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化建構的技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在從事文化選擇活動的當下,往往是認為我們所做的這一選擇也必定能夠影響他人做出相關有意義的選擇。在意識之外,我們無從確認自己做出選擇的動機究竟是受到什麼力量的吸引,但是在意識之內,我們可以很明白的察覺到:凡是我們所從事的是一種文化選擇,那麼這樣的選擇也將會被預設為能影響我以外的他人之選擇,而這樣的選擇與我的選擇之間帶有一種能夠被詮釋出來的關聯。例如我在此時此刻拿起小提琴演奏給徘迴在廣場上的人們,就是希望現場的人們在聽到樂聲後駐足並為我所演奏的琴聲提出讚許。任何一種意識之內的文化活動都是希望自己的行動能夠得到另外一個心靈的承認(不論好、壞),而得到相應的反饋,這也是人類嘗試與外在世界進行互動而更加以理解其動態及相處方式的方法之一。
文化選擇的行動本身便是在建構文化自身,當我們的選擇促成了其他外在心靈的回應之後,我們也就是創造出了文化。試想當我提筆寫作時,我渴望將一種思想的表達給予他人知道,並且在他確實接收到我的思想以後也會有別於他沒接收到我的思想的行動,而這樣的行動也將繼續影響其他原本在沒接觸的此一行動就不會有所改變的人們。人在介入文化時必須要先假定自己的行動是真正能夠促成他人有任何「改變」的,唯有真正讓他人改變(也就是做出相關的選擇),才能夠證明我們的文化選擇是真正具有「意義」的。
直到這裏我們終於觸及到了文化建構的真正技藝,也就是「精神動力學」的奧秘。精神動力學立足在人能夠透過行動影響他人的選擇,也就是說我們的行動是能進入到他人的精神視野當中,並且如我們當初行動時可欲或不可欲的後果設想那般使他人做出相應的新的選擇。舉一個例子,當我嘗試透過說明某一歷史事件來影響身邊朋友對現實事物所採取的立場時,我正是期望透過說明歷史這一行為來達成我所希望的(或有所反應的)朋友的反應,這必然要能讓朋友先接收到我所傳達的歷史訊息(無論是否跟我有相同的理解),然後他才會做出相關的反應。當然,當我在傳達歷史訊息時,我確實是希望朋友能夠跟我自己有一樣的理解觀點,並能符合我說明時的動機來做行動,否則如果一開始就認為朋友能否接收訊息、能否有相同理解以及能否照著我所欲回應都屬全然未知的話,那麼我的行動也就完全沒有必要了。就像是一個音樂家必須要先認為自己的音樂確實是能讓人讚許的或者至少是能得到有意義的反饋的,他才能放心地站在台上演奏給其他人聽得。又或者一位將軍,他縱使無法得知開戰之後究竟能不能功得下對面那座城池,但他至少必須相信士兵只要照著他所推衍的戰術行動必定能為己方的推進帶來幾分的助益。即使人們並不知道其他人的文化選擇是否真能像當初自己設想而做出選擇那樣行動,但至少在他選擇行動的當下必須要對自己行動的影響力有一定的把握,這也就是精神動力學的基本課題。精神動力學是一門把握外在世界運行並進而做出對主體有意義行動的學問,這樣不學問不只是像藝術或學術那樣靜態的影響他人的心靈,同時也有像政治、武鬥(不以消滅他人存在為目標),以及任何會影響他人「觀感」(view)的行動都是屬於這個學問的範疇。在這門學問當中,承認他著心靈存在並且能夠溝通(不一定透過語言)是必要的,而如何更有「效率」的去影響那些心靈則是建立在這一承認之上的「技術性」問題。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各種大大小小的文化選擇時,其實也就是有意無意地使用著精神動力學的基本假設和技術,我們假設台下的觀眾是真的能聽盡我所演奏的音樂,並且我透過自己的音樂技巧這一技術來強化觀眾會也我讚賞的這一預設之可能性。我們的文化生活充滿著與他人心靈的交流,這樣的交流我們無法肯定在脫離個體視野後是否真是如此運作的,但如此要從人類個體自身的角度來理解文化行動的意義,那個將他者心靈視為存在且可以被影響的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明常常被視為是比文化所涉略之事物還要更深更廣的人類群體單位,又或者是相要於(精神層面的)文化更加屬於物質技術層次的事物。然而,當我們實際考察文明是如何在人類日常生活語言當中被使用的,會發現文明幾乎等同於「某一種人類日常生活事物的選擇」而被表述出來。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人類個體對自身以及外在世界的認識都無法跳過以文化符號為基礎的知識架構,試想一個人之所以要認識自己以及外在世界,不就是為了要和包裹著他的一切未知進行「互動」,兒互動本身便充滿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選擇行為,為著些選擇行為賦予意義,也就是個人將自己投入文化之中的第一步。
當我們確認了文化屬於經驗性的事物,並且是在人具有一定限度的自由意志的選擇認知下才能辦認出文化的特殊性之後,關於「文化是以什麼樣的形式被人們關聯起來的?」,這個問題將是理解文化本身最核心的部分。
文化在我們意識當中產生了概念,首先是因為我們能夠理解到人類在意志層面上似乎是有「選擇」能力的,而這樣的選擇也同樣牽連到其他一群人的選擇,彼此環環相扣。然而,單單只是意識到選擇的連環效應還是無法說明文化的存在。
文化是一群人每日生活中大大小小選擇之總和,但這些選擇的選項本身對於一個個體而言並非均質。
文明常常被視為是比文化所涉略之事物還要更深更廣的人類群體單位,又或者是相要於(精神層面的)文化更加屬於物質技術層次的事物。然而,當我們實際考察文明是如何在人類日常生活語言當中被使用的,會發現文明幾乎等同於「某一種人類日常生活事物的選擇」而被表述出來。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人類個體對自身以及外在世界的認識都無法跳過以文化符號為基礎的知識架構,試想一個人之所以要認識自己以及外在世界,不就是為了要和包裹著他的一切未知進行「互動」,兒互動本身便充滿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選擇行為,為著些選擇行為賦予意義,也就是個人將自己投入文化之中的第一步。
