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的孩子是太不努力還是太努力?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老師不是死板守舊,而是他有太多無法改變的壓力!新課綱時代,家長和學生,讓我們自己「學習斷捨離」吧!

我到小學與校長及教務主任聊 SIMPRO ,也就是專案導向學習法(PBL,Project/ 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工具,因為與生活結合、有動機、自發找答案,這種學習不用重複背誦就能記牢,孩子上課的時間雖長,但實際上更省時。
但校長主任們都面有難色,因為「我們學校只有資優班老師用 PBL 其他的老師就要看他們有沒有時間。

老師很忙!

原來,第二次教改的目標是除去國立編譯館的菁英化教育,以「輕鬆學習、快樂學習」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就感,所以課程變得簡單(代價是降低國民的世界競爭力)。
簡單表示課程變少?
No!實際上科目變多了,比如母語課程等都被塞進課堂,所以老師在從前的國、英、數、社、自… 這些「主課」變少了,但整體課時更多,要在有限時間裡讓「主課」分數提高(有家長期待和各種評比),老師們不可能採用要花兩倍以上教學時間的「專案導向學習 PBL」啊!
有趣的是,《108課綱》的「第三次教改」一改李遠哲時代的「輕鬆學習、快樂學習」,而是改成「帶得走的能力」,需要與生活結合的「專案導向學習」才能達成,但更重的課程內容卻讓老師沒時間這樣精緻地指導學生。
更別說,高中為了《108課綱》還多開了「選修課」和「自主學習」,高中師資有限,開選修課能量不足,而老師為了開選修課(即與原本教學內容不同的主題)壓力更大了。
而學生上選修課,就是更多的課程啊!還別忘了有每週的自主學習課呢!
也難怪校長、主任面有難色了。

芬蘭奇蹟

今天早上我看到一篇臉書廣告標題是《芬蘭的英文教育讓我們反思,可以為孩子做點什麼?》,因為是廣告,就不轉貼,摘錄如下:
芬蘭是一個很特別的北歐小國,人口數量僅 500 萬,不到台灣的四分之一。芬蘭學生的上課時數短,又沒作業,卻能在全球教育評選中高居第一名,而且超過 80% 的人有熟練的英文能力。在此同時,根據 EF 國際文教機構 2017 年的報告指出,台灣的英文程度為全亞洲第十一名,甚至落後越南、中國以及日本。
在火車上遇到一位 8 歲的小女孩,正在看英文的童書,原本以為小女孩也是在芬蘭旅行的美國人,詢問之後才發現小女孩根本就是沒有踏出芬蘭一步的道地芬蘭人。可是芬蘭明明跟台灣一樣,是 9 歲學校才開始英文教學,為什麼 8 歲的小女孩就能自主閱讀英文童書了呢?朋友從小女孩的口中得知,她從小接觸的卡通、音樂、電影、書籍、遊戲,很大一部分都是英文的,她身邊的朋友很多也是類似的情況。所以芬蘭小朋友從小在家有很棒的英文學習環境,她們的學習是從生活當中自然而然接觸到英文,不局限於學校的課本
相同主題也看到這篇《為何學校很少教英文,芬蘭人卻能把英語說的跟母語一樣流利?竟和海綿寶寶有關…》,可知芬蘭的英文教育不是讓孩子去參加更多補習班,而是不翻譯電視卡通等素材,直接從生活中學英文。
但原文卻被補習班廣告(不約而同地成為好幾家不相關補習班的廣告素材)扭曲了,前半段維持原文講芬蘭英文教育比台灣棒,而後半段塞了一段廣告隱喻自己提供的補習班、線上教材、CD 等可以「建立如芬蘭一樣的英文環境」。
參加更多補習班、買更多素材?跟原文標榜的思維完全相反啊!

