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之用,徒然之必要:讀《為什麼讀書?》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為什麼讀書?》的作者夏爾丹齊格(Charles Dantzig) 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出生在巴黎,我在台北。他雖然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卻是個詩人、作家、評論家,翻譯者跟編輯,做的事跟律師沒有什麼太大關係。我在台北開診所,但大部分時間不在診所上班,也跟他一樣,最喜歡的事就是看書。

他在五歲學會認字看書後,一輩子就沉迷在書中,整個童年經常聽到父母要他到花園裡玩,擔心他整天看書對身體不好。為了取悅父母親,他只好離開書房到外面玩,讓父母親放心,不一會兒他又迫不及待返回他的極樂天堂——讀書。

這本三百多頁厚的書是他的閱讀隨筆,短短的,每篇二頁或三頁,甚至有一篇內文只有一句話。書名取《為什麼要讀書?》是因為文章裡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篇章在回答這個問題。

你看他用的篇名就很有趣:

「為愛而讀書、為了憎恨而讀書、為了手淫而讀書、為了自我反駁而讀書、為了自我安慰而讀書、為了享樂而讀書、為了孤立自我而讀書、為了知道閱讀並不能改善什麼而讀書、為了已經讀過而讀書,為了發現作家未說的話而讀書、為了把書放在桌上而讀書、為了再現青春而讀書……」

書裡面也不時出現金句,如「宗教是窮苦人的復仇,災難是貧困者的慰藉。幻象則為一切罩上了光環。」

他學生時代的暑假曾在書店裡打工,隨手翻閱法國大文豪巴爾札克的某本袖珍本作品時讀到一句話「細微差別,乃精緻的大敵」,之後他闔上書,將它擺好。兩分鐘後以及隨後的二十天,以及之後的數十年,他不停地在那本書裡尋找那句話,想再看看它的上下文,可是一直沒有找到。這個經驗我也有,網路時代,谷歌大神似乎對那些古代經典名句的搜尋也幫不上忙。

他的很多觀點令我擊節讚嘆,心有戚戚焉,比如他提到讀書時對時間的認知,這一長段精彩文章抄錄如下:

「當我們讀書時,我們是在抹除時間。並非是『度過時間』。度過時間是指我們打著哈欠讀著書,在鄉下悠悠閒閒地度過一個下午;『抹除時間』則是指認真讀書,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書中,這種閱讀給人時間不復存在的感覺。我們甚至模模糊糊地生出某種永恆感。這就是為什麼從書中世界走出來的讀者有著潛水夫的神情——目光朦朧、呼吸徐緩——他們需要少許時間以便重新回到現實世界,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偉大的讀者始終感覺自己青春年少的原因。

他們的生命沒有被某種使用時間的方式所消耗,他們將時間用在了聽命於尋常時間以外的事情上。即便他們活到百年,仍然會以青春永駐的方式辭別人世。每一次新的閱讀都是在清涼海水裡的潛泳,都是一個我們並非全然虛幻地征服了時間的時刻。」

他也批評很多作者與書籍,比如《暮光之城》,不過真的是罵人不帶髒話,因為講得太精彩了,也原文抄錄如下:

「我曾試著讀《暮光之城》,太艱難了。少了我,史蒂芬妮.梅爾還剩下八千四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位讀者。這些小說不好也不壞,而是毫無價值。看看這些提問、回答式的對話,「貝拉,你去上學嗎?—是的,愛德華,我去學校。」諸如此類,太費力了,維根斯坦的書還更容易些,我向你們保證。《暮光之城》的手稿在出版之前先後被十四位出版經紀人拒絕。唉,總是有第十五位經紀人。通俗小說的成功史就是由第十五本嘗試締造的。那些出版商們竭盡所能地不去販賣而是保護文學,毫不見效。由此誕生了《暮光之城》這第一部並非由鮮血而是由劣質品造就的吸血鬼小說。」

他這麼一位專業讀書人,應該常被問到:「如何讀書?」因此這本書中也有一個篇章講這個主題,只是整篇文章只有一句話:「我會回答,有方法地讀書。熱情是最合情合理的方法。」

