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一代惡女的誕生│熱淚傷痕 Dolores Claiborne (199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姓名之於人是種「自我」的初相遇,它不只寄予了厚望,每次呼喊都再次確認人的存在或不存在,姓名作為人類文化中的重要符碼,卻在灰色地帶裡允許它斷裂—婚姻中冠夫姓的習俗,女人即使保留了名,姓氏轉移的形式強烈指明了從屬性,主角Dolores Claiborne從此成了Mrs. St. George,而源自西班牙語「悲傷」之意的「Dolores」,也同時確認自身悲苦的來源。
這部電影改編自1993年史蒂芬‧金同名原著,這位知名的恐怖天王當然了解恐怖並非皆來自玄虛的異世界,所謂的「超自然」更可以是日常中我們早已不以為意、習以為常的任何不和諧關係。以本片為例,失敗的婚姻本身並沒有什麼大不了,「超自然」之處卻在於婚姻裡約定俗成的權利和義務,從舊時到今日、從東方到西方,仍有無數的妻子反抗所謂一家之主的權威甚至身、心暴力,對Dolores Claiborne如是,對<那一夜> (ひとよ, 2019)中殺夫的小春如是,已對這類主題不陌生的觀眾來說,Dolores Claiborne的困境並無太大「新意」,問題正在這樣的遭遇為何仍舊存在、我們卻已見怪不怪?
儘管已有不少文本呈現更加令人不忍的婚姻暴力,但<Dolores Claiborne>直指的卻是受害本質。一段不幸的婚姻縱然有非一日之寒的成因,外人卻更樂意做出「顯而易見」的推論:外貌成為女性「被背負」的枷鎖—這點從來不會發生在男性身上,男性甚至不會被視為破壞婚姻的第一嫌疑犯,傳統婚姻制度賦予丈夫絕對的話語權:「她的確長得醜,但喝醉了看也沒那麼醜了」,它允許夫權定義任何定義,沒有可公評之處,沒有可公評之處,而不去追究話語中自己淪為酒鬼的濃厚卸責企圖。
當丈夫奸巧使Dolores放下戒心而有機會拿薪柴痛打她的脊椎,這個唯一的肢體暴力橋段也象徵著這段婚姻癱瘓女性自主性、貶低兩性同等的惡意,Dolores卻挺了過來,活出本片的金句:「有時做個潑婦是女人唯一的出路」,惡女成為她的盔甲,情願應對雇主Vera的另一種精神虐待,也不願意再受丈夫一次暴力對待;Dolores並非典型受害者,面對身體的傷她選擇正面對抗,找出一勞永逸的方法,但為何在聽見丈夫批評自己外貌時,眼神仍明顯流露出她無能為力的傷。
加害者必然有其應償的代價,Dolores卻也允許讓外表的評價傷害自己。縱然外貌是女性「被背負」的枷鎖,不自覺那是道枷鎖或許是因為我們也部分認同它,正因為我們認同,才如此深陷其傷、無力反抗,反以行為/心態上的惡成全外貌醜惡的推論—自己選擇踏入的地獄不算地獄,自己踐踏傷口就能不被外人所傷—這樣的詭辯從Vera、Dolores到Selena,是女性一代一代的真實寫照,這似是而非的理論反倒成為禁錮自己的幫兇。
日蝕作為顛覆霸權的象徵,但也只是難得一見的奇觀,是否有一天人類能夠不再賦予哪類人無上的光環、不倚仗仰望以奢望集體不會迷失?又該如何不用陰暗面遮掩陰暗面,而能將自己真實地暴露出來?從舊時到今日、從東方到西方,答案就在你我的身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7會員
235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人們極度匱乏的是,面對複雜的人生能明白生命的真相、在生活中重挫時能重掌事物的控制權,我們想知道自己是誰、為什麼來到這世上,那是我們對造物主丟出的終極大哉問,事實上,那也是我們期待「模範父親」能給予的答案。但就像是萊斯特也需要一個「模範父親」,造物者卻從來不按著人的選項給出回應,人們只能以更嚴格...
