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路泥活活沒馬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禮失而求諸野」,閩南位於東南海隅,不管基於種因素,開枝散葉,是分布最廣的方言族群,連最近的金門,台灣,用語,音字,都有不小的差異,更何況更遠的南洋諸多地區!對於罕用字,詞,漸漸消失於人們的視野,而,若有同義,近義字,也是「優勝劣敗」,「自然淘汰」了! 稀飯,糜,粥等,較黏稠的說法,台灣目前只剩下一種,「洘」,而南洋,大陸,還有另一種說法。
華語「稠」,除了「」,有另外一个講法,「ka̍p 洽」。閩教典無收,閩南方言大辭典有收。永春方言誌有。
台灣敢閣有人咧安呢講?
」是後造形聲方言字!有字無證,
【唐韻】【集韻】苦浩切,音考。水乾也。
其實應該是源自「」字,
《說文》渴也。從水固聲。【爾雅·釋詁】竭也。【禮·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3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詩詞中的閩南語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61會員
939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mnobi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三戒, 永某氏之鼠。 借句古語,人在福中不知福!台諺:食飯不知米價! 這個「闔」字很有意思,說文:闔,ㄏㄜ ˊ,hap,門扇也。一曰閉也。从門盍聲。胡臘切。它是個形聲字,盍, 既是聲符也是形符,盍的象形本字是『 盇 』字,血在皿中,拿一個大的東西覆蓋起來,它的衍化 字,加草頭的『蓋』是草織的席
柳宗元寓言三戒之二,黔之驢 闞ㄏㄢ ˇham2:老虎的吼叫聲。 《廣韻·上聲·豏韻》:「闞,虎聲。」 《詩經·大雅·常武》:「進厥虎臣,闞如虓ㄒ ㄧ ㄠ hau虎。」 。虓,兇悍的老虎。這個字為狀聲字,老虎的吼叫聲,中古音ham2上聲,是不是氣勢較雄壯威武呢!? 憖憖然ㄧ ㄣ ˋgin7:恭敬
自古以來,直言規諫,遇到無德之人,不是拂然變色,惱羞成怒,不然就是馬耳東風,好官我自為之。而善諫者,往往曲道隱喻,指桑罵槐,寓道於微言,尤能潤物無聲,振聾發聵。小學生朗朗上口的五言古詩,江雪作者,柳宗元,不但是詩人,還擅長遊記,政論,傳記與寓言。他的寓言三戒,寫於人生最後於柳州刺使四年任內,為其一
台灣受到日本五十年統治,日式漢語的影響非常大,譬如,廁所,叫「便所」!治安人員叫「警察」,天然氣叫「瓦斯」。接下來政府播遷來台,國語音的影響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主要發生在音調部分,南洋網友的發問,才驚覺原來我們習慣的語音已經改變了! 陈传笔 細漢時,讀冊轉到厝,有時阿母會講:安呢早著放暇(hē)啦
消失的字: 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字從甲骨,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到最後的簡體,外觀遞有變化,朝代更替,天災人禍,使得文字的數目也是增減起伏,有些字成為罕用奇字,有的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與字典中。 今天來講『嬲』這個字。 一般字典多寫俗用字,現在粵語還在用,主要用在惱怒某人,通『惱』,nau
有人發問: 在南部時,說孩子淘氣、調皮,常說tsi-tsu 不知是如何書寫? 經臉友回應,合計有以下說法,tsih-tsuh 、tih-tuh、tshiú-tshìng,tshia̍k-kâu(雀猴),tih-tauh,至(tsì)子(tsú),手(tshiú5)賤(tsiān),猴神。 經比對後
第三戒, 永某氏之鼠。 借句古語,人在福中不知福!台諺:食飯不知米價! 這個「闔」字很有意思,說文:闔,ㄏㄜ ˊ,hap,門扇也。一曰閉也。从門盍聲。胡臘切。它是個形聲字,盍, 既是聲符也是形符,盍的象形本字是『 盇 』字,血在皿中,拿一個大的東西覆蓋起來,它的衍化 字,加草頭的『蓋』是草織的席
柳宗元寓言三戒之二,黔之驢 闞ㄏㄢ ˇham2:老虎的吼叫聲。 《廣韻·上聲·豏韻》:「闞,虎聲。」 《詩經·大雅·常武》:「進厥虎臣,闞如虓ㄒ ㄧ ㄠ hau虎。」 。虓,兇悍的老虎。這個字為狀聲字,老虎的吼叫聲,中古音ham2上聲,是不是氣勢較雄壯威武呢!? 憖憖然ㄧ ㄣ ˋgin7:恭敬
自古以來,直言規諫,遇到無德之人,不是拂然變色,惱羞成怒,不然就是馬耳東風,好官我自為之。而善諫者,往往曲道隱喻,指桑罵槐,寓道於微言,尤能潤物無聲,振聾發聵。小學生朗朗上口的五言古詩,江雪作者,柳宗元,不但是詩人,還擅長遊記,政論,傳記與寓言。他的寓言三戒,寫於人生最後於柳州刺使四年任內,為其一
台灣受到日本五十年統治,日式漢語的影響非常大,譬如,廁所,叫「便所」!治安人員叫「警察」,天然氣叫「瓦斯」。接下來政府播遷來台,國語音的影響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主要發生在音調部分,南洋網友的發問,才驚覺原來我們習慣的語音已經改變了! 陈传笔 細漢時,讀冊轉到厝,有時阿母會講:安呢早著放暇(hē)啦
