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今天,重思青年勞動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熱風學術網刊。2017,第六期九月刊<青年與工作>
原文於熱風學術網刊2017九月刊第六期,2020修訂,談論的是青年人的貧困與精神貧困,大抵背景同步於出版界熱烈討論關鍵評論網厭世代專題中的時間,此專題集結為一本書名為《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2017月熊出版,現已絕版。

誰在乎年輕人的貧窮?年輕不是大有機會嗎?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引孟子的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作為引言的原因在於反思台灣坊間大量催眠青年族群,勇於吃苦、盡量吃苦的瘋狂神話,重新檢視業界對於青年族群的過度期待。從小耳聞王永慶百手起家的神話、陳水扁三級貧戶變總統、乞丐囝仔的故事,我們一點也不陌生。走進各大連鎖書店,一眼望去暢銷書區則擺滿了琳瑯滿目,告訴讀者如何成功、如何投資賺大錢的勵志書籍。在台灣,努力打拚一定會出頭天、失敗就是個人問題,自己懶惰不努力早已定論。
在過去台灣錢淹腳目經濟奇蹟時期,靠自身天賦努力不懈、加上時運搭上特快車的例子不是沒有發生過。傳統中國文化教育底下,從小相信聖人賢哲的話是金科玉律,甚至是建立大同世界、舉世和平的實踐標準,在不知不覺長大成人後,幻想理想終究十分美好。但現實中,能夠真正著手實踐的理想卻越來越少,最後僅僅存在能夠發揚於考場上勝利的幻想、學院教科書的背誦記憶當中。
我必須說,中國傳統教育觀念底下,所謂「努力」就是學生時期用功唸書,以便將來在社會上謀得一個好職位,但甚少有人教導我們仔細去思考,學生時期「好成績」與畢業後「好職位」兩者之間的關聯性。愛迪生名言佳句:「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運氣」照理說並沒有問題,但努力甚麼、如何努力、何謂努力?才是我們應該不斷反思的重要問題。青年邁入職場的現實處境,並非如同長輩文所描述的:只需要認真努力,光明的一天終將到來。此邏輯的矛盾在於,當今新自由主義市場機制下的「努力」是需要資本的,且資本的概念並不等同於過去農工時代下「人力做為一種勞動資本」,當然人力仍舊是一種人力資本,但在現今「學歷無用論」(盛田昭夫,1995)價值衝擊下,人力已是不斷貶值的。取得一張好看的學歷文憑,並不表示你可以擁有一份稱職的工作。
日文原版《学歴無用論》出版於1966年,台灣翻譯版為1995年新潮文庫今已絕版。