我也贊同他所說的:「讀書毫無用處。正因如此,它才是一件偉大的事情。我們閱讀,因為他是無用的。想想吧,有些人在巴黎CAC-40-的上市公司事業有成,但他這一生從未讀過任何東西!所以我們要善待那些擁有財富權勢的讀書人。他們本來可以不讀書而做點別的事情。」

因此,我在為這本書所寫的推薦序裡這麼附議:「真正的閱讀是無目的性的閱讀,但是這種無用,方可成為其他的大用;閱讀使我們從紛亂的世界中隱身,回到與內在自我相處的美好時光。」


編輯:熊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做為小小的愛閱者,常被問說「你怎麼那麼喜歡閱讀啊?」,也有人會問我「該讀什麼書」或「該用什麼方法讀」。這些問題著實不好答。但現在我找到了更好的回應方式,就是推他們讀這本《給未來的讀者》。
Thumbnail
做為小小的愛閱者,常被問說「你怎麼那麼喜歡閱讀啊?」,也有人會問我「該讀什麼書」或「該用什麼方法讀」。這些問題著實不好答。但現在我找到了更好的回應方式,就是推他們讀這本《給未來的讀者》。
Thumbnail
我不會說自己是個飽讀詩書的人,因為確實不是,但如果這輩子可以完成一個夢想,看完全世界從古至今的書無非是不二之選。
Thumbnail
我不會說自己是個飽讀詩書的人,因為確實不是,但如果這輩子可以完成一個夢想,看完全世界從古至今的書無非是不二之選。
Thumbnail
  就大家的印象裡,大概覺得中文系,一定有很多愛看書的人吧?   不不不,絕對大錯特錯。   對於受到中文系的學術氛圍熏陶之下,我們能感受到讀書人一詞,其實不僅僅是上過學這最簡單的意義。但就僅僅閱讀這麼一個基礎條件,其實是連中文系的人都不
Thumbnail
  就大家的印象裡,大概覺得中文系,一定有很多愛看書的人吧?   不不不,絕對大錯特錯。   對於受到中文系的學術氛圍熏陶之下,我們能感受到讀書人一詞,其實不僅僅是上過學這最簡單的意義。但就僅僅閱讀這麼一個基礎條件,其實是連中文系的人都不
Thumbnail
為什麼要閱讀?是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問師長的問題。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讓人心服口服的答案:因為閱讀可以增長知識阿,所以我們讀書。難道知識只能從閱讀當中汲取嗎?試想,為什麼秦始皇焚書坑儒就像是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似的,遭人撻伐?在那一個沒有網路和手機的年代,知識固然是只存在於書本當中的,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只要
Thumbnail
為什麼要閱讀?是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問師長的問題。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讓人心服口服的答案:因為閱讀可以增長知識阿,所以我們讀書。難道知識只能從閱讀當中汲取嗎?試想,為什麼秦始皇焚書坑儒就像是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似的,遭人撻伐?在那一個沒有網路和手機的年代,知識固然是只存在於書本當中的,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只要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Thumbnail
我想這就是為何某市市長會說很無聊的原因,因為他只有被動吸收文句,而沒有從中理解到海明威想傳遞的東西。
Thumbnail
我想這就是為何某市市長會說很無聊的原因,因為他只有被動吸收文句,而沒有從中理解到海明威想傳遞的東西。
Thumbnail
人們,是不是不閱讀了? 是對於閱讀提不起興趣、找不到非讀不可的書或理由? 抑或單純覺得閱讀之於自己已不再重要也不是必要? 「閱讀」這個行為本身,是否像逐年遞減的書店與書籍一樣,就要從進行式成為過去式了? 有一個對閱讀始終不渝的資深讀者,以「人為何需要閱讀?」為題,對這道命題不斷叩問...
Thumbnail
人們,是不是不閱讀了? 是對於閱讀提不起興趣、找不到非讀不可的書或理由? 抑或單純覺得閱讀之於自己已不再重要也不是必要? 「閱讀」這個行為本身,是否像逐年遞減的書店與書籍一樣,就要從進行式成為過去式了? 有一個對閱讀始終不渝的資深讀者,以「人為何需要閱讀?」為題,對這道命題不斷叩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