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疫情看精品行銷趨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捫心自問疫情還在延燒,但隨著本土及歐美情況趨緩,近期媒體紛紛以「後疫情時代」之名討論起大環境。停滯已久的消費活動儼然報復性崛起,但若將眼光限縮在精品市場,答案可能尚有討論空間。台灣即便處在疫情高峰,整體狀況都還在控制範圍,買氣就算波動也不至於撼動品牌決策,這邊暫且不論;先前媒體報導的國外精品店排隊盛況乍看很瘋狂,不過一線品牌如Hermès、Louis Vuitton本就存在搶貨狀況,現在上門者有些盤算著想趁解封一舉收割平常可遇不可求的熱門款,有些則衝著品牌不合理的漲幅,想趕在最後一刻狠心購足慾望清單,反正結論殊途同歸:此時不買更待何時。問題是當下的需求被滿足過後,消費熱度能持續多久實在成謎,尤其電商平台興起,種種折扣讓實體店的購物體驗變得不值一提,若想等到觀光客振興經濟,恐怕更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有危機意識的品牌幾年前早就開始耕耘數位行銷:有的請來藝人和KOL,有的靠快閃店或展覽等實體打卡點,重點都在拉攏社群關注;同時也不乏品牌開發app推廣虛擬體驗,讓人與當季新品親密接觸。諸如此類的手法難免玩到了無新意,最後變成不同排列組合的人氣驗算式——直到今年初疫情直接衝擊到歐美精品大國,各地政府祭出的封城措施硬是改變了市場生態。

二月底義大利感染擴大,好巧不巧撞上米蘭時裝週,霎時間整個產業都慌了手腳,也努力想以各種替代方案站穩步伐:品牌方有Giorgio Armani率先行動,謝絕觀眾入場,閉門直播大秀;另一端的亞洲買手忍痛砍行程改為線上下單,媒體仰賴駐地記者蒐集情報,同一時間卻也有野心勃勃的KOL順勢接收資源,躋身第一排看秀不是夢。

有人戰兢應對,就有人馬照跑舞照跳,不管心態如何,疫情造成的影響都擺在眼前,利用數位行銷來亡羊補牢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品牌相繼開設抖音帳號(經營熱情顯然不比IG,但以Prada為例,特地邀請抖音網紅出席大秀真是做足誠意),隨後的巴黎時裝週亦有Chanel首度公開直播的新聞震驚四座。而隨著戰線拉長,早春大秀相繼取消,品牌透過社群刷存在感的動作也大了起來。

既然大家都困在家,既然生活變成與自我磨合,那不妨一起深掘內在:收看Loewe En Casa直播認識工匠技藝,參加Vogue Global Conversation 瞭解設計師如何遠端作業以及品牌在永續議題上的態度,接著再註冊MoMA釋出的線上課程,從歷史軌跡深刻看懂時尚。

^約37:06處開始:台灣Vogue總編輯孫怡主持Creativity During Crisis,邀請Marine Serre, Simone Rocha, 3.1 Phillip Lim CEO Wen Zhou 等人直播對談(前半場是Anna Wintour和John Galliano,有時間的話推薦完整觀看!)

品牌如此行動,平常互利共生的KOL自然要跟著轉型:能力範圍內大片繼續拍,同時增加限時動態與直播頻率;內容不僅止閒聊近況,舉凡時尚趨勢、個人成長經驗、身心健康甚至職涯建議等與觀眾切身相關、具教育意義的議題都是熱門選擇。

^新加坡知名KOL Yoyo Cao在ig上邀請朋友進行聯合直播,推出不同主題式訪談

就一個非業界普通人士而言(比起消費精品我更常寫東西消費品牌XD)明顯可以感受到時尚產業開始面向大眾創造內容,開放資源前所未有的豐沛,社會責任也總算不只是噱頭。畢竟疫情帶動內省思潮,加上同時間社會上的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催化,大眾意識到如果常態其實是不正常,那我們不應該追求回歸原軌,而是把一切導向正途。