試吃試用時代,鼓勵盡量免費試吃、隨喜贊助

台灣媒體大幅報導青年就業問題,已成社會政策最大挑戰。然而,青年族群在就業市場的分佈,到底扮演多關鍵的角色?為何國家未來經濟發展,需要仰賴大量的青年人口?青年族群在當今世界人口比例常態分布下,普遍低薪狀態是有大量研究根據的。
在新自由主義市場威力的主導下,強調青年人的勞動力也能成為資本累積的一部分,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理論中的經濟人(Homo oeconomicus)原型也實現在當今的經濟社會當中。過往的教育經驗與意識形態的灌輸之下,使得多數出身貧困家庭的年輕人也樂於相信努力會讓自己變得更好。對現在的青年人來說,只剩下「人和」這個靠家裡、或靠人脈取得生存的資源一途,沒有這個資源的青年人,似乎僅剩下「吃自己」或「吃土」的窘境,企業可以免費試吃,那青年族群也可以嗎?
功績社會鼓勵競爭、鼓勵出眾,遇見其他弱勢的直覺歸咎:他們今天會失敗,就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大眾相信努力就會成功的觀念,變成一種難以破除的「迷信」,甚至忘記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要搭上經濟起飛這架飛機的人,除了身逢其時,起碼也要擁有一本「護照」與「登機證」才能飛的上去,沒趕上那班飛機的人,通常都是連護照都沒見過、廉價機票也買不起的那群。
歸根究柢,台灣青年低薪及大量失業人口的社會問題,提供以下幾種思考的可能性:過去長期佔台灣經濟主力的中小企業(中小型企業本來資本額就不高),對於人力資源的雇用成本,有一定的管控限制,這很可以理解,但問題在於如今政府與大企業也開始以「不信任」的思考模式,採用中小型企業「用過即丟」,便宜的東西「用壞了也不可惜」的心態,將台灣豐富的人力資源當成廢棄物一樣的對待,絲毫不考慮「永續性」及「資源回收」的概念。政府人事單位領頭以最低薪資聘請最低階的「臨時人員」大量刪減人事運用成本,同時以採購法最低標的方式,採購廉價且無品質保證的廠商,造成整體環境惡性低價競爭的循環效應。整個台灣兩千三百萬豐沛的人力資源,就宛如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於《廢棄社會》書中的廢棄物
多數企業看到政府帶頭低薪,更理所當然的在整體環境極差、營業額不高的情況之下,大量縮減工時且重複雇用「會講英文」,更容易接受壓榨環境的「外籍勞工」,而這些企業,大多與政府同一個鼻孔出氣,不但長期取得政府公共工程招標的優勢,打著振興經濟的虛假口號,同時也不太願意高薪聘請員工,故薪資低早已是常態。
伴隨身為戰後嬰兒潮世代,也就是享受到台灣經濟起飛時期、至經濟泡沫化階段的中老年人,最近還不斷在政府國家經濟政策的發展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提出有關於微型創業的無腦方案,基本上微型創業在我看來,根本就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式,治標不治本,反而是給予一種泡沫化幻覺的替代方案。為什麼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大家都要提倡自己出來當老闆呢?不只是增進薪資,而是當老闆可以持續以低薪壓榨勞工,沒有低薪勞工可以壓榨就繼續壓榨自己。(詳見韓炳哲,《倦怠社會》)
其次政府國家政策,又大量引進低薪的東南亞勞動人口,進入低薪的就業市場,推擠台灣底層勞動力就業人口,導致原本於底層就業的勞工與外勞相互低價競爭,不願低就的台灣勞工則淪落為找不到工作的失業人口。再加上,台灣工廠於全球化時期大舉將工作機會轉移至人力成本較低的地區,如非洲、東南亞、中國沿海內陸地帶等地。
其中,又以政府幕僚未曾吃過苦頭的行政官員為首,聯合各吸食台灣經濟成果的大企業高層所謂:占有豐富社會資源、社會地位的政商關係為主要問題根源,他們毫無遠見一味地認為這時代是他們自己努力所得來的成就,無視其他階層苦苦掙扎,也無意解決。台灣政府並非無意作為,舉例來說:,半導體產業曾為台灣經濟龍頭,研究指出從早期「代工生產」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已轉型為「原始設計製造商」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r),然而沒有人看到最大的問題根源在於,台灣人基本上崇尚的設計與美學觀,早就已被歐美日先進國家的審美價值觀給嚴重殖民,台灣人有甚麼審美觀呢?我們認為美的東西,就是來自西方的舶來品,台灣設計跟design in california用英文或MADE IN FRANCE的東西,你會選哪一個?
生活的目標難道僅變成追求工作、追求卓越的薪資更高的薪資表面上看似就足以滿足「更好的生活」?究竟人們口中所謂的美好生活是指甚麼?台灣青年勞動力市場所面臨的困境,不同於大陸社會在發展主義建設時期左傾的理想主義,台灣青年族群早已看清藍綠政黨受資本市場主導的操作、政客政商關係共構的自私貪婪與偽善嘴臉,而陷入虛無絕望的精神困頓。
《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林宗弘等著,台灣勞工陣線。2011。

