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死亡的權勢-或-以死亡對抗權勢:《不絕之路》與《藍色情挑》的對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聖經˙哥林多後書十五章55節》

raw-image

誠如德勒茲所言,特寫的鏡頭解消掉觀者對物體的輪廓的熟悉度,讓人難以感受到被攝物立處的時空座標,因而產生一股純粹任意時空內的動情力,形成所謂的動情-影像。《不絕之路》的開頭,一個鳥瞰墓園以黑暗模糊物件輪廓的畫面,只見滿佈忽明忽滅的晃動火光,配以莊嚴肅穆又帶有哀悼性質的背景音樂。這樣的開頭不是在指任何一個特定時空內的敘事,而是帶出貫串整部片被死亡與黑暗壓迫的基調、如同風中殘燭般的希望與情愫以及伴隨這種景況的哀悼之情。

(如果有看過《藍色情挑》的話,可以發現這首貫串整齣劇的主題曲,在曲調上和《藍色情挑》是如出一轍。)

raw-image

下一幕鏡頭,一個低垂的手,一個仿若不知何處像是從天降下來的手,從他欲言又止的動作仿若想要觸摸床上的小男孩,接著鏡頭往後拉我們才知道他是一個穿著黑色大衣的男人,鏡頭隨著男人走動伴隨著室內空間的穿梭以及穿梭時隔板暫時的視線阻擋,男人道出他已死去的現實。原來剛剛第一幕那個構圖上仿若不知何所來的手,的確是在暗示那是來自另一個時空的存在。死者自道的安排似乎看起來有些蛇足,但從開頭一路貫串至此,其實都一再暗示整部片的一個主旋律:陽界和陰界不是隔絕的,這引申出兩個子命題:(1)死亡不斷籠罩在人存活的世界,(2)陽界的終結不是結束。而「陽界的終結不是結束」讓這部片的結尾並存著兩種相對的解讀,也同時讓片名並存著兩種可能的想像。

同樣都是面臨摯愛的逝去,《藍色情挑》裡並沒有死去人物讀白的鏡頭,更沒有生者與死者在特殊的狀態下交通的情節(在《不絕之路》裡就是催眠的那個橋段),從Julie的自殺失敗作為整部片的開頭,就意味著死亡這條路的被拒絕,在這部片裡早已是前提而不會是選項,生者雖煢獨地被拋擲在陽界,但這同時也代表著這部片只能,也必須要在陽界裡開展出生存之道。但在《不絕之路》中,死亡的大門就是對著陽界展開的,甚至以男主角做為代表,死亡仿若是觀察的主體在觀察這個世界。死亡代表的可以是沒有出路的絕望最後必然的選項,但若是死者在畫面中並沒有被隔絕於鏡頭外,那死亡又何嘗不因為著他與陽界連續性的關係而不再代表著終點,甚至是陽間的延續。

raw-image

那這樣看來,NO END的片名既可以意味著沒有任何可以作為解套的終點作為出路,也可以意味著生命乍看之下的終點(壽命的結束)其實不是終點,而它仍然再繼續著,甚至可以說在另一個世界才達到了另一種圓滿。這是一個究竟要不要把死亡視為負面性的弔詭,若是肯定了死亡的負面性,似乎過度生與死之間的對立,而放棄掉兩者間彼此關聯的想像;但若否定了死亡的負面性,當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詮釋出可能性時,是不是我們也間接降低了外在壓迫的負面性(特別是片中政治性壓迫的描述是主旋律),對於現況批判的力度似乎又會下降。我認為導演是刻意設這樣的局,讓兩種互相對立(又或者可以說互相補充)的意義能同時被展開。

