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 畢業設計

2020/08/0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整體不等於整體-(圖片來源: urbanartcore.eu, CC Licensed)
(一)瘋狂之所在
畢業設計是個有任何瘋狂的想法都可以盡情去做的設計,也是大學學業最後的里程碑,如果建築教育的本質是培養獨立思考,回應社會的各種能力,那應該如何規劃、尋找並深化過程呢?而對於畢業設計,注重的是平立剖的精確專業度,抑或是更多的自我提煉出的課題?
(二)情感建築
情感建築相關的案例與操作手法並不多見,於是操作理論和實務就必須自己尋找答案,在自我意識形態上,就是原創的建築設計,把這個過程的意境細膩的分段,記錄一種關於外,半內外,內在的建築關係,對我來說非常有趣。
倘若一隻狗有一隻像驢子的耳朵,或某人的一隻脚大於另一隻,或者兩手的大小十分不一,我們立刻說這些是殘廢的。-《建築十書》

決定建築本質的每一因素,都是由各種矛盾互相組合而成
,這是一個錯縱複雜,千絲萬縷矛盾的巨大結構,而環繞著它的中心議題是「人」。因為在建築物這個場所裡,會提供人們發生很多事件,而建築的手法與感受,是設計者與人產生互動對話的一種模式,設計者藉由心中想表達的意義及象徵,模仿及轉化將實際物體用抽象的方式來營造,而這些符號並不是有些人可以立即瞭解背後所要表達的含意,而是設計者巧妙的利用抽象符號轉化,讓有些人可以體會這些設計者所要表達的意義,或許就是情感建築如何轉化有趣的地方。
(三)抽象與具象的融合
想做情感建築的原因,是想要瘋狂、更瘋狂、更大膽的去在空間營造上做出更多的突破,並且需要一個充分的理由去闡述這份瘋狂,我認為空間並不只有一種型態,它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塑造,但是具體或抽象的手法一直都是考慮與斟酌的因素,也一直是建築界評論時,爭論不休而不可能有定論的課題。
抽象的轉化方式,除了使設計者自認為較有深度之外,最重要的是這種抽象的表現,可以打破人們對空間固有的思考,有多種自我發揮的餘地,人們可藉由抽象的象徵,自行展開與它可能有關的意義,這時候人們不但參與了設計者的思考,也扮演著部分設計者的角色。
建築含意與表現手法,從很具體到很抽象的等級中,如何做到人們可感知的具體程度,同時又達成可啟發無限想像的抽象程度,表達更深一層的含意,並且得到觀看者的共鳴,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識才能熟練的操作與理解。這種與理念有關的建築含意,雖然較抽象而又艱澀,但往往能獲致更大的建築成就。
所以在這裡我理出了幾個暑假的研究方向
  1. 造型的定義
  2. 意象的產生
  3. 意象的認知
  4. 意象的元素及特點
  5. 建築造型美學認知
參考文獻(台北市立圖書館)
  1. 建築的含意
  2. 建築美學
  3. 建築造型與裝飾
  4. 造形構成心理
  5. 認知心理學
我認為如果堅持要做情感建築,就必須有說服人去這麼做的理由,以人為本作為轉化,探討人的內在情緒認知,分解分析人的主要情緒,把與建築無關的抽象概念連結。
完型心理學很有名的圖片,你覺得是魚還是鳥呢?
看不見卻很重要的虛擬曲線-(資料來源: desiring,CC License)

(四)議題-瘋人院
瘋人院(Lunatic asylum)在過去被用作收容被認為瘋癲的人的地方。872年,艾哈邁德·伊本·突倫在埃及開羅建立了第一所瘋人院,但是在歐洲大部分瘋人院17世紀之後才建立。啟蒙時代時人們對精神病患者的態度出現變化,從簡單的關押逐步演變成治療和改造。19世紀初,英國共有數千人收容在瘋人院中,而20世紀初,這個數字超過十萬。20世紀這些瘋人院逐步演變為精神病院。-維基百科
波蘭藝術家Jeremy Baum從1992年開始不停進出精神病院…

