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看八年讀後感
方格精選

決勝看八年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聽過台灣義勇隊嗎?

有聽過台灣義勇隊嗎?

作者: 廖彥博
出版社:天下文化

這本算滿推薦的,近代史這塊(尤其抗戰的部分,牽涉到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有時候會懷疑自己高中時看到的版本會不會只是一種片面的洗腦文。

但是,作者透過史料蒐證、分析,試圖給予抗戰重新更深入客觀的描述。原來,在戰爭的過程中,有媒體輿論的操作、有對和平的企望以至於甘心附庸的人性、有外國政權的野心、列強的袖手旁觀、有高層長官的顢頇失誤、也有堅持到底的決心和犧牲。
試想歷史上有多少戰爭能夠長達8年這麼久?(通常對決之後就是一方認輸割地賠款上貢)這中間賭上多少性命與堅持?(更何況在這過程中沒有人能預料8年就能結束,只是單純的不願意求和認輸與堅持,為了甚麼?)

西方總是帶著某種眼光看待東方,你可曾想過自己現在是受到哪種史觀影響呢?

西方總是帶著某種眼光看待東方,你可曾想過自己現在是受到哪種史觀影響呢?

作者對於這場不對稱戰爭的描述(已現代軍事化國家與農村社會的對決),確實是當時看高中歷史課本中所看不到的。內容中提到的人物穿梭過去與現在:白先勇、瓊瑤、電影<1942>,這些人的真實人生交雜著故事的虛幻。同時,也提到西方列強(尤其美國)又是抱持甚麼樣的角度來看待中國的。美國既有其野心、有偏見、中國有自己的堅持與難處,如果身處其中,作為決策者,你又有怎樣的智慧與勇氣挑戰這樣的難題?

回過頭來看,面對中共的威脅,我們常期望國際輿論能保護台灣,以這殷鑑不遠的歷史來看,有可能嗎?台灣又有可能堅持八年嗎?當然,同文同種的戰爭與異文異種之間的戰爭似乎又有不同的意義。

台灣在史學界可以有其地位,但該搞清楚從何來、往何去?轉型正義所追求的難道不就是更為客觀公正的歷史評價嗎?

台灣在史學界可以有其地位,但該搞清楚從何來、往何去?轉型正義所追求的難道不就是更為客觀公正的歷史評價嗎?

這本書的缺點在於只側重在戰爭進展層面,國家做了哪些努力、軍隊人民做了那些犧牲。對於當時的經濟層面描寫不多、從日本立場對照的描述也多是浮光掠影。對於經濟有興趣的可以看<貨幣戰爭1>從金本位開始出發講到抗戰時期的經濟如何脫離金本位體系還有可能維持運轉。日本方面的觀點也可以參考<昭和史>(不過這本對於戰爭實際進程描述不算太多,主要是從經濟政治面切入看日本當時狀況,但有提到諸如南京屠殺方面日本人的反省)。

清明剛過,慎終追遠,其實抗戰史既是近代史,也是我們從何而來的根據所在。由於國共問題對於這部分的論述總是有點語焉不詳。很感謝作者努力從史料中爬梳各種論述之間的矛盾之處,試圖給予一個較為公正的評論。

從這些史料來看當時台灣的角色、國民政府的代表意義,應當可以在本書中找到更客觀的評價,而不是一昧以車輪黨、偽政權的受害者視角、全然否定的態度去看待過往的歷史。我們可以說國民政府確實在治理上漏洞百出,但是它確實領導中國土地脫離列強割據的泥沼,人類的進步並不是這麼容易且快速的,尤其眾人之事的政治、牽涉諸多列強內外利益與力量的干擾,從滿清到民國的腳步其實跌跌撞撞,如何可能建立一套優秀的文官政務體系?蔣中正可能有做不好的地方,但諸如保留學生族群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具體行為(八年都夠大學念兩輪了),對於戰後文化的重建有其不可磨滅的功績。歷史上能有幾個人可以在風雨飄搖之間頂住一切壓力,搞好內政外交呢?

avatar-img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39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探討老年議題的書籍《老樣子》與《讓我照顧你》帶來的省思,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老年生活與社會現象,並探討老年定義的演變與社會契約論的反思。
因緣際會翻到這本,剛好是在介紹天啟大爆炸的片段,上網google了一下,還真的確有其事。不禁覺得有趣,雖然作者套用甚麼賽亞人的梗來說這件神秘事件的原因對我來說不是太好笑,但是說明史實的過程在詼諧中又有出處考究,對我來說已經是相當實在的史學研究了。 後來花時間細讀全書,作者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這篇文章探討了兩本社工相關書籍的不同觀點,深入分析社工在面對孤老殘貧人士時的挑戰與無奈,以及社會資源和政策對於此類問題的影響。作者反思了自身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歧視心理,並強調了社會對這些人群的包容與支持的重要性,呼籲我們應關注社會體制的調整,提升對弱勢群體的照顧。
探討老年議題的書籍《老樣子》與《讓我照顧你》帶來的省思,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老年生活與社會現象,並探討老年定義的演變與社會契約論的反思。
因緣際會翻到這本,剛好是在介紹天啟大爆炸的片段,上網google了一下,還真的確有其事。不禁覺得有趣,雖然作者套用甚麼賽亞人的梗來說這件神秘事件的原因對我來說不是太好笑,但是說明史實的過程在詼諧中又有出處考究,對我來說已經是相當實在的史學研究了。 後來花時間細讀全書,作者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這篇文章探討了兩本社工相關書籍的不同觀點,深入分析社工在面對孤老殘貧人士時的挑戰與無奈,以及社會資源和政策對於此類問題的影響。作者反思了自身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歧視心理,並強調了社會對這些人群的包容與支持的重要性,呼籲我們應關注社會體制的調整,提升對弱勢群體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