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讀書心得(三):妳只是媽媽 vs. 自己在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從這本書裡,我發現台灣有很多教養的想法、和卡關的點,或許來自於太受美國的影響。

或許或許,如果我們法國一點,會不會在這條媽媽之路,走得比較自在一點?!

因為太喜歡這本書,覺得每章節的重點都好多,雖然這篇是本系列分享的最後一則,我從這本書中所受感動,以及藉由這本書、再度確認我的教養方式是對的、和發現需要調整的部分,遠超過我分享的,請大家一定要找這本書來看看啊!

raw-image

妳只是媽媽 vs. 自己在哪

法國人真心相信成年人自己是需要空間的,即使是成為父母之後,就算是沒有工作的媽媽,也認為讓孩子去上半天的托嬰中心很正常,然而在美國,全職媽媽說他們不請保姆,因為照顧孩子是他們應盡的天職。

我很幸運,我的家人會揪跳跳糖出門玩,讓我有喘息時間,他們也有自己的歡樂時光,

我更幸運的是,在陪伴跳跳糖的路上,我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嬰幼兒睡眠顧問!

當時懷著跳跳糖時,心中打的算盤是:「先請育嬰假一年,再回公司一年,這一年中可能懷上第二胎,就再請兩年育嬰假。」

原本想著只請一年育嬰假,因為不想遠離職場太遠,又不想失去和跳跳糖相處更多的時光,以為一年是一個很不錯的時間,結果,殊不知,在育嬰假不滿一年時,決定陪著跳跳糖久一點。

不論是當初請育嬰假的決定,或是之後決心陪跳跳糖久一點的想法,我幾乎都是自己看一下我的存款,然後跟老公說我的決定。

我沒有問他,我不上班你養我唷~我也沒問他,我可以不上班嗎?

不是因為他很小氣,或是他不願意負擔家庭經濟,而是我有一個觀念,我們很平等,這是我和他一起的家,而風險永遠都在,如果有一天,他工作沒了,我是不是能夠撐住,讓我們的家一樣安穩地走著。

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我側身走過美國的次級房貸,那年,我在美國洛杉磯的非營利法律事務所當助理,協助好幾個家庭寫信跟法院申請十天,只有十天,可以再多住在他們負擔不起房貸的房子裡。

我很有印象那些家庭,都以為他們只要每個月都有這樣的收入,房貸就會剛好打平,這超恐怖的,因為意外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而且意外真實的存在,於是我就有好多等著我幫他們申請十天延緩被驅離的客戶。

在那個同時期,分給我一間房間住、同屋簷的房東夫妻,因為先生想要闖一闖而跳槽進了一間新創公司,卻不幸這間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結束營業了,因為房東太太的收入可以獨撐家計加上房貸,所以我們全都繼續安然地住在同一個屋簷下。(而且房東先生也不想亂找工作,最後花了一年才重回職場)

這南極和赤道的經驗,讓我知道家庭裡夫妻共有風險承擔能力的重要性。

法國媽媽幾乎都在職,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這樣:風險管理。她們想著,如果另一半發生什麼事時,這個家還有她們。

當然法國有非常優秀的托嬰系統,所以媽媽們超放心讓孩子去托嬰,甚至覺得孩子在托嬰中心受到的照顧比在家裡還好:例如每兩個月巴黎會招開托嬰中心午餐會議,慎重決定下兩個月所有托嬰中心的午餐菜色,內容非常豐富,像是「某個週五的菜單:紫甘藍絲佐白乳酪、蒔蘿醬海鱈佐有機應是水煮洋芋、起司是克羅米椰起司、甜點是一顆有機焗蘋果」,這種我光聽都不知道要怎麼做的大菜,而且每天都是四道菜的方式吃一個午餐。(看到這裡,我轉頭看我每天給我兒子準備的食物......真是不好意思啊~但我就是這樣而已的媽媽~哈哈哈~)

