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哲學思潮對「成功」的反思】系列講座:「才德至上論的暴政」活動引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曹立寬

raw-image

活動緣起

如果是長期關注我們的朋友,可能會知道過去我們舉辦的各種活動基本上還是以「教育」相關主題為主,然而在辦過兩個系列讀書會之後,我們深刻體會到很多現代學生、青年所遇到的問題,從根源來說不單只是教育體制或社會現況促成的,它背後也有很深的文化及思想在影響著我們如今的時代處境。

而從我們團隊許多夥伴的一大學習熱誠:「哲學」中,我們發現有很多當代青年對面的無論內在或外在的議題,若純粹從日常經驗的角度可能十分不易描述,但在哲學對世界的獨特洞察中,卻能夠找到許多豐富的思想,來協助我們理解這些發生在生活中卻不易說明的處境。

於是我們規劃了這兩場講座,把焦點放在許多人從小就被鼓勵追逐的目標;「成功」及「做一個有用的人」這些觀念上。以當代哲學不同路徑的問題意識與關懷方向,思考這些深植於許多人心中的觀念,在主流敘述中不易被發現的一面。

主旨

從當代哲學思潮反思服膺於市場經濟的「成功觀」。兩位講師將分別以兩種不同的當代哲學思潮討論此議題。首先我們會引介中間偏左的左翼觀點,對主流輿論普遍推崇的「才德至上」觀念(即成功的人是努力又有才華的人,他們理應得到該有的地位)的省視與批判。接著我們將經由當代歐陸哲學對生命、存在與自由的獨特敘事,重新想像不同於資本主義功利世界觀的生命可能性。

在對才德至上的反思部分,我們將討論菁英體制樹立的成功形象,如何加劇階級不平等與限制個人生涯發展的自由。在歐陸哲學部分則探討「有用」和「成功」的框架,如何限制人生命本有的多元可能性與自由。本系列活動希望從這兩個面向突破「成功人生觀」的敘事,重新想像深刻、自由且富有意義的生命狀態。

講師:

紀金慶(政大哲學博士、台灣師範大學與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周詠盛(台大哲學博士、鄭福田文教基金會哲學講師)


「才德至上論的暴政」活動引言

資本主義的競爭神話

我們首先第一場講座的主題是:「才德至上論的暴政」。這個名子是取自桑德爾在《The Tyranny of Merit》(台灣譯本《成功的反思》)中,對才德至上體制的批判。同時本次講座也會融合其他幾本相關著作,如《菁英體制的陷阱》等,從不同面向反思資本主義的競爭神話。

在桑德爾及許多社群主義哲學家看來,才德至上的觀點,忽視社經及文化資本根本上的不平等,及對人的行動能力和自由發展的限制,只把個人努力和德行看成是競爭成敗的關鍵。但事實上就連怎樣是「努力」、「德行」這些觀點,也是主流文化建構出的產物,它本身就有利菁英階層達到,不利於中下階層。然而卻有非常多在社經處境中相對弱勢者,極為相信這類觀點,認為自己要達到那個「作為一個有用的人」的標準,才有資格改變自己的處境。

因此,許多沒有充足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的人,以及處在中間地位的階層,自願、甚至有時近乎瘋狂的投入這種以特定的「有用」、「成功」形象為標準的競爭遊戲,因為若不這樣做整體社會結構將給人極強的「被淘汰」的危機感,因此這個惡性循環一直持續。對此,在講座中周詠盛老師會進一步詳細討論此種結構在集體層面與個體層面的影響。我自己以下簡單提一點我對這個議題的想法:

競爭焦慮與逃避自由

由於在體制外長大,我個人從小至少在「教育」這個議題上,不在社會的集體競爭意識之內(或至少是在邊緣),這多少使我可以比較有距離的看待這種競爭遊戲,因此從一開始就不覺得在這個競爭標準下的很多事是理所當然的。許多身在這種高度競爭處境裏的人,對他們來說除了所謂「奮發向上」的努力具有絕對道德正當地位之外,至少在台灣的教育領域裡,我們也可以看見一種對「公平」的強烈執著,附著於在高度競爭環境裡人所面對的強大焦慮感。

從教改最一開始推多元入學跟適性分科等政策時,產生的集體情緒反彈,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聯考最公平」的這種呼聲,到現在都還沒有消停。然而,這種公平並不是平等,或至少可以說它是一種反對「多元主義」的齊頭式平等。因此必然使人失去自身的個體性與獨特性。

我認為無論是對「努力」近乎極端的追求、對某種「成功形象」的無上推崇、或對「公平」的瘋狂執著,都奠基在強大的競爭焦慮使人無法自處,而這導致的結果是;即使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社會變得多元化,但人們潛意識裡仍然汲汲營營地尋找著與「大家」一致的標準,以消除自己的焦慮感。

