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藍色海岸線》,細數身體的傷痕

2020/08/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通勤是個很神奇的時光,雖然坐著,但思緒偶爾會不自覺捲入他人的生命裡面。還記得高中時期,每天清晨5點50分搭上第一班客運,40分鐘的路程都是固定的學生、長輩,還沒完全從睡夢中脫離的狀態。
車上冷氣很冷,幾乎是會讓乘客下車的時候,眼鏡瞬間起霧的程度。廣播主持人很用力炒熱氣氛,經過10分鐘的賣藥廣告之後會有觀眾call in到電台聊天,通常都是小學生。主持人與觀眾彷彿已經是熟識的朋友,「你阿嬤等下要帶你出門嗎?」、「你媽媽現在在做什麼?」、「阿嬤吃藥之後身體有沒有比較好?」如此日常的交談。不確定其他乘客有沒有在聽,不過我有好幾次都會想:「在哪種狀況,會讓一個五年級的小朋友,願意花清晨5分鐘的時間,call in到電台跟人聊天?」
很多回憶都發生在通勤的路上,《藍色海岸線》這本書便是以清晨6點20分,從枋寮發車的1780號公車為背景,透視乘客的人生,甚至彼此交織在一起。提起屏東縣的海岸,也許較多人知道的是常淹水的林邊佳冬、以及海生館以南的部分,而這本小說敘述的是從枋寮(有時候會提到枋山)往北,從新埤轉進內陸的路線,是個較少人駐足的地區。
小說分成六篇,有時侯相互重疊,大部分都是在車上:〈小一新生注意事項〉從小朋友的角度看著世界,裡面藏著秘密,有些要等到長大才知道;〈我身〉是阿如與弟弟用自己的身體理解瘋狂的世界,但永遠不知道誰是最瘋狂的那個;〈檳榔心〉描述阿通採檳榔維生,在一次搭車看醫生的路途遇上危險;〈那日〉裡面的阿滿與阿姆被踩在社會規範的腳底下,獨自對抗整個世界;〈情書〉裡面的愛情隨著年紀淡化,不復年輕時期的單純與濃烈;〈藍色海岸線〉的筱嬋追著過世母親的身影,長大之後才知道錯過什麼。
作者在這些角色上面綁了極細的絲線,一點一滴拉著他們行動,或許無法解決別人的問題(因為自己的難題也沒有答案),甚至最後仍然遭遇不幸。很弔詭的是,乘客們看待對方的心情卻又因為太過主觀而顯得偏離真相。下車之後,各自過著受傷的人生,當傷口裂開的時候(心理或身體),可能都要獨自面對,無論晴天雨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3會員
186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