課程的斷捨離

從前能考入台、清、交的,多半是那種每一科都能接近滿分的學生。
我在北京清華讀書時,同學都是來自中國 20 個行政區的前幾名(以台灣來說,就是有台、清、交實力的學生才有資格申請北京清華)然後再被挑選才有機會入學,他們是菁英學霸中的菁英學霸,當他們拿到一篇英文文章,立刻可以分析出主句、從句、哪個動詞後要接那個受詞、句型結構是哪一段在形容哪一段…,真是強力考試機器。
但是,學霸遇到老外常常一句英語都說不出來,就是教育與生活完全脫節。
應試教育比的是分數,當然人人想去的學校就是那種「每科分數都很高」的學生(例如,8 科每科都只能錯 2 題!)才能進去啊!
家長愛分數,教育部就把想意識形態計分,學生熟讀就被影響。像從前三民主義課程,因為它冊數少也值 100 分,非常補,所以精算下要熟讀搶分。
但是,《108課綱》多了一個「學習歷程檔案」,而且佔了 50% 比重,這一半沒有課本、沒有標準,甚至沒有分數,最好的策略是把這一半搞定,因為它跟國、英、數、社、自… 加起來一樣重要啊!
但是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此時,斷捨離是個好方法,有沒有哪些科目要把比重放低一些呢?哪些科目只是政府想要你知道但未來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呢?
不經過一番斷捨離,大概會被搞死吧!可是要怎麼斷捨離,才不會誤丟有用的科目呢?

資源互相排擠,時間也是

在小學的那場會議後,跟教務主任私下聊天,他對資優班使用的 PBL 有負面評價!
「資優班學生是從班上挑幾個孩子,每週六堂課集中上課」主任說。
「去上資優班的課,原本要上的課就跳過了,而這些孩子會以資優班為重,所以他們原本要上的課都不會好好補」。
「比如地理課,他少了 2 堂回去作業就亂做!」
是「專案導向學習」(PBL, Project Based Learning)與傳統的「主題導向學習」(SBL, Subject Based Learning)產生衝突了嗎?
其實 PBL 或 SBL 都是教育方式,只是芬蘭人用減法思維,讓孩子的「主課」盡量減少,才有時間從生活中學習;而我們的教育單位是加法思維,所有要學習的內容(包括長官想要你學習的)全部塞進學校課程中,彷彿孩子只有在學校中才會學習!
如果照單全收,學生碎片化地學了一大堆淺層內容,就像囫圇吞棗地吃了一大堆類似顆粒狗糧的經過編輯的素材,能消化嗎?
資優班學生做了示範,他們選 PBL,捨 SBL,雖然原本老師不高興,但那讓他學得更快樂,學會獨立思考,是制度逼著孩子不得不做選擇。
在主管單位換腦袋前,家長和學生得要自己來斷捨離了。

從你自己的學習來想怎麼斷捨離

我們進入社會後,沒有教育部、課綱、學校、老師、課本,你怎麼學習呢?
我自己是比以前讀得更好,研究所、工作場合,我們可以自選主題而不是被迫學一大堆不相關的東西。通常是碰到一個有趣的主題或是工作上有需求時,會上網搜尋,找到相關內容,去找書或從網上內容拼湊出答案,因為沒有老師指導,只好自己想辦法整理,而整理過程讓記憶更鞏固。
其實這就是 SIMPRO 工具能幫上忙的 PBL 專案導向學習啊!
那麼,有哪些學校的課程實際上可以策略性降低比重呢?有哪些課程只要抓出精髓不用一個一個字背下來呢?
比如自然科,讓孩子種一棵菜,並不是要他學習怎麼種田,而是要從這有趣的活動裡學會實驗方法,比如 PDCA (Plan, Do, Check, Act) 迭代、控制變量… 等,而這是傳統的 SBL 不教的呢!只有在 PBL 的討論環節會協助他發現並抽出精髓,在未來其他科目學習中使用。
斷捨離的取捨標準(Criteria)就在你的生活中啊!

