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棒接一棒 人才政策不中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據報載,我國五十歲以上的專任教師逼近六成,顯示師資高齡化嚴重,但由於少子化浪潮緣故,大專院校多採取遇缺不補,或採取專案教師方式,一年一聘,甚至聘請多位兼任教師填補專任教師的不足。

今年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提及人才的問題,當台灣要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就必須匯聚各方的人才。問題是,如何才能全力爭取國際上最頂尖的技術、研發和管理人才,讓台灣產業的團隊能夠更加國際化,擁有全球競爭的視野和能力?

直言之,蔡英文政府的第一任期,為了留住年輕學者在國內任教,祭出多項獎勵,例如教育部的「玉山青年學者」,科技部的「愛因斯坦計畫」、「哥倫布計畫」等補助,這些政策的立意良好,卻是杯水車薪,而且面臨斷炊的疑慮。

例如,為了加強留才攬才,科技部針對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編列4年94億元「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預算,該項建設的「哥倫布計畫」。四年即將到期,這個計畫的預算來源是前瞻基礎建設,所以是專案型預算,但是人才政策不應該是專案,需要的是常態、長期的資源挹注。

眾所周知,科技部自106年9月推動「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年輕學者養成計畫的宗旨,希冀長期深耕科學研究與科技發展,厚實國內學術人才的研究能量,讓學研機構有優勢可與國外機構競爭人才,以實現「科技立國」的發展願景。展望未來,期許通過審查之年輕學者持續探索未知的科學世界,同時瞭解自身責任與社會期待,進而嘉惠更多國內莘莘學子,此攸關著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學術及科研競爭力。

然而,這種人才庫必須是一個完整生態脈絡才能永續,人才培育不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哪裡缺人就要趕快生出對應計畫,想辦法找到人填上空缺的位置。想像一下,愛因斯坦若在這麼複雜研究環境下生存,他還有可能成為愛因斯坦嗎?

平心而論,國內並不缺博士。真正缺的是優秀人才投入教育、學術研究的決心,以及提供高階人才發揮的舞台。因此,研究環境能量的建置是重點,學校一定要有研究同儕,構成一個互相激勵的環境,優秀人員才不會覺得非常孤單,為的就是創造強強聯手的學術環境。

直言之,打造好的研究環境是理想,但不是做不到。台灣高教、科研環境面臨國際挖角、彈薪不足、少子化危機各種問題。少子化真正開始,很多學校會撐不下去,撐下來的也應該是元氣大傷,哪來的職缺給年輕人?這個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才是治本

台灣面對少子化挑戰,不僅學校接連停招停辦,技職及高教也面臨無法與企業需求契合而有高學歷高失業問題,科技理工領域更有高階人才缺口。與科技部理應有思維不同、功能不同的教育部,教育部長潘文忠在新任期卻指出,未來四年將致力於高階人才的培育。

直言之,教育部對於「高階人才」的需求在哪邊都沒有先調查,檯面上除了台積之類的高科技產業會請博士外,其他產業根本小廟容不了大和尚,現在用「喊口號」式大躍進的方式說要養「萬名」出來,基本上可以預期四年後一定會是場大災難。

