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柯比意 城市、烏托邦與超現實主義---思索,是人的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本購於我就讀輔大時期(莫約2003年左右),當時我跟我哥一起出國,在飛機上我讀起了這本,我哥說了句:「出國讀建築的書,耍什麼帥啊。」
於是我讀了幾頁,便收起來了;那也是因為,坐我右邊靠窗的,是一個年輕漂亮的日本女子。
我跟她用英文攀談了起來,你知道的,那時的日本人不太會說英文。
當然這都是題外話,我直至2020年的7月這些日子,才重新好好地閱讀這本。
台灣的文學創作幾乎都有個共通點,就是創作者對於「文字」的使用,非常地有天分跟創造力。
但這本書,等於是作者長年浸淫建築(不論學說、歷史或實例)之後-----我用我先講結論的習慣述之---「對於『建築的真理』的探究與追尋。」
這是個大哉問,這世上這麼多的偉大建築師、思想家、哲人,無一不想知道,「真理」是什麼---我想這同時也是他們窮極一生努力思考想得到的東西。
是故,以作者具學術性和力求確切表達論點的文字,與市面上的散文集讀起來感覺是不同的---少了華麗、多了確實。
至於為什麼這本是專講柯比意?
作者在序已說明,他就讀於威尼斯建築學院的老師塔夫利,畢生所關心的「當代建築現代性的核心題旨」,就落在對柯比意的討論之上。
這也是本書將柯比意建築生命重大的幾個時期解析、簡述、統整與下了結論之後的重點。
柯比意從建築形式與語言的反芻、重建與再造,漸漸轉向都市計畫、甚或整體的人類居住環境這麼巨大的意象思索,他心目中有個烏托邦,這「建築、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亦是他長年思考探究的問題。
但是,讀完整本書,我還是不知道,柯比意心目中的「烏托邦」到底是怎樣的?
僅僅從p.125所提到,「柯比意意圖將他的視野全面拉開,除了持續關心城市、建築外,也希望藉由其他領域的研究與接觸,找出人類居住所面臨的真正問題。1923年出版的【邁向新建築】一書,就是他專欄文章的集結。」
我還是無法想像這解決辦法之後的人類地景,到底會是怎樣。
這也是我想向本書作者致上萬分敬意之因,一個領域的專家是讀了上百份資料、寫成了一本蘊含自己心得的書,而讓我們省去了在一堆資料中整理、尋找與統整的時間,進而在一個周末便大略能了解這寶貴的知識。
至於「人類居住所面臨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我以我不濟的腦袋統整,不外是隱私性、群體性、經濟效益以及實用價值。
當然自古以來壓制於其、那處於建築實施之上的巨大力量-----便是膚淺的政治因素。
這點也是柯比意晚年的結論---「烏托邦」最後只能流於文學形式,並不可能真正地實行。
這已不能歸於「憤怒」的範疇,長期以來諸多大師的努力,還是得俯首於政府的巨大力量,那我們這些小民,也只能在看完此書後,將精神流向作者老師塔夫利所言:「對於過去時代的鄉愁。」這樣無濟於事的自我安慰。
柯比意的建築學養養成,有一部分來自於他年輕時代的旅行,這段旅行也是自古藝術與建築的年輕學子的必經路線---他從初到義大利見到巨大教堂的震懾感(他出生於瑞士,瑞士多是矮小的房子),經歷德國、維也納、希臘、布拉格等地的洗禮後,逐漸跳脫形式的桎梏、轉向思索更深遠(類似冥想)的整體都市規劃。
「細胞核」概念以及「船-修道院-共同體」概念亦是他在這段時期奠立的終生創作核心。
此二者源自他看到艾馬修道院裡僧侶各自擁有的個人空間(細胞核)、以及整個艾馬修道院的設計(船-修道院-共同體)。
同是建築大師的高第,一生清修刻苦、虔誠信主、並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深沉的問題;這也讓我聯想到,柯比意的「船」之概念,是否來自「諾亞方舟」?而「共同體」---便是「烏托邦」的原型?