和《藍色情挑》相似的是,留下來的人都繼續了死去的人的「事業」。Julie是續寫亡夫未完成的曲子,Urszula則是協助亡夫曾經的客戶替他們找律師。它們「續寫」的東西也很有暗示性,Julie續寫的是一首為歐洲共同體譜寫的會歌,而Urszula的丈夫則是幫助一位政治犯進行辯護,最後續寫的「成功」如何似乎也同時暗示著兩人在處理逝去摯愛過程與結局的不同。歐洲共同體歌曲的完成,甚至是由一個曾經歷過「分離/分裂」而由分裂後遺留下來的另一個人「接續」寫出來的,代表著的不單單只是「聯合」的可能,更是「再次聯合」,「破裂後再次聯合」的可能,無論是縱的破裂(世代的破裂),或是橫的破裂(時代的破裂)。

raw-image

而《不絕之路》最後這場官司是否真的算是一個成功的官司?表面上看來被告最後被無罪釋放了,可是這是妥協下的結果,接手的拉布拉多說:「我跟Antek(Urszula的亡夫不同),我只在意結果。」而政治犯則說Antek更在乎的是順從自己的良心。所以我們是否可以說這個官司的結果就Urszula(繼承遺志而言)是個失敗的結局?在更大的黑暗籠罩下(政治迫害/死亡)我們似乎無能為力,但再一次地,「死亡」究竟是正面性亦或負面性的弔詭又再次出現,政治犯逃離了「死亡」卻代表著妥協,那選擇「死亡」的Urszula,究竟代表的是放棄掙扎,還是另一種形式的明志?

