蕹菜vs.甕菜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閩語小品系列17
台語有句俗諺:一丈差九尺,差遠了!而閩,客,粵,三者有類似的共同俗諺:
  1. 潮州話:食無兩日菜脯,就欲上西天!
  2. 閩南話:食無三把蕹菜,就欲上西天
  3. 客家話:食三粒黃豆仔,就想上西天
其中客家話取淮南王劉安典故,《漢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被告謀反而畏罪自殺。但是人民相信,劉安是煉丹「得道成仙」,而且他沒服完的仙丹被家裏的雞跟狗喫了,造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受到民間信仰,至今道教人士還奉祀劉安。相傳劉安發明豆腐,故業者奉之為行業神。
台語的 ing3-tshai3, 寫「蕹菜」,根據《台日典》紀錄有口音差
  1. ing3-tshai3 寫「甕菜」
  2. ang3-tshai3 (泉州)寫「甕菜」
  3. iong3-tshai3 (漳浦) 寫 「甕菜」
「蕹菜」此即今俗稱的空心菜!空心菜因為栽培容易,全年可栽,應時就有,所以又稱「應菜」。
另一種說法:中國史籍及台灣方志,都說:「蕹菜本生東夷(東南夷之誤)古倫國,番舶以甕盛之歸,故又名甕菜。」台語「蕹」的漳州音是èng,泉州音是àng,而台語「甕」的音也是àng,所以泉州音的「蕹」與「甕」諧音,這支持了「蕹」來自「甕」的說法。 台日典的紀錄也支持這一說詞!
  1. 客家:蕹菜 (蕹,甕同音 vung)
  2. 粵語:蕹菜 (蕹念 jung3, 甕念ung3)這裡要念 ung3
在東南亞,「蕹菜」跟台灣一樣普遍,菲律賓語稱之Kangkong,印尼語、馬來語稱之Kangkung。基於「蕹菜」的發源地,尾的尾音是 ong, 跟「甕」同音!也有可能是音譯字!
客家俗諺:【刀切蕹菜--兩頭空
54會員
877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mnobi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血母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牛仔吂桊鼻--不知厲害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見天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無寫四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大麵焿 vs. 大麵羹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