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手札】音樂創作的本質-討論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閱讀完音樂創作的本質內容,我有一些延伸的內容,主要關於:音樂創作作為時代精神的藝術實踐,其與時代意識形態之連結以及品味個體化的現今創作喜好與時代之連結的關係,此文將著墨於我個人的想法與探討。

一、音樂創作作為時代精神的藝術實踐 
        與 時代精神意識形態之連結?

  本書作者對於音樂創作的基本概念首先就將其視為時代精神的藝術實踐,但對「時代精神」此一詞彙,我是有些疑惑以及想像的空間。若是我們舉例一些音樂的種類,例如:戰後搖滾樂、九零年代的嘻哈音樂等等,我們的確可以說這些樂種確確實實的和時代背景有所連結,甚至直觀的是在表達這批音樂人對於社會的所思所感。例如美國搖滾樂的在當時闡述的反戰思想,又或是嘻哈音樂最原初時的黑幫精神,都可以稱作為時代精神的一部分。但究竟「時代精神」代表的是什麼,這個詞在書中並未多作解釋,也可以說在本書中偶爾對於概括性的名詞之解釋都略顯不足,時常會有較為模糊、不確信的情況。一個時代之中又有極為多種樣貌,牽涉到時代的感受與對時代的反應,也許我們也難以逃脫意識形態的控制,音樂在這樣的概念之下,似乎也落入了無法真正被聽眾理解的意識形態魔咒。而創作者所表達的作品,也揉合了意識形態的意涵,即使創作者希望藉由創作詮釋他人的經驗或是內心感受,永遠也會是帶著自己的內心經驗去感受的。這個部分在書中的說法是「窺探他人內心的同時時也形成自己的體驗」,似乎較為強調感受之後的經驗形成永遠還是帶有自身的成分,不過以意識形態的概念推展而言,似乎也通順?
時代造就了音樂家嗎?

二、品味個體化的現今,
      音樂創作成品的喜好與時代之連結?

  原先在思考的時候,我對於時代精神的疑惑其實也建立在對於當今樂曲種類多元又分化細緻的狀態之下,創作者的創作還是為被整個時代經驗而影響的產物嗎。但若是我們不執著於「時代」這個概念的代表性,似乎這樣的問題也隨即變得沒有意義了。但無可否認的是作為時代精神的藝術實踐這樣的意涵其實就是創作者的作品是一種社會與個人之間的互動與表現。而轉換疑惑點後,在此處我想提出的問題則是,同樣放眼現代音樂曲風多元、群眾分散的當代,「品味個體化」這樣較為新興的概念再次套用於此書的時代精神實踐時,是否還會成立呢?但這樣的問題也許進一步又牽涉回時代精神的定義問題,同樣是沒有解答的。但了解這個觀點之後我們確實可以對音樂聆賞有更多想像與思索的空間,對於音樂的感知可以加入時代、社會背景這樣的元素去理解,也同樣對音樂欣賞這件事有更加廣闊的可能性~

三、讀者回應:
  「突破」也是建立在既有風格之上的創造嗎?

  非常非常感謝有讀者對上一篇內容作了提問,提出的內容是「突破」是否為建立在既有風格之上的創造。對這個概念,若是著重於技巧的突破,在書中我記得作者有略為提及技巧的延伸與創作概念的延伸都賴於創作者的「想像力」。並且想像力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決定了作品的獨創性。在這個概念之下我認為突破的本質必須包含一定程度的獨創,也許是融合也或許是創新,但新穎的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且通常突破的用法是立基於衝出某種僵化的固定型態,若是以這樣的概念去理解,我認為突破或許就必定是建立在既有風格之上,但可能不一定是創作者自己的風格,也可能是整個樂派整個樂種的既有風格~但是似乎又保留了被突破的原有風格的「時代精神」或是某類既有型態,不過以上回覆的想法是很開放的,若是有讀者有任何回應都很歡迎唷~
  