教育部應該向下紮根優先於高空煙火,應該要全面改善高教工作機會與勞動條件,而科技部則可以扮演領航角色,積極找尋關鍵性領航人才。從政策比較來看,這些計畫會不會隨著主政者的轉換而中斷?政策必須可以隨著產業趨勢與人才需求的演變而對應調整,不同時期,人才的瓶頸都會不同,計畫當然會有停止與新增,都是為了讓台灣在國際徵才上做得更好,國人應該要持續關注政府預算的使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建忠的沙龍
1會員
12內容數
吳建忠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22
蔡政府自 2020 年順利當選連任以來,在執政上就面臨諸多外在挑戰。先是百年大疫在全球肆虐,到了 2021 年又有影響重大施政方向的四大公投,今年則是必須面對烏俄戰爭導致的原物料大幅上漲,以及應對脆弱電網和氣候風險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2022/03/22
蔡政府自 2020 年順利當選連任以來,在執政上就面臨諸多外在挑戰。先是百年大疫在全球肆虐,到了 2021 年又有影響重大施政方向的四大公投,今年則是必須面對烏俄戰爭導致的原物料大幅上漲,以及應對脆弱電網和氣候風險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2021/01/10
能折騰的美國總統川普在離職前簽署了一項新行政命令,禁止與支付寶、騰訊QQ、微信支付等8家中國應用軟體進行交易。令中國網友生氣的是,為難了8家中國APP還不夠,居然還有美國人盯上了中國麻將。 近日,3個白人女子的創新讓一些華人網友憤怒,怒火延燒至中國大陸,還嚷嚷要去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這三人很喜歡打麻將
Thumbnail
2021/01/10
能折騰的美國總統川普在離職前簽署了一項新行政命令,禁止與支付寶、騰訊QQ、微信支付等8家中國應用軟體進行交易。令中國網友生氣的是,為難了8家中國APP還不夠,居然還有美國人盯上了中國麻將。 近日,3個白人女子的創新讓一些華人網友憤怒,怒火延燒至中國大陸,還嚷嚷要去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這三人很喜歡打麻將
Thumbnail
2020/12/11
本文認為公務員(政務官)基於其地位所進行的斡旋遊說圖利行為,是其影響力的濫用,侵害公務的公正性,乃至對於職務公正性的信賴
Thumbnail
2020/12/11
本文認為公務員(政務官)基於其地位所進行的斡旋遊說圖利行為,是其影響力的濫用,侵害公務的公正性,乃至對於職務公正性的信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整理2004年寫過的文章如下; 大學現在的錄取率,接近90%,教育部長-杜先生說這是另項台灣no.1 我們要探討的是大學的素質是否做得完善! 廣設大學之後,又因為修憲之後,現在的教育經費不再硬性規定。 Old-164條憲法:針對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 預算總額-中央>=15%、省>=25
Thumbnail
整理2004年寫過的文章如下; 大學現在的錄取率,接近90%,教育部長-杜先生說這是另項台灣no.1 我們要探討的是大學的素質是否做得完善! 廣設大學之後,又因為修憲之後,現在的教育經費不再硬性規定。 Old-164條憲法:針對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 預算總額-中央>=15%、省>=25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近年許多大專院校因少子女化浪潮,屢傳停招或停辦,學生總數逐年減少,參與統測或技職教育的人數雪崩式下降,再加上中國高教祭出低門檻對台搶招生,恐加劇台灣人才荒。為此,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張其祿、副總召賴香伶今(18)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完善學校退場或轉型機制,重新提升技職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近年許多大專院校因少子女化浪潮,屢傳停招或停辦,學生總數逐年減少,參與統測或技職教育的人數雪崩式下降,再加上中國高教祭出低門檻對台搶招生,恐加劇台灣人才荒。為此,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張其祿、副總召賴香伶今(18)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完善學校退場或轉型機制,重新提升技職
Thumbnail
台灣技職教育面臨嚴重的人才流失現象,導致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技職教育面臨嚴重的人才流失現象,導致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
Thumbnail
教育的環境需要大幅度的轉變與升級,政府的角色需要從長而深遠的「環境創造」著手。即使 108 課綱在三年前已推行到各個校園,它有比較前瞻與大膽的目標與定位,然而各縣市政府推行與執行方式仍舊依照以往的基本模式。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因此羅列幾個我看到的現場問題,供思考:
Thumbnail
教育的環境需要大幅度的轉變與升級,政府的角色需要從長而深遠的「環境創造」著手。即使 108 課綱在三年前已推行到各個校園,它有比較前瞻與大膽的目標與定位,然而各縣市政府推行與執行方式仍舊依照以往的基本模式。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因此羅列幾個我看到的現場問題,供思考:
Thumbnail
6月21日高教工會召開記者會,痛批日前(6/14)台灣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與私校團體召開記者會提出的相關主張。當時張其祿與私校團體呼籲,公私立大專院校應同步減招因應少子化問題,且應彈性調漲學費藉以縮小公私校差距等......
Thumbnail
6月21日高教工會召開記者會,痛批日前(6/14)台灣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與私校團體召開記者會提出的相關主張。當時張其祿與私校團體呼籲,公私立大專院校應同步減招因應少子化問題,且應彈性調漲學費藉以縮小公私校差距等......
Thumbnail
「從增加生源角度看,學生來源國若高等教育品質低,但經濟情況佳繳得起學費,那我們去開拓東南亞高教市場才有意義。站在國家整體利益角度來看,國家資源應有效運用,國內高教獎補助已經不足,不應該再把資源分去補助這些不見得友善待我的國家。」
Thumbnail
「從增加生源角度看,學生來源國若高等教育品質低,但經濟情況佳繳得起學費,那我們去開拓東南亞高教市場才有意義。站在國家整體利益角度來看,國家資源應有效運用,國內高教獎補助已經不足,不應該再把資源分去補助這些不見得友善待我的國家。」
Thumbnail
教育部對於「高階人才」的需求在哪邊都沒有先調查,檯面上除了台積之類的高科技產業會請博士外,其他產業根本小廟容不了大和尚,現在用「喊口號」式大躍進的方式說要養「萬名」出來,基本上可以預期四年後一定會是場大災難。
Thumbnail
教育部對於「高階人才」的需求在哪邊都沒有先調查,檯面上除了台積之類的高科技產業會請博士外,其他產業根本小廟容不了大和尚,現在用「喊口號」式大躍進的方式說要養「萬名」出來,基本上可以預期四年後一定會是場大災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