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解離症不是解離性認同疾患(DID)/多重人格疾患(MPD)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A:不一定

解離症算是個類別統稱,在解離症底下還有許多子診斷。多重人格疾患(MPD)已改名為解離性認同疾患(DID, 也可稱解離性身份疾患),DID只是解離症子診斷中的其中之一。

子診斷有時為了方便會簡稱為解離症,但這並不等於解離症就是單指某個子診斷。


ICD10解離症診斷碼清單

以下列出目前健保使用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 ICD-10 中,解離症各子診斷碼中英全名:

F44 解離及轉化疾患 Dissociative [conversion] disorders

  • F44.0 解離性失憶疾患 Dissociative Amnesia
  • F44.1 解離性漫遊疾患 Dissociative fugue
  • F44.2 解離性木僵(昏迷)疾患 Dissociative stupor
  • F44.3 解離性恍惚和附體疾患 Trance and possession disorders (排除宗教因素)
  • F44.4 解離性運動紊亂疾患 Dissociative motor disorders
  • F44.5 解離性癲癇疾患 Dissociative convulsions
  • F44.6 解離性麻木或疏離感疾患 Dissociative anaesthesia and sensory loss
  • F44.7 混合型解離及轉化疾患 Mixed dissociative [conversion] disorders
  • F44.8 其他解離及轉化疾患 Other dissociative [conversion] disorders
  • F44.81 解離性認同疾患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 F44.89 甘塞爾綜合症 Ganser syndrome
  • F44.9 解離及轉化疾患, 未特定 Dissociative [conversion] disorder, unspecified


備註

#目前 DSM-5-TR 與 ICD-10 對解離症的分法及疾病名稱有些許不同,在此以 ICD-10 為主


#DSM-5-TR 的失自我感/失現實感障礙在 ICD-10 裡名稱是人格解體-失實綜合症,分類診斷碼如下:

  • F48 其他神經症疾患 Other neurotic disorders
  • F48.1 人格解體-失實綜合症 Depersonalization-derealization syndrome


#DSM-5中轉化症的診斷準則中提及的神經症狀類型,依ICD-10解離診斷碼分類:

  • F44.4:無力或癱瘓、異常動作(顫抖、肌肉張力、肌肉痙攣、走路障礙)、吞嚥困難、說話異常(發音障礙、口齒不清、大舌頭、失聲)
  • F44.5:癲癇
  • F44.6:感覺喪失/麻木、視聽嗅覺異常
  • F44.7:混合型


個人情況

我在健保app健康存摺中的診斷碼是 F449 解離及轉化疾患,這診斷可能會在醫生遇到以下幾種情況之一時使用:

  • 在緊急情況下(如急診),從健保紀錄或親友口中得知患者曾有解離症相關診斷,卻出現不符合原有診斷的症狀表徵時
  • 在緊急情況下(如急診),從健保紀錄或親友口中得知患者曾有其他疾病診斷,但當下發現疑似出現解離症狀表徵時
  • 已經確定病況屬於解離症類別,但還無法確認是哪個子診斷,需要更多資訊或更多時間觀察時
  • 已經確定病況屬於解離症類別,但臨床症狀表徵為非典型或混合型而不符合現有任一子診斷準則時

我是在一般掛號看醫生時得到該診斷的,猜測應該是後兩者之一,現在主要是著重在治療上,診斷就隨意,由於嫌全名太長而且估計大多數人應該都看不懂,就一樣簡稱為解離症了,但我不是解離性認同疾患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堁日常的沙龍
33會員
51內容數
在得知自己解離症狀及未知創傷後,決定把例行的心理諮商及自我剖析視為日常生活必須事項,並為了好轉開始留下相關記錄、筆記。經過幾個月的考慮,打算將零碎的紀錄整理成文章發表出來。希望透過能慢慢集成的文章,能讓親友有個管道了解情況,及回覆些不容易用口語表達的事物。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何將 DISC 溝通法則運用在業務,甚至打考績上,讓業績、考績...有機會起死回生...
Thumbnail
如何將 DISC 溝通法則運用在業務,甚至打考績上,讓業績、考績...有機會起死回生...
Thumbnail
冒冒就是所謂的冒牌者症候群:
Thumbnail
冒冒就是所謂的冒牌者症候群: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Thumbnail
藉由榮格創立「心理類型」的概念,使我們有更多線索、懂得利用MBTI提供的分類視角,更有效率與明確做歸類,進而思考兩極碰撞、經驗對立感受。
Thumbnail
藉由榮格創立「心理類型」的概念,使我們有更多線索、懂得利用MBTI提供的分類視角,更有效率與明確做歸類,進而思考兩極碰撞、經驗對立感受。
Thumbnail
★藉由掌握對方所屬性格類型引導對話, 如此一來,不再擔心出現不必要的誤會,或者溝通不順的問題。
Thumbnail
★藉由掌握對方所屬性格類型引導對話, 如此一來,不再擔心出現不必要的誤會,或者溝通不順的問題。
Thumbnail
在團體中我與一位病友分享「這個狀況在我們的病裡很正常。」頓時,我猛然覺察,正不正常那條線我不知道該怎麼界定。 結果我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別去劃分了。我們一定都有一樣的經驗,看一件事、一個人很快會幫做出評論、為對方貼標籤,不管是正面或反面。
Thumbnail
在團體中我與一位病友分享「這個狀況在我們的病裡很正常。」頓時,我猛然覺察,正不正常那條線我不知道該怎麼界定。 結果我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別去劃分了。我們一定都有一樣的經驗,看一件事、一個人很快會幫做出評論、為對方貼標籤,不管是正面或反面。
Thumbnail
精神出軌是比較難以定義、抽象的心靈問題。這篇文章將探討精神出軌的自我檢測,原因和應對方法。處理精神出軌的情況時,保持冷靜和整理思緒很重要。
Thumbnail
精神出軌是比較難以定義、抽象的心靈問題。這篇文章將探討精神出軌的自我檢測,原因和應對方法。處理精神出軌的情況時,保持冷靜和整理思緒很重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