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周記零叁-本質與可能性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將畢業設計分為兩部分討論,明確目標&議題討論

除了基本會想解決基地的問題以外,藉這基地以及機會討論自己所困惑以及有興趣深入的議題。

raw-image


明確目標

改善太武山登山口以及墓園現今狀況

議題討論

討論生死本質來推論下一階段可能性



明確目標

想以太武山下登山路口以及忠烈祠選作基地,覺得現在兩者的狀態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設計擠在同一塊基地上。


raw-image
  1. 登山口-認為缺少鮮明意象,只是一條小路從墓園旁進入,也無適當休息處供使用者停留。
  2. 太武山公墓-因其深厚歷史背景以及鮮明的宗烈祠型式,除了節日祭拜以外鮮少民眾願意踏入。
想將登山口以及公墓從新整理合併

至少符合基地特色的一個登山口,以及做為一個宗教紀念性建築至少願意讓人有意願進去使用。

議題討論

新的形式

  1. 生與死的討論-這問題可能從古至今有人類開始就被討論著,但要談紀念性建築前我想對於紀念的本質與意義終將會回歸到生命為基礎上討論。
  2. 紀念性建築的下一個階段-人力機械化、商店網路化、書本電子化到教育線上化甚至現在都有建築3D打印化了,隨著虛擬化世代的來到,那麼紀念性建築的下一步又會是如何?
生與死

這議題或許從有人類開始時就被討論著。當大家都討論著生的美好時;相對的死帶給人們則是未知以及負面的感受。

傳統的社會將死亡屏除在外,死者與其場所被驅逐於社會的邊界,在這個意義上,死者給予傳統社會一種象徵性的階級,可能為最低階的種類(宗教建築反倒是有時位於城市政中心,那最高的階層)。

常說人生到底只是一段旅程。佛家相信輪迴-靈魂會重複的體驗不同的旅程直到涅槃超脫世俗、基督教相信永生-因為靈魂是屬於上帝的並且不會消散

竟然靈魂要不是永生或是轉世輪迴去了,那麼墓園應該就非亡者所待之處,而是給生者紀念所用。

生命帶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充滿活力、熱情等相關的正面情緒。死亡帶給我們的恐懼往往與分別有所聯繫,但是死亡是生命形式最強的黏著物,人出生開始,就知道這條路的終點必定就是死亡。生命的盡頭與開始總是相連,若你不在生命當中你也脫離了死亡。我們無法確定生命的過程以及長短但唯一能確定的是死亡終將是結局。

人們辛苦以及努力的活著則是為了爭取更好的體驗過程,體驗這名為生命的遊戲。坦若能更了解死亡所代表的意義那麼是否可以重新以一個更理性更正向更客觀的眼光來討論死亡的形式與空間。

若我們不在害怕新型式的到來那麼紀念性建築的下一個階段又是如何。

紀念性建築的下一個階段

墓園意旨墓地園林化,是為目前各地所想趨勢,將死者與生者的空間模糊化並且疊加使用的理想概念。

在當今社會中先是從機械取代人力、電子化商品出現取代了實體,甚至未來的人工智能到來可能可以取代身為人的最後優勢。那麼建築是否會依然會是我們所熟悉建築。

TERA-AI SpaceFactory公司製造的一種3D打印建築-由生物聚合物玄武岩複合材料製成-一種由玉米和甘蔗等農作物開發的材料-由NASA測試和驗證的強度至少為混凝土材質強度的三倍。目前已經製造出適用於火星上使用的MARSHA以及專為地球使用的TERA。

raw-image

若不久的將來房屋大多數是由3D機器打印出來,那麼傳統以來的磚造、木構甚至當今普遍的鋼筋混凝土等工法必定會淡出市場。也許只有公共性的建築因為其特殊以及大小性無法採用3D建造。但其形式還會是我們現在所認定的建築樣式嗎。我覺得不變得只剩空間本質的追求。

那麼討論到公共建築,以紀念性建築為例。紀念性三個字所追求的本質(上一段生與死的討論)將會決定其空間的可能性。或許空間兩個字終將會蛻變不再是我們所熟悉樣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5會員
697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去年經歷疫情、一些相聚離別與動盪,終於騰出空間,靜下心整理紀錄。 看見他人在社群上分享一個特別的展覽,以生死為主題,吸引了我的目光,好奇它會以何種形式呈現?便與友人相約前往參觀。等待過程,手中文字正好讀到:「放棄個人的自發性與個體性將導致個人生命的挫敗。個人一旦變成自動化機械人,儘管在生理上依
Thumbnail
去年經歷疫情、一些相聚離別與動盪,終於騰出空間,靜下心整理紀錄。 看見他人在社群上分享一個特別的展覽,以生死為主題,吸引了我的目光,好奇它會以何種形式呈現?便與友人相約前往參觀。等待過程,手中文字正好讀到:「放棄個人的自發性與個體性將導致個人生命的挫敗。個人一旦變成自動化機械人,儘管在生理上依
Thumbnail
*活著足勝死後功績供人憑弔 你可以 想你想要想做的 未必可以 行之得之 ~~~ 處在天堂 從不後悔十方 博物館中沒有 我的雕像
Thumbnail
*活著足勝死後功績供人憑弔 你可以 想你想要想做的 未必可以 行之得之 ~~~ 處在天堂 從不後悔十方 博物館中沒有 我的雕像
Thumbnail
走在看見死亡的路線上,意義並沒有、也不會立刻從天而降,但感受生的喜悅,慢慢有了一些輪廓。
Thumbnail
走在看見死亡的路線上,意義並沒有、也不會立刻從天而降,但感受生的喜悅,慢慢有了一些輪廓。
Thumbnail
或許死亡 並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 某種程度 是整個世界的死寂
Thumbnail
或許死亡 並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 某種程度 是整個世界的死寂
Thumbnail
紀錄影集《死而未亡:彼岸的世界》探討關於死後世界相關議題,除了對真人訪談紀錄外也翻閱過往科學家們探索靈媒、通靈等訪本論文,試圖還原這些宣稱自己經歷過死亡或轉世、通靈的人親身經歷的死後世界,而到底是否為真?仍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只留下更多雲霧裡的謎團。
Thumbnail
紀錄影集《死而未亡:彼岸的世界》探討關於死後世界相關議題,除了對真人訪談紀錄外也翻閱過往科學家們探索靈媒、通靈等訪本論文,試圖還原這些宣稱自己經歷過死亡或轉世、通靈的人親身經歷的死後世界,而到底是否為真?仍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只留下更多雲霧裡的謎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