從「崩世代」到「厭世代」

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就曾以《失控的正向思考》一書指出正向心理學的作用,如何透過其病毒式的感染力有效地傳播,掩蓋貧窮與階級矛盾等尖銳問題。這並非否定「努力」這一詞的作用,在成功修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相反地,人們更加地努力工作為了生活,努力地生活為了更好的工作表現,努力的為這個世界的進步貢獻一己之力。再怎麼樣困難的試煉,只要催眠自己「將來有所回報」的可能性,那麼通通都能夠咬牙苦撐,但這樣的邏輯究竟出了甚麼問題?
從韓炳哲(Byung-chul Han)2015年所出版的《倦怠社會》一書來探討當代青年精神處境,是筆者認為較能深入理解的參照之一。書裡不斷出現的關鍵字「倦怠」,指的不只是個體精神層面上憂鬱、疲倦、匱乏的統合現象,同時也指出過度重視「功績」與努力的社會,是導致個體精神疲乏的罪魁禍首。在過度強調競爭與發展的功績社會之中,個體就如同籠子滾輪裡的老鼠,不斷追求成功與卓越,把金錢與理想生活互為等號,逐漸失去反省及批判的能力。人與人的激烈競爭,也導致社會衝突不和諧的勾心鬥角,深怕自己一休息就像龜兔賽跑中的兔子輸了這場比賽。弱者的眼淚不再值得同情,在功績社會裡沒有人會為了你停留駐足,也沒有人想知道你失敗與停頓的原因事事飛快過眼雲煙,更甭提停下來思考身旁為何有人跟不上時代巨輪的腳步。將貧窮化的現象歸咎於「因為不夠努力」如此單一而且扁平化是何等輕鬆容易,同時也合理化掩飾結構性剝削與不對等勞動條件的實際問題。
https://vimeo.com/116881381。韓炳哲《倦怠社會》影像
另一位研究世代不平等的學者東尼.賈德(Tony Judt)於《厄運之地:給崩世代的建言》則是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待世界資本經濟的發展問題,指出當代青年族群所遭遇的實際現象,無一不是針對公共政策與國家共同體的決策者,望其認真去重視社會正義與分配的問題。但筆者認為更貼近台灣本地青年貧困化的問題現象,由台灣勞工陣線所出版的《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更能突顯問題嚴重性,書中藉由幾個殘酷的現象分析年輕族群為何憤怒與絕望的理由。許多評論台灣公民由年輕族群所組成的太陽花事件,只說台灣青年族群長期對台灣政府失去信心、反對黑箱服貿的問題,則忽略了青年精神貧困化與階級不平等的差異,更忘了台灣在世界經濟貿易與外交佈局上的窘境。台灣政府無力挽救青年貧窮化的就業現象,除了施政者本著資本家與既得利益者的視角局限外,更深的原因不外乎資本共構與自身利益割捨的問題。從台灣轉型正義、到軍公教年金改革、世代正義、同志婚姻等議題的爭論來看,我們便可以發現社會上多數人的思考方式,很少是以同理心的立場出發。
多數人寧可站在利益衝突與政治對立的觀點批評猜忌、冷眼旁觀造成社會的厭世與崩潰,冷漠無感地看待政治選秀與向上流動的不可能性,對於長期生長在弱勢階級的人來說,更是一道難以言喻的絕望與痛楚,一出生就決定輸贏的階級鴻溝、世人汙名化罪惡化貧窮的觀念,更是形成台灣整個時代氛圍下彼此怨懟情緒的重要問題。
《失控的逐底社會:單身很自由,自己賺自己花;但與父母同住的賴家單身族,恐將淪為社會最底層。》作者山田昌弘長期以來關注青年勞動。台灣《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青貧浪潮與家庭崩壞,向下流動的社會來臨!》立緒出版2016。
東京大學社會學學者山田昌弘(Yamada Masahiro)在《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從分析日本青年就業困境的問題,就指出幾個台灣讀者可以認真思考的幾個面向,如重新以家庭結構來看待階級的不平等與機會不平等,偏差的社會制度如何加劇階級的不平等,我們都可以看出,這些都與個體努力與否沒有任何關聯性,重要的是政府政策與社會制度,能夠重新導向一個願意培植及友善健全的就業環境,重新重視年輕族群的勞動價值,此外關於階級差距與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羅伯特‧普特南(Robert D. Putnam)更以《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一書的分析,指出社會意識形態下刻意被掩飾的階級問題,論述挑戰過去整個公共政策中「齊頭式」平等基礎的假象。反觀台灣政府多數福利政策的制定、與「扶助弱勢」的條款,名義上對弱勢族群補助與「紓困計畫」,長期以來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策略,並未見思考問題本質與社會結構。命運與機會屬於科學上不可測的領域,於是在多數討論下總是刻意避而不談

