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情書》蔓延|愛情的模樣有哪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突然跟朋友聊到,20年前的經典愛情片《情書》,這部經典又值得討論的對“愛”詮釋的案例。
從彼此有好感,不知不覺想要跟彼此分享生活,當對方開心,自己也會開心。再來,願意經營與調整彼此,最終會需要經歷,不會要求“相對回饋”的心態,進而到無私的愛。每一個階段都有愛,要看你要將「愛」視為一段歷程,還是一份感覺。」

你覺得,什麼是愛呢?

前陣子跟朋友討論到關係的計畫,他問我一句,那我覺得什麼才是談戀愛?
這個提問很好,因為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定義應該都來自於看電影或偶像劇的氛圍營造,雖然也沒有錯,不過往往少了自己對於生命中”重要的事情“的詮釋。

我回答,如要定義心態的話,我說:「從彼此有好感,不知不覺想要跟彼此分享生活,當對方開心,自己也會開心。再來,願意經營與調整彼此,最終會需要經歷,不會要求“相對回饋”的心態,進而到無私的愛。」每一個階段都有愛,要看你要將「愛」視為一段歷程,還是一份感覺。
“我認爲愛從一份感覺出發,但需要時間的發酵產生愛的顯化。”

所以一定要表達出喜歡彼此,愛情才成立嗎?

以《情書》來舉例,我認為不必。《情書》裡頭,男主角(男藤井樹)在高中時期默默的喜歡女主角(女藤井樹),他們擁有相同的姓氏。這個情感並沒有在任何時候被表達,男藤井樹用了自己的方式在關心女生,可以說是女生會完全無感型。後來,男主角娶了外型跟女藤井樹外型相似的老婆,在他因意外早年過世後,老婆很好奇這位“女藤井樹”是誰,寫了信也拜訪了女藤井樹一趟。最終,女藤井樹才知道,原來那段時光這樣被愛著的。觀眾與主角都感受到了那個愛意。
岩井俊二的腳本 情書

有沒有可能在不知道自己戀愛的情況下戀愛?

原本的我是認為這樣是不成立的,如果雙方都不知情,怎麼構成戀愛“關係”?在看過《情書》後,我有不同的詮釋,所謂戀愛就是一種感覺,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往往我們對於某些感覺無法定義,但默默地籠罩在愛底下,常常是回想起才有勇氣去定義。
你覺得不可能嗎?我無法回想起小時候的情節了,只能憶起曾有暗戀的對象,希望這個人也在意我。長大後,有時往往會搞不清楚,好感、喜歡、愛的差異,都是在光譜的左右,但我認為心的感受或給予是有差異的。想想看,現在有多少人沒辦法好好說“愛”呢?也許是我們沒有好好釐清這個字眼吧。
我想愛情,從“在意”開始,它會開始佔用你的注意力、佔用你的時間。
在意對方的心情,在意對方有沒有回訊,在意對方今天是不是跟平常的狀態一樣。
以情書為例,過去的我們也許不覺得,自己正在一段關係中。
但當你(現在)意會到的時候,你才決定這是一段關係(心電感應)。
因此,我們在當下回到過去,去竄改了這段回憶。
愛的發生就是自己的定義,你願意把那份感覺定義在心中的哪一個區塊。
回到剛剛的話題,只要你能感受到「愛」,都是戀愛吧。
如果還有交流,我們就能「談」戀愛,談愛,不一定要彼此知道我喜歡著你。
總覺得會有種魔音有種超越語言的意識中,透露著我們對彼此的感覺。

愛,一定要被對方許可嗎?

生命總是一直要追逐著什麼,追逐認可,追逐證明,好像追逐到了,我們就安定了穩定了,不必再擔心未來,我們被「許可」了。
我的看法是,當你認定了,這段相處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帶給你開心、期待、成長,這個人對你來說就是「特別的存在」。所以,我想你認為這是愛這就是愛了。除非你想被對方“正名”,否則根本不需要被誰許可啊。

如何覺知這是愛?