《SIMPRO》將矽谷流行的管理技術用來指導學習,效果好、符合認知科學理論、符合《108課綱》素養。
歡迎您按讚、分享及訂閱,也歡迎您的建議及意見。
14會員
18內容數
- 各種學習方法,多是讓孩子「讀好指定教材」,而身爲父母,痛點是他「根本沒意願讀書」啊! - 讀書很好!但網路這麼大,書籍只提供小部分知識,怎麼從茫茫網海學習呢? 六叔從不愛讀書變成「會讀書的人」,瞭解您孩子的學習哪裏卡住。 六叔用這個教女兒,她從台灣中等生成了高壓北京的優等生。 學習升級從此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六叔觀察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108課綱》中「核心素養的 3 面 9 項」提出了未來主人翁具有身爲「人」的期望(比起此前應試教育培養出單一技能的「考試人」,這簡直是「文藝復興人」了) 這是歐洲學校培養學生的方式,如果台灣人人能掌握,會是台灣邁向新世代的契機。可惜台灣長久以來(可能受到日本影響)崇尚「專才」、「職人」,對「通才
福爾摩斯學習法分作《計畫》、《成果》、《日誌》3 部分,這一篇說明《計畫》。 《計畫》使用「看板」方法(Kanban 這個詞是日本來的,因為整個敏捷思維都跟日本脫不了關係)的模板。「看板」就是在辦公室放塊隔幾格的白板,每張便利貼是一個任務,隨進度推進把便利貼往右邊移動。(圖片來源:Wikimedi
台灣教育比較微觀,每個科目分開,特別在補習班,所謂好老師就是會補充很多細節,做很多題目,讓學生面對什麼考試都沒問題。 但是,學校的學科其實是把我們這個世界拆成不同分科方便傳授,最後學生要像拼拼圖一樣地再把所學各科都組合回原來那個世界。問題是,如果你去買了一盒拼圖,一定有一張拼好的圖,但孩子在學習分科
PDCA迭代起自於美國,在日本發揚光大,讓售價不高的豐田汽車造就「神車」傳奇,好多幾十年前的豐田汽車到現在還好好地開,因爲 PDCA讓它改良到很難損壞。
一次次調整水溫的「PDCA 迭代」,就是我們人類正常的學習方式,騎自行車也是這麼學的,但是學校教育卻忘記給我們犯錯的機會。 你下班好累,想泡個熱水澡,習慣的洗澡水溫 40 度,如何調整呢? P 目標 40 度→D 開水龍頭→C 摸一摸太冷→A 要調熱點; P 目標 40 度→D 水龍頭調左
「六叔這個企劃案麻煩你處理一下!」客戶這麼說 「沒問題,這只要用《企劃大全》第 3 章提到的方法就搞定了!」我回答他 很可惜的是,企劃人很少有這種奢侈,他每天所遇到的問題很少是某一本書已經提供解法了,如果有這麼一本書,那客戶自己也會讀,還需要你嗎? 專注非常重要,寬廣的常識更重要,但吸進大腦的常識如
在《108課綱》中「核心素養的 3 面 9 項」提出了未來主人翁具有身爲「人」的期望(比起此前應試教育培養出單一技能的「考試人」,這簡直是「文藝復興人」了) 這是歐洲學校培養學生的方式,如果台灣人人能掌握,會是台灣邁向新世代的契機。可惜台灣長久以來(可能受到日本影響)崇尚「專才」、「職人」,對「通才
福爾摩斯學習法分作《計畫》、《成果》、《日誌》3 部分,這一篇說明《計畫》。 《計畫》使用「看板」方法(Kanban 這個詞是日本來的,因為整個敏捷思維都跟日本脫不了關係)的模板。「看板」就是在辦公室放塊隔幾格的白板,每張便利貼是一個任務,隨進度推進把便利貼往右邊移動。(圖片來源:Wikimedi
台灣教育比較微觀,每個科目分開,特別在補習班,所謂好老師就是會補充很多細節,做很多題目,讓學生面對什麼考試都沒問題。 但是,學校的學科其實是把我們這個世界拆成不同分科方便傳授,最後學生要像拼拼圖一樣地再把所學各科都組合回原來那個世界。問題是,如果你去買了一盒拼圖,一定有一張拼好的圖,但孩子在學習分科
PDCA迭代起自於美國,在日本發揚光大,讓售價不高的豐田汽車造就「神車」傳奇,好多幾十年前的豐田汽車到現在還好好地開,因爲 PDCA讓它改良到很難損壞。
一次次調整水溫的「PDCA 迭代」,就是我們人類正常的學習方式,騎自行車也是這麼學的,但是學校教育卻忘記給我們犯錯的機會。 你下班好累,想泡個熱水澡,習慣的洗澡水溫 40 度,如何調整呢? P 目標 40 度→D 開水龍頭→C 摸一摸太冷→A 要調熱點; P 目標 40 度→D 水龍頭調左
「六叔這個企劃案麻煩你處理一下!」客戶這麼說 「沒問題,這只要用《企劃大全》第 3 章提到的方法就搞定了!」我回答他 很可惜的是,企劃人很少有這種奢侈,他每天所遇到的問題很少是某一本書已經提供解法了,如果有這麼一本書,那客戶自己也會讀,還需要你嗎? 專注非常重要,寬廣的常識更重要,但吸進大腦的常識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你是我的榮耀 #晶晶的努力 #QQ的重要性 晶晶從高中開始,就想盡辦法要跟于途有交集,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建QQ小號,去加于途QQ。 從晶晶建QQ小號的蛛絲馬跡就可以看得出來,她是多中意多在意于途! 于途的理想是征服星辰大海,聰明的晶晶採取曲線救國的方式,在百度上面搜尋航天愛好著者論壇,果然看到于途的