「小確幸」的悲哀:人生有一種選項,叫「放棄」

理論上來說,社會並不存在使人餓死的道德倫理,會餓死的是主體是人而不是社會。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物競天擇底下「自然法則」的結果沒有甚麼大不了。也與這個社會無關,全都是個體咎由自取,如果不工作就任其餓死,但主體並非不願意工作,而是沒有工作或其勞動沒有符合社會期待的價值,勉為其難,個體只能改變自己以求適應這社會所符合的價值期待,主體在社會價值觀的束縛之中,可說毫無自由可言。想想非洲和南美洲一些國家,每天鬧飢荒也不是甚麼新奇的事,台灣青年為何終日隨媒體起舞,每天想不開呢?曾列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上的素人作家琳達.提拉多(Linda Tirado)在《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這本暢銷書現身說法,甚至可以拿來比照窮人小確幸心態現象中最主要的幾個特點,呼籲大眾重新理解貧窮為何不再只是自己的不努力,而是一種社會結構底下的「惡性循環」。命運的貧窮就像是跌入一場無法遏止的漩渦一樣被捲入其中。表面上是在描寫美國下層階級的生活,同時也闡述了世界上多數貧庸世代青年的社會處境。事實上,我們甚至不敢認真去想連小確幸都沒有的世界。2013年商業周報更曾刊載一篇文章「台灣人,窮得只剩下小確幸」中明確指出,年輕人在結構扭曲的社會制度下是不被允許「夢想」的,更甚者,偉大的夢想已被實際壓縮成個體生存自私自利的「幻想」。年輕人追求的不外乎穩定的工作與收入、有多餘的假期可以出國旅遊、品嚐各地風味的特色料理,世界再度沉淪於物質聲色的享受,然而那又如何?人生苦短,何不在能力所及範圍內認真地「活在當下」?究竟這是一種短視近利的悲觀哲學,還是看破世界謊言的世故?

搶椅子遊戲:大風吹吹甚麼?吹沒椅子坐的人

許多人在大學期間,甚至都還沒有完成學業,就已經開始大舉加入國營公職考試,其餘茫然不會念書的人則是在畢業當兵後加入國軍志願役,或準備從事警察或消防隊等只需體力而不需太多腦力的勞務工作,軍警消公職一畢業月收入超過30k就可以直接晉升人生勝利組的夢想職業,已經在台灣就業市場熱門開來。就算沒有大富大貴,有個穩定的工作,早已成多數年輕族群立定志向的目標,而脫貧似乎只剩下這條很窄很窄的路可以走。同時,政府也透過公股銀行聯合小額貸款,鼓勵年輕人多多兼職與創業,民間投資理財的盛行,創業當老闆的想法,或許在許多熱血的青年族群當中,甚至會被認為是一件頗具挑戰且值得鼓勵的作為。再不然就是長輩們認為,努力升學到英美先進國家去拿個博士學位,或許還能在台灣就業市場上謀得不錯的位置。那些有錢讓自己子女到國外生活與求學的,早就看透台灣高等教育的逐漸崩毀,窮人階級還沒看清透過學歷所做出的努力,早就與現實環境脫軌的之下變成一張廢紙。

