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分享?
2. 內容重點
3.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4. 心得
我對理髮師有貿易赤字,因為一再向他購買理髮服務,而他卻從未向我買過什麼。
iPhone 的組裝大多由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台灣鴻海負責;
估計只占一支iPhone 製造成本的3%至6%;
每支iPhone X 製造成本中,組裝只占8至20美元。
這麼說就好比宣稱:你家附近的加油站「靠你狠賺20美元」,卻絲毫不提你也因此在汽車油箱中加了價值20美元的汽油。
iPhone 不同的機型、記憶體容量及功能之間的價差極大;
據估計,2017年美國國內售出6,900萬支iPhone;
由於計算貿易赤字時,進口價值算的是工廠製造成本,而不是零售價;
因此計算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裡,iPhone 大約占了160億美元。
追根究柢,是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經過人工而大幅放大,只因為中國是某個產品在全球生產鏈裡的最後一站。
2012年,庫克宣布,公司將在德州奧斯汀打造Mac Pro電腦產線。
看似美國電子製造業的轉捩點,但是蘋果隨後發現,國內供應商無法足量提供組裝電腦所需的客製化小螺絲(由於螺絲短缺,最終必須向中國訂購零件);
測試與銷售首台德州製造的Mac 電腦計畫延期數個月,給「美國製造」電腦大夢大潑冷水,至今未平。
對方做的是與美國和全世界分攤iPhone 的製造成本,並降低售價。
中國幫忙拉低部分成本,一支手機只賺8.46美元。
把iPhone 和其他科技製造工作搬回美國,困難到負責實際生產的廠商;
僱用支撐裝配線運作所需的美國員工,蘋果勢必要提高iPhone 價格,導致銷售量下降;
因為消費者轉而購買更便宜的替代品,公司因而更難以照顧他們的美國員工。
最終目的:賣弄口號,獲得選票
藉著塔可沙拉、本田汽車、香蕉、iPhone、大學文憑、《冰與火之歌》逐步解開國際貿易的迷思。
作者:美國進出口銀行(EXIM)前主席兼行長佛瑞德‧霍赫伯格(Fred P. Hoch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