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曾在電影台看過好多遍但總不記得劇情,
也總和另一部東方不敗的印象相互交疊而忘,
然而那幕幕光影映在林青霞分飾兩角的臉龐上,
讓懵懂的年歲,知曉愛戀可以成瘋,
可以成魔,可以孤獨而求敗。
實在想知道王家衛的腦袋究竟搬演著怎樣的劇場,
金庸筆下的人物在王家衛的電影裡還魂成貪嗔癡戀的鮮活角色,
橫跨時空,其實也與現代的你我無異。
佛典有云:旗未動、風未動、是人心在動。
開頭是明示,也是暗語。你看見的一切,都是你的起心動念。
電影中的靜與動、光與影,
大風起兮雲飛揚,長髮飄散,手起刀落的殺與不殺,
更隨四季節氣流轉,回歸大漠,
一切變動了,一切也什麼都不動。
人留,也許只為等一個人消息;人去,卻也正因等到了消息。
黃藥師跟歐陽鋒等到了一個結果,於是能動了,於是離開了。
每個人心中的桃花與另一個意象的桃花糾結,這些情債與自覺,把他們困在無形的牢籠,用餘生去記、用餘生相忘,
灑脫是佯裝,看似不在意的往往最在意。
人貪而自信,不輕易允諾而自詡自由,從沒說過最愛,
有朝一日把自己當作他人時,卻能輕易說出口,
然後發現自己已不自由。
人嗔因挫敗,不被愛又或不能再愛,難道只能怪命運恨不相逢未嫁時?
也許你只是遇到一個,還想看看山的另一頭的人。
人癡而不悟,因為悟了,也許將不再記得,
妳我深刻難得,縱然死生契闊,或也無處可藏。
一生一世無分別,一體兩面而情重
張曼玉飾演的嫂子,出場時間不多,演出卻很是動人,
百轉千迴後,最後幽幽地道出:
以前,我認為那句說話很重要。因為我相信有些事一旦說出來就一生一世。現在想想,說不說也沒有什麼分別了。
這部片中的男女是一體兩面,任性而情重。
在另一個人身上找尋愛過的影子,
也因影子來過,而明白自己已然失去的光。
在愛情中掙扎過的人,見到那些面孔的相似與分別,
可能一時情迷,可能幡然醒悟,
在不同的時間邂逅到在不同階段的人,光是步調就有所不同。
若不愛過,怎能看懂?
用現代的依戀理論來看,王家衛影中有許多逃避依戀者,
不敢擁有,往往在失去時才成為焦慮,
兩人的關係中太難不忮不求,
距離拉開了才能平心而論、侃侃而談,但行為無法搭上。
那是被愛者的自信,嫂子說:
分明心裡是想要的,嘴巴卻不肯說,一定要你送到他面前才肯要。
多情者也曾專情,無情者也曾有情。
人的一生漫漫,多少傷人者也曾被傷,
電影中唯一傷過老婆但選擇在當下敢於擁有的,只有洪七。
縱然黃藥師跟歐陽鋒都會覺得自己有過機會把握真愛,
當下選擇分離,其實也就需承擔分離可能帶來的結果。
當然這也是觀影者局外人的全能視角才能明白,
就像《阿飛正傳》中沒有腳的鳥,
愛上一個只能飛的人,你沒有怨,她沒有恨,只能選擇記得而已。
沒有武俠,而是心戰
一部好電影,是你走過這片沙漠回來,還是覺得好。
而今看來極為夢幻的陣容,
張國榮、梁朝偉、林青霞、張曼玉、張學友、劉嘉玲、楊采妮......
在兩部落差極大同期拍攝的電影之間,
演繹出至今依然扣人心弦的江湖。
愛人即是江湖。
長大了,看懂了,這些口白跟旋律也就入心了,
它從來不是形而上的武俠,而是意念間的心戰。
活在世上,隨時與自己的心相見相厭,拉扯盤旋。
記得了嗎?忘卻了嗎?醉生夢死了嗎?
走過一遭,你甘心了嗎?
王式金句就像鉤子,乍看能懂,
但況味往往是伴著自己的人生體悟跟劇情推進,
當你情不自禁上鉤,被勾著的即是願者。
看了一場人心之動,夢了一場愛別離苦的桃花夢。
大螢幕上的色調、環繞而幾近不絕的磅礡配樂,
最後耳邊彷若還繚繞著那孤獨情者的口白。
平日夜間的誠品電影院,有著疫情之後湧現的人潮,
看著老老少少,幾乎是在傷感之際感到開心,
無論看電影的觀影者在人生的哪個階段,
步出電影院以後如果能想著「在最美的時間,還能讓最喜歡的人在身邊。」
是否多少就能放下我執,不再(或面對)遺憾了呢?
#AshesofTime (1994)/本文寫於20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