人沒有了記憶便不再是自己,那麼現在所存在的空白意識究竟又是誰?對於人的主體性而言,這絕對是最大的惡夢,如同死後「自己」是否仍舊存在、又會去哪兒?永遠無法得知答案的必然未知,是能吞噬人的黑洞式恐懼。 理論上,在人類所能感知的世界裡,「失憶」否定人的自我認定、推翻了存在的價值......
我希望我們所做的一切—不論是我個人做的或是我辦公室執行的—都是美麗的事物。我不在意客戶是否理解這樣的價值,不論客戶是肯定的、或否定它不值得。對我來說就是值得。這是我成就自己人生的方式,我想做美麗的東西,即使沒人在意。--1977年紀錄短片,巴斯如是說。
當兩人躺在精心設計的旋轉床上,瑪戈親吻了維克多,他震驚的說:「妳這是在做什麼?我只是個糟老頭」,瑪戈毫不在乎的說:「我也是,我也老了」,這是一句多麼令人心碎的自白。她與安東的關係,是兩條勉強交集的平行線,雙方缺乏「情願為了彼此」的那個關鍵,無法被溝通的需求與渴望,扭曲成一條詭異的時間軸......
1965年(Bunny lake is missing)以手撕法呈現字幕,而2007年由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監製的(The orphanage)有激似的片頭,由於兩部片的主題有部分相似之處,合理推論後者肯定了借用索爾·巴斯的設計思考。此外,可以特別提出的是.....
家人永遠是最難的一道題目,因為每個你都涉入太多,擁有相似的基因、相同的記憶,有絕對去愛、絕對去恨對方的理由,是那麼地像你卻又不是你。是家人使我們真切明白自己力有未逮,心中始終有一種虧負感,不是因為我們真的能做些什麼,而是在時間之流中不斷迴盪......
人們極度匱乏的是,面對複雜的人生能明白生命的真相、在生活中重挫時能重掌事物的控制權,我們想知道自己是誰、為什麼來到這世上,那是我們對造物主丟出的終極大哉問,事實上,那也是我們期待「模範父親」能給予的答案。但就像是萊斯特也需要一個「模範父親」,造物者卻從來不按著人的選項給出回應,人們只能以更嚴格...
人沒有了記憶便不再是自己,那麼現在所存在的空白意識究竟又是誰?對於人的主體性而言,這絕對是最大的惡夢,如同死後「自己」是否仍舊存在、又會去哪兒?永遠無法得知答案的必然未知,是能吞噬人的黑洞式恐懼。 理論上,在人類所能感知的世界裡,「失憶」否定人的自我認定、推翻了存在的價值......
我希望我們所做的一切—不論是我個人做的或是我辦公室執行的—都是美麗的事物。我不在意客戶是否理解這樣的價值,不論客戶是肯定的、或否定它不值得。對我來說就是值得。這是我成就自己人生的方式,我想做美麗的東西,即使沒人在意。--1977年紀錄短片,巴斯如是說。
當兩人躺在精心設計的旋轉床上,瑪戈親吻了維克多,他震驚的說:「妳這是在做什麼?我只是個糟老頭」,瑪戈毫不在乎的說:「我也是,我也老了」,這是一句多麼令人心碎的自白。她與安東的關係,是兩條勉強交集的平行線,雙方缺乏「情願為了彼此」的那個關鍵,無法被溝通的需求與渴望,扭曲成一條詭異的時間軸......
1965年(Bunny lake is missing)以手撕法呈現字幕,而2007年由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監製的(The orphanage)有激似的片頭,由於兩部片的主題有部分相似之處,合理推論後者肯定了借用索爾·巴斯的設計思考。此外,可以特別提出的是.....
