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與他們的牧場:7張圖看哪些基金專投教育科技?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本系列上篇專欄談到,教育科技新創在過去十年間吸引大量創投資金投入,根據專業金融資訊機構deal book的統計,2014~2019年間,每年約有一千家教育科技新創公司獲得投資,平均融資金額從每筆30萬美元提升至140萬美元,投後公司平均估值(valuation/enterprise value)也逐年上漲,從2016年的540萬美元上升到1000萬美金左右。

raw-image

如果從公司不同階段來分析,這些新創公司的投後估值中位數,從 2014~2019年一路水漲船高,上千家教育新創種子輪的估值從2~3百萬美元,漲到4~5百萬美元,其中有幸活過product/market fit、有早期客戶的幾百家公司,A輪的估值中位數也從2014~2016年的7~9百萬美元,上升到2016~2019年的1千~1千7百萬左右。這波資金熱潮在2018年達到高峰,當年約有70億美元投入教育科技新創。

raw-image

獨角獸與他們的牧場們

根據CB Insight的統計指出,2019年底,全球有超過十家估值超過美金10億的教育新創「獨角獸」,大部份聚集于中、美、印這種人口基數大,且數位產業軟體跟人才庫都相對充沛的國家。

這些公司的主要訴求,在中小學教育年齡段,主要是弭平教育資源的城鄉甚至國界差距,大部份也具強烈的應試屬性,估值80美元的印度BYJU'S,中國的猿輔導一起作業作業盒子VIPKID等,都是某種數位版的線上一對一或一對多家教,以高彈性、免接送學童,線上進度監控、線上課後輔導以及高性價比等優勢,直接或間接威脅或取代傳統補教行業。

針對(類)大學或成人教育市場,許多新創以職前培訓,就業輔導、保證就職率(就職後拆分收入抵學費)、員工培訓、在職進修、職涯教練、第二專長或興趣為主要訴求,有些則結合人工智慧及金融精算,提供正規大學或線上課程/微學位貸款或資助方案。

在非K-12領域,目前唯一估值超過10億的教育新創,除Cousera之外,就是來自中國的得到app(前身為邏輯思維)。但是在估值5000萬到5億這個區間,全球也有超過三四十家針對大學年齡階段或大學後成人教育的新創公司,目前以美國公司為大宗。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當航空業、旅遊業、線下零售商、餐廳與各大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都在一片哀嚎聲中,2020年的教育新創產業融資卻逆勢成長。

根據統計,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平台在今年使用率4月增長到1千30萬人,相對于去年同期的160萬人,增長了640%,公司估值也攀升至25億美元。除了與160家大學合作推出4500門課之外,也與職訓機構合作,推出Work Recovery Initiatives線上訓練後受到武漢肺炎時代的年輕學生及失業人口。Couesra 也將利用目前帳上3億美元的現金,拓展海外市場,並計劃在近年內公開上市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美股公開證券市場上,線上娛樂(Disney+, Netflex)、視訊平台(Zoom)吸引一般股民及傳統共同基金加碼,在線上教育內容平台及許多遠端教學管理與師生互動溝通平台,使用率以及付費率也出現猛爆增長,吸引更多賽道加碼。

除了中美之外,人口大國印度在過去五年內出現了將近五千家教育新創(其中一千家已倒閉,但BYJU’s, TutorVista, cuemath/cuelearn, toppr等都從紅杉資本光速資本、出版巨頭Pearson等知名機構融資兩三千萬到上億美元)。南美洲的巴西也喊出在2024年前將1/3的18-24歲青年接觸大學教育的目標,也讓當地資本市場活絡起來。

哪些基金專投教育科技?

在台灣,HahowAlphaCamp等中型規模團隊都完成新的融資,臺大創創也與親子天下合作,在國發會支持下,公開招募「教育新創國家隊」,錄取20隊由本土背景或海外台灣創辦人的教育新創團隊,營業範圍聚焦于K–12年齡階段,從線上教育、AR/VR、程式教育STEAM營隊以及親子教育為主。

接下來,也簡單的介紹幾家估值超過或接近10億美元的教育新創公司,及在此垂直產業(vertical market)內投資較活躍的(專投種子輪、A輪為主)早期創投基金。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除了表中這些基金外,500 startups, NEA, ACCEL, a16z.com等其他知名創投基金,也在教育新創領域有佈局,或擔任共同領頭或跟投(co-lead, participate)的角色。

許多上市教育,出版甚至人力資源集團(Pearson, Wiley, Bertelsmann, Chegg, Adecco)及私募基金(TPG, Apax Partners, Vertas Capital)也利用低利率時代的資金成本優勢,發行公司債或與銀行集團合作Leverage buyout,策略性收購具長期成長潛力的中小型教育新創。