而我沒有要貶低家庭主婦的價值,家庭管理的確是一門職業,也理應被視為有「報酬」,這個話題已經太多討論了,不想在這裡著墨。當然,我更不認同主要家庭經濟負擔者把自己視為「賺錢回家就好了」的角色,因為其實離婚後、雙親也是要付錢養小孩的,所以單純賺錢就好的角色,我個人認為更適合以婚姻外的形式配合,畢竟結婚是為了找一個合適的人共同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並不是找一個帳單支付機。

如果我沒有發現有嬰幼兒睡眠顧問的職業,我其實一直預設自己會在跳跳糖上幼稚園後,就回到職場上班去,除了能夠回到有成年人講話聊天的日常生活真的蠻好的,也希望自己是能夠承擔家庭風險的婚姻夥伴。

法國媽媽還有另一向另美國媽媽羨慕(或其實已經是嫉妒)的點:身材很好、完全沒有「媽味」!

法國女人幾乎生完小孩的三個月後,就逐漸回到生產前的樣子!而且幾乎每個女人都覺得這是身為女人、擁有女性魅力重要的一環!他們會注意自己的飲食,醫生也會開給他們由政府付費的產後陰道復健課程(不是只是教你做凱格爾運動而已)。

當然不是每個法國媽媽都纖細苗條,也有很多身材很好的美國媽媽,但是,作者特別指出,不管是在公園或是其他場合,法國媽媽就是和美國媽媽與眾不同,因為法國媽媽有獨特的肢體語言,和與孩子互動的方式不同於美國媽媽。

作者分享了這樣的一個午後:

法國國慶那天,我帶小逗到附近公園的草地,那裡有許多父母帶著幼兒去玩。我並沒有上演「小豆的口白人生」,但我知道我應該也不會有時間看雜誌;我帶了一本三週前的雜誌給自己看,但替小豆準備的書和玩具則拎了一大袋,結果那天,我大部分時間都在陪他玩玩具,還有唸故事給他聽。


我們旁邊的毯子坐著一位削瘦的紅髮法國媽媽,他在跟身邊的朋友聊天,一歲大的女兒則自己玩著。小女孩根本沒有什麼玩具,因為那位媽媽似乎只帶了一顆球來,準備讓女兒玩一整個下午,小女孩玩了一下草、四處滾來滾去,然後觀察周遭的人事物,而他母親則盡情和朋友進行了一場大人的對話。


我們曬的是一樣的太陽,坐的是一樣的草地,不過我進行的是美國野餐,而這位媽媽進行的則是法國野餐。我顯然跟那些紐約媽媽差不多,正在努力刺激小豆往下個階段發展,而且心甘情願犧牲自己的美好下午。至於那位法國媽媽,他看起來其實是中上階級模樣,卻很願意放手讓女兒自己「覺醒」,而小女孩顯然也很能自得其樂。


在這個分享的反思中,我想我還介於法國媽媽和美國媽媽之間,雖然我放手讓跳跳糖在公園中獨自玩耍,但我真心覺得我兒好可愛,壞人會不會衝出來把他抱走,即使明明整個遊樂場只有我們,我都跟得蠻緊的。或許我可以坐下來,在旁邊觀看就好了嗎?(我是內心小劇場很多的媽媽)