家人永遠是最難的一道題目,因為每個你都涉入太多,擁有相似的基因、相同的記憶,有絕對去愛、絕對去恨對方的理由,是那麼地像你卻又不是你。是家人使我們真切明白自己力有未逮,心中始終有一種虧負感,不是因為我們真的能做些什麼,而是在時間之流中不斷迴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贖罪》講述著上流社會家族女子與男家僕間的愛情故事。相信聽到這個片名,你的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是女主Cecilia一襲剪裁簡單而不失優雅的經典綠色連身裙,絕美的場景使我毫無猶豫的決定觀賞這部電影。正如其名,本片故事主軸圍繞著「錯誤」與「彌補」。從男主Robbie送錯信封到妹妹Briony指認兇手時的堅
許多關於《惡女訂製服》的影評,著重在「惡女」,以及她的「復仇」。本篇文章嘗試從影片內容闡述,為什麼女主角其實不能算是惡女,而且她原本,也沒有一定要復仇。
生活中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面對困境與困難,而是他人的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這種情況尤其在較為親密的相處關係及利害衝突中尤其尖銳。 婚姻,親情,友誼,職場合作伙伴,甚至社交軟體,個人特質明顯如軟弱,強勢,角色處於付出一方,很容易成為情緒勒索和道德綁架的對象。 得到好處的一方,往往不自覺為了自己的利益,用
Thumbnail
法國電影《墜惡真相》運用懸疑驚悚的敘事結構,展現了當代社會中女性創作者所面臨的困境與壓力,女性主義批判意識深受包藏,透過荒謬的審判過程,對法庭和媒體上的「厭女」言論和指控進行回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講述了三位歷久彌新的女主角從不同時空背景下對自由的渴求。這三位女主角各自承受著心靈的壓迫,懷抱著對自由的渴望。本文將從她們的故事中得出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這幾天看了部美劇"Love and death",台灣翻譯成"小鎮主婦的愛與死",是由真人真事改編,講一個1980年代,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因為一場己經過去了的婚外情事件導致的情殺故事,以及殺了人的第三者為什麼在法庭中的全身而退,當然現實生活中是沒有辦法做到全身而退的。 外遇事件一直都不時有聽聞,但是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威尼斯一位政妓的生活故事,她無法嫁給她愛的男子,最後成為一位知名政妓,表現出她對自由和思想的渴望。擁有自主思想與自由生活的女性形象,和現代女性亦有共鳴。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贖罪》講述著上流社會家族女子與男家僕間的愛情故事。相信聽到這個片名,你的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是女主Cecilia一襲剪裁簡單而不失優雅的經典綠色連身裙,絕美的場景使我毫無猶豫的決定觀賞這部電影。正如其名,本片故事主軸圍繞著「錯誤」與「彌補」。從男主Robbie送錯信封到妹妹Briony指認兇手時的堅
許多關於《惡女訂製服》的影評,著重在「惡女」,以及她的「復仇」。本篇文章嘗試從影片內容闡述,為什麼女主角其實不能算是惡女,而且她原本,也沒有一定要復仇。
生活中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面對困境與困難,而是他人的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這種情況尤其在較為親密的相處關係及利害衝突中尤其尖銳。 婚姻,親情,友誼,職場合作伙伴,甚至社交軟體,個人特質明顯如軟弱,強勢,角色處於付出一方,很容易成為情緒勒索和道德綁架的對象。 得到好處的一方,往往不自覺為了自己的利益,用
Thumbnail
法國電影《墜惡真相》運用懸疑驚悚的敘事結構,展現了當代社會中女性創作者所面臨的困境與壓力,女性主義批判意識深受包藏,透過荒謬的審判過程,對法庭和媒體上的「厭女」言論和指控進行回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講述了三位歷久彌新的女主角從不同時空背景下對自由的渴求。這三位女主角各自承受著心靈的壓迫,懷抱著對自由的渴望。本文將從她們的故事中得出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這幾天看了部美劇"Love and death",台灣翻譯成"小鎮主婦的愛與死",是由真人真事改編,講一個1980年代,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因為一場己經過去了的婚外情事件導致的情殺故事,以及殺了人的第三者為什麼在法庭中的全身而退,當然現實生活中是沒有辦法做到全身而退的。 外遇事件一直都不時有聽聞,但是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威尼斯一位政妓的生活故事,她無法嫁給她愛的男子,最後成為一位知名政妓,表現出她對自由和思想的渴望。擁有自主思想與自由生活的女性形象,和現代女性亦有共鳴。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