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要考試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質上,植物是不會生病的。植物的病徵是來自環境中的不健康因素。』生機互動農法 Bio-Dynamic Agriculture 的創始者魯道夫. 史泰納博士 Dr. Rudolf Steinern 所說的這一句話讓我驚呆了。我忍不住要想,是否有可能,人本質是不會生病的?我們的病來自環境中的不健康因素?又是否有可能,每個孩子本質都是完美的,是不健康的環境讓他們表現出各種問題?
Stock Image
來到輔導室或治療室的孩子,個個都給他們的老師父母帶來了許多困擾與擔憂。但我時常想,若是他們在不同的環境下,也許他們會是快樂,如魚得水的。小海是一個被輔導許久的孩子,他在班上鬱鬱寡歡,學業表現差,常常被同學取笑,老師講的課,他往往是聽不懂的。但是,他在治療室中作出的樂高及黏土作品幾乎可以拿去比賽展示了。我為小海這棵『小樹苗』感到悲傷,他與生俱來的力量,沒有辦法成為他在這個世界中成長,舒展枝葉的動力,他的環境,將他推到一個令他枯萎,生命消退的地方,他在那裡漸漸凋零。
近年來我對農業產生很大的興趣,接觸之後發現,現代的農夫巧妙的利用農藥與肥料,企圖要達到土地生產能的最高值。農藥控制病蟲害,肥料刺激成長。蔬菜水果,迅速的成長,異常的巨大,但是,營養值低,抗病力弱,也充滿了有害的化學物質。我認為不信任,不尊重自然,以及貪性是讓整個系統走上這個方向的很大原因。
考季之時,我常聽到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考試感到非常擔心,也竭盡所能的督促孩子能在關鍵性的考試中拿到好成績。有些家長在意孩子成績的程度遠遠大於孩子自己,也有些家長會為了孩子的考試焦慮不安,失眠慌張。我們或許可以想想,在教養孩子的這間是上,我們是否也忘了要尊重孩子的自然本性,也不信任他們與生俱來可以成長成就的潛能,進而處在一中『貪求理想』的狀態。
考試的意義不是在於教育嗎?要知道孩子學習的狀況,以提供更適合的教學內容。但是考試成為我們衡量成就的工具。想到考試,你是否也會想起自己的求學時代,父母師長對我們的期待,以及那用盡全身力氣要考上的日子?當孩子考試表現優異時,做父母的你,能想像孩子成功優渥的未來,這種感覺令人無比歡愉,彷彿你就是孩子,孩子就是你,一起成就了那個年輕的你渴望過的未來。
一個人的心理發展中,在嬰幼兒時期,會體驗到一種彷彿全世界圍繞著自己而轉的感覺。進一步說,嬰兒在早期無法體認到媽媽是一個完整的人,只能感受到媽媽的『部分』,例如:餓了會提供乳水的乳房,不舒服時會抱他的手。這些滿足嬰兒的『部分』會被嬰兒經驗成自己的延伸,餓了會出現的乳房感覺起來像是隨時與自己同在,在需要時會提供所需,彷彿就是自己。這種感覺是美好的,因為嬰兒不知道媽媽還有腳,會走出他的視線! 也有各種會把她的注意力搶走的人事物。在這種全能自大,世界繞著自己轉的感覺中,只有完全的滿足,沒有挫折。當嬰兒慢慢成長,也會慢慢認識更完整的世界以及更完整的媽媽,而這種全能自大知覺,變成一種當挫折令人太難以忍受時,會出現的防衛機轉。換句話說,當現實太難忍受時,便躲進一種彷彿自己是全能的感覺裡。
在面對孩子的考試這件事上,做父母的得面對什麼難以忍受的事,以至於會期待孩子一定要考到好成績?我想,那難以忍受的事可能是:做孩子的不一定喜歡讀書,有可能不會考好。我們對孩子的期待中有種全能自大,也有種『貪性』,不是嗎?
