孩子實在非常缺乏法律素養!但礙於缺少適齡且系統化的教材,老師也心有餘而力不足。《7歲開始打造法律素養》則彌補了這個缺憾,作者以生動的故事為前導,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接著解釋故事中所牽涉到的法律問題,並且給爸媽及老師教養上的建議。值得作為培養小朋友法律素養的參考書。
    Thumbnail
    avatar
    鴻雁
    2020-01-15
    從日劇談孩子的教養在孩子成長與學習過程中,我總是覺得,真正值得知道的事物其實都是教不來的,雖然不見得如馬克吐溫所諷剌的:「我不會讓學校阻擾我的教育」,但是教育哲學家桑耶塔那也這麼提醒:「只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孩子,等於沒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