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斯心法漫談思覺失調—之二

更新於 2024/08/3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發起偽裝遊戲的是自己
#整合後了解訊息的是自己
#分裂是為了整合
#看電影吧!<<A Beautiful Mind>>(美麗境界)
  我在8/1舉行的讀書會,那孩子沒出現,接下來一個月沒和我聯絡。我的心裡就有莫名的憂慮,他大概遇到一些事。心念一起,就收到那孩子的訊息。他被家人強制送醫,在精神科待了一個月。他說:這一切都是高我弄的戲碼。   
  讀賽斯十四年,這三年開始整理賽斯資料的行動。這幾日的資料正好落在「思覺失調症」。   
  賽斯說:所謂「精神分裂症」、「思覺失調症」、「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 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這些名詞是標籤、是誤導,並且具有負面暗示。
  在許多例子裡,你們是在與多元化的人格之行為模式打交道。那些模式以一種誇張的方式被看到,不是像一般人那樣被同化或平順運作的模式。這些案例讓我們洞見「修飾過的社會人格」之下,在心理上本不可見的精神、情緒及心靈的轉變過程。
  暫時或長期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者,缺乏某種心理的整合功夫,採取了心理上的偽裝。   
  他們相信「分化而征服」,並且與自己以及世界玩一個相當認真的捉迷藏遊戲。在背後的概念是:如果你找不到我,我就不必為我的行為負責——因為那些行為必然會背叛我。   
  自己在運作上變得分散或分化了,一部分被攻擊,其他部分可以起而防衛。人格的種種不同成分被分散其力量,被迫建立起複雜的通訊系統,以維持自己的各部分彼此接觸。某些時期,自己的每一部分建立起更大的孤立,通訊系統被強化,必須經常的被利用。那溝通常常是一種心理上或象徵上的密碼,如果那些訊息被清楚的解碼了,遊戲就結束了。了解那訊息的人是整合的自己,從一開始發起偽裝的「自己軍隊(self-troops)」,也是自己。
avatar-img
1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an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格確實會以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組合在一起。許多分裂性的插曲都發生在看起來正常的人格裡,為了學習及成長,人格會分出它的部分,擴大每一部分的架構,再進行整合。
   人格確實會以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組合在一起。許多分裂性的插曲都發生在看起來正常的人格裡,為了學習及成長,人格會分出它的部分,擴大每一部分的架構,再進行整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你醒啦?」多少次,醒來後要是有人,這句問候好像是不得不說的經典對白。 「顯然還沒,」打個哈欠,我仍夢見自己在一個如鉛塊般沈重的身軀裡面,搖搖晃晃的走去盥洗:「哎,又開始自動認同這個時空的意識了。」 上一個夢境記憶逐漸消退,這一個夢境的真實感逐漸覆蓋。 我想起某個指令,就趕緊默念了幾遍,這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Thumbnail
精神出軌是比較難以定義、抽象的心靈問題。這篇文章將探討精神出軌的自我檢測,原因和應對方法。處理精神出軌的情況時,保持冷靜和整理思緒很重要。
Thumbnail
解離(Dissociation)是心理學上用來描述一系列與意識、記憶、身體感覺或身份有關的心理現象的術語。解離可能是一種應對壓力、創傷或極端情緒的防禦機制。以下是解離可能涉及的一些現象:例如意識分離、記憶缺失……
Thumbnail
A :不一定 解離症的常見症狀分類,大概分成以下六項: 失憶、現實感喪失、自我感喪失、身份認同混淆、身份認同轉變、功能性神經症狀 每個症狀各自都有不同的表徵型式、持續時間、輕重之分 每位患者的病況都不相同,有沒有身份認同轉變症狀,要看的是患者本身的病況,而不是單以病名去看待。
Thumbnail
A:不一定 解離症算是個類別統稱,在解離症底下還有許多子診斷。多重人格疾患(MPD)已改名為解離性認同疾患(DID, 也可稱解離性身份疾患),DID只是解離症子診斷中的其中之一。 子診斷有時為了方便會簡稱為解離症,但這並不等於解離症就是單指某個子診斷。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你醒啦?」多少次,醒來後要是有人,這句問候好像是不得不說的經典對白。 「顯然還沒,」打個哈欠,我仍夢見自己在一個如鉛塊般沈重的身軀裡面,搖搖晃晃的走去盥洗:「哎,又開始自動認同這個時空的意識了。」 上一個夢境記憶逐漸消退,這一個夢境的真實感逐漸覆蓋。 我想起某個指令,就趕緊默念了幾遍,這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Thumbnail
精神出軌是比較難以定義、抽象的心靈問題。這篇文章將探討精神出軌的自我檢測,原因和應對方法。處理精神出軌的情況時,保持冷靜和整理思緒很重要。
Thumbnail
解離(Dissociation)是心理學上用來描述一系列與意識、記憶、身體感覺或身份有關的心理現象的術語。解離可能是一種應對壓力、創傷或極端情緒的防禦機制。以下是解離可能涉及的一些現象:例如意識分離、記憶缺失……
Thumbnail
A :不一定 解離症的常見症狀分類,大概分成以下六項: 失憶、現實感喪失、自我感喪失、身份認同混淆、身份認同轉變、功能性神經症狀 每個症狀各自都有不同的表徵型式、持續時間、輕重之分 每位患者的病況都不相同,有沒有身份認同轉變症狀,要看的是患者本身的病況,而不是單以病名去看待。
Thumbnail
A:不一定 解離症算是個類別統稱,在解離症底下還有許多子診斷。多重人格疾患(MPD)已改名為解離性認同疾患(DID, 也可稱解離性身份疾患),DID只是解離症子診斷中的其中之一。 子診斷有時為了方便會簡稱為解離症,但這並不等於解離症就是單指某個子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