有一種是一開始就能天雷勾動地火的愛。
另一種需要經過比較長的觀察期,從我只是以為喜歡跟你相處,你像是朋友一般的存在。到,原來感覺昇華成愛,跟自己以為的朋友關係有那麼一點點差距。

那個愛是怎麼定義的?我想這個覺知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但常常是失去後我們才知道,那個感受是很可貴的,所以也許你可以試著讓自己想著失去的感受,再去思考你要怎麼定義這份感覺。

走到最後的,無私境界

你現在也愛著一個人嗎?你曾經付出無私的愛嗎?
走到最後我們都能給予,那種不求回報的愛嗎?或是母親對孩子那般,不會計較我的付出要得到多少回報曾經擁有那種感覺,是非常幸福的吧。
不去期待付出能得到什麼回饋,是就是愛的歷程,最重要的一段。
不管是親情、愛情、友誼。最容易想像的其實就是親情。
愛是抽象的感受,我們不必去定義,去透過得到什麼才能證明有愛。當愛發生時,你會是唯一知道的人,你會感受到。所以,就算有第三方證明,如果你沒有真心體會,那也只是個安心感而已。
不知道這個過度追求標籤的時代,跟2000年時演繹的那種純真的愛,無意識的戀愛,是不是還能引起共鳴。但我想越是不可思議,更覺得難能可貴。