「專業」科系與「知識價值」的超不對等

說學歷沒有價值或許過於極端,但眼看全世界人文學科教育的衰弱確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許多報導與研究指出,人文學科與藝術教育的發展正逐漸衰頹,與商管、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天下雜誌一篇報導蔡慶樺更指出:「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一切知識價值必須被轉換為數字,可盈利的數字;一切學習都必須有價值,一切學習者都必須可被僱用。」抽象而無法量化的思考、沒有創意或毫無名氣的藝術創作,基本上只能淪落為消費市場角落的垃圾與同溫層「自嗨」(Self-entertainment)的廢物。許多就讀人文社會科學的人來說,看到此段可能也不以為然,筆者就見過不少有能力在國外拿到學位從此安穩待在學院的人,幸運地從事不食人間煙火的研究。不少對研究有熱情的理工人,並不是只有為了賺錢,而他們是真的想為這個世界發明些有幫助的東西,推進社會整體的進步。那難道人文社會的研究,就不是為了解決人類發展的問題嗎?藝術的存在,難道不也是為了使世界更美麗嗎?追求真善美向來都是教育最根本的目標與初衷,從幾何時離開校園進入就業市場,過去所受到的教育卻全都派不上用場了呢?該如何運用真善美創造價值,則是均衡教育資源政府領導思考未來教育發展藍圖中,必要慎重考慮的責任。

這個世界有「鬼島」存在嗎?

心理學博士林湘怡,曾在想想論壇發表一篇關於台灣認同問題的文章〈鬼島的意涵:論台灣集體自我貶抑的現象〉中分析,以類似法農(Frantz Fanon)在《黑皮膚,白面具》的口吻,具體描述整個華人世界,除了長期被種族思維給制約、還被經濟金錢至上的論述給綁架。毫無疑問的沒有金錢談不上理想,但沒有理想,金錢的意義為何?大部分的中國人,崇洋媚外的心理是因為外國的經濟與物質生活發達,更大一部分則認為歐美西方有著亞洲人所欠缺的自由與獨立精神。台灣島這麼小,政府鼓勵年輕人出走看看世界、認識世界,能夠出國的才被認為真正具有「世界觀」,導致家境中上的家庭,將子女的未來規劃在英美國家留學的發展,然而家境相對較差的青年族群則只能以打工度假的方式流落世界各地,多數則限於不穩定且勞力密集的工作,只要簽證到期,不得不回到台灣,同時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花光積蓄,則待在家裡繼續啃老,筆者身邊就不少到過許多國家流浪,回台後找不到工作的朋友。

為何有人路越走越窄、有人則越走越寬

其實,這個小標,是修改自網路上一篇思考的文章,中國青年潘晓就曾於愛思想網路平台發表一篇名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文章,指出整個時代,大理想主義的幻滅。台灣又何曾不是如此?過去我們被灌輸認真讀書,多才多藝,甚至父母親為了自己孩子的競爭,把自己的孩子養成了不像自己的孩子,而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就業市場裡成為一個「可銷售的商品」。我們忘了自己是人,不是產品。
想到思想家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曾以數本著作梳理新自由主義發展的脈絡與生命政治的歷史,而筆者認為新自由主義的問題,事實上也與生命政治的問題無法分割,簡單來說整個社會逐漸被區分成「值得活的生命」與「不值得活的生命」兩類人,說到這裡,難道那些不可出售的生命,就是阿岡本(Giorgio Agamben)書中不值得活的「赤裸生命」(bare life)嗎?他們有能力可以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嗎?在資本市場裡,人力資源、勞動價值難道不像免洗筷用完即丟,有哪一個人的生存價值是不可取代的嗎?這裡拋出一堆的問題,只是希望能夠引起討論,而非給一個特定答案。

這個世界會好嗎?如果年輕人都不工作

近期,在台灣跟上世界潮流討論有關「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議題,也隨著崩世代到厭世代議題的進展,到了一個不錯的階段,台灣也有自己在地推行的協會,但這樣社會實驗的理想看似遙遙無期,仍舊有待觀望。
這些都說明了台灣在地年輕族群的失落與哀愁,無法自在而快樂的充實生活的價值與意義。我們依舊每日在新自由主義的洪流下載沉載浮、汲汲營營,而不願開創與思考另外一種更好改變社會與結構制度的價值觀。為什麼呢?總而言之,既得利益者不願放棄既得利益,而且那些既得利益者,並沒有看清楚自己身為既得利益者的位置,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在此欲引用一則小故事作為結語: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竟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莊子.秋水篇〉
中國經典中莊子灑脫自在的情懷,在當代社會看來多麼諷刺且不合時宜。可惜社會上的芸芸眾生,並無太多的意識自己生活在泥沼中掙扎,即使有這樣的意識,也沒人會願意揭竿起義,革命,於這個時代有多麼的不切實際,誰那麼傻呢,誰還相信時代英雄帶領我們改變、需要改變甚麼呢、這樣還不夠好嗎?當代人更是難以想像,在莊子那個百家爭鳴的亂世年代,如何才能夠擁有聖人般品性高操的道德價值,不顧一切將官位與金銀財寶拱手讓人,自己寧願選擇淡泊名利、過著無拘無束的自由日子。