個人研讀過平面設計,所以對於其中提到的一些概念,稍微能夠理解,以下是我對於本書提到的建築之一些小心得。
圖中紅色跟藍色是我畫出文藝復興那時的建築師設計時,以「簡約」為原點的設計
正圓、簡潔的三角形與長方形---盡皆回歸了最原始、最簡潔的形狀。
當然我知道我這建築門外漢的發現,在建築師眼中微如螻蟻,但我還是很開心我得到了這些。
平面設計也有個方法是,logo以貼近正圓和垂直為依據來組合圖形(如果沒記錯,那是最符合人類眼睛美感的方式)
這些建築雖是曠古爍今,但在柯比意此書末,作者老師塔夫利所言的「追求身分藩籬與對過去時代的鄉愁」,以及對現代性、乃至更繁雜的都市計畫、解決問題的前進---看似一種反動。
但事實上,塔夫利抱持的觀念是,文藝復興時代是整個現代藝術的開端。
書中也提到一個要點:「技術」與「形式」的拉扯。
當世界不斷進步:「技術」自然很有可能順理成章地凌駕於一切之上,當然,它亦是解決問題的要素之一。
柯比意晚年(1930年以後)轉向超現實主義的探索,不論雕塑、繪畫或建築,都呈現一種直覺式的超現實以及無法理解的形而上,這也說明了,一位超越時代的創造者那只有自己理解的「偉大的自傳」,是如何的難明以及怎麼讓後人鑽研與崇尚的。
當一個設計者經歷了長期的思索、練習與創造,他的眼光必定已與眾人大異;他的作品,自然也蘊含了自己思索後的結論與力量。
而現階段的我,在看到柯比意「沉思冥想」而得到的力量,自然也是極度嚮往,但我腦中卻瞬間出現了:「冥想跟矛盾,是不是一樣的東西?」這樣不負責的想法。
由於對設計與建築有著莫大的熱情,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必定也要來趟長期的歐洲之旅。坐於那些建築物之下,看著陽光、顏色與陰影在建築物之間的變化,莫說是花一個下午,花了一生其實都是值得。
avatar-img
59會員
337內容數
文字織城,取文字編織與文字之城之意,希望在我戮力編織的文字之城中,能讓讀者有些許共鳴,那麼孤獨地面對鍵盤的我,也會感到微微的暖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Life is crazy I agree All of me is lousy Fear never leaves I ain’t got no friends My soul can’t be comprehended Gotta find some ways to loose myself
「菲,阿依的家族都是流氓,我要跟她在一起,就要學會流氓的一切。」阿軒道。 菲臉上的表情萬分不耐,「這麼多女生可挑,你偏要挑她。」 「幫我一下,我很喜歡她。」 菲嘆了口氣。 「先去買七分褲跟大尺寸的襯衫,還有便宜的金鍊掛在脖子,夾腳拖是必須。最重要的是,你要學會吃檳榔。」菲說。 阿軒一項一項作了筆記
艾莉絲當何準的模特兒已經一段時間。 她本來也是個畫家,但畫賣不出去,便來何準的工作室工作。 除了裸身讓何準畫個痛快,她有時還得幫忙他清掃畫室,當然包括肉體上的交纏。 何準的畫室下午時總會有金光耀眼的陽光灑進,非常暖和。 她總會要求何準,每一幅畫都別簽上名,她說這樣我們的一切便不會有落幕的時候。
女主角梁靜---便是台灣。 她無助、需要強勢男人;多情、搞上姊夫;阿威死後、活在思念他的痛苦中。 那不正是台灣? 無助、孤立無援、部份人民沉浸在對祖國的心理依歸、親中親美;而且---弱。 台灣有很多很棒的人才,但整個國勢非常地弱。 然而梁靜又是飾演經歷抗日戰爭以及白色恐怖的「原著作家」---蔣碧玉
Life is crazy I agree All of me is lousy Fear never leaves I ain’t got no friends My soul can’t be comprehended Gotta find some ways to loose myself
「菲,阿依的家族都是流氓,我要跟她在一起,就要學會流氓的一切。」阿軒道。 菲臉上的表情萬分不耐,「這麼多女生可挑,你偏要挑她。」 「幫我一下,我很喜歡她。」 菲嘆了口氣。 「先去買七分褲跟大尺寸的襯衫,還有便宜的金鍊掛在脖子,夾腳拖是必須。最重要的是,你要學會吃檳榔。」菲說。 阿軒一項一項作了筆記
艾莉絲當何準的模特兒已經一段時間。 她本來也是個畫家,但畫賣不出去,便來何準的工作室工作。 除了裸身讓何準畫個痛快,她有時還得幫忙他清掃畫室,當然包括肉體上的交纏。 何準的畫室下午時總會有金光耀眼的陽光灑進,非常暖和。 她總會要求何準,每一幅畫都別簽上名,她說這樣我們的一切便不會有落幕的時候。
女主角梁靜---便是台灣。 她無助、需要強勢男人;多情、搞上姊夫;阿威死後、活在思念他的痛苦中。 那不正是台灣? 無助、孤立無援、部份人民沉浸在對祖國的心理依歸、親中親美;而且---弱。 台灣有很多很棒的人才,但整個國勢非常地弱。 然而梁靜又是飾演經歷抗日戰爭以及白色恐怖的「原著作家」---蔣碧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二、《向拉斯維加斯學習》   范裘利於1966年出版《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十年後1976年出版了《向拉斯維加斯學習》。今天,當然不再需要跟拉斯維加斯學習,因為已有更多更值得學習的城市誕生,如:杜拜、卡達、深圳。然而,本書還是具有跨時代性,因為范裘利提出一種新的認識城市的方法,即發展
Thumbnail