愛情沒有特定的模樣,不必證明誰是誰的,不必細數幾句我愛你。
記得自己有愛人、與被愛的能力,它們不必同時發生,還是愛啊。

--
過了幾天的消化仔細想想,《情書》這樣的情節大部分都是「驀然回首」才知道那種被守護或被愛的感覺。無私很難,因為當下的我們,為了不被受傷,為了確定彼此都能被接住,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們還是需要一個理性的承諾,它可以不是一張紙,但就是一種,我願意陪伴你共度快樂與憂愁的心情,我想這就是因為在意,所需要得到的安心感吧。
願意給予安心感不一定有愛,有時來自責任,但是有愛必定伴隨著安心感。
後記:我覺得自己寫這個議題有點太勉強,但其實心中有很多想法從來沒被整理過,自己的階段好像也無法詮釋得更好了,但這是我真實的感覺。常常我們總是只感覺當下,不去釐清,因此就決定下筆記錄這個當下的想法。我們都是人,都會愛人想要被愛,愛對你來說是什麼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78內容數
出社會後,跟書越來越有交集,熱愛埋沒在書海裡,跟書越靠近越覺得心很平靜,似乎稍微跟世界接軌,從外往內,希望能寫更多心得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凱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有人能抗拒溫柔的行為,溫柔的習慣。 我覺得溫柔是一種舉動,不是一種外顯態度,不是輕聲細語,也不是壓抑情緒。 是一種不容易察覺的舉動,它藏在我們生活中你認為的理所當然。 提到溫柔的描述,我翻閱到瑞蒙.卡佛《叫我自己親愛的》中分享契柯夫筆下的一位角色。 他叫做穆薩卡,雖然被分配在精神病房區,卻一直維
近年整理內向者的書籍很多,讓內向者能重新探索自己是內向的個性、了解自己的優勢。我自己也看了幾本深受感動,很開心內向的朋友們能透過這樣的書籍幫助自己。 這世界原本像是被外向的人佔據的,敢要、敢表現,在社會的生存面上似乎成了種顯學。不管是服務業也好領導人也好,第一直覺都會覺得,會說話的人真好,能夠表達
有意識、無意識跟感情有什麼關係呢? 我讀了《我決定簡單的生活》,看到一段話,突然有個念頭閃過,書上引用了一段話『人就算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也意識不到行為背後的原因。』 意識是我們思考視覺、決定行動的源頭,不過,絕大多數的行動不是基於大腦的指令,而是身體自動自發的行為。 最近被因何妤玟離婚的關係,看了很
日子照樣過,不管是哪一個階級的人 人都有基本需求,吃飯、賺錢、休息、社交、娛樂 社會的制度,讓我們把時間切片,賺錢是最花時間的一環 剩下的碎片時間,我們拿它分給更重要的事 我們為了賺錢前進,有了金錢看似能買到別人的時間讓碎片時間完整,讓追求快樂的刺激感更高,因此,再也沒有滿足這個字眼 知足會不會從人
感情中的我們,像是不同大小的齒輪,我們都在找最好的角度讓彼此運轉。 不是互相改變彼此,而是找到一種彼此能相處的默契與模式。 偶爾需要潤滑油,偶爾也需要停機休息一下, 當機可能會讓角度跑掉,又要努力的調整回來。 曾經有一對結婚近70年的老夫妻被採訪, 記者問:你是怎麼跟太太維繫感情的? 老先生答:在以
沒有人能抗拒溫柔的行為,溫柔的習慣。 我覺得溫柔是一種舉動,不是一種外顯態度,不是輕聲細語,也不是壓抑情緒。 是一種不容易察覺的舉動,它藏在我們生活中你認為的理所當然。 提到溫柔的描述,我翻閱到瑞蒙.卡佛《叫我自己親愛的》中分享契柯夫筆下的一位角色。 他叫做穆薩卡,雖然被分配在精神病房區,卻一直維
近年整理內向者的書籍很多,讓內向者能重新探索自己是內向的個性、了解自己的優勢。我自己也看了幾本深受感動,很開心內向的朋友們能透過這樣的書籍幫助自己。 這世界原本像是被外向的人佔據的,敢要、敢表現,在社會的生存面上似乎成了種顯學。不管是服務業也好領導人也好,第一直覺都會覺得,會說話的人真好,能夠表達
有意識、無意識跟感情有什麼關係呢? 我讀了《我決定簡單的生活》,看到一段話,突然有個念頭閃過,書上引用了一段話『人就算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也意識不到行為背後的原因。』 意識是我們思考視覺、決定行動的源頭,不過,絕大多數的行動不是基於大腦的指令,而是身體自動自發的行為。 最近被因何妤玟離婚的關係,看了很
日子照樣過,不管是哪一個階級的人 人都有基本需求,吃飯、賺錢、休息、社交、娛樂 社會的制度,讓我們把時間切片,賺錢是最花時間的一環 剩下的碎片時間,我們拿它分給更重要的事 我們為了賺錢前進,有了金錢看似能買到別人的時間讓碎片時間完整,讓追求快樂的刺激感更高,因此,再也沒有滿足這個字眼 知足會不會從人