參考資料

1.林湘怡(2016),鬼島的意涵:論台灣集體自我貶抑的現象,想想小英基金會。
2.藤田孝典(2016),賴芯葳 譯《貧困世代:低收入、長工時、無殼蝸牛、無法結婚生子……大人無法理解年輕人的窮忙並非不努力,而是社會制度所逼!》台北:高寶。
3. 山田昌弘(2016),方瑜 譯《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青貧浪潮與家庭崩壞,向下流動的社會來臨!》台北:立緒。
3.Robert D. Putnam(2016),李宗義/許雅淑 譯《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台北:衛城。
4. Linda Tirado(2016),林麗雪 譯《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走向貧窮化的年輕人,正面臨什麼樣的困境?被困在低薪、低保障、高物價的「新貧世代」,為什麼無法脫貧?》台北: 好優文化。
5.丁允恭編(2014)《島國關賤字:屬於我們這個世代、這個時代的台灣社會力分析》台北:左岸文化。
6.林宗弘等著(2011)《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台北:
台灣勞工陣線。
7.Tony Judt(2014),區立遠 譯《厄運之地:給崩世代的建言》台北:左岸文化。
8.陳宗延等著(2014)《人間社會學:24則關於溫拿、魯蛇、大小確幸的生命故事》台北:群學。
9.韓炳哲(2015),莊雅慈 /管中琪 譯《倦怠社會》台北:大塊文化。
10.Barbara Ehrenreich(2020新版)高紫文 譯《失控的正向思考:我們是否失去了悲觀的權利?》台北:左岸文化。
11.福澤徹三 (2015)王華懋 譯 《年輕人們》 台北:新經典文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代人幾乎沒有機會對現狀感到厭倦,有別於上一代的知識份子,人們再也不必逃遁到過去或未來裡。我們因此得以透過分析與反思來了解自己的生活狀態,也更能認同它。然而,想要以同樣的方式指出並理解無數的類似發展,卻也是緣木求魚的事。想要反省自己的時代的人,總是只能在時代過去以後才能回顧它。
圖片來源為Art vs Reality臉書網站,此影片公開分享於youtube【Art vs Reality】網站Peter Drew編劇演出,Frazer Dempsey導演拍攝。2013。
圖片來源為Art vs Reality臉書網站,此影片公開分享於youtube【Art vs Reality】網站Peter Drew編劇演出,Frazer Dempsey導演拍攝。2013。
前言                終於將《生命政治的誕生》給完整地讀完了。雖然不能說讀完一遍傅柯的演講稿,就能夠非常清楚完整地抓住傅柯的思考脈絡,但對於初踏上學術之途的研究新手來說,的確是了解「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與「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概念有很大的幫助。
       我先大致說明一下寫這邊文章的原因:首先是我一直以來,很想找個時間好好探討關於當代社會的愛情及婚姻商品化的問題,另外就是思考寫作關於交友軟體與當代人的情感價值觀念。這次,好不容易有了這個緣份,就想說開始來著手進行這些問題的梳理
      看書名,本來以為是個提供人類為什麼不理性以及如何解決關於不理性的問題的方法論,其實不過就是是一本關於杜克大學行為學大師的勵志演講稿,麻雀變鳳凰的自圓其說。只能說,讀完之後還蠻失望的,或許因為當初看到書名標題時對其副標題所及的『工作、生活及愛情』以行為經濟學的角度的談論方式深感好奇。
現代人幾乎沒有機會對現狀感到厭倦,有別於上一代的知識份子,人們再也不必逃遁到過去或未來裡。我們因此得以透過分析與反思來了解自己的生活狀態,也更能認同它。然而,想要以同樣的方式指出並理解無數的類似發展,卻也是緣木求魚的事。想要反省自己的時代的人,總是只能在時代過去以後才能回顧它。
圖片來源為Art vs Reality臉書網站,此影片公開分享於youtube【Art vs Reality】網站Peter Drew編劇演出,Frazer Dempsey導演拍攝。2013。