消失的字: 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字從甲骨,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到最後的簡體,外觀遞有變化,朝代更替,天災人禍,使得文字的數目也是增減起伏,有些字成為罕用奇字,有的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與字典中。 今天來講『嬲』這個字。 一般字典多寫俗用字,現在粵語還在用,主要用在惱怒某人,通『惱』,nau
有人發問: 在南部時,說孩子淘氣、調皮,常說tsi-tsu 不知是如何書寫? 經臉友回應,合計有以下說法,tsih-tsuh 、tih-tuh、tshiú-tshìng,tshia̍k-kâu(雀猴),tih-tauh,至(tsì)子(tsú),手(tshiú5)賤(tsiān),猴神。 經比對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南部人嘴裡說的「碗粿」,是將餡料摻進研磨後的米漿裡,比如香菇、肉末、蝦米、半切滷蛋等,再連碗一併放進蒸屜裡蒸熟,出爐再淋上滿滿的碗糕醬,盛放在你面前。 而「水粄」則是純米漿、跟餡料形成一邊一國各自壁壘,餡料通常是菜脯、豆乾、碎肉,舖陳在蒸熟的米漿之上,因為食材各自分開,所以較能久放。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近日教育部公告將臺灣閩南語「正名」為臺灣台語,引起軒然大波,正反雙方紛紛採在自己的政治立場上熱議紛紛。身為一個語言學專業的學生,我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冷門到不能再冷門的科目,但想不到與政治沾上邊之後,可以如此「熱門」。不過,既然是語言學專業的學生,總是得提一提自己的見解。
Thumbnail
❦ 囉嗦 --- 多言不止;騷擾、麻煩。總之怎麼看都是個令人討厭的動詞。 ❦ 雞婆 --- 形容人多事、好管閒事。好像沒有"囉嗦"來得那麼囉嗦! 我曾在廣播中聽過《我成為台灣歐巴醬的修練之路》的作者近藤彌生子說,她覺得台灣人有一種"雞婆"的特性,她覺得這是台灣人很特別之處,她覺得有時候很被關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示範台灣「本土」腔調時,是不是會聯想到「台灣苟蟻」?究竟台灣人說話時有什麼樣的特點?台灣不僅以人文底蘊、美食文化和美麗風光聞名於世,其語言的獨特性也同樣讓人著迷。語調和聲音,是我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傳承的特性。隨著新移民及外來常住人口的持續增加,大陸SNS影響社會,「台灣腔」其實也正在轉變。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從佛陀世界下來,經過台3線新中豐公路,前面就是關西小鎮,「關西」舊稱「鹹菜甕」,因三面環山,鳳山溪由西側流出,地形上好像一個陶甕,且本地多屬客籍移民,擅長醃製鹹菜,故稱之,後轉音為「咸菜硼」或「啣彩鳳」等名;日據時期大正九年(1920年),由於「鹹菜」客語讀音與日語的「關西」相近,而改稱「關西」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南部人嘴裡說的「碗粿」,是將餡料摻進研磨後的米漿裡,比如香菇、肉末、蝦米、半切滷蛋等,再連碗一併放進蒸屜裡蒸熟,出爐再淋上滿滿的碗糕醬,盛放在你面前。 而「水粄」則是純米漿、跟餡料形成一邊一國各自壁壘,餡料通常是菜脯、豆乾、碎肉,舖陳在蒸熟的米漿之上,因為食材各自分開,所以較能久放。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近日教育部公告將臺灣閩南語「正名」為臺灣台語,引起軒然大波,正反雙方紛紛採在自己的政治立場上熱議紛紛。身為一個語言學專業的學生,我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冷門到不能再冷門的科目,但想不到與政治沾上邊之後,可以如此「熱門」。不過,既然是語言學專業的學生,總是得提一提自己的見解。
Thumbnail
❦ 囉嗦 --- 多言不止;騷擾、麻煩。總之怎麼看都是個令人討厭的動詞。 ❦ 雞婆 --- 形容人多事、好管閒事。好像沒有"囉嗦"來得那麼囉嗦! 我曾在廣播中聽過《我成為台灣歐巴醬的修練之路》的作者近藤彌生子說,她覺得台灣人有一種"雞婆"的特性,她覺得這是台灣人很特別之處,她覺得有時候很被關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示範台灣「本土」腔調時,是不是會聯想到「台灣苟蟻」?究竟台灣人說話時有什麼樣的特點?台灣不僅以人文底蘊、美食文化和美麗風光聞名於世,其語言的獨特性也同樣讓人著迷。語調和聲音,是我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傳承的特性。隨著新移民及外來常住人口的持續增加,大陸SNS影響社會,「台灣腔」其實也正在轉變。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從佛陀世界下來,經過台3線新中豐公路,前面就是關西小鎮,「關西」舊稱「鹹菜甕」,因三面環山,鳳山溪由西側流出,地形上好像一個陶甕,且本地多屬客籍移民,擅長醃製鹹菜,故稱之,後轉音為「咸菜硼」或「啣彩鳳」等名;日據時期大正九年(1920年),由於「鹹菜」客語讀音與日語的「關西」相近,而改稱「關西」
最近跟老弟聊到,很多台灣人都覺得台語不是閩南語,而對岸則是覺得根本沒有台語,全是閩南語,我實在很傻眼怎麼會有人邏輯這麼單薄,我們來看看誰是對的1.台語是不是閩南語?那我先問你,中壢區是不是桃園市?知道我意思了吧?台語和閩南語是不同層級的劃分,完全不衝突。那有人說台語那麼多日語詞,和閩南語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