死亡意義的曖昧游移,誠如整部片不斷出現的光影切割。臉部被一半的光給照亮,另一部分蒙上一層陰影;室外照進來的陽光帶著因鐵窗伴隨而來的陰影,切割了室內的視覺感受以及在其中的人物表情。政治犯想要跳樓明志,但窗外有鐵窗隔絕,鐵窗是名為保護的控制,鐵窗外像是自由的光被鐵窗切割成不完整的希望與殘破的自由。點起蠟燭來被燭光映照出匯聚光明與黑暗的臉龐,點起蠟燭對著鏡頭說「我愛你」「我好想你」的特寫,仿若被解消掉整個時空座標,在黑暗中如風中殘燭的純碎思念的「面貌」,成為導演在整部片中最讓人觸動的動情-影像。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趙鐸的沙龍
44會員
19內容數
趙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0
本文嘗試從這兩年高雄電影節所展映出的 XR 作品中,挑選出三部以 VR 技術處理身心疾病患者主觀視角的作品:《臨夜吶喊》、《靈魂繪師》以及《記憶如沙》,以說明 VR 是如何透過特定互動機制的設計,「訓練」觀者逐步進入到患者的視角。
Thumbnail
2024/12/10
本文嘗試從這兩年高雄電影節所展映出的 XR 作品中,挑選出三部以 VR 技術處理身心疾病患者主觀視角的作品:《臨夜吶喊》、《靈魂繪師》以及《記憶如沙》,以說明 VR 是如何透過特定互動機制的設計,「訓練」觀者逐步進入到患者的視角。
Thumbnail
2024/07/06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2024/07/06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時常覺得所處的整座城看起來就是那麼空洞,我們找不到容身之處,不只是身體或者身分,甚至是思想。是的,思想。那時候所謂的文藝青年,那樣的腦袋似乎難以找到安身之處,整個世界以某種虛無、制式、乏味的方式重複著,於是那些叛逆又奔放的思想顯得格格不入,顯得彆扭。
Thumbnail
時常覺得所處的整座城看起來就是那麼空洞,我們找不到容身之處,不只是身體或者身分,甚至是思想。是的,思想。那時候所謂的文藝青年,那樣的腦袋似乎難以找到安身之處,整個世界以某種虛無、制式、乏味的方式重複著,於是那些叛逆又奔放的思想顯得格格不入,顯得彆扭。
Thumbnail
愛情的力量不僅是超越了死亡,也激發了人們對於靈性、信仰、命運等更深刻的思考。這部電影探究死亡的真相和意義,以及愛情的力量和生命的價值。《第六感生死戀》提醒人們在死亡和分離的時刻,仍然可以感受到愛存在,並且這種愛是永恆的。但它同時也提示人們要珍惜當下,好好相待所愛之人,因為任何時候,都可能是最後一刻。
Thumbnail
愛情的力量不僅是超越了死亡,也激發了人們對於靈性、信仰、命運等更深刻的思考。這部電影探究死亡的真相和意義,以及愛情的力量和生命的價值。《第六感生死戀》提醒人們在死亡和分離的時刻,仍然可以感受到愛存在,並且這種愛是永恆的。但它同時也提示人們要珍惜當下,好好相待所愛之人,因為任何時候,都可能是最後一刻。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當孤獨成全了我們的所有 由Netflix 出品的作品:我想結束這一切,一如既往的Netflix 破題敘事道出劇目主旨,不過對於熟識的觀眾顯然不是好事,最好是新鮮、不一樣的故事概念;然而,電影的陳腔濫調:一語道破卻又似是而非的文字遊戲,卻也為老舊事物添上新意。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當孤獨成全了我們的所有 由Netflix 出品的作品:我想結束這一切,一如既往的Netflix 破題敘事道出劇目主旨,不過對於熟識的觀眾顯然不是好事,最好是新鮮、不一樣的故事概念;然而,電影的陳腔濫調:一語道破卻又似是而非的文字遊戲,卻也為老舊事物添上新意。
Thumbnail
看了第二部柏格曼的電影,沒辦法寫出完整的評論,但好喜歡《第》的表現方式,非常虛無地探討存在與活著。 對我來說,存在與虛無是同一回事。 死神是人的生命「大限」的擬人化,無論發生任何事件,死亡總如影隨形。 或許想要討價還價,想要透過一盤棋來延限,甚至翻桌打亂棋局,但死亡會記得你走到哪一步。 黑暗中你的呼
Thumbnail
看了第二部柏格曼的電影,沒辦法寫出完整的評論,但好喜歡《第》的表現方式,非常虛無地探討存在與活著。 對我來說,存在與虛無是同一回事。 死神是人的生命「大限」的擬人化,無論發生任何事件,死亡總如影隨形。 或許想要討價還價,想要透過一盤棋來延限,甚至翻桌打亂棋局,但死亡會記得你走到哪一步。 黑暗中你的呼
Thumbnail
記憶是一條潛伏的路,人們以相近或者殊異的交通方式,迂迴其上。有時,人們的目光一路順向、筆直前往,猶如細長管線中遵從著物理原則的液體;有時,是難以預測和捉摸的粒子,形成許多條貌似逸散、迂迴的路徑。沙沙作響,在尚未成形的地圖上,縈繞成了另一條路。
Thumbnail
記憶是一條潛伏的路,人們以相近或者殊異的交通方式,迂迴其上。有時,人們的目光一路順向、筆直前往,猶如細長管線中遵從著物理原則的液體;有時,是難以預測和捉摸的粒子,形成許多條貌似逸散、迂迴的路徑。沙沙作響,在尚未成形的地圖上,縈繞成了另一條路。
Thumbnail
羅馬尼亞導演哈都.裘德(Radu Jude)的兩部短片 — 《一盡到底》和《晚安,噓》,皆以死亡為母題,和一鏡到底鏡頭形式來體現「死」之於生者,對於前者而言是極端化的情緒利器;對後者來說,則是潛藏在環境裡的迴鳴。
Thumbnail
羅馬尼亞導演哈都.裘德(Radu Jude)的兩部短片 — 《一盡到底》和《晚安,噓》,皆以死亡為母題,和一鏡到底鏡頭形式來體現「死」之於生者,對於前者而言是極端化的情緒利器;對後者來說,則是潛藏在環境裡的迴鳴。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在這兩個多小時當中,可能很多時候是屏息以待的,也可能是動如針氈的,當然,也極有可能是讓人昏昏欲睡的。因為,太安靜了! 的確,整部電影是在靜態、緩慢、漸進式的影像推移,以及精準典雅的場面調度、攝影構圖、光影處理,整部電影如同從一幅幅畫框裡,逐漸匯集出一段故事,流動於光影之間的,正是難以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在這兩個多小時當中,可能很多時候是屏息以待的,也可能是動如針氈的,當然,也極有可能是讓人昏昏欲睡的。因為,太安靜了! 的確,整部電影是在靜態、緩慢、漸進式的影像推移,以及精準典雅的場面調度、攝影構圖、光影處理,整部電影如同從一幅幅畫框裡,逐漸匯集出一段故事,流動於光影之間的,正是難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