音樂與電影 思想與現實 這是個歡迎討論與共同激盪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o Sol Do Do Do Do~~~~~ 對創作的慾望也許是每個對音樂嚮往的人都難以克制的。在浴室裡哼的旋律,或是腦海中的節拍,甚至是你筆記本上潦草的詞句,其實音樂創作就在生活當中。但「音樂創作」到底意味著甚麼呢?用這篇簡單的文章,一起來了解音樂創作的本質吧。   音樂實踐包含:創作、欣賞、表
前一篇文章<【學習手札】音樂的功能(一)>說明了功能的基礎意義,並以「藝術知覺理論」切入探究音樂所引發於人的作用來解釋功能分析之下音樂的形體結構與接觸音樂的人事物之間的關聯,而這一篇文章即將延伸上一篇文章的內容講解音樂的三種功能。也就是在音樂對於人會有什麼樣的作用,快點進來看看吧~   
這一篇文章的主題是音樂的功能,將簡單敘述以結構主義的角度去理解功能時,功能是甚麼,音樂有哪樣的功能,並在下一篇文章詳細說明音樂功能的深入概念。
「音樂」是甚麼? 「音樂」並不侷限於人對「歌曲」的想像,音樂的結構也不是只有前奏、主歌副歌或是調性與節奏,此文整將以結構的角度切入,主要援引王次炤老師的理論,試著解析「音樂」的本質意涵。   當我們試著理解音樂時,第一個碰觸到並且勢必面對到的課題即是音樂的本質問題,我們所要掌握的「音樂」,究竟蘊含怎
 即將在此發布音樂美學的學習手札,有幾項注意事項是我寫給自己同時也寫給讀者的,希望大家在閱讀專題文章以前可以先理解我撰寫這部學習手札的脈絡,再跟著我一起學習(或是看著我學習)~ 同時這一篇文章也會不時更新以記錄手札撰寫過程中,在音樂美學這種人文知識的「學習」中所感受的體悟或想分享給讀者的注意事項!
Do Sol Do Do Do Do~~~~~ 對創作的慾望也許是每個對音樂嚮往的人都難以克制的。在浴室裡哼的旋律,或是腦海中的節拍,甚至是你筆記本上潦草的詞句,其實音樂創作就在生活當中。但「音樂創作」到底意味著甚麼呢?用這篇簡單的文章,一起來了解音樂創作的本質吧。   音樂實踐包含:創作、欣賞、表
前一篇文章<【學習手札】音樂的功能(一)>說明了功能的基礎意義,並以「藝術知覺理論」切入探究音樂所引發於人的作用來解釋功能分析之下音樂的形體結構與接觸音樂的人事物之間的關聯,而這一篇文章即將延伸上一篇文章的內容講解音樂的三種功能。也就是在音樂對於人會有什麼樣的作用,快點進來看看吧~   
這一篇文章的主題是音樂的功能,將簡單敘述以結構主義的角度去理解功能時,功能是甚麼,音樂有哪樣的功能,並在下一篇文章詳細說明音樂功能的深入概念。
「音樂」是甚麼? 「音樂」並不侷限於人對「歌曲」的想像,音樂的結構也不是只有前奏、主歌副歌或是調性與節奏,此文整將以結構的角度切入,主要援引王次炤老師的理論,試著解析「音樂」的本質意涵。   當我們試著理解音樂時,第一個碰觸到並且勢必面對到的課題即是音樂的本質問題,我們所要掌握的「音樂」,究竟蘊含怎
 即將在此發布音樂美學的學習手札,有幾項注意事項是我寫給自己同時也寫給讀者的,希望大家在閱讀專題文章以前可以先理解我撰寫這部學習手札的脈絡,再跟著我一起學習(或是看著我學習)~ 同時這一篇文章也會不時更新以記錄手札撰寫過程中,在音樂美學這種人文知識的「學習」中所感受的體悟或想分享給讀者的注意事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現代音樂創作中的抄襲與改編問題。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音樂的創作和消費變得更加便利,但這也使得著作權的問題愈加複雜。本文論及聽眾在感知音樂時應關注作品的內部品質,而非抄襲的直接與否。進一步分析流行音樂的歌詞與創作背景,並探討如何在音樂創作中平衡內外部因素,並挑戰傳統文學批評的範疇
Thumbnail
在各式樂團發展蓬勃、創作風氣自由的現在,身為台灣獨立音樂或樂團的聽眾來看這部作品,其實會蠻感動於那些音樂人的勇敢和碰撞,結局帶點無力和淡淡的哀傷,意外有被觸動。整個故事講的殺人事件,正是當時的時代和整個社會結構,以搖滾樂為藉口,將槍口抵向所有的「不同」。在那個時代,反抗也許注定是悲劇的開始。
Thumbnail
生活中的點滴轉化 文化創意,是一種將生活中的點滴轉化為藝術表現的力量。它不僅僅是繪畫、音樂、表演的形式,而是包含了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對周遭環境、情感、和經歷的反思,並以創新的方式呈現出來。正如你所說,文化創意來自於生活中的感受,無論是透過文字、影像、聲音或動作,都能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視角與情感。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音樂某種程度上蠻像一種語言。樂譜就好像一篇文章,音符、和弦就好像詞彙、單字,和聲、對位的規則就好像文法,曲式與結構就好像文章的體裁與架構。作曲或編曲就像寫作,而即興就像是口說。
Thumbnail
當下演作心法。藍調測不準音階調式2 為了不再現必須精通所有法則。樂理變得非常重要。 無論古典爵士佛拉門歌。最好精通樂理。再怎麼炫技若無樂理支撐都將是無味花招。 無論玩何種樂器樂理是共通的。易有理氣象數。理最初。象居中。 藍調是JAZZ的鼻祖。流行樂也是。由於大量使用屬七和弦及代理和弦原創性。 使得J
