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本人也在學習探索 僅供參考 如果能為各位帶來些樂趣就好了
終於來到最後一個維度,判斷 J 和感知 P 。
我覺得簡單來說,判斷 J 的人喜歡秩序和掌握控制,感知P的人喜歡彈性和隨興。
例如說,有些人就是喜歡凡事先做計劃,可能還會做長期計劃,中期計畫,短期計畫,然後還會按部就班的依據計畫做事或生活。-----喜歡和習慣這種井然有序並且好好行駛在軌道上掌握控制的感覺,這樣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判斷J的人。
與此相對,感知P的人喜歡保留可能性,不太會很決斷性的覺得什麼事情什麼東西一定要怎樣(請注意這邊的可能性與前文提到N時的可能性有些不同,這邊的可能性比較像是選擇選項的彈性,提到N時的可能性是超脫選項的未知)。所以,像這樣的人比較沒有很喜歡所有事情都按照計畫來行動,喜歡按照當下的情境和感覺來做事或生活。------喜歡和習慣這種充滿彈性並且沒有既定軌道可隨心所欲行駛的感覺,這樣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感知P的人。
實際上,感知P的人也會做計劃,不過這份計畫很有可能只是參考和備忘用的(笑)。感知P的人很容易因應當下情境和感覺來反應,所以要維持死守計畫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而判斷J的人覺得就是要有秩序,所以訂了計畫在沒意外下會好好遵守計畫的可能性就很高。
判斷J的人會盡快地依據現有情報來下決斷做計劃決策,而感知P的人則會保留決斷-----他們總是會想說現在就要下決斷嗎?可是我還不太確定要決斷什麼,是不是可以再多收集一點情報? 在表現來看,可能就會讓人感覺判斷J的人比較有自信也比較果決,而感知P的人比較沒自信也比較猶豫,即便下了決定可能也還會想這是最好的嗎?
不過這種感覺是不太準確的,因為實際上感知P的人也可能很有自信,遇到危急時刻可能也很果決------不過在一般不緊急狀態下,感知P的人習慣推遲做決定或覺得沒有哪個選項是他很肯定一定要選擇決定的(有些P反而下決定很快,這比較像是都可以都好拉亂選的,而不是他堅持要什麼)。
總之,決斷J的人下意識想要讓事情趕快上軌道所以會想早點下決斷,而感知P的人下意識想要保留彈性所以總是覺得多收集點資訊情報再說(或者有可能覺得都好就隨興下決定)。
那麼就表現來看,決斷J的人通常比較有長久計畫執行力但也比較固執,然後會讓人感覺他比較堅決自己的選項而對別人的不同選項包容性較低,而感知P的人則是比較有隨機反應能力但也比較散漫,然後對於別人不同選項的包容性比較高。
大體上來說,我其實比較喜歡跟感知P的人相處,因為比較輕鬆,他們的包容性比較高,然後比較不會要求你依照什麼軌道秩序行進。不過,要是需要完成什麼長時間執行的任務,我覺得委託決斷J的人會比較可靠(在能力程度相同下)。
另外,有個有趣的小地方,可以來判斷還不熟的人的決斷J和感知P傾向。那就是,雖然不是一定,但在善意情況下,決斷J的人一般都較為守時,而感知P的人可能沒辦法太準時。
所謂的善意情況下,就是例如他並沒有覺得自己是大爺大家需要等他,或者是他根本沒把這件事當一回事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決斷J的人因為習慣和喜歡自己和環境都井然有序依照秩序來,所以講好七點,他可能就會準時在六點五十分出現在場地這樣,而不太會被任何突發或環境的因素引導而遲到。例如,即便六點他正在和朋友聊得開心,他也會突然結束對話,說我要出門了這樣。
與此相對,感知P的人,可能在出門時還在猶豫我要搭捷運好呢還是搭公車好呢,可能在路中間被剛開幕的蛋糕店吸引走去多看了五分鐘,可能根本沒有擬定好出門的交通計畫,可能六點他正在和朋友聊得開心,很開心地多聊了十分鐘等等的各種意外性和臨場性因素。所以,基於這些概念原則。感知P的人遲到的可能性會比決斷J的人高一些。
當然,上述只是一個小小的面向,感知P的人不見得會遲到(他們會遲到的可能原因已經列示如上),而決斷J的人也不見得不會遲到。這充其量只是一種不熟時的切入角度,
-----跟一個人熟時,你一定可以很容易從各種面向的綜合傾向來判斷對方是決斷J還是感知P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