想做精神病院的原因是,情緒建築的關聯性與轉化,想要以精神病院作為研究,應用情感轉化的造型聯想模式與設計探討,而精神病有部分就是情感上的表達與認知出現了障礙;實務應用理論,讓建築情感轉化與其正當性,再來就是精神病患與其他被收容者的社會處境;基本上在這個社會上,精神病受到的歧視與精神病院帶來的鄰避效應是非常嚴重的,而我們身處在這個大環境下,整個社會就像是沒有圍牆的「精神病院」,以我為例,我所經歷的瘋狂歲月,以及如何安置我們瘋狂的機構,與其說像是監獄,不如說社會才是無形的枷鎖,精神病就像是社會上的失語者,有太多事情是不被理解甚至是醜化的,然而回顧醫療體系,精神病院時有施虐的醜聞發生,而後也有了社區照護革命興起,如何分析精神病患與情緒對於建築的應用,藉由醫院釋放靈魂的痛苦,所以我想藉由精神病患的情緒來發展建築轉化,以及回饋在醫療建設上。
瘋癲,今日稱為精神病。它象徵社會中的失序,代表群體中的異常。如今我們如次恐懼瘋癲的出現,但是回溯歷史,他早已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瘋癲文明史
你可以想像嗎?精神病患眼裡的世界
今日我們遭遇精神疾病的困擾,通常會選擇看醫生拿藥。但事實上,對大多數的精神疾病病因, 人類仍是一無所知。而且許多精神藥物其實有很強的副作用,卻成為消耗量最大的藥品。 隨時代演進,當精神疾病患者的平均壽命只減不增。要如何驗證醫生的診斷?治療的成效怎樣追蹤因精神疾患受苦的人有其他選擇嗎?而這些問題持續在眾人心中盤桓不定,成為精神藥物使用等曾面不斷反覆思辨的命題。 精神科醫師如果只是執著在「大腦」找尋答案,恐怕無法突破困境,我相信精神病與過去未來都有關係,回溯「瘋癲」的歷史,古希臘時期由腦波說來解讀精神病的成因與治療。中世紀則將瘋癲看成人類墮落的結果,為了對抗精神病,眾人有過無數治療方法:驅魔、催眠、電擊、道德療法,甚至直到上世紀中還存在的開顱手術。這段看似瘋狂的精神病治療史,卻說明了一件事:精神病從來不只與大腦有關,它是社會所形塑與定義,是文明社會的一 部分。
參考文獻(台北市立圖書館)
  1. 精神病院裡的歷史學家 : 我經歷的瘋狂歲月,以及時代如何安置我們的瘋狂
  2. 每個人都有病 : 這個社會是沒有圍牆的「精神病院」
  3. 精神病院 : 論精神病患與其他被收容者的社會處境
  4. 瘋癲文明史
  5. 精神病大流行
  6. 社區交往
  7. 社區力量
  8. 環境心理學: 建築之行為因素
  9. 環境心理學研究: 遊客對自然環境產生的情緖體驗
畢業設計的論點,從情感建築的探討,到精神病患與醫療體制的議題,以及社區照護的設計構想,是貫穿我畢業設計的中心思想。
最孤獨的,也是被社會遺棄的一群人-圖/授權自Jeremy HARRIS Photographs
在我的腦中誕生了一個意念,它的想像和發展毫無止境。
我在山坡上小心翼翼畫了四張地表景觀的素描.......
這些素描雖已散失,但就是它們以建築的方式解放了對那
意念的回應,一種在形體領域中的視覺回應。
1950年6月4日......讓我拿起了炭筆和圖紙、........
柯比意(Le Corbusier)
〈廊香〉
我認為畢業設計就是,每個人對環境、對社會、對文化,甚至對人生的看法,都會隨著年歲的增長和經驗的變化,不同年齡的人可能都會對建築有不同想法,重點是不要有遺憾,或許是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在對話,這份熱情並不會因為時間消磨,這些畢業設計的紀錄也可以讓我戰勝病魔,我有很多想法,比如說在花崗岩醫院當基地,諷刺社會議題濃厚,或是更多難以討論的,所以噓 讓我來告訴你吧!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