表現主義的涵義 表現主義是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用以發泄內心的苦悶,歡快的表現主義作品則很少見。認為主觀是唯一真實。 表現主義的簡史 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期繪畫領域中特別流行於北歐諸國的藝術潮流,是
Thumbnail
從廣義上講,後搖滾是實驗搖滾的一種形式,後龐克出現在龐克之後,但搖滾並不是一個定義明確的運動,相反,後搖滾意味著對經典吉他搖滾樂的一種現代處理方式,而樂手也會在作品中大量使用電子音效。樂迷們則傾向於將重點放在柔和低沈的音調上,並融入爵士樂和古典音樂的影響,最後在漸進中達到高潮。
Thumbnail
古典爵士藍調佛拉門哥對我而言都是不一樣的卻融合。可以融合。 在下全想成都是當下瞬間演作的藝術哲思。 古典音樂一出來將和弦填上。 分析和弦進行。調式音階。聲部上下音程互動色彩。Bass如何互動? 當作他們一次不再現。 我必須一次聽懂。沒有下一次了。一次完整是爵士瞬間演作當下精神。 SOR。卡爾卡西。卡
Thumbnail
藉由歷史的往前推進,藝術不斷的在質疑舊的典範。 在西方的現代性觀念中,現代主義常被理解為持續挑戰舊有典範的一種態度。通常,我們對現代主義有這樣的認識,而在這種現代性中,時間性概念通常不被強調。曾經我閱讀過《歷史的天使》這本書,書中談到了現代哲學如何看待時間概念。基本上,有一個被稱為歷史主義的觀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現代音樂創作中的抄襲與改編問題。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音樂的創作和消費變得更加便利,但這也使得著作權的問題愈加複雜。本文論及聽眾在感知音樂時應關注作品的內部品質,而非抄襲的直接與否。進一步分析流行音樂的歌詞與創作背景,並探討如何在音樂創作中平衡內外部因素,並挑戰傳統文學批評的範疇
Thumbnail
在各式樂團發展蓬勃、創作風氣自由的現在,身為台灣獨立音樂或樂團的聽眾來看這部作品,其實會蠻感動於那些音樂人的勇敢和碰撞,結局帶點無力和淡淡的哀傷,意外有被觸動。整個故事講的殺人事件,正是當時的時代和整個社會結構,以搖滾樂為藉口,將槍口抵向所有的「不同」。在那個時代,反抗也許注定是悲劇的開始。
Thumbnail
生活中的點滴轉化 文化創意,是一種將生活中的點滴轉化為藝術表現的力量。它不僅僅是繪畫、音樂、表演的形式,而是包含了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對周遭環境、情感、和經歷的反思,並以創新的方式呈現出來。正如你所說,文化創意來自於生活中的感受,無論是透過文字、影像、聲音或動作,都能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視角與情感。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音樂某種程度上蠻像一種語言。樂譜就好像一篇文章,音符、和弦就好像詞彙、單字,和聲、對位的規則就好像文法,曲式與結構就好像文章的體裁與架構。作曲或編曲就像寫作,而即興就像是口說。
Thumbnail
當下演作心法。藍調測不準音階調式2 為了不再現必須精通所有法則。樂理變得非常重要。 無論古典爵士佛拉門歌。最好精通樂理。再怎麼炫技若無樂理支撐都將是無味花招。 無論玩何種樂器樂理是共通的。易有理氣象數。理最初。象居中。 藍調是JAZZ的鼻祖。流行樂也是。由於大量使用屬七和弦及代理和弦原創性。 使得J
表現主義的涵義 表現主義是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用以發泄內心的苦悶,歡快的表現主義作品則很少見。認為主觀是唯一真實。 表現主義的簡史 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期繪畫領域中特別流行於北歐諸國的藝術潮流,是
Thumbnail
從廣義上講,後搖滾是實驗搖滾的一種形式,後龐克出現在龐克之後,但搖滾並不是一個定義明確的運動,相反,後搖滾意味著對經典吉他搖滾樂的一種現代處理方式,而樂手也會在作品中大量使用電子音效。樂迷們則傾向於將重點放在柔和低沈的音調上,並融入爵士樂和古典音樂的影響,最後在漸進中達到高潮。
Thumbnail
古典爵士藍調佛拉門哥對我而言都是不一樣的卻融合。可以融合。 在下全想成都是當下瞬間演作的藝術哲思。 古典音樂一出來將和弦填上。 分析和弦進行。調式音階。聲部上下音程互動色彩。Bass如何互動? 當作他們一次不再現。 我必須一次聽懂。沒有下一次了。一次完整是爵士瞬間演作當下精神。 SOR。卡爾卡西。卡
Thumbnail
藉由歷史的往前推進,藝術不斷的在質疑舊的典範。 在西方的現代性觀念中,現代主義常被理解為持續挑戰舊有典範的一種態度。通常,我們對現代主義有這樣的認識,而在這種現代性中,時間性概念通常不被強調。曾經我閱讀過《歷史的天使》這本書,書中談到了現代哲學如何看待時間概念。基本上,有一個被稱為歷史主義的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