本文中簡單介紹的這幾家成立大多不到十年的教育新創早期基金中的許多創辦人或合夥人,除了華爾街,矽谷背景之外,許多是來自于教育行業的資深老師,教育行業主管,甚至是掌管學區預算的政府人員。

雖然總投資額不超過200億美元,在上兆的資本市場裡如滄海一粟,卻讓至少七八千家願意去挑戰顛覆傳統行業的創業者們踏上第一步改變世界的旅程所需的支持與勇氣。

90%的新創公司都會在三五年內陣亡,只有1%的公司有機會公開上市,8%的公司被收購,但能存活到C輪之後,達到損益平衡的這些公司,也已創造了將近1000億的總市值,為數十萬人創造工作機會,了改變了千百萬人學習,工作甚至交流的方式。

希望這篇拙文,能供之前較少關注Edtech早期投資,以往多以pre-IPO或晚期輪次的台灣創投先進,國發基金,壽險基金甚至高資產人士參考。除了傳統投資工具(上市櫃公司股票、公司債、保單、ETF)之外,佈局投資新創公司或創投基金,也許是資產配置中值得觀察的選項。

新創公司當然有高風險高報酬的屬性,但是前25%的創投基金或新創公司,也可以帶來超越一般理財商品的報酬率。而投資教育新創,除了追求財務回報以外,或許我們也可以用一些新的指標,一起來想像並衡量「教育+科技+熱情」,同時也問問自己:美國能,中國能,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投入更多資源給願意以台灣為基地,投入教育新創的傻子們呢?

本系列報導的第三階段,將進入比獨角獸更大的「恐龍世界」,將為各位簡單介紹一些2018~2020的併購案。

延伸閱讀:獨角獸與他們的產地:6張圖看懂全球教育科技新創


Brian Yang
六歲女兒的大玩偶,輕度教養焦慮的中產家長。參與數位廣告公司cacafly的早期創辦後,闖蕩歐美及中國,有十年以上的企業創投及投後運營管理經驗。曾協助美商Wonder Workshop完成數千萬美元的B/C輪融資及亞太市場運營。現任交大科管所/GMBA兼任助理教授,時代基金會YEF/Garage+業師。堅信數據,熱情,分享以及行動的力量。