你的孩子有很令你喜歡及驕傲的部份,但是也有令你失望及你不認同的部份。如果做父母的無法看到或是接受孩子所有的樣子,包括他的好,他的可愛,也包括他的孤僻,弱點,叛逆及種種,那麼是否你也像是那個只認得媽媽的乳房,媽媽溫柔的手的嬰兒?不敢也不願面對現實?
讓我們擁抱孩子的全部,欣賞這個你帶到這個世界的生命,讚嘆他的成長,允許你的孩子對你展示他的全部。孩子的本質原本就是完美的啊!
avatar-img
4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踩萍飲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討厭寫論文的我,要為G哥寫這篇文章,因為他的靈魂震撼了我。 (圖擷自「G哥比基尼的高山足跡」臉書) 曾經,一則新聞吸引了我的眼光:『比基尼登山客墜20米山谷』。聳動的新聞圖面中一個身材佼好的比基尼女郎在高駿的山頂與標高柱合影。
一個不知道自己沒穿衣服的國王,永遠不會覺得需要穿衣服。同樣的,一個不敢承認母職的甜蜜當中也有痛苦的媽媽,永遠不會意識到自己有一塊傷痕累累的內在,需要好好的被照顧及撫慰。 
在一個討論工作的場合中,一位男性同事驚呼:『我想到那些做媽媽的朋友描述嬰兒把乳頭吸到流血的狀況。當媽媽是這麼的痛苦啊!』
討厭寫論文的我,要為G哥寫這篇文章,因為他的靈魂震撼了我。 (圖擷自「G哥比基尼的高山足跡」臉書) 曾經,一則新聞吸引了我的眼光:『比基尼登山客墜20米山谷』。聳動的新聞圖面中一個身材佼好的比基尼女郎在高駿的山頂與標高柱合影。
一個不知道自己沒穿衣服的國王,永遠不會覺得需要穿衣服。同樣的,一個不敢承認母職的甜蜜當中也有痛苦的媽媽,永遠不會意識到自己有一塊傷痕累累的內在,需要好好的被照顧及撫慰。 
在一個討論工作的場合中,一位男性同事驚呼:『我想到那些做媽媽的朋友描述嬰兒把乳頭吸到流血的狀況。當媽媽是這麼的痛苦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Thumbnail
是否曾聽過, " 唉! 這個孩子就是跟爸爸一樣XXX,他阿公也是XXX.....一輩子注定要......或這個孩子就是天生頭腦差,長大只能......" ,請你要勇敢跟他們說 : "事實不是這樣的。 讓我們從今天起,丟掉基因決定論,沒有一個孩子是不能被幫忙的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花要怎麼開,得看你怎麼栽,溫室裡無風無雨,溫溼度控制良好,長出來的賣相自然好,但出了溫室就只能觀賞;室外野生的花草也許歪了點、髒了點,但卻能獨立生存下來,其實人也一樣。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Thumbnail
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和社會經常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優劣」,這種觀點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表現,應該符合某些既定的標準和期望。 然而這種觀念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對孩子來說,他們的行為不過是自我的直接表達,無關乎成人定義的「好壞」。因為孩子的天性和成長階段,使他們的行為更為直接與率真,只是在大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Thumbnail
是否曾聽過, " 唉! 這個孩子就是跟爸爸一樣XXX,他阿公也是XXX.....一輩子注定要......或這個孩子就是天生頭腦差,長大只能......" ,請你要勇敢跟他們說 : "事實不是這樣的。 讓我們從今天起,丟掉基因決定論,沒有一個孩子是不能被幫忙的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花要怎麼開,得看你怎麼栽,溫室裡無風無雨,溫溼度控制良好,長出來的賣相自然好,但出了溫室就只能觀賞;室外野生的花草也許歪了點、髒了點,但卻能獨立生存下來,其實人也一樣。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Thumbnail
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和社會經常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優劣」,這種觀點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表現,應該符合某些既定的標準和期望。 然而這種觀念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對孩子來說,他們的行為不過是自我的直接表達,無關乎成人定義的「好壞」。因為孩子的天性和成長階段,使他們的行為更為直接與率真,只是在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