總之,看完這本書,我覺得當媽媽的我,的確有很多改變,但是我很開心,我一直都還是我自己,一個雖然小劇場很多但相較健康的媽媽,一個快樂的我自己。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的沙龍
70會員
230內容數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2024/11/15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2024/11/15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2024/11/02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2024/11/02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2024/11/01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Thumbnail
2024/11/01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每年給自己一個犒賞自己的單身旅行 算一算,當全職媽媽的資歷已經有十多年之久,從狼狽不堪、極度憂鬱到現在白天稍微可以喘口氣,孩子也一天比一天成熟,我現在真的可以算是熬出頭了。
Thumbnail
每年給自己一個犒賞自己的單身旅行 算一算,當全職媽媽的資歷已經有十多年之久,從狼狽不堪、極度憂鬱到現在白天稍微可以喘口氣,孩子也一天比一天成熟,我現在真的可以算是熬出頭了。
Thumbnail
圖片來源 另一個世界的媽媽們 我曾在中美洲生活過一段時間,當地非常流行雇用清潔的helper或育兒的保母。大多數人住的房子,在建造之初都會有一套傭人房設備,絕大多數與主屋隔離,傭人房享有自己獨立的衛浴; 就算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電梯華廈,即使單位面積比較小,仍會致力隔一個傭人房出來,有獨立衛浴,與洗
Thumbnail
圖片來源 另一個世界的媽媽們 我曾在中美洲生活過一段時間,當地非常流行雇用清潔的helper或育兒的保母。大多數人住的房子,在建造之初都會有一套傭人房設備,絕大多數與主屋隔離,傭人房享有自己獨立的衛浴; 就算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電梯華廈,即使單位面積比較小,仍會致力隔一個傭人房出來,有獨立衛浴,與洗
Thumbnail
妳只是媽媽 vs. 妳自己在哪 法國人真心相信成年人自己是需要空間的,即使是成為父母之後,就算是沒有工作的媽媽,也認為讓孩子去上半天的托嬰中心很正常,然而在美國,全職媽媽說他們不請保姆,因為照顧孩子是他們應盡的天職。
Thumbnail
妳只是媽媽 vs. 妳自己在哪 法國人真心相信成年人自己是需要空間的,即使是成為父母之後,就算是沒有工作的媽媽,也認為讓孩子去上半天的托嬰中心很正常,然而在美國,全職媽媽說他們不請保姆,因為照顧孩子是他們應盡的天職。
Thumbnail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因為太喜歡這本書,覺得每章節的重點都好多,決定開一個系列分享。這是第二篇讀書心得,討論:虧欠感、母奶與玩具,三個主題。
Thumbnail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因為太喜歡這本書,覺得每章節的重點都好多,決定開一個系列分享。這是第二篇讀書心得,討論:虧欠感、母奶與玩具,三個主題。
Thumbnail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這本書,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從這本書裡,我發現台灣有很多教養的想法、和卡關的點,或許來自於太受美國的影響。 或許或許,如果我們法國一點,會不會在這條媽媽之路,走得比較自在一點?!
Thumbnail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這本書,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從這本書裡,我發現台灣有很多教養的想法、和卡關的點,或許來自於太受美國的影響。 或許或許,如果我們法國一點,會不會在這條媽媽之路,走得比較自在一點?!
Thumbnail
『孩子有了作息,我的人生就要被綁死了,每天只能跟著他的作息被綁在家裡生蜘蛛網,我不要啊!』 這大概是我面對害怕孩子固定作息的父母時,最常聽到的話。 想當初,我也是個沒有提供跳跳糖作息的媽媽。
Thumbnail
『孩子有了作息,我的人生就要被綁死了,每天只能跟著他的作息被綁在家裡生蜘蛛網,我不要啊!』 這大概是我面對害怕孩子固定作息的父母時,最常聽到的話。 想當初,我也是個沒有提供跳跳糖作息的媽媽。
Thumbnail
享受與孩子相處當下的完美與不完美 深呼吸,接受自己選擇的 深夜1:25,剛洗好澡,走下樓,開燈看到餐桌上歪斜的餐墊﹑散亂的杯碗叉匙﹑湯漬。客廳遊戲墊上巧虎對著我微笑,佩佩豬也在笑,Hello Kitty向我打招呼,其他還有很多動物們。 我沒有心情回應,更不要說笑了。 心理咕噥著「早知道就不要開燈」
Thumbnail
享受與孩子相處當下的完美與不完美 深呼吸,接受自己選擇的 深夜1:25,剛洗好澡,走下樓,開燈看到餐桌上歪斜的餐墊﹑散亂的杯碗叉匙﹑湯漬。客廳遊戲墊上巧虎對著我微笑,佩佩豬也在笑,Hello Kitty向我打招呼,其他還有很多動物們。 我沒有心情回應,更不要說笑了。 心理咕噥著「早知道就不要開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