  本書作者東海建築邱浩修老師,專長為建築設計、當代建築評論、實虛共構互動空間設計、參數設計與數位構築。很高興在AI逐漸興盛的今天,邱浩修老師為我們整理了機械、數位、生態到人工智慧下建築的發展過程,並提供反思該建築的限制與未來發展的可能。   「建築產業在這個充滿變動的科技時代走向何方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我國近年來陸續修復許多哲學家與文學家等思想家的故居,如:殷海光故居、方東美寓所、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等。相較於一般的修復工程,修復思想家的故居有何不同?又思想家的文化資產是其「故居」還是其「思想」?   哲學家柯靈烏(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歷史就是思想
Thumbnail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Thumbnail
「經由所創造的整體關係,決定了我們精神上及心靈上各式各樣的活動;使我們得以感受到美的存在。」 閱讀中深刻地感受到柯布(Le Corbusier)是一位信仰建築極為虔誠的建築師;相信建築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創造。認為營造所講求的是穩固;建築則追求令人感動的效果。其目標在於創造愉悅或安詳的心情
Thumbnail
瑞士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作為現代建築的代表人物,這裡倒有兩部書可以介紹,先上來的是《The Sunny Days of Villa Savoye》以及繪本《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 時間來到1928年,當時柯比意接到Eugenie S
Thumbnail
包浩斯名字一出,想到的必然是著名的設計學派,這所由德國建築師Walter Gropius創立於1919年的藝術學校,百年前的宣言擲地有聲:學校理念是將藝術與工業融合,藝術家與工匠之間不再設有界線,換句話說設計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形式,而是融入人們生活。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二、《向拉斯維加斯學習》   范裘利於1966年出版《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十年後1976年出版了《向拉斯維加斯學習》。今天,當然不再需要跟拉斯維加斯學習,因為已有更多更值得學習的城市誕生,如:杜拜、卡達、深圳。然而,本書還是具有跨時代性,因為范裘利提出一種新的認識城市的方法,即發展
Thumbnail
  本書作者東海建築邱浩修老師,專長為建築設計、當代建築評論、實虛共構互動空間設計、參數設計與數位構築。很高興在AI逐漸興盛的今天,邱浩修老師為我們整理了機械、數位、生態到人工智慧下建築的發展過程,並提供反思該建築的限制與未來發展的可能。   「建築產業在這個充滿變動的科技時代走向何方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我國近年來陸續修復許多哲學家與文學家等思想家的故居,如:殷海光故居、方東美寓所、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等。相較於一般的修復工程,修復思想家的故居有何不同?又思想家的文化資產是其「故居」還是其「思想」?   哲學家柯靈烏(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歷史就是思想
Thumbnail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Thumbnail
「經由所創造的整體關係,決定了我們精神上及心靈上各式各樣的活動;使我們得以感受到美的存在。」 閱讀中深刻地感受到柯布(Le Corbusier)是一位信仰建築極為虔誠的建築師;相信建築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創造。認為營造所講求的是穩固;建築則追求令人感動的效果。其目標在於創造愉悅或安詳的心情
Thumbnail
瑞士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作為現代建築的代表人物,這裡倒有兩部書可以介紹,先上來的是《The Sunny Days of Villa Savoye》以及繪本《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 時間來到1928年,當時柯比意接到Eugenie S
Thumbnail
包浩斯名字一出,想到的必然是著名的設計學派,這所由德國建築師Walter Gropius創立於1919年的藝術學校,百年前的宣言擲地有聲:學校理念是將藝術與工業融合,藝術家與工匠之間不再設有界線,換句話說設計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形式,而是融入人們生活。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