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中,他認為現代社會之所以出現極權主義,在心裡的根源上是因為個人無法面對自身的孤獨、無力和焦慮感,因此想尋求一種「跟集體一致」的力量,藉由消除自己的個體性與自我獨特性,使一個至高權威免除自己的焦慮。雖然身在資本主義民主社會,我們不會遭遇像極權主義這樣極端糟蹋人性尊嚴的處境,但資本主義的特質,卻也讓現代人深陷在一種「匿名」的權威之中,這種匿名權威就是「大眾」或「主流文化」,放棄自己的獨立性,將個人生命價值完全等同於主流文化的認可,是身在資本主義民主社會的人們逃避自由的方式。

懸置焦慮,展開自覺

因此,至少從個人層次,若想改變這種處境,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或許需要先「懸置」在高度競爭意識中感到的焦慮,意識到這種焦慮的來源並非自身的問題,而是整體結構傾向這樣引導個人。當人能夠區辨自身的個體性與「匿名權威」給予的標準有所不同時,個人或許才能找到空間以真實的自我,與基於真實自我自覺而生的熱情,選擇自己要如何與社會互動、如何自處。對強烈的焦慮,找到基於自覺的回應方式。然後我們或許能因此看見生命本有的多元可能性。

當我們能因為懸置了焦慮,開始理解整體社會結構對自己的影響,以及從自覺中更深入認識自己,我們也就因此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不會因為非理性的焦慮覺得自己只能跟著大家走。這時人才有條件以創造性的活動展開獨立自主的自我實現,並因為認識到社會結構對個人龐大的潛在影響,更願意支持他人的自由、自主與自我實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學習者向前走 的沙龍
58會員
31內容數
本系列專題將從教育的現代化這個議題出發,一同來探究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以及現代教育與文化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同時也希望藉由回顧歷史發展,我們能在歷史的舞台上找到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文化願景,以人文關懷的視角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共創一個更加自由、健康且開放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2022/07/30
愛是一種珍貴而獨特的人類活動,它存在的意義正好就是因為「人是自由的選擇去愛」,不管是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他的愛肯定的是「他愛的對象」的整體存在,而不只是被弗洛伊德所說的「性本能」驅策的自然反應。因此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必然擁有自由愛人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因為所有人類都共同生而為人的這個事實,具有開
Thumbnail
2022/07/30
愛是一種珍貴而獨特的人類活動,它存在的意義正好就是因為「人是自由的選擇去愛」,不管是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他的愛肯定的是「他愛的對象」的整體存在,而不只是被弗洛伊德所說的「性本能」驅策的自然反應。因此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必然擁有自由愛人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因為所有人類都共同生而為人的這個事實,具有開
Thumbnail
2022/07/26
這種「把自己完全交託給上帝」這個神聖權威的想法,可以視作「權威性格」的一種原型。隨著宗教的影響力式微,這種「權威性格」既然可以完全捨棄自己的尊嚴與主體性,徹底臣服於上帝,那麼當然也可以把自己交託給極權主義的領導者、官方敘事下的「民族偉人」,同時也可以是資本主義那偉大自由市場中「看不見的手」。
Thumbnail
2022/07/26
這種「把自己完全交託給上帝」這個神聖權威的想法,可以視作「權威性格」的一種原型。隨著宗教的影響力式微,這種「權威性格」既然可以完全捨棄自己的尊嚴與主體性,徹底臣服於上帝,那麼當然也可以把自己交託給極權主義的領導者、官方敘事下的「民族偉人」,同時也可以是資本主義那偉大自由市場中「看不見的手」。
Thumbnail
2022/05/28
當我們談到「自由」時,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政治上的自由權利。綜觀近現代史,即是一部自由權利的擴展史,我們從封建時代的宗教與王朝中脫離出來,走向今日自由民主的社會。很自然會覺得自由就是捍衛人們「可以做各種選擇」的權利。然而在這種「進步」的歷史敘事中,我們卻時常遺忘了當人們擁有自由選
Thumbnail
2022/05/28
當我們談到「自由」時,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政治上的自由權利。綜觀近現代史,即是一部自由權利的擴展史,我們從封建時代的宗教與王朝中脫離出來,走向今日自由民主的社會。很自然會覺得自由就是捍衛人們「可以做各種選擇」的權利。然而在這種「進步」的歷史敘事中,我們卻時常遺忘了當人們擁有自由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當初寫過一篇探討相關問題,最後到了結尾,我寫道「追求正確答案」跟「開放式討論」各有利弊,結果馬上有人留言說「所以你還是沒說追求正確答案是好是壞啊?」我認為自己沒有在那個當下提出什麼意見,就是想留下一個開放式結論供大家思考,不是只提供個人看法跟結論而已。
Thumbnail
當初寫過一篇探討相關問題,最後到了結尾,我寫道「追求正確答案」跟「開放式討論」各有利弊,結果馬上有人留言說「所以你還是沒說追求正確答案是好是壞啊?」我認為自己沒有在那個當下提出什麼意見,就是想留下一個開放式結論供大家思考,不是只提供個人看法跟結論而已。
