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種般的心理重訓:恰到好處的挫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要怎麼理解Kohut「恰到好處的挫折」?看看Sang,就能多少懂一點。

Sang是布農語的油材,也就是可做為自然火種的木材。那年的內本鹿,Dama Dahu分享,布農族人會在尋常經過領域的松、柏、檜木等適合當油材的樹木砍上幾刀,每次經過這棵樹,就砍一下,但不到每天,一段時間後,砍痕逐漸癒合,不全然平整的表皮上包覆著油脂,這些癒合的傷痕就是Sang,是極好的自然火種,在需要的時候,帶給人溫暖。

Sang能如此形成,是因為樹皮和人的肌肉相似,局部破壞後,才能在重新生長中變得更好。有在進行重量訓練的人都知道,所謂增肌與鍛鍊的酸痛感,是因為肌肉在反覆練習中小小受傷,並靠著攝取蛋白質與休息,讓肌肉長的比一開始更多更壯,作為創傷性的修復經驗。

raw-image


局部破壞的過程,就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挫折──留下砍痕,不會深到讓樹木因此斷絕養分而亡,也不會淺到不痛不癢,而是讓樹幹在認為外部有威脅下,長得更加茁壯,茁壯到,他的樹皮更緻密了、更好燒了,但即使被刮下一些些拿去引火、作為取暖的引信,刮的動作,反而讓樹本身再一次茁壯。

Kohut認為通過恰到好處的挫折,和隨著恰到好處的挫折而來的結果,將可建立心理結構,並構成療癒。在這些有影響,但不到摧毀性的挫折,例如寶寶餓了時晚了幾分鐘才被餵奶、成績比預期差了一點、爬山想攻頂但時間不夠折返、諮商時講了很自豪的事情結果心理師完全沒反應,會讓人失望、難受,也會因此切出缺口,但就是這個缺口,讓人思考怎麼補足──完全補成原樣是不可能的,但也因為不可能,只要有能量,就會不斷去補,直到成為新的、更茁壯樣子。

要怎麼有能量呢?那就需要依靠isang了,那是布農語有火種的地方,也是心中熾熱奉獻的人。人終究不是永動機,即使自己就是isang,尋獲這樣的夥伴,將帶來不同的療癒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山與心交會之處
29會員
44內容數
回到山林,走入家庭,穿越小說、電影、動漫與各式創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驗,在這裡我將引入臨床人文療癒作筆記,捕捉生命中的殘影,歡迎跟我一起從不同角度去觀看,生出任何想法也歡迎留言分享,一起成長 :)
山與心交會之處的其他內容
2025/01/12
本文分享心理督導的第一門課:心理諮商中「跟上」個案的意涵,並以登山為例,說明如何在諮商過程中,以適切的步調與個案建立連結。
Thumbnail
2025/01/12
本文分享心理督導的第一門課:心理諮商中「跟上」個案的意涵,並以登山為例,說明如何在諮商過程中,以適切的步調與個案建立連結。
Thumbnail
2022/06/10
營地LNT的概念,同樣也可以用在那些困擾我們的人事物,確實帶給我們各種擔憂、期望、評價、批判等想法,但當這個狀況就是存在而難以更動,與其空耗體力去處理,還賠上生活中各種感覺和注意力,不如回到當下去觀察祂,以及我們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找到讓我們自己舒服的位子。
Thumbnail
2022/06/10
營地LNT的概念,同樣也可以用在那些困擾我們的人事物,確實帶給我們各種擔憂、期望、評價、批判等想法,但當這個狀況就是存在而難以更動,與其空耗體力去處理,還賠上生活中各種感覺和注意力,不如回到當下去觀察祂,以及我們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找到讓我們自己舒服的位子。
Thumbnail
2022/04/09
馬布谷的上空,積雲朵朵,很是悠哉。 積雲看起來很固體、好像我們可以踩上去玩耍,看見朵朵積雲在天上移動,表示它水滴較少,預告著接下來會是好天氣。即使聚在一起下了雨,那也只會是雨量不大的短暫陣雨。 這樣柔軟而外表穩固,內在又經歷翻攪的過程,很像古典精神分析的內外在設置。
Thumbnail
2022/04/09
馬布谷的上空,積雲朵朵,很是悠哉。 積雲看起來很固體、好像我們可以踩上去玩耍,看見朵朵積雲在天上移動,表示它水滴較少,預告著接下來會是好天氣。即使聚在一起下了雨,那也只會是雨量不大的短暫陣雨。 這樣柔軟而外表穩固,內在又經歷翻攪的過程,很像古典精神分析的內外在設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十六、十八、十九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十六、十八、十九章 (摘錄)
Thumbnail
聽一首「做自己的光,看一篇石頭哥的文章,讓我來療癒你受挫的心靈,再次勇敢出發!
Thumbnail
聽一首「做自己的光,看一篇石頭哥的文章,讓我來療癒你受挫的心靈,再次勇敢出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經歷過痛苦和傷害後的成長與感悟,並表達了感恩和堅強的心態。文章內容充滿了正能量和勵志,適合各種年齡層的讀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經歷過痛苦和傷害後的成長與感悟,並表達了感恩和堅強的心態。文章內容充滿了正能量和勵志,適合各種年齡層的讀者。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當我們看到別人面臨困境時,我們可能希望幫助他們,但有時候他們並不願意接受幫助。這篇文章探討了幫助他人的困難之處,並提出了獨特的觀點。
Thumbnail
當我們看到別人面臨困境時,我們可能希望幫助他們,但有時候他們並不願意接受幫助。這篇文章探討了幫助他人的困難之處,並提出了獨特的觀點。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