責任編輯:羊正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雜學校的沙龍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雜學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03
「我為什麼要坐在這裡?自己念書學習不是更有效率嗎?學這些到底對我的未來有什麼幫助?」我不知道答案,只知道當下的自己很痛苦,更困惑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學,為什麼會這樣?難道這就是大學嗎?當時我並不打算休學,畢竟學歷還是很重要,但生命自然產生了行動⋯⋯
Thumbnail
2021/03/03
「我為什麼要坐在這裡?自己念書學習不是更有效率嗎?學這些到底對我的未來有什麼幫助?」我不知道答案,只知道當下的自己很痛苦,更困惑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學,為什麼會這樣?難道這就是大學嗎?當時我並不打算休學,畢竟學歷還是很重要,但生命自然產生了行動⋯⋯
Thumbnail
2021/03/03
過去以課內學習為主的思維,是把學習的價值綁在成績上,如果我們決定踏出「成績」這個舒適圈,又該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學校在我們價值重建的過程中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的價值又在哪裏?我才發現,原來不當一個「學生」這麼難。
Thumbnail
2021/03/03
過去以課內學習為主的思維,是把學習的價值綁在成績上,如果我們決定踏出「成績」這個舒適圈,又該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學校在我們價值重建的過程中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的價值又在哪裏?我才發現,原來不當一個「學生」這麼難。
Thumbnail
2021/02/26
美國大學健康協會的調查顯示有80%的大學生對身上背負的各種責任感到「不堪負荷」、45%的大學生更曾經或正在對人生諸事感到「絕望」,美國最知名的公立大學──加州大學竟因預算不足,而於2019年時打算調漲學生使用心理健康相關服務的費用;同一年,賓州規模最大的社區大學則直接停止提供校園內的心理諮商服務⋯
Thumbnail
2021/02/26
美國大學健康協會的調查顯示有80%的大學生對身上背負的各種責任感到「不堪負荷」、45%的大學生更曾經或正在對人生諸事感到「絕望」,美國最知名的公立大學──加州大學竟因預算不足,而於2019年時打算調漲學生使用心理健康相關服務的費用;同一年,賓州規模最大的社區大學則直接停止提供校園內的心理諮商服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你不知道 2023 年堪稱是「獨角獸版」的新冠疫情,看看這個數據。在這一年內,終止營運的新創企業其募資金額總計超過 41 億美元,相當於 2019~2022 年 4 年的總和。
Thumbnail
如果你不知道 2023 年堪稱是「獨角獸版」的新冠疫情,看看這個數據。在這一年內,終止營運的新創企業其募資金額總計超過 41 億美元,相當於 2019~2022 年 4 年的總和。
Thumbnail
📌 1句摘要: 隨著AI興起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美國科技巨頭的業務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獨角獸公司的繁榮時代已經過去,投資者和新創企業正面臨新的挑戰和調整。
Thumbnail
📌 1句摘要: 隨著AI興起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美國科技巨頭的業務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獨角獸公司的繁榮時代已經過去,投資者和新創企業正面臨新的挑戰和調整。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個人或公司在不同金錢數量下,可能會進行的各種發展階段和投資方向。從最基本的喝水工作,到開發小型應用和機器人,再到公司規模擴張和上市等不同階段。作者以金錢數量來評估個人和公司的發展階段,並討論了在不同階段可能的發展方向和投資策略。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個人或公司在不同金錢數量下,可能會進行的各種發展階段和投資方向。從最基本的喝水工作,到開發小型應用和機器人,再到公司規模擴張和上市等不同階段。作者以金錢數量來評估個人和公司的發展階段,並討論了在不同階段可能的發展方向和投資策略。
Thumbnail
科技巨頭的目的 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在過去一年內向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並簽訂雙向合約,讓新創公司付費使用雲端運算平臺。此交易使大型科技公司成為新創公司最大支持者和直接受益者,反映出人工智慧熱潮中的現金流,仍不斷流向最有實力的參與者。如果新創公司成功,科技巨頭所持的股份價值會大幅上升
Thumbnail
科技巨頭的目的 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在過去一年內向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並簽訂雙向合約,讓新創公司付費使用雲端運算平臺。此交易使大型科技公司成為新創公司最大支持者和直接受益者,反映出人工智慧熱潮中的現金流,仍不斷流向最有實力的參與者。如果新創公司成功,科技巨頭所持的股份價值會大幅上升
Thumbnail
本週看點 11/06(一) OpenAI舉辦首屆開發者大會"OpenAI DevDay" 財報 : 今年也是很強的福泰製藥VRTX、會不會變成絆倒體的NXPI 11/07(二) 澳洲公布利率決議
Thumbnail
本週看點 11/06(一) OpenAI舉辦首屆開發者大會"OpenAI DevDay" 財報 : 今年也是很強的福泰製藥VRTX、會不會變成絆倒體的NXPI 11/07(二) 澳洲公布利率決議
Thumbnail
比別人走快一步 為未來 ai 概念股新股上市 ipo做好準備 Ai 概念股揀股心法 (根據現在情況~), 我們投資者,不論金主股民在選擇所有新科技概念股票的時候,都會面對 2個問題。 第1個問題就很簡單直接,新科技最後會否賺錢,股價升定跌 ? 第 2個問題就接著第 1個問題,假設新科技真的能夠賺錢,
Thumbnail
比別人走快一步 為未來 ai 概念股新股上市 ipo做好準備 Ai 概念股揀股心法 (根據現在情況~), 我們投資者,不論金主股民在選擇所有新科技概念股票的時候,都會面對 2個問題。 第1個問題就很簡單直接,新科技最後會否賺錢,股價升定跌 ? 第 2個問題就接著第 1個問題,假設新科技真的能夠賺錢,
Thumbnail
美國科技股飆升,九大科技巨頭股價漲不停,帶動市值衝過10兆美元。與上述主題連動的ETF及ETN,今年來更是市場追逐的焦點。 統一FANG+今年來飆漲55%最亮眼,12檔ETF、ETN今年來飆漲三至五成。FANG+指數成分股囊括九大科技巨頭,包括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輝達、特斯拉、META、超微半
Thumbnail
美國科技股飆升,九大科技巨頭股價漲不停,帶動市值衝過10兆美元。與上述主題連動的ETF及ETN,今年來更是市場追逐的焦點。 統一FANG+今年來飆漲55%最亮眼,12檔ETF、ETN今年來飆漲三至五成。FANG+指數成分股囊括九大科技巨頭,包括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輝達、特斯拉、META、超微半
Thumbnail
本文將簡介全球主要經濟體新創以及產業的趨勢(2022年底為止)。 主要經濟體新創概況 資料來源: CB Insight以及大家最近應該特別熟悉的 SVB(矽谷銀行) 北美 首先,全世界約有59%的新創來自於美國。以2019年為例,美國新創公司數目高達71,153,排行世界第二的僅有13,125。並且
Thumbnail
本文將簡介全球主要經濟體新創以及產業的趨勢(2022年底為止)。 主要經濟體新創概況 資料來源: CB Insight以及大家最近應該特別熟悉的 SVB(矽谷銀行) 北美 首先,全世界約有59%的新創來自於美國。以2019年為例,美國新創公司數目高達71,153,排行世界第二的僅有13,125。並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