當我們確認了文化屬於經驗性的事物,並且是在人具有一定限度的自由意志的選擇認知下才能辦認出文化的特殊性之後,關於「文化是以什麼樣的形式被人們關聯起來的?」,這個問題將是理解文化本身最核心的部分。
文化在我們意識當中產生了概念,首先是因為我們能夠理解到人類在意志層面上似乎是有「選擇」能力的,而這樣的選擇也同樣牽連到其他一群人的選擇,彼此環環相扣。然而,單單只是意識到選擇的連環效應還是無法說明文化的存在。
文化是一群人每日生活中大大小小選擇之總和,但這些選擇的選項本身對於一個個體而言並非均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活中的點滴轉化 文化創意,是一種將生活中的點滴轉化為藝術表現的力量。它不僅僅是繪畫、音樂、表演的形式,而是包含了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對周遭環境、情感、和經歷的反思,並以創新的方式呈現出來。正如你所說,文化創意來自於生活中的感受,無論是透過文字、影像、聲音或動作,都能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視角與情感。
Thumbnail
這個主題相信有不少朋友聽過或看過 但對於心想事成之外 其實最重要的核心是來自於【投射】 那到底要投射什麼? 我們任何的想法、觀點 在起心動念的瞬間 就是一種投射 - 把我們的意念、認知傳遞出去 說起來很玄 就像網路上會有人募集網友們的「集氣」 這也是一種投射 一個人的力量看似
Thumbnail
山日月表演工作坊-0529助理紀錄聖希整理分享 在表演訓練中,從模仿到內化的過程具有深遠的意義,對於演員的成長和表演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這一過程不僅幫助演員更好地掌握角色,還促進了情感的真實表達和創作能力的培養。 在我山日月表演工作坊裡,模仿不是演員基礎的訓練開始,對我而言要先找到...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藉由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來跟自己的情緒對話,透過理解而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行動和想法是組成我們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行動方式能夠拉近或推離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物,就像是我們人格風格的大聲公一樣。這篇文章探討了行動和想法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了一些思考的觀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活中的點滴轉化 文化創意,是一種將生活中的點滴轉化為藝術表現的力量。它不僅僅是繪畫、音樂、表演的形式,而是包含了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對周遭環境、情感、和經歷的反思,並以創新的方式呈現出來。正如你所說,文化創意來自於生活中的感受,無論是透過文字、影像、聲音或動作,都能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視角與情感。
Thumbnail
這個主題相信有不少朋友聽過或看過 但對於心想事成之外 其實最重要的核心是來自於【投射】 那到底要投射什麼? 我們任何的想法、觀點 在起心動念的瞬間 就是一種投射 - 把我們的意念、認知傳遞出去 說起來很玄 就像網路上會有人募集網友們的「集氣」 這也是一種投射 一個人的力量看似
Thumbnail
山日月表演工作坊-0529助理紀錄聖希整理分享 在表演訓練中,從模仿到內化的過程具有深遠的意義,對於演員的成長和表演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這一過程不僅幫助演員更好地掌握角色,還促進了情感的真實表達和創作能力的培養。 在我山日月表演工作坊裡,模仿不是演員基礎的訓練開始,對我而言要先找到...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最近閱讀幾篇都是以有音樂相關經驗,以神經影像探究他們的大腦變化。有些研究者認為音樂訓練牽涉到多感官的運用,很適合做為觀察神經可塑性的模式。 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力〕是可以因為練習而獲得,是一件好事。 前提是要考慮個體本身的生心狀態與喜愛外,也要注意個體喜歡音樂卻不代表一定要立刻學習特定樂器。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藉由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來跟自己的情緒對話,透過理解而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行動和想法是組成我們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行動方式能夠拉近或推離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物,就像是我們人格風格的大聲公一樣。這篇文章探討了行動和想法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了一些思考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