Thumbnail
追求學歷與自由競爭的社會 近幾年,台灣每到選舉的時候,候選人的學歷與論文造假問題都會被拿來炒作一番。現在要成為一個有頭有臉的政治人物,碩博士似乎是基本盤。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家都汲汲營營追求學歷,甚至視之為定義自我認同的顯著標籤?能夠獲得好的工作確實是一大關鍵,但追求學歷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
Thumbnail
追求學歷與自由競爭的社會 近幾年,台灣每到選舉的時候,候選人的學歷與論文造假問題都會被拿來炒作一番。現在要成為一個有頭有臉的政治人物,碩博士似乎是基本盤。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家都汲汲營營追求學歷,甚至視之為定義自我認同的顯著標籤?能夠獲得好的工作確實是一大關鍵,但追求學歷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以前,先問自己「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對的嗎?西恩看完後問過很多人,都得到肯定的答案。 才德思想 《成功的反思》全書共335頁,探討菁英才德思想,這個我們覺得非常理所當然的想法:「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公平的」。 發人省思的市場價值與貢獻價值 如何改善 抽籤招生 打破現有尊嚴階序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以前,先問自己「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對的嗎?西恩看完後問過很多人,都得到肯定的答案。 才德思想 《成功的反思》全書共335頁,探討菁英才德思想,這個我們覺得非常理所當然的想法:「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是公平的」。 發人省思的市場價值與貢獻價值 如何改善 抽籤招生 打破現有尊嚴階序
Thumbnail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會再把「應得的」這件事說的如此簡單,而把所有的責任都加諸在失敗者的肩上,藉此拉近貧富間的差距。雖然的確沒辦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公平,但起碼我們可以讓更多人有基本的生活水平,不至於因為「只是出生貧窮」便無法流動到更高的階層。
Thumbnail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會再把「應得的」這件事說的如此簡單,而把所有的責任都加諸在失敗者的肩上,藉此拉近貧富間的差距。雖然的確沒辦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公平,但起碼我們可以讓更多人有基本的生活水平,不至於因為「只是出生貧窮」便無法流動到更高的階層。
Thumbnail
無論是對「努力」近乎極端的追求、對某種「成功形象」的無上推崇、或對「公平」的瘋狂執著,都奠基在強大的競爭焦慮使人無法自處,而這導致的結果是;即使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社會變得多元化,但人們潛意識裡仍然汲汲營營地尋找著與「大家」一致的標準,以消除自己的焦慮感。
Thumbnail
無論是對「努力」近乎極端的追求、對某種「成功形象」的無上推崇、或對「公平」的瘋狂執著,都奠基在強大的競爭焦慮使人無法自處,而這導致的結果是;即使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社會變得多元化,但人們潛意識裡仍然汲汲營營地尋找著與「大家」一致的標準,以消除自己的焦慮感。
Thumbnail
對下層者而言,上層菁英的傲慢令人備覺難堪。沒有人喜歡被人瞧不起,但才德至上論不只造成挫折,還帶來了羞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和『只要去試就會成功』的想法是一把雙面刃,既能激勵人心,也能惹人不快;雖然褒獎贏家,卻正大光明詆毀輸家。找不到糊口工作的人很難擺脫這樣一個令人喪氣的想法,失敗是他個人問題。
Thumbnail
對下層者而言,上層菁英的傲慢令人備覺難堪。沒有人喜歡被人瞧不起,但才德至上論不只造成挫折,還帶來了羞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和『只要去試就會成功』的想法是一把雙面刃,既能激勵人心,也能惹人不快;雖然褒獎贏家,卻正大光明詆毀輸家。找不到糊口工作的人很難擺脫這樣一個令人喪氣的想法,失敗是他個人問題。
Thumbnail
國中或高中的時候,如果收到「財富/學歷/工作可以定義一個人嗎?」這種作文題目,第一直覺都會知道要寫「不行」。然而,出了社會我們才漸漸體會,要對這些問題說「不行」有多困難。 近年中國的「躺平運動」盛行,就是年輕人意識到自身沒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確保生存條件之餘,拒絕追求更多和地位......
Thumbnail
國中或高中的時候,如果收到「財富/學歷/工作可以定義一個人嗎?」這種作文題目,第一直覺都會知道要寫「不行」。然而,出了社會我們才漸漸體會,要對這些問題說「不行」有多困難。 近年中國的「躺平運動」盛行,就是年輕人意識到自身沒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確保生存條件之餘,拒絕追求更多和地位......
Thumbnail
屈辱政治:當贏家用各種方式瞧不起輸家,而輸家想要起身捍衛自家人格尊嚴時,卻更被罵成白癡或壞人。
Thumbnail
屈辱政治:當贏家用各種方式瞧不起輸家,而輸家想要起身捍衛自家人格尊嚴時,卻更被罵成白癡或壞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