回顧半年來的局勢變化,整場災難堪稱社會實驗,考驗世界在末日感下是否終有作為,各種遠端工作措施、數位行銷企劃也正挑戰著現代人對科技滲透生活的底線。別於時裝與電影藝術描繪的科幻綺想,現實生活沒有異色浪漫,只有難以招架但非解不可的問題。

-

推薦三篇延伸閱讀:
'Revenge Buying' in China Won’t Save Luxury (BoF)
How fashion stopped worrying and learned love TikTok (Elle)
Redefining influencers in a post covid-19 world (WW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smé的沙龍
8會員
20內容數
Esm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01
大約2015年前後,instagram上小有名氣的網美開始紛紛前往東大門批貨,做起美妝代購、服飾批發的小型網拍生意。如今倒果為因回推,我(不負責任)猜測,也許因為當時instagram正當紅,而韓國文化產業發展到新高峰,網美們又適逢畢業關頭,這才造就韓貨賣家百花齊放的局面。 
2021/10/01
大約2015年前後,instagram上小有名氣的網美開始紛紛前往東大門批貨,做起美妝代購、服飾批發的小型網拍生意。如今倒果為因回推,我(不負責任)猜測,也許因為當時instagram正當紅,而韓國文化產業發展到新高峰,網美們又適逢畢業關頭,這才造就韓貨賣家百花齊放的局面。 
2021/05/27
近一兩年越來越常在逛街時捕獲野生紙袋包,雖然一直都知道這樣東西的存在,但不管看幾次還是充滿獵奇感,網路上對紙袋包的正反評價也總是吵個沒完。支持者的立場不外乎:物盡其用的環保理念、美觀耐用的創意實踐,或是最直接的,個人物品何需向他人交代。對此,反對派當然是明嘲暗諷花式開酸
Thumbnail
2021/05/27
近一兩年越來越常在逛街時捕獲野生紙袋包,雖然一直都知道這樣東西的存在,但不管看幾次還是充滿獵奇感,網路上對紙袋包的正反評價也總是吵個沒完。支持者的立場不外乎:物盡其用的環保理念、美觀耐用的創意實踐,或是最直接的,個人物品何需向他人交代。對此,反對派當然是明嘲暗諷花式開酸
Thumbnail
2021/05/17
對美妝還一知半解時一度很執著於護髮,但往往柔順不成,落得整頭油膩,還擅自定論,覺得問題出在產品,等學費繳夠多時,才摸摸鼻子走回正途。 先前在卸妝產品文提過陳衍良醫師「少即是多」的理念,他正好也針對洗髮產品衛教宣導過。很多人會低估護髮成分對皮膚的傷害
Thumbnail
2021/05/17
對美妝還一知半解時一度很執著於護髮,但往往柔順不成,落得整頭油膩,還擅自定論,覺得問題出在產品,等學費繳夠多時,才摸摸鼻子走回正途。 先前在卸妝產品文提過陳衍良醫師「少即是多」的理念,他正好也針對洗髮產品衛教宣導過。很多人會低估護髮成分對皮膚的傷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精品代購做了幾年下來,覺得這個世界變化的好大,代購模式和消費模式也變了好多。平常工作除了上架、搶貨、修圖、拍照等等之外,觀察代購世界裡各種脈動也是很重要的。分享一些做這行四年來的小小觀察,我們不走專業社論、評論家的這種深度,就是輕鬆分享一下這些現象,也可以讓你們更貼近代購的世界一些喔。 1. 漲價
Thumbnail
精品代購做了幾年下來,覺得這個世界變化的好大,代購模式和消費模式也變了好多。平常工作除了上架、搶貨、修圖、拍照等等之外,觀察代購世界裡各種脈動也是很重要的。分享一些做這行四年來的小小觀察,我們不走專業社論、評論家的這種深度,就是輕鬆分享一下這些現象,也可以讓你們更貼近代購的世界一些喔。 1. 漲價
Thumbnail
