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中國的《八佰》 |台灣的八百壯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中國重啟電影市場後,8/21上映的《八佰》已經創下了驚人票房,這部中國國產電影題材是台灣舊版教科書世代絕對耳熟能詳的「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以這部電影為引,我無意探究它的美學評價,反倒想延伸分享這部以「歷史史實」為題材的電影,其間折射出不同的政治、國族與敘事意涵。

「中國為什麼可以拍這個!?」

對台灣大眾多數人的直覺反應應該是這為什麼可以拍成中國國產電影。中國電影的審查制度遠近馳名,而在包含我在內的台灣民眾的概念版圖中,「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應該屬於對岸的敏感題材,但它竟然能製作為一部大規模的商業片,我們自然感到驚訝。

且先不說這部電影果然真因為「技術原因」造成上映受阻的風波,光是反問我自己為何覺得這個題材敏感,其概念層級就可以分析一番。
稍作回想就可以發現我們認為「不太對」的感受,最直接的源頭就是「國共對戰、漢賊不兩立...」等的威權時代概念。而且,這種概念還可以區分為兩種層級:


其一,「八百壯士」這個概念是蔣氏獨裁時期最廣為宣傳的戰爭精神敘事之一,我相信,很多人搞不好將死守四行倉庫、學人大搬運、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砲戰... 當年的官方敘事全部歸類在一起,甚至不會發現八百壯士是抗日,其他戰事則是國共戰爭。那想當然爾,聽聞樣版故事的「敵人」要拍一則我們曾被強烈灌輸的題材,自然覺得非常怪異。
二者,對威權教育稍有記憶、甚至有感受經歷過戰事的才會想到八百壯士是「抗日」,但即使如此,國共對峙的框架還是會先浮現在腦海中,經驗上,國共兩方對於中國近代史的敘事似乎理所當然是不相容的,當年國民黨這一邊強力宣傳的一場戰役,照理說對岸不可能有著相似的詮釋,而這時在「反共時期」時常聽到的宣傳敘事,竟然將由「共匪本人」拍攝為電影,這一點仍舊讓多數台灣人感到驚訝。
其實,無論上述哪個層次的驚訝都說明了在極權時期的規訓其實對多數人民都是不明究理的。事實上,國民黨的官方歷史敘事中,對日的「八年抗戰」前幾年都是國共合作抗日的,所以,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不僅被蔣介石用來宣揚國軍的精神,連毛澤東也讚揚過他們的表現,當然,在半個世紀國共處於對峙狀態的情況下,這層只會被當作細節淡淡帶過而已。
所以,作為「抵抗日軍」的八百,這是個國共都認可的戰爭事蹟,只是,再摻雜進戰後國共內戰的糾葛,至少蔣氏政權選擇輕輕帶過共產黨當時的情況,而當我看到《八佰》將製作成國產大片的訊息,我對於中共在這段歷史可以持平不摻雜國共對峙的結構感到驚訝。
顯然,我的驚訝並非毫無來由,《八佰》在2019年突然就遭遇了著名的「技術原因」無法如期上映的阻礙。這部電影的製作一路通過層層審批,但卻很急促的以「美化國民黨」等等理由無法上映。(維基百科有更詳細的經過)
果然,兩岸仍然存在著不同的八百壯士。

當台灣人自稱八百壯士,他們說的是什麼?

兩岸對於這場戰爭事蹟的詮釋和電影上的差異我之後再談,我想延伸一下台灣人對中共准許拍攝八百壯士題材時,我們基於國共對峙的框架出現的兩層驚訝,它呈現了當年國民黨在灌輸八百壯士時的特定詮釋,這是第一種「八百」。
宣傳「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之於國民黨極權治理的目的,想灌輸的不是什麼國族大義或歷史情仇,其實,它只傳遞一股為國殺敵的戰爭意識。而且,這是對人民建構「你就是國家」的認同促使人民為國殺敵,因為國家的敵人就是你的敵人。正因為這樣,無論是藉由松滬會戰或金門砲戰的戰爭敘事去宣傳,首要灌輸的概念一樣是「國軍奮勇戰鬥的精神」,我們總以為這種國族概念中,起因是日軍侵略或是共匪竊國有著很大的差別,其實,它們的目的是使人民不假思索的與敵人戰鬥,因此,敘事的重要性並不如想像中重要。