圖片來源為Art vs Reality臉書網站,此影片公開分享於youtube【Art vs Reality】網站Peter Drew編劇演出,Frazer Dempsey導演拍攝。2013。
前言                終於將《生命政治的誕生》給完整地讀完了。雖然不能說讀完一遍傅柯的演講稿,就能夠非常清楚完整地抓住傅柯的思考脈絡,但對於初踏上學術之途的研究新手來說,的確是了解「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與「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概念有很大的幫助。
       我先大致說明一下寫這邊文章的原因:首先是我一直以來,很想找個時間好好探討關於當代社會的愛情及婚姻商品化的問題,另外就是思考寫作關於交友軟體與當代人的情感價值觀念。這次,好不容易有了這個緣份,就想說開始來著手進行這些問題的梳理
      看書名,本來以為是個提供人類為什麼不理性以及如何解決關於不理性的問題的方法論,其實不過就是是一本關於杜克大學行為學大師的勵志演講稿,麻雀變鳳凰的自圓其說。只能說,讀完之後還蠻失望的,或許因為當初看到書名標題時對其副標題所及的『工作、生活及愛情』以行為經濟學的角度的談論方式深感好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從以前年代開始,只要肯做就有飯吃有房住,讓不少有錢者從以前開始就是任性,然而現今年輕子弟也開始不像以前,縱使努力也未必會同以前一樣,進而放棄掙扎、不好就換,造成現今廣大的斷現象,尤其在這段時間的中南部業務拜訪尤為感受;斷層從何而來,時代進步與觀念落差與政府圖利某些大廠,實為最大禍因,故列舉幾處給後生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消費能力和經濟成功往往成為衡量個人價值的主要標準。然而,對於一些即便努力工作,但消費能力仍然不高的人來說,這樣的價值觀卻帶來了巨大壓力和挑戰。他們雖然有穩定的工作,但由於各種原因,仍然處於經濟困境中,無法享受主流社會所推崇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你要繳稅嗎?去年臺灣已有一半以上的青年,也就是18到25歲的人口,是不用繳所得稅的,那大家會說,啊不用繳稅不是很好嗎?這突顯了年輕族群,普遍低薪化的困境。如果有半數的年輕人都不用繳稅,就表示他們都是所謂的「窮忙一族」,畢竟他們照顧自己都有問題了,也就沒有時間回饋社會了。 臺灣的薪資已經停滯了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Thumbnail
領薪層面來看,積極的爭取消極活著的條件,就是現今的大學生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從以前年代開始,只要肯做就有飯吃有房住,讓不少有錢者從以前開始就是任性,然而現今年輕子弟也開始不像以前,縱使努力也未必會同以前一樣,進而放棄掙扎、不好就換,造成現今廣大的斷現象,尤其在這段時間的中南部業務拜訪尤為感受;斷層從何而來,時代進步與觀念落差與政府圖利某些大廠,實為最大禍因,故列舉幾處給後生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消費能力和經濟成功往往成為衡量個人價值的主要標準。然而,對於一些即便努力工作,但消費能力仍然不高的人來說,這樣的價值觀卻帶來了巨大壓力和挑戰。他們雖然有穩定的工作,但由於各種原因,仍然處於經濟困境中,無法享受主流社會所推崇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你要繳稅嗎?去年臺灣已有一半以上的青年,也就是18到25歲的人口,是不用繳所得稅的,那大家會說,啊不用繳稅不是很好嗎?這突顯了年輕族群,普遍低薪化的困境。如果有半數的年輕人都不用繳稅,就表示他們都是所謂的「窮忙一族」,畢竟他們照顧自己都有問題了,也就沒有時間回饋社會了。 臺灣的薪資已經停滯了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Thumbnail
領薪層面來看,積極的爭取消極活著的條件,就是現今的大學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