在疫情爆發後,全球的消費行為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根據研調機構eMarketer在去年(2020)年底的全球電商展望報告中表示,去年全球電商零售銷售額年成長率來到27.6%,預估今年(2021)之後成長率開始放緩...
Thumbnail
在疫情爆發後,全球的消費行為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根據研調機構eMarketer在去年(2020)年底的全球電商展望報告中表示,去年全球電商零售銷售額年成長率來到27.6%,預估今年(2021)之後成長率開始放緩...
Thumbnail
疫情的發生,讓零售業的傳統銷售場景被挑戰,無論是門市、還是原本的線上購物的形狀。面對變動,重新省思原本習以為常的佈局,重新整隊,本來就是一種生存之道。
Thumbnail
疫情的發生,讓零售業的傳統銷售場景被挑戰,無論是門市、還是原本的線上購物的形狀。面對變動,重新省思原本習以為常的佈局,重新整隊,本來就是一種生存之道。
Thumbnail
當電商平台長期以折扣、價格戰作為吸引人流的不二法門時,品牌瀕臨被「商品化」的危機。後疫情時代的品牌忠誠度式微是品牌另一隱憂...面對被商品化的危機、疫後品牌忠誠度的式微,以及市場細分加劇的挑戰,品牌的生存之道在於: 1. 深化品牌「有意義」的差異性破除價格戰的藩籬...2. 階段性的減少對平台依賴
Thumbnail
當電商平台長期以折扣、價格戰作為吸引人流的不二法門時,品牌瀕臨被「商品化」的危機。後疫情時代的品牌忠誠度式微是品牌另一隱憂...面對被商品化的危機、疫後品牌忠誠度的式微,以及市場細分加劇的挑戰,品牌的生存之道在於: 1. 深化品牌「有意義」的差異性破除價格戰的藩籬...2. 階段性的減少對平台依賴
Thumbnail
疫情時期,品牌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疫情時期的品牌廣告,大都是隨「疫」而起的宅經濟所推播的績效導向行銷。不禁令人反思:當社區、社會遭遇重大困難時,品牌除了從「事件」中找出商機外,還可以扮演什麼角色?人們對品牌的期望是什麼?居家防疫期間對台灣消費者有什麼影響?...透過廣告分析來探索品牌行動與其信念的連
Thumbnail
疫情時期,品牌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疫情時期的品牌廣告,大都是隨「疫」而起的宅經濟所推播的績效導向行銷。不禁令人反思:當社區、社會遭遇重大困難時,品牌除了從「事件」中找出商機外,還可以扮演什麼角色?人們對品牌的期望是什麼?居家防疫期間對台灣消費者有什麼影響?...透過廣告分析來探索品牌行動與其信念的連
Thumbnail
隨著五月中疫情升溫,原本藉著國旅興起想從端午衝向暑假的地方觀光,著實遭受巨大影響。雖然暫時得休業啃老本,但建議還是提早做些準備。
Thumbnail
隨著五月中疫情升溫,原本藉著國旅興起想從端午衝向暑假的地方觀光,著實遭受巨大影響。雖然暫時得休業啃老本,但建議還是提早做些準備。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COVID-19衝擊一年,誕生哪些新商業模式? 1.沒人潮!實體銷售寒冬降臨 2.遠端辦公的興起 3.旅遊業慘淡,全球宅商機發酵 4.救營收!企業拓展新業務、新產品 5.台灣不利的地方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COVID-19衝擊一年,誕生哪些新商業模式? 1.沒人潮!實體銷售寒冬降臨 2.遠端辦公的興起 3.旅遊業慘淡,全球宅商機發酵 4.救營收!企業拓展新業務、新產品 5.台灣不利的地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