而從上述這種「八百」的意義,我們正好可以解釋一下台灣當前的「八百壯士」。

數年前,由於蔡英文勝選推動軍公教的年金改革,軍方一班退役官兵組成了陳抗團體,他們自稱為八百壯士。
可是,這樣的自稱總讓人興起一些疑問,並導致一些說詞:



一來,八百壯士當時對抗的是敵國侵略,如果套用在他們在台灣的處境,難道他們認為國家被侵略了嗎?二來,八百壯士當年的奮戰抵抗是喚起「國家不能亡」,即使他們認為蔡政府的確「侵略」了國家,那他們要認為「不能亡」的「國家」究竟是什麼國家呢?

從中華民國台灣多年的選戰中,我們常常聽到回應問題的答案:

從李登輝直到蔡英文的本土/泛綠政權,總有一群人指稱他們是「日本人」,這種說詞就暗暗的類比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此外從1990年代起,泛藍陣營就不斷重申「中華民國滅亡」。
「日本人」、「侵略」、「亡國」...這些說詞的論證幾乎都薄弱得不堪一擊,可是當前的「八百壯士」對這套說詞的信服卻又詭異的堅若磐石。不過,把我前面提到的「為國殺敵」優先為視角,其實這樣的現象就都說得通了。這些八百壯士們他們僅僅信奉於每個人皆相信「我就是國軍」,而任何對立面都可被看作是敵人:早年是日軍、爾後是共匪、再之後是黨外勢力/匪諜滲透、再之後是黑金/暴民...
這一種從蔣介石這樣的軍事獨裁培養出的「八百」其實是一種軍事化又粗暴的規訓,當時以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為敘事,要建立的是無條件為更大的群體犧牲的勇猛士兵,諷刺的是,最具備相同精神的應該是日本的神風特攻隊。而這樣的「八百」處在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一路的演變中,他們不斷創造敵人來確保自身存在的目的,因為,從70年代起其實台灣早已沒有真正的戰爭,當八百壯士無法成為烈士,也只能繼續宣稱如今仍然遭受敵人的攻擊,他們還在等待用犧牲來證明自身的價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電影軍中樂園拍攝在金門的故事,在地政府給了金山銀山的補助拍了一部裡面沒有金門人的電影... 金門是曾經的前線,但未曾在後前線時代發明自己、未曾從天然獨視角認識島嶼。 在這裡,我作為金門人嘗試認識金門:我在電影裡缺席而我的島嶼一直只是場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金門,女神有官方的資格,而不久後也變成女人的資格 自1949在金門打了勝仗後,到了1952國民黨才真正確定要以金門為基地,此間,這群自認為過客的軍人會怎麼對待女性呢?金門島上據稱至多有12萬兵力,而金門的女性人口至多也僅有3萬,「貞潔而純樸」不僅是一種官方標準,會不會也是一種必然的生活方式呢?
我想先提醒使用台灣區Netflix的朋友,紀錄片《越南戰爭》即將在6/20下架。這篇文章初略的介紹它在編年體的結構處理了複雜性的特色,也粗略歸納了四大看點... 《越南戰爭》是思索當下政治爭議的寶庫,但你願意花點時間好好看看嗎?
6月18日 《中央日報》以「共匪姦殺少女」為標題的報導卻寫著: ...此具女屍可能係大陸女學生,被匪幹輪姦勒斃後,投擲海中漂流來金者,... 斷定為輪姦致死,女子面貌姣好,肌膚細嫩年齡未超過十八歲,其手足均無因工作操勞而成癥結現象,指甲修長而塗蔻丹,更證明死者家庭環境良好,而係年青女學生...
中華民國是民主國家,可惜不管省是不是虛級金門都是例外,省長和縣長一直都是官派的; 金門到90年代都還沒有議會; 第一次立委選舉民進黨的候選人被軍方「禁止入境」金門...喔對,很長時間來金門是唯一嫖妓合法的地區、 有金門通行的貨幣、需要轉接才能通話的通訊、信件都要檢查... ...金門獨立過了吧
