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抗拒溫柔的行為,溫柔的習慣。
我覺得溫柔是一種舉動,不是一種外顯態度,不是輕聲細語,也更非壓抑情緒。
是一種不容易察覺的舉動,它藏在我們生活中你認為的理所當然。
提到溫柔的描述,我翻閱到瑞蒙.卡佛《叫我自己親愛的》中分享契柯夫筆下的一位角色。
他叫做穆薩卡,雖然被分配在精神病房區,卻一直維持著某種溫柔的習慣。
穆薩卡喜歡自己是有用的人。他拿水給同伴們喝,睡覺時替他們蓋被子;答應他們會給每一個人一枚戈比,做一頂新帽子;他用湯匙餵他左邊一個癱瘓的同伴吃飯。
溫柔在文本中並無被提及,但在旁枝末節裡,我們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
溫柔不需透過言語,不必定義。當你感覺到它的存在時,我希望你能好好珍惜。
週末吃早午餐的時候,也看到了一個情景,更萌生想討論溫柔來自何方的題目。
一位中年情侶在早午餐時,在兩人對桌的條件下,他們依然選擇坐彼此的旁邊,沒有過度親密的舉動,只是拿著菜單討論內容。我一開始就注意到他們了,我被一種自然的親暱感吸引,那不是一種來自青春期費洛蒙的黏膩。
離開時,男方問女方,要幫你在門口拍一張照嗎,於是稍微擺拍了一下,男方向前將手機螢幕轉向女生,主動讓她確認照片狀況,女生看著螢幕看似滿意的點擊螢幕放大,確認自己的比例,大約在1.5秒間的行為,這一點時間,女方給了一個滿意的笑容,男方滿意的收起手機,然後牽著手離開了。
也許你曾經跟我一樣,不懂為什麼男友一直要幫女友捕捉好多日常畫面。我才發現原來這就是一種新時代的情趣,不同於我們只能手牽手,男生知道女生愛漂亮喜歡拍照,多一點點的小詢問,多一點注重美感,多一點的希望對方開心,男方的溫柔成全了女方的愛美,女方的微笑也成全了男方的滿足感。原來,這是溫柔。
溫柔是什麼?溫柔來自何方?
在每一秒的互動中,我們都有能力流露溫柔的一面,那不是刻意不刻意的舉動,是一種無意識,沒有任何期待,甚至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做出這些溫柔的舉動。
一抹笑容,是偽善還是真誠,我們是感受的到的,你的溫柔必須來自你表裡如一的想法到舉動。你希望他人如此,你也必須如此。
換個說法,如果有人對你溫柔,請不要認為那是一個理所當然的舉動,那個舉動來自於他的教養、他的真誠,這是經由好多的磨練經歷粹化而成。
如果走在路上,你感受到陽光的溫柔,也務必抱著感恩的心,感謝那個不是理所當然的溫柔,當你意識到溫柔,相信你也能成為一個溫柔的人。
那不是掛在嘴上的溫柔。
也許,成為表裡如一的人才能溫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