感情中的我們,像是不同大小的齒輪,我們都在找最好的角度讓彼此運轉。 不是互相改變彼此,而是找到一種彼此能相處的默契與模式。 偶爾需要潤滑油,偶爾也需要停機休息一下, 當機可能會讓角度跑掉,又要努力的調整回來。 曾經有一對結婚近70年的老夫妻被採訪, 記者問:你是怎麼跟太太維繫感情的? 老先生答:在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由日本導演岩井俊二執導的作品《情書》重新上映。作為一次都未看過這部經典作品的我馬上就買票入場觀看。而我看完之後覺得很不錯,希望推介給你。 《情書》在1995年上映。故事由一封寄給天國的「情書」開始,講述圍繞着渡邊博子和「藤井樹」之間的愛情故事。
Thumbnail
如果要寫愛情觀的話,要寫什麼呢?如何愛一個人?如何被愛最幸福?如何是不被愛呢?還是愛的是什麼樣的人?不愛的是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30年歲月中,我經歷了不同形式的愛情,從懵懂到成熟。愛情不應該是一種負擔,兩個人間應保持自由空間,並學會先愛自己。這是我對愛情的觀點。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我愛你,你愛我嗎?對於愛的解讀如果要做比較,那是永遠比不完的。三十年前我愛工藤靜香,三十年後我愛水橋舞,這究竟是什麼愛?這是生活的效應。我還會去愛上其他人,這種根本是人類的天性。如果我不愛他們,我就是一個沒有活著本能的人,我愛水橋舞是因為他的靈氣。 愛上水橋舞就一定要和水橋舞在一起嗎?看來這是一種
Thumbnail
在你的關係裡,你是否活在情緒的興奮感中,而不是活在基於現實的承諾? 對於我們當中一些強烈渴望進入關係的人,有時我們會愛上「愛」這個想法,多過於實際與我們約會的那個人。
與Y聊到有關「愛」的話題。 一句話說「被愛是幸福的」,另一句則是「愛人是幸福的」。然而是真的嗎? 這肯定不是二元就能定論的。 在談論愛與被愛究竟幸福與否之前有關「你我對愛的認知」還有數不盡的定義需要被釐清。 若要將二句話當作真諦並強加自己的價值觀於他人之上,那麼自私的愛、控制的愛、產生義務感與
Thumbnail
近幾年很常在各種社群平台或現實生活中會聽到很多人跟自己的男朋友或朋友談論這個問題「你覺得什麼是愛?」包括我自己跟我自己的伴侶也談論這件事情,通常大多數人聽到這個問題時,回答都是我覺得愛就是陪伴、包容、理解、平淡過日子這種回答,雖然這些回答並沒有錯,的卻人跟人相處時不管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之間對這個
喜歡是理想的投射,愛情是自我的投射。 想找愛情,要先找到自己。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由日本導演岩井俊二執導的作品《情書》重新上映。作為一次都未看過這部經典作品的我馬上就買票入場觀看。而我看完之後覺得很不錯,希望推介給你。 《情書》在1995年上映。故事由一封寄給天國的「情書」開始,講述圍繞着渡邊博子和「藤井樹」之間的愛情故事。
Thumbnail
如果要寫愛情觀的話,要寫什麼呢?如何愛一個人?如何被愛最幸福?如何是不被愛呢?還是愛的是什麼樣的人?不愛的是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30年歲月中,我經歷了不同形式的愛情,從懵懂到成熟。愛情不應該是一種負擔,兩個人間應保持自由空間,並學會先愛自己。這是我對愛情的觀點。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我愛你,你愛我嗎?對於愛的解讀如果要做比較,那是永遠比不完的。三十年前我愛工藤靜香,三十年後我愛水橋舞,這究竟是什麼愛?這是生活的效應。我還會去愛上其他人,這種根本是人類的天性。如果我不愛他們,我就是一個沒有活著本能的人,我愛水橋舞是因為他的靈氣。 愛上水橋舞就一定要和水橋舞在一起嗎?看來這是一種
Thumbnail
在你的關係裡,你是否活在情緒的興奮感中,而不是活在基於現實的承諾? 對於我們當中一些強烈渴望進入關係的人,有時我們會愛上「愛」這個想法,多過於實際與我們約會的那個人。
與Y聊到有關「愛」的話題。 一句話說「被愛是幸福的」,另一句則是「愛人是幸福的」。然而是真的嗎? 這肯定不是二元就能定論的。 在談論愛與被愛究竟幸福與否之前有關「你我對愛的認知」還有數不盡的定義需要被釐清。 若要將二句話當作真諦並強加自己的價值觀於他人之上,那麼自私的愛、控制的愛、產生義務感與
Thumbnail
近幾年很常在各種社群平台或現實生活中會聽到很多人跟自己的男朋友或朋友談論這個問題「你覺得什麼是愛?」包括我自己跟我自己的伴侶也談論這件事情,通常大多數人聽到這個問題時,回答都是我覺得愛就是陪伴、包容、理解、平淡過日子這種回答,雖然這些回答並沒有錯,的卻人跟人相處時不管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之間對這個
喜歡是理想的投射,愛情是自我的投射。 想找愛情,要先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