1949年國共在金門西北方的那場戰役化做了李光前將軍廟。而在1954年在小金門海邊發現了一名據說名叫王玉蘭的年輕女性屍體,與一個軍人戰死一樣,她的死亡也被製作成了神話,這是金門另一間著名的廟宇:烈女廟。不過,烈女廟的故事潛藏更多複雜的建構、控訴與爭議。
國民政府需要宣傳古寧頭大捷(或中共稱為金門戰役)為一個光榮的「模範」,但這樣一來就更減弱了李光前的神話色彩,李光前作為這場戰役中官階最高的犧牲者,他的相片、傳記電影、事蹟和生平都成了宣傳中的「全民楷模」:而既然他是「楷模」,就更大大強調他是人而不是神話中的品德象徵,我更難將祂看作一個「神祉」來對待了
在金門,女神有官方的資格,而不久後也變成女人的資格 自1949在金門打了勝仗後,到了1952國民黨才真正確定要以金門為基地,此間,這群自認為過客的軍人會怎麼對待女性呢?金門島上據稱至多有12萬兵力,而金門的女性人口至多也僅有3萬,「貞潔而純樸」不僅是一種官方標準,會不會也是一種必然的生活方式呢?
我想先提醒使用台灣區Netflix的朋友,紀錄片《越南戰爭》即將在6/20下架。這篇文章初略的介紹它在編年體的結構處理了複雜性的特色,也粗略歸納了四大看點... 《越南戰爭》是思索當下政治爭議的寶庫,但你願意花點時間好好看看嗎?
6月18日 《中央日報》以「共匪姦殺少女」為標題的報導卻寫著: ...此具女屍可能係大陸女學生,被匪幹輪姦勒斃後,投擲海中漂流來金者,... 斷定為輪姦致死,女子面貌姣好,肌膚細嫩年齡未超過十八歲,其手足均無因工作操勞而成癥結現象,指甲修長而塗蔻丹,更證明死者家庭環境良好,而係年青女學生...
中華民國是民主國家,可惜不管省是不是虛級金門都是例外,省長和縣長一直都是官派的; 金門到90年代都還沒有議會; 第一次立委選舉民進黨的候選人被軍方「禁止入境」金門...喔對,很長時間來金門是唯一嫖妓合法的地區、 有金門通行的貨幣、需要轉接才能通話的通訊、信件都要檢查... ...金門獨立過了吧
1949年國共在金門西北方的那場戰役化做了李光前將軍廟。而在1954年在小金門海邊發現了一名據說名叫王玉蘭的年輕女性屍體,與一個軍人戰死一樣,她的死亡也被製作成了神話,這是金門另一間著名的廟宇:烈女廟。不過,烈女廟的故事潛藏更多複雜的建構、控訴與爭議。
國民政府需要宣傳古寧頭大捷(或中共稱為金門戰役)為一個光榮的「模範」,但這樣一來就更減弱了李光前的神話色彩,李光前作為這場戰役中官階最高的犧牲者,他的相片、傳記電影、事蹟和生平都成了宣傳中的「全民楷模」:而既然他是「楷模」,就更大大強調他是人而不是神話中的品德象徵,我更難將祂看作一個「神祉」來對待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以前很喜歡看一部懷舊喜劇片,片名叫「狗蛋大兵」,片中描寫學校生活的部份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剛好走過那個年代。 我媽在我上小學的第一天就告訴我千萬不能在學校講到「二八事件」,後來我才知道指的是「二二八事件」,那時學校正在推行「講國語運動」,所以我的台灣國語和台語髒話為我得到了兩塊牌子掛在脖子上,就像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我曾說過,九一八事變后,國軍被共黨與日寇兩面夾擊。全面抗戰開始后,日寇與共黨仍然兩面夾擊國軍。共黨為了擴張地槃,攻擊國軍。國軍反擊,替共匪解圍的是正是日寇。下面我以共黨公開文件證明,請看以下兩例: 1、民國 30 年(1941 年)1 月 13 日,毛匪、朱德等致電劉少奇、陳毅:“據去春晉東
Thumbnail
