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隱喻的建築-試讀書評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不是一本建築書,但也同時是一本建築書。當我們看到或想像一棟建築,我們可能想像這棟建築多高、什麼形狀、內部如何設計等等,這些印象或可歸結為結構,柄谷行人在這本書所做的,正是爬梳各哲學家提出的建築或結構觀點,並說明由柏拉圖到馬克思何以將哲學家稱為建築師。
典藏版書封
看完書再看心靈工坊的封面,有種秒懂的感覺─封面左邊是各層之間彼此連結的網狀結構,封面右邊是如同間諜組織由上到下、過度區分而互不交流的樹狀結構,亞歷山德提出的這兩種結構概念在本書各種哲學概念間穿梭,說明自然都市、自然智能、分工與交流等等概念,並拓展建築的概念─又或者是說,拓展哲學觀中的建築概念:建築與建築師的哲學隱喻不只是靜態的建築,更強調製作(making)的過程,建築一層層疊起,如同人在不斷重複過活裡產生差異,而這些自我指涉的差異,使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有所不同,回應重覆與差異的意義。
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生成(becoming)一部,一方面是因為生成帶有動態、不斷變動而充滿活力感,另一方面這一部大量談論思覺失調患者的語言結構特性,並說明千高原中德勒茲與瓜塔里的根莖邏輯與建築的關聯性,不論從心理治療角度或單純由語言學角度觀看,均有特別韻味,至於資本主義的部分,暫且看不懂,期待完整閱讀後能多點理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8會員
    41內容數
    回到山林,走入家庭,穿越小說、電影、動漫與各式創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驗,在這裡我將引入臨床人文療癒作筆記,捕捉生命中的殘影,歡迎跟我一起從不同角度去觀看,生出任何想法也歡迎留言分享,一起成長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書評】訊息龐雜的時代下,如何讓對話和思考持續下去?項飆《把自己作為方法》我們讀書,理解人類社會的規律,都一定要和自己這個人發生關係,否則搞藝術就是為了美,好像是一個服務工作,去取悅人。
    Thumbnail
    avatar
    微讀
    2021-05-18
    藍玉雍:真正的對話並不是達成共識,而是找到共識要去壓抑的東西──讀《作為隱喻的建築》柄谷口中認為人們在對話中尋求的「共識」,其實常常就是和形式主義者口中的「形式」扮演相同功能的詞彙。意味著相同的前提、立場。而人們往往以為「對話」就是為了能夠前進到一個相同的立場上。但柄谷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樣的主張最後會和形式主義有著相同的弊病。
    Thumbnail
    avatar
    心靈工坊文化
    2020-07-23
    陳俠聿:以個體能動性出發的建設性解構者──讀《作為隱喻的建築》建築,這個附會於自然的人工結構,提供了「思想對決」的可能。柄谷也不是第一個敏感的由西方建築、都市計畫切入的日本知識人,內藤湖南、鯖田豊之不約而同曾對西方文明的高樓大廈、日本的平房建築進行比較,用欠缺腹地的中世西歐都市的發展來解釋世界,這種征服自然的邏輯對東亞傳統知識人而言,是無法簡單接受的。
    Thumbnail
    avatar
    心靈工坊文化
    2020-07-23
    鮭:柄谷行人的建築──讀《作為隱喻的建築》意志一詞富含哲學意義,例如尼采曾批評哲學「追求真相的意志」走入死路,呆滯虛無,否定了人的生命。建築,則呼應西方晚近以德希達為首之解構思想。柄谷行人曾受解構批評家保羅.德曼之邀,至耶魯大學講授日本文學,這本書即反映他受德希達、德曼二人影響,並試圖提出己見之努力。
    Thumbnail
    avatar
    心靈工坊文化
    2020-07-23
    【試讀心得+簡評】柄谷行人——《作為隱喻的建築》本文為參加——心靈工坊柄谷行人新書《作為隱喻的建築》試讀活動 ——所寫。在此感謝出版公司願意提供機會試讀,並寫作心得。 《作為隱喻的建築》是柄谷行人寫於1983 的作品,算是他早期思想的呈現。主題雖然與他後來在《移動的批判》、《世界史的結構》中提出的四種交換模式理論沒有直接相關,但仍然是一本精深、獨
    Thumbnail
    avatar
    藍玉雍
    2020-06-17
    米歇爾.賽荷《寄食者》書評:差異即主體,寄食作為超越體制的多元思考《寄食者——人類關係、噪音與秩序的起源》,截自博客來。 「不論主觀的意願如何想要超越社會經濟結構的各種關係,『個人』仍然是各種關係下的產物。」——馬克思《資本論》 「各種關係」讓我們聯想到許多結構主義強調的想法,所謂的「個人」,是由不同的語言邏輯、社會制度、文化、神經生理所形塑的,本身的主體性其實微
    Thumbnail
    avatar
    藍玉雍
    2020-02-09
    【書評】《性意思史》「少女」作為我的一部分    這是一本關於「性」的方方面面,曖昧邊界的小說。也是一本告訴我們在「性」及其他事情上,永遠有「我」以及「非我」的空間在,永遠要有這樣的認知,不要再對誰誰誰露出「我不懂你」的表情,不懂要謙虛,甚至應該慚愧,這是平等的意義。
    Thumbnail
    avatar
    蔡翔宇
    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