Thumbnail
如果你們能夠事先知道,在做某件事情上,成功率很低,失敗率很高,那麽你們還會繼續堅持努力做下去嗎?其實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人,有些人跟我説,如果一開始就知道結局不好,那麽一開始就不需要投入,因爲結局已定,又有一部分的人跟我說,即便如此,努力也許可以改變結局和預後,那麽努力一把吧,讓自己不後悔。
Thumbnail
文:柚子貍  有的時候接到飼主的問題,內心會浮現「主人為什麼要問這個、自己已知答案的問題呢」?是來考驗我的?或來踢館的嗎?因為我不是視覺型的溝通者,我無法「看到」毛孩最喜歡躺在哪個墊子上之類的問題,除非毛孩自己願意跟我「說」。 我已經寫明「非誠勿試」,所以問題背後應該有其他原因才對,為了慎重起見,我
Thumbnail
拼死拼活工作被包裝成追尋夢想。追尋比自己更遠大的事,超越自我侷限、推動進步。 大膽追尋、努力追求卓越並沒有錯,只是直到有一天,身體警告你,或精神狀況刺激你,你問自己「為什麼我需要讓自己心力交瘁至此?」
Thumbnail
工程師話與人話的距離,向來可近可遠,甚至是平時時空的永無交集。前者如藍芽、Wi-Fi等,只要給時間自然能夠消化。後者如”零知識證明” (Zero-Knowledge Proof),是區塊鏈領域相當新穎的技術,很違反直覺也很不容易理解,甚至可能有人看一輩子也看不懂也說不定喔。 有一個觀念很重要,”區
Thumbnail
有天份的音樂家耳朵,能聽到你聽不到的,那細微的音階差別。 有天份的主廚舌頭,能辨別到你辨別不出的,那無法言說的味道。 多年的努力可以讓你超越一般人,你可以成為專業人士但也僅此為止。 說的白話點,我再努力打扮也成不了金城武、再努力唱歌也不會是張學友,所以努力與成就僅僅是有相關性,它們並不是因果關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你是我的榮耀 #晶晶的努力 #QQ的重要性 晶晶從高中開始,就想盡辦法要跟于途有交集,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建QQ小號,去加于途QQ。 從晶晶建QQ小號的蛛絲馬跡就可以看得出來,她是多中意多在意于途! 于途的理想是征服星辰大海,聰明的晶晶採取曲線救國的方式,在百度上面搜尋航天愛好著者論壇,果然看到于途的
Thumbnail
如果你們能夠事先知道,在做某件事情上,成功率很低,失敗率很高,那麽你們還會繼續堅持努力做下去嗎?其實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人,有些人跟我説,如果一開始就知道結局不好,那麽一開始就不需要投入,因爲結局已定,又有一部分的人跟我說,即便如此,努力也許可以改變結局和預後,那麽努力一把吧,讓自己不後悔。
Thumbnail
文:柚子貍  有的時候接到飼主的問題,內心會浮現「主人為什麼要問這個、自己已知答案的問題呢」?是來考驗我的?或來踢館的嗎?因為我不是視覺型的溝通者,我無法「看到」毛孩最喜歡躺在哪個墊子上之類的問題,除非毛孩自己願意跟我「說」。 我已經寫明「非誠勿試」,所以問題背後應該有其他原因才對,為了慎重起見,我
Thumbnail
拼死拼活工作被包裝成追尋夢想。追尋比自己更遠大的事,超越自我侷限、推動進步。 大膽追尋、努力追求卓越並沒有錯,只是直到有一天,身體警告你,或精神狀況刺激你,你問自己「為什麼我需要讓自己心力交瘁至此?」
Thumbnail
工程師話與人話的距離,向來可近可遠,甚至是平時時空的永無交集。前者如藍芽、Wi-Fi等,只要給時間自然能夠消化。後者如”零知識證明” (Zero-Knowledge Proof),是區塊鏈領域相當新穎的技術,很違反直覺也很不容易理解,甚至可能有人看一輩子也看不懂也說不定喔。 有一個觀念很重要,”區
Thumbnail
有天份的音樂家耳朵,能聽到你聽不到的,那細微的音階差別。 有天份的主廚舌頭,能辨別到你辨別不出的,那無法言說的味道。 多年的努力可以讓你超越一般人,你可以成為專業人士但也僅此為止。 說的白話點,我再努力打扮也成不了金城武、再努力唱歌也不會是張學友,所以努力與成就僅僅是有相關性,它們並不是因果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