春節期間中國熱播電影「第二十條」引起了很多討論,電影裡面主要有三條線,談論人們面對各種不公義的反抗,這是否構成正當防衛?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強調「法不能向不法讓步」,說第二十條已經被喚醒,還要持續落到實處。本集將討論正當防衛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五年前,我們在最困苦無助的時候,被國家拋棄了。」 這部電影改編自柏楊的同名戰爭小說,講述了泰北孤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後的命運。李彌將軍的第八軍原駐守在雲南,但在中共軍隊的追擊下,最終逃至緬甸。在緬甸,他們建立了中國的軍事指揮部,並屢次抵禦緬甸軍隊的攻擊。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2023年受到熱烈討論的台灣電影劇作品有不少,除了《人選之人──造浪者》,還有我接下來會介紹的作品──《八尺門的辯護人》。《八尺門的辯護人》在2023年7月開始播出,作為暑假檔期的作品,影集在台灣的討論度不低,在IMDb上獲得8.2分的不錯表現,到底這部劇名看起來很神秘的作品是在說甚麼的呢?
Thumbnail
我不會懷疑有人可以住家隔壁天天槍響還能漠不關心這件事,人類很容易麻痹,夢想集中營的劇情完全可以代入台灣社會裡的某些人,因為「家裡沒死過人」,所以對二二八、白色恐怖存疑甚至嗤之以鼻。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以前很喜歡看一部懷舊喜劇片,片名叫「狗蛋大兵」,片中描寫學校生活的部份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剛好走過那個年代。 我媽在我上小學的第一天就告訴我千萬不能在學校講到「二八事件」,後來我才知道指的是「二二八事件」,那時學校正在推行「講國語運動」,所以我的台灣國語和台語髒話為我得到了兩塊牌子掛在脖子上,就像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我曾說過,九一八事變后,國軍被共黨與日寇兩面夾擊。全面抗戰開始后,日寇與共黨仍然兩面夾擊國軍。共黨為了擴張地槃,攻擊國軍。國軍反擊,替共匪解圍的是正是日寇。下面我以共黨公開文件證明,請看以下兩例: 1、民國 30 年(1941 年)1 月 13 日,毛匪、朱德等致電劉少奇、陳毅:“據去春晉東
Thumbnail
春節期間中國熱播電影「第二十條」引起了很多討論,電影裡面主要有三條線,談論人們面對各種不公義的反抗,這是否構成正當防衛?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強調「法不能向不法讓步」,說第二十條已經被喚醒,還要持續落到實處。本集將討論正當防衛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五年前,我們在最困苦無助的時候,被國家拋棄了。」 這部電影改編自柏楊的同名戰爭小說,講述了泰北孤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後的命運。李彌將軍的第八軍原駐守在雲南,但在中共軍隊的追擊下,最終逃至緬甸。在緬甸,他們建立了中國的軍事指揮部,並屢次抵禦緬甸軍隊的攻擊。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2023年受到熱烈討論的台灣電影劇作品有不少,除了《人選之人──造浪者》,還有我接下來會介紹的作品──《八尺門的辯護人》。《八尺門的辯護人》在2023年7月開始播出,作為暑假檔期的作品,影集在台灣的討論度不低,在IMDb上獲得8.2分的不錯表現,到底這部劇名看起來很神秘的作品是在說甚麼的呢?
Thumbnail
我不會懷疑有人可以住家隔壁天天槍響還能漠不關心這件事,人類很容易麻痹,夢想集中營的劇情完全可以代入台灣社會裡的某些人,因為「家裡沒死過人」,所以對二二八、白色恐怖存疑甚至嗤之以鼻。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